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2-12-22 15:30:48

如东县,江苏南通市下辖县,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县境南与通州区为邻,西与如皋市接壤,西北与海安市毗连,东面和北面濒临黄海。截至2019年末,全县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12个乡镇,陆域面积1872平方千米,海域面积475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7.71万人。如东是江海盐垦文化的代表。秦汉以前县境为长江口沙洲,故称扶海洲。长江、黄淮冲积成陆后,如东盐业兴起,亭场林立,至明清繁盛一时。民国之后,沿海逐步废灶兴垦。

区划名称如东县
行政级别
区划代码320623
辖区面积1972 km²
人口数量97.85 万人
车牌代码苏F
电话区号0513
邮政编码226400
行政驻地城中街道富春江中路1号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江苏省中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东部沿海地区

如东县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掘港街道320623001
城中街道320623002
苴镇街道320623003
栟茶镇320623100
洋口镇320623101
长沙镇320623103
大豫镇320623104
马塘镇320623107
丰利镇320623108
曹埠镇320623109
岔河镇320623110
双甸镇320623111
新店镇320623112
河口镇320623113
袁庄镇320623114
如东县经济开发区320623400
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320623401
如东洋口港经济开发区320623402
如东东安科技园区320623403
如东沿海旅游经济开发区320623404
南通外向型农业开发区320623405

如东县建制沿革

地名由来

如东县以原为如皋县东乡而得名。

历史沿革

据现存明、清时期的《如皋县志》载:

春秋时(前7世纪至前4世纪),如皋叫郧,又名发阳、发繇口、发繇亭,属吴国。

战国时(前4世纪至前2世纪),改属楚。

秦时属九江郡。

楚汉相争时,为东楚所有,隶属于东阳郡。

汉初,为吴王刘濞封地,属于海陵县(故治今泰州)。

三国时,曹操令江淮地区居民迁徙,海陵县废,为隙地。后吴主孙亮以吕岱为大司马,吕复置海陵县。

晋太康元年(280年),如皋地属广陵郡海阳县。

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分广陵郡而析置建陵、宁海、如皋、临江、蒲涛5县。

北周废蒲涛县,并临江县入宁海县。如皋县隶属于海陵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如皋县并入宁海县,隶属于扬州总管府。大业元年(605年),改为江都郡。

唐太和五年(831年),设置如皋场,隶属于海陵县。

南唐保大十年(952年),升如皋场为如皋县,隶属于泰州。

北宋初,如皋县隶属淮南道泰州军。

元代,如皋县隶属于扬州路泰州府。

明代,如皋县隶属于扬州府泰州。

清康熙六年(1667年),置江苏省,如皋属江苏省泰州。雍正二年(1724年),如皋县隶属于通州。雍正九年(1731年),如皋县于掘港申请复设主簿,又称分县。

民国初年,如皋县先后隶属于苏常道和淮扬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存县。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月,如皋县隶属于江苏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月19日,日军侵占如皋城,如皋县政府先后迁移至李堡、丰利、马塘。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0月黄桥决战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东进掘港。11月下旬,于马塘镇和平接管国民政府如皋县政府,并以白蒲经丁堰至柴湾河以东为界,将原如皋县一分为二,河东为如皋县(如皋东乡),河西称如皋西南行政公署,后升格为如西县政府。民国三十年(1941年)3月后,如皋县隶属于苏中第四行政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22日,如皋县易名如东县,如西县复名为如皋县,如东县隶属于苏皖边区第一行政区专员公署;翌年秋,隶属于苏皖边区第九行政区。

1949年后,如东县隶属于苏北行政区南通专区。1953年后为江苏省南通专区,1968年改称江苏省南通地区。

1983年,江苏省南通地区与南通市合并,如东县隶属于江苏省南通市。

如东县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如东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位于江苏省东部和南通市域东北部。其形状如同巨掌,平展于南黄海之滨,县境东、北方向濒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面长江,直线距离约40千米,紧靠南通市通州区;西连长江流域的内陆地区,与如皋市接壤;西北连苏中里下河平原,与海安县毗邻。如东境域介于东经120°42′—121°22′,北纬32°12′—32°36′之间,陆域面积1872平方千米,海域面积4758平方千米,是南通市陆海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如东拥有海岸线全长102.59千米,约占全省的1/9,海岸线外围具有丰富的滩涂资源,面积约为6.93万公顷,是南通市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

