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2-12-18 15:18:25

江源区是吉林白山市的两个城区之一,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白山市西部,东与抚松县为邻,西北与柳河县交界,西南与浑江区相连,南与临江市毗连,北与靖宇县接壤,总面积1348平方公里。2003年,江源区总人口为总人口268466人。2019年,江源区户籍人口19.85万人。截至2013年,江源区辖6个镇、4个街道。

区划名称江源区
行政级别市辖区
区划代码220605
辖区面积1348 km²
人口数量26.8466 万人
车牌代码吉F
电话区号0439
行政驻地孙家堡子街道
气候条件北温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吉林省东南部

江源区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孙家堡子街道220605001
江源街道220605002
正岔街道220605003
城墙街道220605004
湾沟镇220605102
松树镇220605103
砟子镇220605104
石人镇220605105
大阳岔镇220605106
大石人镇220605107

江源区建置沿革

宋辽时属东京道绿州,明时属建州卫。

清时,江源属盛京,光绪二十八年(1902)置临江县,江源区属之。

1945年后,为临江县辖镇,名为孙家堡子(区划沿革与临江市同)。

1946年1月23日,在孙家堡子设三岔子区,划归吉辽省通化分省临江县管辖,为临江县辖区,属临江县第五区。

1946年7月,临江为辽宁省通化专区驻地,三岔子区隶属于辽宁省通化专区临江县。

1947年1月20日,临江为辽宁省直辖县,6月中旬,临江县划入辽宁省第一专区,为临江县的第十区(三岔子镇)。

1948年2月11日,复归辽宁省直辖;6月21日,划归安东省管辖。

1956年,成立三岔子镇,为临江县辖镇。1960年,撤销临江县,设立浑江市。为浑江市(县级)辖镇。

1985年前,属浑江市(县级市)所辖。

1985年2月4日,国务院批准浑江市改为地级市,设八道江区、临江区、三岔子区。

1994年1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浑江市更名为白山市,浑江市三岔子区更名白山市三岔子区。

1995年12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白山市三岔子区改为吉林省江源县。

2006年6月5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吉林省江源县,恢复设立白山市江源区。以原江源县的行政区域为江源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孙家堡子镇。

江源区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江源区地处吉林省的东南部。位于东经126°23′~127°11′,北纬41° 48′~42 °13′之间,东与抚松县接壤,西与柳河县、八道江区毗邻,南与临江市交界,北与靖宇县相连。东西相距69公里,南北相距44.4公里,总面积134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江源区地形复杂,河流蜿蜒,沟谷交错,境内有老岭山脉和龙岗山脉。老岭山脉呈北东向贯穿县区,为江源区与临江市分界岭,也是浑江水系与鸭绿江水系的分水岭。龙岗山脉呈东西向贯穿县区,为江源区与靖宇县的分界岭。龙岗山脉和老岭山脉为中低山区,而头道松花江、浑江两大流域为低山窄谷区。

水文

江源区境内有头道松花江、浑江两大水系,共130余条河流。主要河流有:浑江、西南贫河、西北岔河、正岔河、大阳岔河、汤河、大石棚子河、榆木桥子河、石人河等。

气候

江源区地处中纬度内陆山区,属北温带大陆性东亚季风气候。冬季长,寒冷,多偏北风;春季时间短,昼夜温差大,多西南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朗天气。由于受寒潮的影响,初霜来的早,无霜期14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4℃左右。年平均降水量910毫米左右。全年日照时数达2002小时左右。

江源区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截至2013年,江源区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页岩土、铁矿石、煤炭、石膏、滑石粉、硅石、瓷石、透闪石、松花石、黄金等28种,其中已探明煤炭储量2.6亿吨,年产量300万吨左右,是中国重点产煤区;黄金探明储量20吨,年产量200公斤以上;石膏探明储量7442.2万吨,瓷石探明储量350万吨,均居于吉林省前列;页岩土探明储量4776万吨,拥有各类建材生产线30余条,分7大类100余个品种,产品远销国内外,石人镇成为了“东北瓦都”。江源区是松花石的主产地之一,储量居中国首位,2007年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活动组委会命名为“中国松花石之乡”。

林木资源

截至2013年,江源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达76%,是东北林产品的重要加工基地,吉林森工集团所属的金桥地板集团成为东南亚地板最大出口企业,产品荣获全国知名品牌,江源区地板、胶合板、刨花板“三板”生产总量位居全国前列。世界仅有的两处寒武奥陶地质公园,一处在加拿大,一处在江源区大阳岔境内。辖区内由著名的“干饭盆”原始生态森林旅游公园。

