> 陕西 > 榆林市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1-30 10:13:51标签: 陕西省 榆林市 行政区划代码

横山区,陕西榆林市辖区,鄂尔多斯草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清雍正九年(1731年)置县怀远,民国三年(1914年)为别于安徽怀远,遂依境内横山山脉主峰而名之。位于陕西省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明长城脚下,无定河中游,僻处内蒙古、陕西交界,古称塞北边陲。扼榆定公路之咽喉,位于东经108°56′41″~110°01′48″,北纬37°21′43″~38°14′53″。地处榆林市中部,东与米脂县相邻,东南与子洲县毗邻,南连延安市子长县,西接靖边县,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接壤,北倚榆阳区。距榆林市区51千米。距省会西安市517公里,米脂县城108公里,靖边79公里,子洲87公里,乌审旗治122公里。横山区幅员面积4333平方公里,辖13镇、1个街道、4个办事处、1个国营农场,2019年,全区户籍人口38.3558万。

区划名称横山区
行政级别市辖区
区划代码610803
辖区面积4333 km²
人口数量38.3558 万人
车牌代码陕K
电话区号0912
邮政编码719199
行政驻地横山街道
气候条件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陕西北部、榆林市中南部

横山区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城关街道610803001
怀远街道610803002
夏州街道610803003
怀仁路街道610803004
崇德路街道610803005
石湾镇610803101
高镇610803102
武镇610803103
党岔镇610803104
响水镇610803105
波罗镇610803106
殿市镇610803107
塔湾镇610803108
赵石畔镇610803109
魏家楼镇610803110
韩岔镇610803111
白界镇610803112
雷龙湾镇610803113

横山区建制沿革

夏,传说雍州之域,为熏育氏族活动之地。

商,熏育、龙方之域。

西周,犬戎、西申(白翟)地。

东周,春秋时属林胡地。战国时,北属林胡,南归魏境。魏置肤施县于境内(今党岔附近)。

秦,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始统于秦。境归秦,属上郡肤施县。

西汉,本境分属朔方刺史部上郡奢延县(址于现靖边县城西北30公里红柳河南岸)和肤施县,亦说怀远堡等地属白土县(址在神木县南)。

新,奢延县易为方阴县,西北部属之。

东汉,属并州刺史部上郡肤施、奢延县,今响水一带归圜阴县(址在神木县南)。

三国、西晋,羌胡地。

东晋、十六国,先后属前秦、后赵、后秦上郡。晋安帝义熙三年(407),匈奴贵族赫连勃勃破鲜卑、薛干等部,称天王建大夏(十六国之一,或称五胡夏,定都统万城),归夏。

南北朝,属北魏夏州(治所统万城)化政郡岩绿县(址原统万城,即今靖边县红墩界乡白城子),后归西魏化政郡。北周保定三年(563),银州(今党岔)一带改属北周雕阴郡儒林县(址榆林县东南)。

隋,大业十三年(617),鹰扬郎将梁师都起兵反隋建梁国,属梁。

唐,为关内道夏州朔方县(址白城子)、德静县(内蒙古乌审旗东南)和银州儒林县。

五代十国,属定难军夏州、银州。

北宋,以横山为界,西北部归西夏,南部为宋地属永兴军路延安府绥德军。

南宋,以芦河、无定河为界,北部归西夏夏州,南部为金地属鄜延路绥德州。

元,为陕西行省延安路米脂县。

明,分属陕西省榆林卫和延安府米脂县。

清,雍正九年(1731年)取“怀柔边远”之意,置怀远堡为县(治所今旧县城),属榆林府。

民国三年(1914年),为别安徽省之怀远县,遂依境内横山山脉更名横山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陕北工农政府领导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境内成立赤源县(址麻城界)和米西县(址石窑沟乡牛肋脖湾)。

1946年10月,县府易帜,县境改属榆横政务委员会(设于镇川)管辖。

1947年,归陕甘宁边区政府绥德分区所辖。翌年,改属榆林分区。

1958年12月,横山县置撤销,本境分别划入榆林、靖边、米脂县。

1961年9月,县复,隶属陕西省榆林地区至今。

2015年12月25日,撤销横山县,设立榆林市横山区,横山区人民政府驻横山街道北大街9号。

2016年11月9日,横山“撤县设区”挂牌仪式在该区机关大楼前隆重举行,此举标志着榆林行政区划正式变为2区10县。

横山区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横山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明长城脚下,无定河中游,僻处内蒙古、陕西交界,古称塞北边陲。扼榆定公路之咽喉,位于东经108°56′41″~110°01′48″,北纬37°21′43″~38°14′53″。地处榆林市中部,东与米脂县相邻,东南与子洲县毗邻,南连延安市子长县,西接靖边县,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接壤,北倚榆阳区。距榆林市区51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93.8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95.85千米,总面积433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横山区地处陕北黄土梁峁丘陵区北端,毛乌素沙漠南缘。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分为: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地势平缓,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滩地宽谷;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无定河、芦河和大理河川道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主要山脉有横山山脉,境内最高峰西阳坬山位于魏家楼镇,海拔1534.9米,最低点孙园则的无定河出境口河床位于党岔镇,海拔887米。