地形地貌

如东境内地势平坦,从西南略向东南倾斜,西北部高程为4.0-5.0米,东南部高程在3.2米左右。如东陆地地貌是典型的滨海平原,分属三角洲平原区、海积平原区和古泻湖平原三种类型。三角洲平原主要分布于县域中心区,长沙至掘港一线以西、范公堤(长沙向西)一线以南、如泰运河(掘港向西)以北;古泻湖平原分布于县域南部,掘港至孙窑一线以西,如泰运河以南;海积平原主要指范公堤以外临海地域。

民国初,张謇等人在如东沿海组织围垦,沿海地区水利条件大幅改善。建国后,如东继续组织二十多次围垦,在原有范公堤外形成大片新陆地。

海洋滩涂

如东沿海属黄海南部海域,近海海域属于吕四渔场范围,自南向北分别称烂沙洋、黄沙洋,洋面与沿海辐射沙洲勾连交错,形成大小水道。烂沙洋水道和黄沙洋水道是如东沿海主要潮汐通道,具有深水通航、建设港口的条件。其中,烂沙洋北水道南侧的西太阳沙被改造为人工岛阳光岛。

如东海岸线外连陆滩涂宽广,近海海域沙洲散布。北部岸线外较大的沙洲有蒋家沙、竹根沙;东北外海阳光岛周围散布鳓鱼沙、茄儿杆子、河豚沙、太阳沙、大洪梗子、火星沙等天然掩护;东部岸线接有腰沙、冷家沙。

如东沿海潮汐24小时涨落两次,一般早潮称潮,晚潮称汐。一般同一潮次,洋口闸比东安闸早30分钟左右到达。北风和东北风起,来潮时间常有提前;秋潮常跟暴风起,有风即有潮。一年之中秋汛为势大,故有“八月十六赛马跑”之说。

气象水文

如东属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10摄氏度;雨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初夏有梅雨。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222天。冬季降雪较少。大风天气较多,春夏多东南方,夏秋多西北风,夏秋或有台风影响。

如东全县分属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流域以贯穿县境的如泰运河为界,运河以南为长江流域,约占全县总流域的三分之一;运河以北为淮河流域,约占全县总流域的三分之二。县境长江流域以如泰运河、九圩港、遥望港、江海河等为干河。淮河流域以栟茶运河、南凌河、洋口运河、掘苴河等为干河。

如东境内最大湖泊为东湖,又称东凌平原水库,面积约5.8平方公里。

如东县自然资源

水资源

如东县境内水资源丰富,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量5亿立方米,年引长江水5.90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如东县耕地面积10.85万公顷,农用地14.33万公顷,建设用地3.13万公顷,水域面积1.70万公顷。

生物资源

如东县近海水产资源丰富,是中国最大的文蛤和条斑紫菜生产和出口基地。近海内有各种浅水贝类50余种,常见鱼类有100种以上,虾蟹类出名的有红虾、白虾、对虾、金钩虾以及梭子蟹、大青蟹等。

如东县野生动物有黄鼠狼、狗獾、水獭。可入药的枸杞子、龟板、蟾酥、地龙等野生生物有200多种。

能源资源

如东县拥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2011年,建成中国最大海上风电场。

如东县人口

人口概况

2019年末,全县常住人口97.71万人,下降0.14%,其中,城镇人口58.60万人,增长1.82%,城镇化率59.97%,比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全县常住人口出生率7.39‰,人口死亡率9.73‰,人口自然增长率-2.34‰。年末户籍人口101.24万人,比上年减少8471人,其中,男性49.68万人,女性51.55万人。

人口特征

移民史

如东古为海中扶海洲,先民多为盐民。东晋时期,扶海洲与大陆相连,同时北方动乱,鲁人、客家人相继南迁,部分进入古如东区域。唐宋时期,沿海盐场建立,定居者日益增多。至明初,洪武赶散、戍边屯垦、靖难之役等事件导致苏南等地居民陆续避居皋东。清代康熙年间,长江口崩坍,海门县民被迫外迁,其中不少人移居如东沿海。太平天国期间,苏南、安徽等地又有数万人逃居马塘、掘港等地。清末民初,如东先后有大豫、华丰等垦殖公司,公司招募启海“沙地人”北迁,有数万之众。2001年-2006年,如东先后接收三峡库区移民1956人。

