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县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2-12-26 09:32:22

安泽县,位于山西省境西南部,临汾地区东北、太岳山东南麓。因其居霍山太岳山之阳,故又称之“岳阳”。截至2019年,安泽县总面积1967平方公里,辖4镇3乡,93个行政村,1个社区服务中心、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85582人。

安泽县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荀子的故里、又是古代名相蔺相如的栖身地,还有遍布全县的老一辈革命家生活战斗过的纪念地。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森林公园、全国连翘生产第一县和尚无大面积开发的煤炭资源大县。山西第二大河、唯一的一条无污染河流——沁河,纵贯境内109公里。

区划名称安泽县
行政级别
区划代码141026
辖区面积1967 km²
人口数量8.2553 万人
车牌代码晋L
电话区号0357
邮政编码042500
行政驻地府城镇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山西省南部

安泽县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府城镇141026100
和川镇141026101
唐城镇141026102
冀氏镇141026103
马必乡141026200
杜村乡141026201
良马乡141026202

安泽县建制沿革

夏商之时,安泽属于冀州之域。周成王"桐叶封弟",叔虞建唐,后来,叔虞的儿子燮父把国都迁到晋水的岸边,改唐为晋(初期统辖范围主要在今山西省南部汾河、浍河流域)

西周、春秋时,安泽属于晋国的管辖范围。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并且获得周天子的承认,各自独立建国。战国时,安泽先属韩国、后属赵国统辖。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最后灭掉关东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秦王朝,废封建,行郡县;安泽属于上党郡。

西汉时,在今安泽境内置氏县,这是安泽境内首次置县;北部地区归属毅远县(治沁源),都隶属于上党郡。

东汉时,改氏县为猗氏县;北部仍属毅远县(新莽时曾改"毅远"为"毅近",东汉又恢复旧名),依旧归属上党郡管辖。三国时,今安泽仍归猗氏县和毅远县管辖,隶属于魏国的上党郡。

公元280年,西晋继秦之后又一次完成全国统一。西晋时,废猗氏县和毅远县,今安泽并入襄陵县(治所在今襄汾县新城镇古城庄),隶属于并州平阳郡。

公元316年,西晋被匈奴灭亡;次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刘渊时,今安泽仍属襄陵县,隶属雍州(郡治平阳县)平阳郡。

公元319年,刘曜迁都长安,建立前赵,设置冀州(治今安泽县),今安泽属冀州。公元329年,石勒攻灭前赵,冀州被废。此后,平阳地区先后被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秦所占有,今安泽一直并入襄陵县,隶属于平阳郡管辖。

至公元439年,北魏基本上统一中国的北方。北魏之初,今安泽从属于平阳郡禽昌县(故治在今洪洞县曲亭镇)和襄陵县管辖。"孝昌之乱"后,山胡占领吕梁山区,北魏的行政区划变更频繁。

建义元年(528),北魏在原猗氏县故地周围设置了四个县:割禽昌、襄陵两县之地设置冀氏县(治今安泽县冀氏镇),合阳县(治今安泽县杜村乡河阳村),分禽昌县置义宁县(治今安泽县和川镇),安泽县(治今古县岳阳镇);同时分平阳郡设置冀氏郡,郡治冀氏县,领冀氏、合阳两县;义宁县和安泽县归义宁郡(528年置,治今沁源县);冀氏郡和义宁郡隶属于并州。安泽县名始于此时,相传因县城在安吉和泽泉之间而得名。

534年,东魏建立;次年,西魏建立;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魏时,冀氏县和合阳县仍属冀氏郡,义宁县和安泽县隶义宁郡,两郡隶属于晋州(治今尧都区)。550年,北齐取代东魏;557年,北周取代西魏。577年,北周灭掉北齐,重新统一中国的北方。