气候

横山区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气温日差较大,寒潮霜冻时有发生,并多有大风,间以沙尘暴;夏季炎热,雨量相对增多,多有暴雨出现;秋季多雨,降温快,早霜冻频繁;冬季严寒而少雪。多年平均气温8.9℃,1月份平均气温-8.2℃,极端最低气温-29.0(1954年12月28日);7月份平均气温23.4℃,极端最高气温40.4℃(2005年6月22日)。最低月均气温-13.2℃(1955年12月),最高月均气温25.9℃(2001年7月),无霜期年平均17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352.2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516.0毫米(1978年),极端年最少雨量210.9毫米(1974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至9月,7月最多。

水文

横山区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流域面积4333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二级河无定河1条,境内长95千米;四级河大理河、芦河2条,境内长94千米;五级河石窑沟、黑河子、黑木头川、小理河4条,境内长135.2千米;河流总长度634.2千米,河网密度0.14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5.3亿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无定河,从雷龙湾乡的黑河村入境,至党岔镇朱家沟出境,流经境内横山镇、波罗镇、响水镇、白界乡,年平均流量15.31立方米,主要支流有芦河、大理河、黑河等。

横山区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据2015年6月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横山区总土地649.95万亩,其中农业用地约161.2万亩,林业用地148.7万亩,草地101.5万亩,水面占地14.8万亩,居民、城镇、厂矿、道路、学校等占地245万亩,干沟、石崖、土崖、盐碱地、沙地等占地199.2万亩。

矿产资源

据2015年6月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横山区共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天然气、石油、矿盐、高岭土等近10种。煤炭总储量达500亿吨,属举世瞩目的陕北神府煤田带。天然气面积大,含气层位多,总储量为1.56亿立方米。石油预测储量500万吨。矿盐属榆、米、横特大矿盐区,总含量在13000-18000亿吨,属上等精盐。境内地下还有油叶岩、石灰石、铁、沙炭等矿产资源。

水资源

横山区境内主要河流属黄河水系,全区年水径流量5.85亿立方米,其中年过境流量为3.63亿立方米,自产水2.02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可开采量为7277万立方米。陕北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王圪堵水库已经开工建设,水库总库容3.836亿立方米,年供水1.5亿立方米。

动植物资源

横山区境内动物和野生动物近30种。植物资源有农作物、经济作物、树木、绿肥和野生植物150多万种。

横山区人口民族

人口

2019年末,横山区总户数110285户,年末户籍人口为383558人,其中男性人口201553人,占总人口的52.55%,女性人口182005人,占总人口的47.45%。当年出生人口2800人,出生率为7.3‰;死亡人口385人,死亡率为1.00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1‰。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73143人,占户籍人口的19.07%(公安户籍口径城镇化率)。

2019年末,全区常住人口31.64万人,出生率11.41‰,死亡率7.18‰,人口自然增长率4.23‰。其中城镇人口17.1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4.31%常住人口口径城镇化率

民族

2011年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6.65万人,占99.978%;有蒙古族、回族、满族等3个少数民族,共82人,占0.022%;超过30人的有蒙古族、回族2个民族,其中蒙古族40人,占少数民族的48.78%;回族31人,占少数民族的37.80%。

横山区历史文化

传统艺术

横山老腰鼓

陕北横山老腰鼓是当地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通常以舞队的方式出现,有单人打、双人打、四人打、八人对打、群场打的形式,舞队由伞头、鼓子手、腊花、杂色丑角组成。鼓子手动作矫健有力、威武豪放、自由洒脱,场面穿插频繁,场图对称灵活,使整个舞队表演更富有艺术感染力。2008年批准为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戏剧

横山流行的戏剧有秦腔、山西梆子、道情、眉户、皮影、木偶戏等数种。其中以道情、秦腔较盛行。道情流行时间长,地区广,清末民初为极盛时期,剧目有《相子出家》、《张连卖布》、《小放牛》等。山西梆子在解放前的一段时间也很活跃。自横山县秦腔剧团建立后,道情和山西梆子逐渐衰落。皮影、木偶戏,也曾在横山流行过,现已绝迹。横山原无秦腔戏,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国民党波罗驻军骑兵团的剧团演唱秦腔。受该剧团的影响,波罗群众于1950、1955年先后成立业余秦腔剧团,秦腔逐渐成横山人民最喜爱的剧种之一。