老龄化

如东从1997年就开始人口负增长,主要原因有:计划生育、教育、长寿。如东长期是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稳定的低出生率导致如东人口连续负增长。良好的基础教育,促使如东每年输出大量优质生源。2011年,如东成为全国第21个“中国长寿之乡”,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助推了如东的老龄化程度。

如东县历史文化

民俗民风

如东先民猎渔煮海,在劳动和生产中形成粗犷、质朴的原生态文化。扶海洲成陆后,四方移民汇聚如东,区域文化在变化中融合,中原、淮扬、京江和徽域文化交相辉映。明清时期,盐业兴旺,商贾往来,民间文化与书斋文化有机融合,皋东地区产生了一批颇有影响的文人文化。民国初年,张謇倡导沿海开垦,启海人迁入,掘港西以“本场人”风俗为根基,谦和好客;掘港东则以启海民俗为本原,直率开放。海堤之外渔、盐民风俗久盛不衰;海堤之内则显民风民俗相互掺杂、糅和、改良,加上文明新风影响,古今传承、新旧交融。

节庆

如东春节俗称过年,腊月中旬即开始蒸馒头、炒炒米、做米酒、采购年货等一系列活动。除夕又称三十晚上或三十夜,讲究祭祖、烧经、吃团圆饭。初一多不出门,出门遇人须贺喜;初二女儿回娘家;初五迎财神。正月十五,普遍兴吃圆子,儿童晚上流行拉兔儿灯。

农历“二月二”又称“龙抬头”,如东兴接女儿回娘家。立夏时,城乡居民兴吃烧饼、鸡蛋。中元节,俗称七月半,民众一般祭祀烧经,保持有吃扁食的习惯。冬至,俗称过冬,民众多兴吃汤圆。

生活

如东城乡居民以大米为主食,兼食杂粮。春节时,掘西喜做米酒、蒸馒头,掘东喜蒸糕。掘西早晚吃粥、中午吃饭;掘东早中晚都吃饭。沿海乡镇,平时吃菜喜放文蛤调味。还喜生吃海货,如呛蟹、呛虾儿、呛蛼蛾、醉泥螺等。旧时,因地处海边,如东河水、井水偏咸,民众普遍喜欢喝天水茶(即乘接的雨水)。

南通桥牌是如东盛行的民间娱乐活动,如东又称“长牌”、“摸胡”等,其地域特色明显、玩法众多,是如东人最为广泛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

文化遗产

在数百年的融合发展过程,如东民俗民风不断上升为文艺形式,在舞蹈、绘画、文学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

舞蹈

如东民间舞蹈以《跳马夫》为代表,其原是流传于如东县一带的祭神舞,所祭之神为“都天王爷”。据传,“都天王爷”是唐肃宗对其守将张巡的追封谥号。明清之时,倭寇海匪经常骚扰沿海,当地人们寄情历史,追思英烈,祈求神明消灾降福,于是将供奉逐渐演化为“烧马夫香”,由此传习数百年。

绘画

如东民间绘画艺术源远流长,相传在清同治年间由苏州传入,为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一个分支。风格朴拙靓丽,极具地方特色。早期为民间工匠所运用,于灶台、墙头、床沿、橱面、纸牌上刻画。建国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题材、内容及创作手法也随之延伸和拓宽。

杂技

如东少年杂技是南通著名文化品牌之一。南通少年杂技团是1958年由如东的卢、秋、宋三家班子组成的,先称如东麒麟杂技团,不久更名为如东杂技团,2004年成立南通少年杂技团。如东少年杂技足迹遍及日本、法国、意大利、罗马尼亚等三十九个国家和地区。