北齐时,废冀氏郡,将合阳县并入冀氏县,冀氏县改属义宁郡;义宁县和安泽县仍属义宁郡,义宁郡属晋州。北周时,今安泽的行政区划同于北齐。

581年,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589年,灭陈,又一次完成全国大一统。隋文帝时,改南北朝的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隋炀帝时,又改州、县两级制为郡、县两级制。今安泽在隋文帝属于晋州,在炀帝时属于临汾郡。583年,废义宁郡。598年,改义宁县名为和川县;607年,和川县并入沁源县。606年,改安泽县名为岳阳县(仍治今古县岳阳镇),因其在霍太山(又名"太岳山")之南而得名。

隋炀帝时,冀氏县和岳阳县隶属于临汾郡,和川县隶属于上党郡。618年,李渊代隋建唐。唐朝时,基本实行州、县两级制。岳阳县和冀氏县隶属于晋州;618年,分沁源县置和川县(治今安泽县和川镇),隶属于沁州(治今沁源县城);晋州和沁州隶属河东道管辖。907年,唐王朝灭亡,之后中原地区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史称"五代"。期间,今安泽的行政区划仍同于唐代。

960年,赵匡胤通过发动兵变代周建宋。北宋初年,和川县仍属沁州;981年,沁州废,改属晋州;1072年,和川县降为和川镇,隶属于冀氏县,1086年又升为和川县;冀氏县、岳阳县、和川县三县基本并存,均隶属于晋州(1116升为平阳府),晋州隶属于河东路。

1127年,北宋亡于金人,宋室南渡建立南宋,北中国成为金朝的地盘。金朝时,冀氏县、岳阳县、和川县三县并存,均隶属于平阳府,平阳府隶属于金的河东南路。1234年,宋蒙联合灭金,北中国归于蒙古;1276年,元军南下灭南宋,重新完成全国大一统。

元朝时,1266年,省并冀氏县入岳阳县;1267年,又在今古县岳阳镇重置冀氏县,并且将岳阳县和和川县并入冀氏县;1293年,又改冀氏县名为岳阳县(治今古县岳阳镇)。至此,冀氏、和川、岳阳三县终于合并,形成新的岳阳县。岳阳县隶属于平阳路(1305年改名晋宁路),直属中书省管辖。

1368年,朱元璋灭元建明。明朝时,岳阳县隶属于平阳府,平阳府隶属于山西布政使司。1644年,明朝亡于李自成农民军,不久,清兵入关,先后打败农民军和南明势力,控制全国。清朝时,岳阳县仍隶属于平阳府,平阳府隶属于山西省。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

民国初年,岳阳县隶属山西省河东道。

1914年6月,山西省政府奉总统令将岳阳县改名为安泽县(治今古县岳阳镇),原因是它和湖南省岳阳县重名;1937年,安泽县划归山西省第三行政区管辖。

1938年,侵华日军占领安泽县城。

1940年八月,晋冀鲁豫边区于安泽县西部重新设置岳阳县;1941年九月,太岳行署成立,安泽县和岳阳县同属晋冀鲁豫边区太岳行署二专署。

1941年六月,又于安泽县南部设置冀氏县,隶属太岳行署四专署。

1942年四月,岳阳县并入安泽县,1946年十月,冀氏县并入安泽县,安泽县隶属太岳行署岳北专署。

1948年8月26日,由晋察冀解放区和晋冀鲁豫解放区合并组成的华北人民政府宣告成立,此前的8月22日,太岳行政公署所属各专署宣布撤销,太岳行署所辖各县基本上分别划归山西省各专署。1949年六月,安泽县隶属翼城临时专区管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1950年1月,安泽县隶属山西省临汾专署,安泽县人民政府迁驻府城镇,原驻地改称古县镇;1954年设立晋南专区(临汾专区和运城专区合并组成),安泽县隶属山西省晋南专员公署。

1970年撤销晋南专区,分设临汾地区和运城地区,安泽县隶属山西省临汾地区。

1971年6月国务院批准组建古县,划安泽县西部七个公社设置古县,同时将屯留县良马公社划归安泽县,同年10月,山西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将古县更名为岳阳县,12月,再因与湖南省岳阳县重名而复称古县,安泽县和古县都隶属山西省临汾地区。