陕北说书

横山区境流传的陕北说书,有悠久的历史,是横山群众喜爱的一种曲艺形式。从事说书的人多是盲人,60年代初有百余人,遍及横山县。建国前,盲艺人走门串户,为群众说平安书,祈福增寿。有的还兼搞“卜卦、算命”等迷信活动。陕北说书形式简单,活动方便,不受时间、地点和听众人数的限制,穷乡僻壤都可到,家庭院落,田间地头都可说。陕北说书原来只是一人表演,在右小腿绑三层竹板,左膝上绑一扇小铜钹,右手背戴一串蚂蚱子,配合三弦,弹说带唱。70年代后,陕北说书有新的发展,由单人说唱,变为1~5人联合说唱,乐器也增加板胡、二胡、笛子、四页瓦、小锣、小鼓、小钹。演唱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在横山城乡流行很广,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流传下来的,分传统民歌和新民歌两种,包括小调、信天游、劳动号子、风俗歌、秧歌等。内容以爱情为主,反映旧社会劳动人民争取婚姻自主,反抗封建压迫的斗争精神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与解放后人民民主幸福生活的赞颂。它的特点是纯朴优美、活泼、上口,歌词信口而出,“游天”而唱。

名优特产

横山区境内土特产品有横山羊肉、大明绿豆、横山白绒山羊、横山香谷米、横山洋芋等10多个品种。

横山羊肉

横山羊肉肉质鲜嫩、肥瘦相间、高蛋白低脂肪、无膻味、香味浓郁、风味独特,被誉为“肉中之人参”。2010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疫总局公布为“全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大明绿豆

大明绿豆籽粒外观浅绿光亮,颗粒大,富含淀粉、脂肪、纤维素、钙、磷、铁和维生素等,被誉为粮食中的绿绝珍珠。其味甘性凉,有显著的清热解毒、消肿利水、明目降压功效。是主要出口创汇名特优产品。2008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疫总局公布为“全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横山白绒山羊

横山白绒山羊产绒量高,绒纤维细长、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净绒率在56%以上,产重率在105%以上。饲养特点是耐粗饲,耐寒冷,抗风沙、抗病力强。

横山区风景名胜

横山区境内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秦昭王长城、明长城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

景点

秦昭王长城遗址

秦昭王长城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位于横山县波罗镇、横山镇、赵石畔镇、塔湾镇。战国时修筑,秦汉时曾增修、沿用。境内呈西南至东北向分布,墙体底宽3.4米~12.3米、高0.8米~1. 6米,顶宽1米~2.8米,夯层厚7厘米~16厘米,全长约85公里。长城沿线断续于地表,保存较差。

波罗古堡

波罗古堡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横山县城东北25公里的无定河南岸,始建于隋朝,历经1400多年的历史,明正统十年(1445)建成,万历六年(1578)重修。建筑布局大体为,东门凝紫、南门重光、大西门凤翥、小西门通顺,城内有一条长400米、宽8米的主街,内有玉帝楼、三官楼和两座木石钟楼等建筑。至今保存较为完整。

响铃塔

响铃塔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保单位,位于横山区塔湾镇杨小川村。始建于元代泰定年间(1324~1328年),历经八百余年的历史。塔共计十一层(传说是十二层),残高27米,底周长24米,塔体外观呈八边形,内部空心由木棒支撑,一到三层由石版砌成,四到十一层由红褐色的砖垒砌而成。至今保留的较为完整。

肖崖革命旧址

肖崖革命旧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横山县城南102公里处的魏家楼乡肖崖村。旧址由四孔土窑接石头面组成的独院。1947年转战陕北途中,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央机关、解放军总部工作人员,于8月4日至8月8日在此工作、生活了四昼夜。

五龙山庙

五龙山庙位于五龙山乡。五龙山的延伸部分,兀立黑木头川中,高约70米,山势雄伟,风景秀丽,法云寺即建其上,是远近闻名的古寺。法云寺始建于唐代,明万历、崇祯、清康熙、干隆时陆续扩建。主要建筑有释迦佛殿、青云台、无量祖师殿等。1984年横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横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7年公布为榆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方位保护单位待批。

野猫山庙

野猫山庙,又称灵应寺,位于横山县韩岔乡野猫山村东的大山峁上。占地3000多平方米,座西北,向东南,东西为沟,南北约2.5公里的长峁。寺庙建于明万历年间,大清干隆二十年、三十八年,道光年间进行扩建和维修。现庙宇由祖师、娘娘、灵官、龙王、山神、土地、奎星爷、文昌等庙建筑组成。祖师庙、娘娘庙为主体建筑,内为拱洞式,顶为竭山式,面宽分别为8.45米,进深分别4.4米和4.25米,卷棚为竭山勾搭式瓦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庙内局部建筑及所有神像被破坏,八十年代逐渐修葺复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