如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览

项目

类型

认定年份

项目

类型

认定年份

跳马夫舞蹈国家级(2011)红木雕刻技艺南通市(2011)
钟馗嬉蝠舞蹈江苏省(2007)如东面塑技艺南通市(2011)
浒澪花鼓舞蹈江苏省(2007)提线木偶制作工艺技艺南通市(2011)
泼花篮舞蹈南通市(2008)渔民号子音乐南通市(2013)
马塘锣鼓音乐南通市(2008)栟茶煨竹蛏技艺南通市(2013)
新店山歌音乐南通市(2008)烙画技艺南通市(2013)
曹瘦脸儿打官司文学南通市(2008)哭九千七民俗南通市
自2004年民间艺术普查开始,如东共搜集138个项目线索,挖掘整理出27个项目列入各级保护名录,其中国家级项目1个,省级项目3个,市级项目12个,县级项目11个,其内容涉猎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多方面,对传承和发展如东地方文化,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借鉴作用。

文物古迹

如东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佐证价值的圩塘、盐灶、垦牧区、水利设施,名人故居、著名纪念地、古宗教场所、古戏台、古墓园、古桥梁、古河道、古树名木,农林牧副渔、工农兵学商的处所和工具等,因天灾人祸、自然朽损、人为破坏、城市改造、文物贩子收购等因素,存世(不包括遗址和碎片性遗物)量不多。

如东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形成年代

级别

存世地址

1掘港国清寺遗址唐元和年间省级掘港镇人民北路东侧江海东路北侧
2丰利镇古建筑群市级丰利镇朝阳路街将军巷
3耙齿凌战役烈士陵园民国35年初建,

1994年重修、2004年再修。

市级河口镇内原景安乡西北部
4掘苴河闸1958年市级苴镇镇刘家庄村掘苴河和海防路交界处
5如东县烈士陵园1959年县级掘港镇陵园路42号
6掘港古建筑群清代县级掘港镇三号街区
7掘港东永升店古井清代县级掘港镇北街圈门横巷
8掘港石板街清代县级掘港镇人民北路街东侧
9掘港城隍庙娘娘殿(部分)始建明代,清代重修县级掘港镇群庙巷
10抗倭遗址明嘉靖县级掘港镇东街烟墩桥市场南侧
11掘港镇德井明永乐年间构筑县级掘港镇东营中巷北
12国清寺古井唐元和县级掘港镇江海中路28号
13管家牌坊清雍正五年县级掘港南街西首
14陈嵩故居清代县级丰利镇松泉街23号
15范公堤宋乾道七年县级县北疆海滨
16新四军一师三旅抗战指挥部(勇洛楼)中华民国县级丰利镇虹桥南路37号
17栟茶关帝庙清乾隆三年县级栟茶镇东大街27号
18寿圣寺古井宋咸淳年间县级栟茶镇兴镇村街
19孙二富故居中华民国县级栟茶镇医院巷
20栟茶石板街清代县级栟茶镇
21栟茶大东旅社清代县级栟茶镇中市街
22栟茶中市街清代建筑清代县级栟茶镇中市街
23枣儿红井清同治年间县级马塘镇仁和北路枣儿红巷内
24马塘毗卢殿清代县级马塘镇马南村二十四组
25文昌宫古井清康熙县级岔河镇新建路
26双甸星光居委会姚宅古井待定县级双甸镇星光居委会南桥西街10号
27双甸镇东岳庙主殿唐元和年间建,民国初年大修县级双甸镇东岳庙村
28河口烈士陵村财神庙待定县级河口镇烈士陵村六组
29袁庄铁果门村古井明代县级袁庄镇铁果门村六组
资料来源:

如东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址、古建筑、文物;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历史上各时代珍贵艺术品;各历史时期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等,如东县共有文保单位29处,文物点11处,都实行原址保护。

区域方言

本县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江准次方言,主要特点是:有两个去声,两个入声加上阴平、阳平、上声,共7个声调。本县各地区语音又有差别,栟茶、双甸等西部地区,略带里下河口音,岔河南部的新店等地,略带南通口音。民国初年,大批垦民自崇明、启东、海门等地迁至本县沿海地区,为吴方言。