2000年临汾地区改名为临汾市(地级),原临汾市(县级)改名为尧都区,安泽县和古县现今都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安泽县在其中。

安泽县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安泽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最东部,太岳山东南麓,处在临汾、晋城、长治三市交界,东与长治市屯留区、长子县毗邻,北与长治市沁源县相连,西与古县、浮山县交界,南与晋城市沁水县接壤,南北长约65公里,东西宽约45公里,309国道和326省道纵横全境。

地形地貌

安泽县境内地形复杂,整个地势北高南低,东部山峰有安太山、泉庙凹、盘秀山等,海拔都在1400米以上,以安太山为最高,海拔1592米,西部有大东沟梁、牛头山等,海拔在千米以上。南部沁河谷地,地势较低,有小块平川,海拔在800米左右。

安泽属于低土石山区,后来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东西两翼高高隆起,中间川谷相对下降的地貌特征。境内山岭起伏,各山脉自成体系,又相互交错沟壑纵横,形成了山峦叠起,沟壑纵横,丘陵发育,深谷遍布的景象,整个地势北高南低。根据各地所处的方位、地势、高差和土壤类型,地貌可分为中山区、低山区和川谷区三种类型。中山区亦称土石山区,位于东西边沿的深山峡谷,相对高度200-500米,坡度30°一40°,山间土层贫瘠,岩石大片裸露,植被一般在40%-50%之间,范围约占安泽县总面积的35%;低山区亦称丘陵区,位于沁河以西与汾河分水岭地带,沁河以东跑马岭、三不管岭和枇山周围,海拔在800-1300米之间的地带,多洪积倾泻的小平原和黄土残垣,坡度斜约20°一30°,植被乔灌草兼有,以草为主,占全境面积的58%左右;山谷区分布于海拔732-900米之间的河谷地带,一般由河流的淤积和山洪积物堆积而成,连片呈现于沁河两边及主要支流的一级阶地,沁河川谷有串珠状的小平原,地面平坦,地下水位较高,是主要的农耕区,大约占安泽县总面积的7%。

气候

安泽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素有“北国小江南”之美誉。海拔间于750—1500米之间,处在东经112°5′—112°35′、北纬35°35′—36°30′之间,全年平均日照为2246.1小时,日照率为51%,年平均气温为9。4℃,年平均降水量为539.1mm左右,高于临汾市平均值80mm,空气相对湿度66%,全年无霜期172天左右,形成了安泽独特的小气候。

水文

安泽地处沁河流域,沁河自安泽县和川镇议亭村北入安泽境内,至马壁村南出境,流经安泽县95公里,本段流域面积大于100K㎡的较大支流有洪驿河、蔺河、大黄河、李元河、第五河、义唐河、孔村河、王村河、泗河、兰河、石槽河、马壁河。沁河入境水量为2.07亿m3,天然径流量3.17亿m3,总出境水量5.24亿m3。水质主要为重碳酸盐质水,属适度硬水。

安泽县总水量达1.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1.13亿立方米,属低矿化度淡水。多分布于沁河及各支流两岸一二阶地下,潜水距地表5-250m不等,补给量足,易于开采。

安泽县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安泽县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石灰石、石膏、方解石和煤层气等。煤炭资源面积达1944平方公里,贮量达240多亿吨。其中正在开发的唐城上庄、三交一带约40平方公里贮烟煤,属太原组及山西组地层,计5层,总厚6.2米,一般距地表200~500米,灰分在11-12点,热量为8500大卡,含硫量低于0.4%,系优质主焦煤。尚未开发的县城以南1904平方公里系2#、3#、9#、11#贫煤或无烟煤,一般距地表200~800米,灰分6-23%,热量为7500-8500大卡,含硫量低于0.5%,属贫瘦煤或贫煤(系优质电煤)。