生物资源

截至2013年,江源区拥有野生经济动植物1200多种,以绿色产品为主的长白山林下资源综合开发体系日益完善,林地经济总收入实现9000万元,有食用菌产业基地、中草药材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畜牧产品加工基地,2007年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活动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黑木耳之乡”。

江源区人口民族

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该区共有34个民族,各民族人口分布如下:汉族:253892人;蒙古族:320人;回族:1152人;藏族:42人;维吾尔族:133人;苗族:46人;彝族:86人;壮族:36人;布依族:99人;朝鲜族:1009人;满族:2640人;侗族:10人;瑶族:2人;白族:3人;土家族:5人;哈尼族:2人;黎族:1人;僳僳族1人;高山族11人;拉祜族1人;纳西族1人;柯尔克孜族1人;土族1人;达斡尔族18人;锡伯族11人;普米族2人;俄罗斯族5人;鄂温克族1人;保安族1人;鄂伦春族2人;赫哲族1人;珞巴族1人;基诺族1人;未识别民族1人。

2003年,江源区总人口为268446人,总户数93902户;在总人口中:男性137537人,女性130929人;男女性别比为105:100。非农业人口203688人,长时间暂住户口人员为6088人。

2019年,江源区户籍人口19.85万人。

江源区民俗风情

据史料记载长白山是满族的发源地,如今主要是汉族和朝鲜族共同居住的地方。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族。很早以前他们就生活在长白山脚下,鸭绿江畔,在长期的生活和战斗中,他们同汉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朝鲜族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很强。很多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流传至今。传统的朝鲜民族民居乡土气息浓郁,一般是稻草屋顶,朝鲜族大炕、木筒烟囱。大多数朝鲜族聚集区,主要的农作物为水稻,因此他们就地取材,用稻草盖屋顶,又隔雨,又保暖,经济实惠。朝鲜族大炕别具特色,房间整个地面除了放鞋子的地方,其余是一埔大炕,进屋就脱鞋上炕,炕上一般埔着地革,朝鲜族妇女总会使它保持的干干净净,爱清洁也是这个民族的一大特点。

传统的朝鲜族的服饰以妇女穿的高丽裙最为独特。每到大型节日、朋友聚会或生日、祝寿她们总会穿上这种传统的服装,伴随着那优美的民族乐曲,载歌载舞,热闹一番。朝鲜族妇女摆运物品一般用头顶,这是在长期劳动中练就的本领,既使走的很快,也非常平稳。在历史上,朝鲜族男尊女卑的现象比较突出。这和日本的风俗有些相象,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现象也逐渐在改变。

朝鲜族民族音乐,民族歌舞,独具风格,它们多半反映劳动和丰收的欢乐的场面和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在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朝鲜族歌唱家和艺术家。每到朝鲜族的传统节日和庆祝的场面,他们都会引吭高歌,举杯畅饮,充分体现了这个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朝鲜族的民族节日有岁首节、上元节、寒食节、秋夕节等。为老人祝寿场面热闹隆重,体现朝鲜族尊老爱幼的风俗。

江源区美食

白菜炖全鸡宝黄丝瓜土豆炖排骨抽刀白肉火锅香葱芝麻饼炖五花肉
炸藕片肉丝炒如意菜酿地瓜酸菜肉丝东北乱炖东北粘豆包

江源区风景名胜

江源湖风景区位于白山市江源区境内,距江源区政府2公里左右,距白山市中心21公里。风景区为一低山所围绕的河谷地,北界以分割爱民村与三岔子村的山脊为界,西侧是两座横亘的低山,南以低山山脊为界。东达谷口,低山围合的谷地内有一条河流——小清河蜿蜒流淌。
神仙谷位于江源区大阳岔境内,201国道北侧。传说曾是神仙住过的地方。雨季来临的时候,这里烟雨蒙蒙,云蒸霞蔚,景色迷人,有长白山下第一谷之称。
九曲峡”为山中小峡,峡长200米,峡中斜流小瀑,蜿蜒九曲。
枫林公园位于正岔街道镇立新村,毗邻靖白公路。这里的枫叶有九品、七品、五品之分。色彩丰富,有深红、桃红、紫色、金黄、花斑枫叶。
棒槌峰位于201国道南侧,是两座巨大的石峰,有103.8米高,外形像棒槌。
干饭盆位于白山市江源区境内长白山中,地处长白山南麓,距长白山160公里。景区内有棒槌峰、九曲峡、寒奥地质园、枫叶岭、石门沟、长白山怪石阵六大景点。

吉林白山市相关地区

吉林白山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