如东县域内方言有3种:第一种属于北方方言江淮官话泰如片,其中内部又存在一定差异。一是本场话,即以县城掘港为中心的掘港话(亦称“掘西话”,跟“掘东话”对举而言),包括掘港(绝大部分)、长沙、曹埠(大部)、马塘、岔河、双甸、新店(北部)、苴镇、丰利、洋口(洋蛮河以东)等镇;二是西路话(亦称栟茶话、洋西话),从古坝北边向西,至与如皋交界一线以北地区,东至洋蛮河(通洋运河北段),包括栟茶、袁庄、河口(老秀贞乡南河以北)等镇。第二种属于吴方言,即沙里话(亦称掘东话、沙地话、崇明话),包括大豫、掘港(小部)等镇。第三种是呈现出江淮方言与吴方言过渡性质的方言,如南场话(通东话),包括掘港(西南)、曹埠(南部)等镇;南通话,包括新店镇(南部)、曹埠镇(西部)等镇。

如东县风景名胜

如东地区望江临海,兼有长三角平原风貌和南黄海风情。沿海海岸线漫长,滩涂广袤,因海而生的“海上迪斯科”和“空中交响曲”成为如东最早叫响海内外的旅游品牌。内陆阡陌纵横,沃野千里,其中明清以来的古镇点缀其中,不乏胜迹。

如东风光

洋口港景区

AAA级风景区,主要景点有黄海大桥、阳光岛、连岸滩涂等。黄海大桥设有观景平台,可以眺望广袤滩涂。阳光岛设有接待中心和景观台,可以概览人工岛和黄海。黄海大桥以及阳光岛因洋口港港区作业日益繁忙,2014年9月起停止个人游客参观。洋口港景区生态园紧靠洋口港景区,占地总面积6.67 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2公顷。园内建成游客中心、垂钓中心、露营营地、休闲木屋等可垂钓、烧烤、露营。

小洋口景区

AAA级风景区,景区总面积约67公顷,主要由接待中心、如东滩涂围垦历史博物馆、海上九曲桥、海誓山盟石、爱情长廊、大米草原等景观构成。景区还临接海印寺、洋口渔港、金蛤岛、小洋口乡村俱乐部,游客可以泡温泉、品海鲜、游海港,一览南黄海风情。

国清寺景区

AAA级风景区,国清寺始建于唐元和年间(806年至820年),由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天台宗第十祖、法师行满修建。现景区为异地重建,位于如东县城南,占地约1.5 公顷,分国清寺园区和国清塔园区两部分。园区内殿堂齐全,布局合理,层次分明。景区西边有9 层国清宝塔、放生池、掘港历史与宗教文化展览室,配有楼榭亭阁。登上国清塔,远眺四方,主城风光尽收眼底。

国清寺原址位于如东城区江海东路,2017年由南京大学勘探发掘。

东湖旅游度假区

东湖旅游度假区位于如东东部沿海匡围的垦区,拥有以湖面、海滩、绿地等为代表的海湖风情旅游资源。

马塘革命烈士纪念馆

马塘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史迹厅、先驱厅、先锋厅内陈列着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新中国成立后相关实物史料和照片。

江苏滩涂馆

该馆围绕滩涂主题,展示滩涂文化、景观、资源、信息等主要内容,是综合了科普和教育功能的社会化服务机构。是全国首家以滩涂为主题的海洋科学普及教育展览馆。

如东县名优特产

本港海鲜

如东海域处于东海前进波与黄海旋转波的交汇处,浮游生物聚集,而长江与内河又夹带大量营养素和有机物流入,因而水质肥美,微生物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当地海洋生物饵料丰富,所产鱼虾富含氨基酸,营养既丰,口感也好。因此,如东人习惯将本地海产称之为“本港海鲜”。如东海域生产的著名鱼类有大小黄鱼、带鱼、鳓鱼、刀鱼等,浅水贝类有文蛤、西施舌、竹蛏等,此外还有各种虾、蟹、海蜇、海葵、海带等。

文蛤(地理标志商标GI)

如东文蛤素有“天下第一鲜”之称。文蛤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有药用价值。文蛤是如东大宗出口产品,1958 年建立“如东县海涂养殖场”,首次进行人工围养、放养文蛤幼苗。1969 年以冻蛤肉出口,从1979 年开始改由鲜活文蛤出口,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如东成为全国最大文蛤养殖出口基地。

竹蛏(地理标志商标GI)