唐城镇上庄后岭底贮藏或出露铁矿,面积约1.4平方公里,贮量约100万吨,地表出露厚度1.5~2米,含铁量46~52%,含锰7~8%。

良马乡刘家沟红色砂岩层中发现方解石,经勘察探明矿床如龙脊裸露,长3000米,宽5~10米,初步预测贮藏量在10万吨以上。经化验含氧钙率和纯度及多种元素均达到国家化工和建筑业用标准。

唐城镇上庄村一带贮藏瓷土,前岭底北坡质优,上世纪70年代曾有陶瓷厂开采烧制多种瓷器。

冀氏盆地有煤层气蕴贮。安泽煤层气贮量多达4400多亿立方米,有待进一步开发。

水利资源

安泽县水资源丰富,现年平均用水量326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174万立方米),占当地水资源量的1%。较大的河流23条,小泉小水145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500立方米。黄河一级支流、山西省第二大河、唯一一条无污染河流——沁河,由和川镇议亭村北入安泽境内,至马壁村南出境,纵贯安泽县南北109公里,较大支流有东洪驿河、蔺河、大黄河、李元河、第五河、义唐河、孔村河、王村河、泗河、兰河、石槽河、马壁河等。天然径流量1.967亿立方米。水质主要为重碳酸盐质水,属适度硬水。

安泽县地下水资源总量6836万立方米,属低矿化度淡水。多分布于沁河及各支流两岸一二阶地下,潜水距地表5-250米不等。县城自来水厂年供水量60万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

土地资源

安泽境内地形依据地貌不同可分为低中山区、低山区、丘陵区、沟川区四大主体地貌单元,土地资源丰富。安泽县耕地30.7万亩,占17.6%;林地14.8万亩,占50.5%;草场96.8万亩,占32.9%;城乡工业交通建设占地5。3万亩,占1.8%;水域3.2万亩,占1.07%。土壤类型按形态特征分为褐土(98%)和草甸土(2%),耕种土壤按土壤质地分为壤土(占耕地面积的82。5%)、砂土(占耕地面积的5%)和粘土(占耕地面积的12。5%),有机质含量5—28g/Kg,平均11.4g/Kg,全氮0.65—0.85g/Kg,平均0.748g/Kg,有效磷10.8—50mg/Kg,平均15mg/Kg,速效钾95—140mg/Kg,平均111mg/Kg,PH值7.8—8.4。

林业资源

安泽县有林总面积达198万亩,林木覆盖率达67。2%,居山西省第一位,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生态示范县,拥有五个省级森林公园(麻衣寺、黄花岭、青松岭、安泰山、赵圪堆)和一个以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森林生态系统为保住对象的省级自然保护区(红泥寺自然保护区)。森林蓄积量达到401万立方米,人均50立方米。安泽县境内拥有木本植物250余种,其中有经济价值的乔木树种100余种;草本植物近1000种,其中有药用价值的多达400余种,尤其是野生连翘面积达150万亩,蕴藏量达400万公斤,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野生动物218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金钱豹、红尾狐等珍禽异兽10余种。广袤的森林中还蕴藏有松蘑、草磨、木耳、羊肚菌等菌类物质。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安泽有林地面积155。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2。8%,森林蓄积量达到330万立方米,居山西省第一。灌木草地24。25万亩,占总面积的13。4%,合计180万亩,植被覆盖率达到67。2%,其中中山区覆盖率在70%--65%之间。低山区在55%左右,川谷地带又少些。

全境多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大致可分为十四个群落。油松侧柏群落主要分布于海拔1000-1300米的山岭地带;杨柳林群落主要分布于各河流两岸;刺槐群落多分布于近山斜坡;虎榛子群落分布于灰褐色土壤;连翘群落多分布于半阴坡及土壤贫瘠的山岭地带;黄枦群落;山糜子白草群落分布于灰褐色土壤;沙棘白草群落成片状分布于其他群落问;蔷薇鼠李群落;荆条鼠李群落分布于干旱瘠薄的阳坡地带;白草群落间与灌木混生组成草灌群落;蒿属群落主要分布于撩荒土地,与白草混生;细叶苔藓群落面积较小,分布于下湿地和近河滩地。连片种植红果、苹果及核桃树形成一个水干果群落,多成林分布于近村田地或丘陵坡地。安泽植物品种繁多,1995年地区、县林业局联合普查野生乔灌木48科89属191种,其中银杏、雪松、杜松、核桃揪、枫杨、杜仲、刺果泊树、黄蘖8种为珍稀物种。

