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临县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2-12-26 09:48:41

临县,位于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吕梁山西侧,隶属于山西吕梁市,东屏吕梁山连接方山,西临黄河与陕西佳县、吴堡县隔河相望,北靠兴县,南接离石、柳林区。县域面积2979平方公里(2013年),全县总人口65万(2015年),辖23乡镇,是吕梁地区人口最多的县。

区划名称临县
行政级别
区划代码141124
辖区面积2979 km²
人口数量65 万人
车牌代码晋J
电话区号0358
邮政编码033200
行政驻地临泉镇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理位置晋西黄土高原吕梁山西侧

临县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临泉镇141124100
白文镇141124101
城庄镇141124102
兔坂镇141124103
克虎镇141124104
三交镇141124105
湍水头镇141124106
林家坪镇141124107
招贤镇141124108
碛口镇141124109
刘家会镇141124110
丛罗峪镇141124111
曲峪镇141124112
木瓜坪乡141124200
安业乡141124201
玉坪乡141124202
青凉寺乡141124203
石白头乡141124204
雷家碛乡141124205
八堡乡141124206
大禹乡141124207
车赶乡141124208
安家庄乡141124209

临县建制沿革

名称由来

临泉县以县北之临泉水故名。又据光绪《山西通志》,临县以县城东临湫水(又名临川河)为名。

历史沿革

临县夏属冀州,周属并州,春秋属晋,战国时属赵国。

秦庄襄王二年(前248年),属太原郡。

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置临水县,属西河郡。

王莽时期,临水县曾改监水县。

东汉,复名临水县。

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临水县并入离石县,仍属西河郡。东汉末,西河郡并入太原郡。

三国初,仍属太原郡。

魏黄初二年(221年),设置西河郡,仍属西河郡。

两晋时辖于离石,为匈奴占领。

十六国时期,属离石镇。

南北朝时期,北周时置乌突郡、乌突县。

隋开皇元年(581年),废郡,改乌突为太和。

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临县属离石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改太和县为临泉县,属石州。

宋仍称临泉县、定胡县(孟门县),隶属石州,属河东路。

元符二年(1099年),改属晋宁军。

金天会元年(1123年),复名为临水县,废晋宁军,属石州。

蒙古中统二年(1261年),改临水为临泉,属太原郡。

蒙古中统三年(1262年),临泉县升为临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临州降为县,属太原府。临县之称由此而定,至今未变。

万历二十三年(1595),临县改属汾州府。

清因明制,县属汾州府,冀宁道。

民国废除府州,县直属山西省辖,境内实行区所制,划为东、南、西、北、中5个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临县解放,成立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临县划为10个区。同年10月,为抗日战争所需,将临县分为临县、临南两个县,临县设7个区,临南设5个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临县,临南合并,仍称临县。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属兴县专署管辖。

1952年划归榆次专署(后改晋中专署)。

1971年组建吕梁地区,划归吕梁地区。

1984年4—7月,改乡(镇)村制。临县设10个镇,28个乡。

2002年撤乡并镇,全县设13个镇,10个乡。

2004年7月,吕梁撤地设市,仍由吕梁市管辖至今。

临县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临县地处黄河中游山西西部,东屏吕梁山连接方山,西临黄河与陕西佳县、吴堡县隔河相望,北靠兴县,南接离石、柳林。地理坐标为北纬37°35′52″一38°14′19″,东经100°39′40″一111°18′02″。

地形地貌

临县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最高点海拔1923米,最低点海拔673.6米。根据地貌形态可分为东北部土石山区,面积148.67平方公里,海拔1350—1923米之间。中部大面积黄土丘陵沟壑区,面积为1933.3平方公里,海拔1000—1300米。西部黄河沿岸丘陵基岩裸露区,面积830.37平方公里,海拔673一1100米。湫水河两岸山间河谷区,面积66.69平方公里。

气候

临县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少雨,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较为温凉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少雪。由于东北高而西南低、海拔相对高差1267米的地势特征,形成东北寒凉、西南热暖的明显气候差异。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降雨较少,且时空分配极不平衡。

日照:临县年平均大阳总辐射量为140.7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日照时数2807小时,日均7.7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63%,日照时数最多的6月为286.5小时,最少的12月为204.7小时。

气温:临县年平均气温8.8℃,年平均气温介于6.5℃一11.3℃之间。东北部年平均气温6.5℃,西南部年平均气温11.3℃,南北相差4.8℃,呈自西南向东北递减趋势。全县无霜期平均为160天左右,由东北向西南延长,相差30天左右。

降水:临县年平均降水量为518.8毫米,从东北向西北、西南递减,东北部白文地区年降水量为558.1毫米,西部兔坂地区年降水量为417.6毫米,西南部丛罗峪地区年降水量为454.4毫米,分别级差为140.5毫米、103.7毫米。在全年降水中,季节差异很大,春季占14.4%,夏季占58.2%,秋季占24.7%,冬季占2.7%。而7、8、9三个月总降水量323.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2.5%,为雨量集中期。