又名蛏子王,为海产双壳软体动物,体呈延长形,长约10公分左右。两壳合抱后呈竹筒状,故得竹蛏之名。 鲜蛏肉嫩而味鲜,是上等海味珍品。竹蛏除天然生长外还可进行人工增殖和养殖。养殖品种以大竹蛏和长竹蛏为主,养殖2年竹蛏体长可达8厘米左右,个体大者22厘米以上。

泥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PGI、地理标志商标GI)

古称吐铁。外壳呈卵圆形,壳薄脆,其壳不能包被全部身体,腹足两侧的边缘露在壳的外面,并且反折过来遮盖壳的一部分。体长方形,拖鞋状头盘大,无触角,壳无螺塔。如东盛产黄沙泥螺和清沙泥螺。泥螺虽然个体小,名声却很大,是人们喜爱的海味珍品,且加工、食法讲究。经腌渍加工的糟醉泥螺味道鲜美,清香脆嫩,丰腴可口。泥螺已跻身宾馆宴席,成为“八珍冷盘”中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

梭子蟹

如东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是梭子蟹生存繁衍理想之地,加之如东近海及滩涂基础饵料丰富、潮流通畅,平缓的沙泥质底质,非常符合梭子蟹生活习性。如东梭子蟹肉色洁白,肉多细嫩,膏似凝脂,味道鲜美。尤其是两钳状螯足之肉,呈丝状而带甜味,蟹黄色艳味香,食之别有风味,因而久负盛名。

虾米

是由各种海虾煮熟,经过晒干,而后去壳而成。虾米营养成份很高,含蛋白质、脂肪、糖分,是人们喜爱的食用佳品。油煎、爆炒、做汤均可,其味鲜美,食而不厌,是美味佳肴之一。 虾米便于贮藏携带,四季均可食用。 如东所产虾米名称有:条米、金钩、开洋、春红、秋红、鸽子脚等。 如东盛产各种虾米,除向全国各地销售外,还远销美国、日本、东南亚各国。

如东海鲜名菜
冷菜
葱油海蜇头生炝红虾毛豆子炝蛏鼻微波大黄鱼醉膏蟹农家蒸草叶鱼
香糟带鱼手撕马鲛鱼家乡黄鱼干手撕海鳗鲞醉八鲜烤虾
蟹渣香糟墨鱼仔汤泡泥螺
热菜
清蒸梭子蟹煨竹蛏铁板文蛤文蛤蒸蛋羹清水汆文蛤蚶子烧水芹
蛤蜊嵌肉清蒸海刀鱼铁板鱿鱼清蒸板鱼清蒸梅童鱼茄子烧海鲻鱼
清蒸黄吉子鱼清蒸鳓鱼蒜子箭头鱼毛豆子烧船丁鱼清蒸毫毛鱼清蒸鲜鲳鱼
蒜苔烧春鱼爆炒八爪鱼魔丝西施舌清汆香螺酱爆泥螺盐水竹节虾
葱爆海白虾清汆剑虾盐水琵琶虾山药煨海葵三鲜烩海参麻虾酱蒸草鸡蛋
糖醋熘虾饼香煎文蛤饼紫菜饼黄海一锅鲜文蛤鲜蹄筋蟹粉烩鱼翅

特色农产

狼山鸡(地理标志保护产品PGI、农产品地理标志AGI、地理标志商标GI

原产如东,原名“岔河大鸡、马塘黑鸡”,因在南通狼山附近出口而得名,是我国著名的蛋肉兼用型地方品种,与太湖鹅、高邮鸭并列为江苏省三大畜禽类名种。早在1872年,狼山鸡即被引入英国,参与育成了不少国际知名鸡种,如著名大型品种奥品顿、澳洲黑等,被列入英美各国家禽标准图谱,为国际标准鸡种。

条斑紫菜(地理标志保护产品PGI、地理标志商标GI)

与“天下第一鲜”文蛤齐名。条斑紫菜产于温带,自然生长数量有限,主产地在如东。因为如东具有条斑紫菜生长条件,适宜气候、适宜水温、适宜盐度。如东条斑紫菜藻体薄嫩,是生态海洋食品,具保健功效。

如东大米(地理标志商标GI)

江苏南通市相关地区

江苏南通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