动物资源

红泥寺地区还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金钱豹、金雕等。

安泽县历史文化

安泽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定居,是大禹分九州之冀州治所。春秋时属晋,战国属赵,西汉设立县治,魏晋南北朝之后归河东道、平阳府管辖,当时取北部的“安吉”和南部的“泽泉”两地名的首字称“安泽县”。又因其居霍山太岳山之阳,故又称之“岳阳”。

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论家、教育家荀子(公元前313-前238年)就诞生在这里,这里也是战国名将冀缺、却芮一门“五夫三卿”的栖身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有1300多名荀乡英雄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太岳行署、太岳军区司令部、太岳军区政治部、太岳兵工厂、太岳新华日报印刷厂都曾驻扎安泽;刘少奇、邓小平、朱德、陈赓、薄一波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尤其是1942年4月26日,决定了转变岳南局势的大政方针。2007年,安泽在全省首家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证为中华“千年古县”。

安泽县文化底蕴深厚,集古色人文、绿色生态、红色革命教育等文化于一体,该县的民俗文化唐城花灯秧歌、府城飞岭高跷以其独特魅力分别跻身第二、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蛇年元宵热闹非凡的民俗文化活动,是安泽新年文化的一大特色。

安泽县名胜古迹

西洪驿遗址:位于城北21公里和川镇西洪驿村,文化层临沁河,高出河面24米,距地表土0。9-1。2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含有陶片、石器、兽骨,陶片多灰、红两色,石器有石斧、石锤,属新石器晚期龙山型文化。

川口遗址:位于安泽县府城镇川口村西沁河东岸台地上。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2——0。3米。采集有泥质红陶、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片,其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篮纹,器形有筒形罐、折肩壶、杯、小口高领罐等。属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

白村遗址:位于城南13公里白村北高地,高归河东50米,文化层距地表60——80公分,面积约300平方米,含红、灰陶片及兽骨木炭,新石器晚期的遗址。

义唐遗址:位于安泽县府城镇义唐村北山前坡地,南临季节河。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2-0。5米。断崖上暴露遗迹有灰坑。采集有泥质红陶、泥质灰陶、夹砂红褐陶和夹砂灰陶片,其纹饰有篮纹、线纹、弦纹、绳纹,器形有小口尖底瓶、敛口钵、罐、盆等。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遗存。

子坪遗址:位于安泽县和川镇西洪驿村东北沁河西岸台地上。1987年发现,面积约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3~0。4米。断崖上暴露遗迹有灰坑。采集有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片,其纹饰有篮纹、绳纹、附加堆纹,器形有罐、鸡冠耳罩、鼎、盆等。属龙山文化陶寺类型遗存。

李垣遗址:位于安泽县府城镇李垣村东北李垣河东北岸山前坡地上。1996年发现,面积约2。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3-0。5米。断崖上暴露遗迹有灰坑。采集有汉代泥质灰陶绳纹鼓腹罐、壶及绳纹板瓦等残片。

英寨遗址:位于安泽县良马乡英寨村北约20米沁河东岸坡地上。1996年发现,面积约3。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4~0。5米。断崖上暴露遗迹有灰坑。采集有魏晋时期的泥质灰陶卷沿盆、系耳罐等残片。

唐尧城:故址在今县城北36公里唐城镇,世传尧筑城于此。

合阳故城:北魏建义元年(528)置合阳县,建有合阳城。北齐并入冀氏县。故址在今安泽县东南27。5公里河阳村。

冀氏故城:北魏建义元年(528)割禽昌、襄陵两县地置冀氏县,建有冀氏城。《旧唐书·地理志》载本为汉猗氏县地,后在古猗氏城南置冀氏县。元时并入岳阳县。民国为冀氏里,今为冀氏镇。故址在今安泽县南15公里冀氏镇。