蒸发量:临县年平均蒸发量为2149.8毫米,是降水量的4倍,高于吕梁地区其他各县。年内蒸发量的极大值出现在5、6、7三个月,月均367.5毫米,为同期降水量的6.5倍。

水文

临县境内河流均属黄河水系。全县河流具有明显的夏雨型和山地型河流特征。清水流量小,洪水流量大,水量不稳定,变化频率高;河道较短,坡陡弯急,冲刷严重,泥沙含量高,洪水利用率很低。境内水资源主要依靠大气降水量。全县水资源总量为1.2476亿立方米∕年。

临县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临县土壤面积3940695亩,占全县总面积的88.2%。耕种土壤面积2318945亩,占土壤总面积的58.8%。耕地面积163万亩。

矿产资源

截止2006年底,临县己探明各类矿产17种,主要有煤炭、煤层气、含钾岩石、铁、铝钒土等。

煤炭:面积约2570平方公里,占临县县总面积的86%,煤储量311.75亿吨。

煤层气:探明储量4000多亿立方米。

岩石:勘探预测可靠含钾岩石储量为10亿吨,远景储量30亿吨,正式完成C+D级储量4.7447亿吨,其中C级3.6亿吨。

铁矿:均为沉积型、风化残积型山西式铁矿,主要分布在东部城庄、玉坪、湍水头及南部招贤、林家坪一带。已探明储量573万吨。

铝矾土:主要分布在湍水头一带,面积2.5平方公里,探明储量1836万吨。

石灰岩:主要分布在郝家岔一一庞庞塔一一枣洼一带,储量约为25亿吨。

花岗岩大理石:共12个品种,主要分布在紫金山、架尔梁山、银洞山,总储量约2亿立方米。

水利资源

临县水资源总量为2.75亿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1.983亿立方米/年,占水资源总量的72.1%,地下水0.767亿立方米/年,占水资源总量的27.9%。

生物资源

临县已发现动物资源共224种,其中褐马鸡、金钱豹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老鹰、雕、鹃、黑卷尾属国家三级保护动物。

临县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谷子、马铃薯、大豆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棉花、蔬菜等;植物资源有78科382种,其中中草药达177种,甘草、冬花、柴胡等20余种药材年产量均在1000公斤以上。临县经济林面积75万亩,其中红枣林面积70万亩,木材林面积24万亩。

临县人口民族

人口

2007年,临县总人口为595578人,其中农业人口550708人,占总人口的92.47%。非农业人口44870人,占总人口的7.53%。人口密度为199.1人/平方公里,是山西省第二人口大县。临县有育龄妇女147703人,已婚育龄妇女112638人。

民族

截止2007年,临县是一个汉族聚居的内陆地区,少数民族很少,居住的仅有回族、藏族、满族、壮族四个少数民族的15位同胞,占临县总人口的0.00259%。都为女性,其中有满族7人,回族5人,藏族2人,壮族1人。

临县文化民俗

道情临县的一种地方戏曲剧种,它是集文学、表演、音乐、唱腔、歌舞、美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由音乐和剧目两大部分组成。由五声音阶组成,轻快、活泼、开朗、优美。

唢呐临县黄河大唢呐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大西北黄土风味。是一笔可贵的文化遗产。

秧歌临县秧歌是临县春节文化活动的主要传统形式,流传千年之久。

临县名优特产

简介图片

临县莜面由莜麦炒熟磨成粉而成。可捏角(包馅,一般为羊肉胡萝卜馅),可做栲栳,可搓鱼鱼,可用河捞床制莜面河捞,佐料以辣椒、醋、蒜沫、香菜、花椒面、柿子酱、羊肉打卤等为主。莜面口味奇特,口感坚韧。

黄河鲶鱼,体延长,前部平扁,后部侧扁,灰黑色,无鳞。头扁口大,有须两对。肉味美,为一优良的食用鱼类。鳔滋补,可入药。

临县豆腐用大豆先去皮,水浸软,再磨成豆浆,煮熟,加卤水,后空出水分,在木制容器内压制成型。滑嫩适口,如再加辣子为佐料,口感更好。以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颜色纯白,质地精细。

大烩菜分荤、素两种,素烩菜以大白菜、南瓜、西葫芦、豆角、土豆、胡萝卜、豆腐、粉条等为原料,肉烩菜加羊肉或猪肉。做法是先将锅加热,倒入少许油,放入盐、大葱、大蒜、香菜、大料(猪肉烩菜)、花椒(羊肉烩菜)等佐料,再将上述原料翻炒后加水炖熟为止。

山西吕梁市相关地区

山西吕梁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