安泽故城:北魏建义元年(528)置安泽县,属义宁郡,隋大业二年(606)改名岳阳县,民国三年(1914)复名安泽县。故址在今古县岳阳镇。

和川故城:北魏建义元年(528)置义宁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名为和川县,隋大业三年(607)省,唐武德元年(618)复置,宋熙宁五年(1072)并人冀氏,元佑元年(1086)复为和川县,金不改,元至元(1264-1294)中并人岳阳县。故址在今安泽县北15公里和川镇。

郎寨塔:位于安泽县马壁乡郎寨村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通高约8米,现存八级。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宋代建筑。塔基石砌须弥座式,高0。85米,宽195米,一层中空,正面辟拱门,东、北面隐起板门,西面嵌清嘉庆八年(1803)诗碣1块,其余四面皆隐起破子棂窗、八角倚柱,上施额枋、斗拱、檐椽,檐椽下方叠置仰莲两层,二层以上四面均辟壶门,每层塔檐叠涩出檐。塔身五层以下收分甚小,五层以上逐渐收缩。塔顶残,塔刹不存。

麻衣寺砖塔:位于安泽县和川镇岭南村西约2公里南山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通高约21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形制观察为金代建筑。塔基石砌,塔身底层及三至七级四面均嵌有石碣,除第四级各面仅嵌石碣外,其余各面及石碣上下均开龛雕麻衣寺塔有佛像,第级四面各嵌佛像1尊(上五下六),共计嵌佛44尊,第八级每面嵌佛2尊,塔身共嵌佛像336尊、毁坏21尊、尚存315尊。此塔是目前保存最完整、富有辽金砖塔华丽风格的古建筑,对研究金代宗教文化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玄观:位于安泽县府城镇高壁村。据观内碑文记载,原名颐真庵,金兴定元年(1217)改称通玄观,元、明、清历代均有重修,现存主体建筑结构为清代,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中轴线存山门、戏台、正殿,两侧为厢房。正殿面宽三间,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建,供奉道祖,进深七椽,单檐悬山顶。嘉庆年间维修,增东西角殿走廊,一体土木结构,正殿顶塌,有柱梁支撑。存金代石碣2方,元大德三年、清乾隆五年、嘉庆三年石碑3通,合成一组道教历史资料。

兴昌租行:位于安泽县马壁乡下唐村。据民国《重修安泽县志》记载,兴泰昌为平遥七洞村侯登朝在安泽县开办的租行,创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占地面积225平方米。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现仅存大门和正窑。正窑为石砌窑三孔,装修已不存。

安泽县旅游景点

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安泽县杜村乡桑曲村。1942年初,太岳军区陈赓司令员和薄一波政委率部由沁源到安泽桑曲村,驻扎两年八个月,在此期间,刘少奇、邓小平等曾来桑曲指导工作.1944年8月移驻沁水.旧址坐北朝南,四合院,占地面积约437平方米,清末建筑.现有房屋18间,北房是司令部办公室.陈赓、薄一波住东厢房内.

太岳行署旧址:位于安泽县杜村乡小李村碱土院内.1942年9月,太岳行署由沁源迁往安泽小李村,由牛佩琮主任、裴丽生副主任主持工作.当时薄一波常来此指导工作.1944年8月迁往沁水县.旧址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约460平方米。.房面宽五间,行署办公室所在地。.内房屋、窑洞近20间,清末建筑。

华印刷厂旧址:位于安泽县杜村乡陈家沟村。1942年,新华印刷厂随太岳军区政治部迁往安泽县陈家沟村。刘郡负责厂内工作,主要印刷《新华日报》和抗日宣传品。1944年迁往沁水县。旧址设在距陈家沟约1公里处的山沟里,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280平方米。原筑土窑洞10孔,现6孔保存较好。

山西临汾市相关地区

山西临汾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