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2-12-30 10:03:43

普陀区隶属浙江舟山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舟山群岛东南部,背靠沪、杭、甬等城市,隔海与基隆港、长崎港、仁川港相对。经纬度为北纬29°32'-30°28',东经121°56'-123°14'。普陀区全区辖5镇4街道,区治沈家门街道。总面积6728平方千米,其中海域面积6269.4平方千米,陆地面积458.6平方千米,海岸线总长831.43千米。截至2015年总人口321922人。普陀区属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海洋型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冬暖夏凉,光照充足。自然资源丰富,渔业发达,港口优良。所辖沈家门渔港是世界三大群众性渔港之一。

区划名称普陀区
行政级别市辖区
区划代码330903
辖区面积6728 km²
人口数量39.12 万人
车牌代码浙L
电话区号0580
邮政编码316100
行政驻地东港街道港昌正街169号
气候条件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浙江省东北部舟山市,舟山群岛东南部

普陀区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沈家门街道330903001
东港街道330903003
朱家尖街道330903004
展茅街道330903005
六横镇330903100
虾峙镇330903102
桃花镇330903104
东极镇330903105
普陀山镇330903106

普陀区建制沿革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舟山开始设置翁山县,在普陀县境内。

大历六年(771年)废翁山县,设邓县。

宋熙宁六年(1073年)舟山设置昌国县。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二月,昌国县升昌国州。至元十七年(1280年),又设昌国县。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并为昌国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昌国州降为昌国县。洪武二十年(1387年)六月,废昌国县,辖地归定海县。舟山设置中中、中两个千户所。普陀山境内设路口岭(在芦花乡境内)。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舟山设置定海县。

民国元年(1912年)改定海直隶厅为定海县,普陀隶属定海县。

1950年属定海县。

1953年析建普陀县。

1962年复置普陀县。

1987年改为舟山市普陀区。

1996年,辖10个镇、8个乡。

2013年8月29日,全区辖5镇4街道。

普陀区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普陀位于浙江省东北部,舟山群岛东南部。北纬29°32'-30°28',东经121°56'-123°14'。普陀区地处长江、钱塘江、甬江入海聚汇处,临近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等对外开放的大中城市。西北距上海165千米,西距宁波73千米、杭州210千米,西南距温州265千米,与台湾基隆港相距550千米,距日本长崎港852千米,离韩国仁川港897千米,总面积6728平方千米(包括海域面积)。

地形地貌

普陀区地形是个海岛辖区,共有大小岛屿455个。 海岸线总长831.43千米,是一个海洋大区,陆地小区。

气候

普陀区属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海洋型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冬暖夏凉,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1℃ ,最冷为1月份,平均温 度5.5℃ ,8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6.9℃,常年日照时数2150.7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113.5千卡/平方厘米,全年≥10℃活动积温5009.6℃,无霜期235天。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属湿润或半湿润地区。

普陀区自然资源

水资源

2005年来,普陀区共投资专项资金10万多元,建成了小型水库水文自动测试系统,所有小(一)型以上和重点小(二)型水库,连接普陀区勾山水库、应家湾水库、大使岙水库等7座。

动物资源

普陀海域辽阔,海水和海涂资源丰富,含舟山渔场内中街山、洋鞍两渔场,自然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有海洋生物1100余种,尤其渔业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其中鱼类140种,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鳓鱼、鲳鱼、马蛟鱼、鳗、比目鱼为主,随着资源变化,作业调整,拓展鱼场,马面鱼、鲐参鱼及鲷类已成为主捕鱼类。蟹虾类亦有40余种,以三疣梭子蟹、哈氏仿对虾、鹰抓虾为主。海水养殖面积2006年达5.67万亩,主要养殖紫菜、海带、蛤、蛏子、对虾、蟹和鱼类,其中大黄鱼的人工养殖成功。

深水资源

普陀区境内岛屿星罗棋布,海岛岸线弯曲,岙口、岬角环列,形成众多港口、港湾、水道,且岛屿环抱,口多腹大,水深浪小,少淤不冻,加之多泥质粉砂或粉砂质泥底,腹地可建港口设施,其避风性能、锚地良好。据探测,全区12-20米水深岸线44千米,区域内有各类船舶修造企业54家,分布在马峙、鲁家峙、朱家尖、桃花、虾峙、六横等岛,是建设深水泊位,泊航巨轮的理想港区。

国内外著名的沈家门渔港则是舟山渔场的中心港口,也是全国最大的渔港,与挪威卑而根港、秘鲁卡亚俄港合称世界三大群众渔港。其长11.5千米,宽0.19-0.17千米,为东西走向多口门的峡型天然良港,港域320万平方米,水域185万平方米,海底平坦,泥质粉砂,是理想的渔轮锚泊、避风港,也是全国最大的渔货集散地。渔汛旺季,国内沿海各省市的近万艘渔船云集,避风、修理和补给生产、生活资料。沿港岸设有船厂、柴油机厂、锚链厂及石油、渔网、渔机等为渔业生产服务的企业百余家。沈家门港已是客货运输综合性港口。

普陀区人口民族

人口

2015年,年末全区家庭总户数111008户,户籍人口321922人,其中城镇人口165398人,占总人口的51.4%。按性别分,男性159837人,女性162085人,男女性别比为98.61:100。60周岁以上人口为75962人,占总人口的23.6%。全年出生人数2036人,死亡人数235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97‰。迁入人口2934人,迁出人口3491人,人口机械增长率-1.73‰。

民族

主要民族为汉族,约占普陀区常住人口的98.98%。少数民族个数和人口数量呈强劲增长态势,据普陀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少数民族常住人口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0.06万人增加到0.28万人,十年增长0.95倍,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从0.06%提高到0.25%。常住的少数民族人口中,人数超过千人的少数民族依次为苗族、土家族、回族,分别为0.07万人、0.07万人和0.02万人,超过125人的有彝族0.17万人、布依族0.15万人。

普陀区历史文化

文化设施

城区的文化设施初具规模。专业电影院——海滨影都,面积2360平方米,软席964座;专业演出场所——沈家门剧院面积3127平方米,1200座。经几次扩建、改造设备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齐全。文化馆面积1200平方米,青少年宫面积1500平方米,工人文化宫3500平方米。这些设施,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普陀体育馆占地40亩,主体工程面积7341平方米,局部网架结 构,层高22.09米,能容纳2200名观众 ,总投资近3000万元,建筑雄伟,有专业地板、玻璃钢座椅、进口组合音响和先进的电子显示屏,设施齐全,是符合承接国内、国际赛事。集篮球、排球、乒乓、武术、体操体育运动项目和大型文艺演出的标准场馆,国家体育总局伍绍祖局长为“普陀体育馆”题写馆名。

区图书馆是由原文化馆图书室发展起来的,现有馆舍面积1100平方米,藏书11.7万册,持证读者3100多人,97年起实行了外借自动化管理,94年经考核被文化部定为二级图书馆。全区17个乡镇文化站都建立了图书室,共拥有藏书88500余册。其中万册以上图书室3个,8000册以上的图书室5个。

文艺创作

在新时期中,各个艺术门类共计创作了文艺作品3500余件,其中在省以上展出、发表、演出,获奖的1200件。文学作者阎受鹏的《五彩潮》、《迷人的海螺》、《千岛拾翠》,徐国平的《白雀寺的传说》,陈桂珍的《爱心慈航》出版发行。美术作者陈乃秋的电影海报《十字街头》获全国展出一等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他的水彩画《琵琶女》、《长坂坡》,油画《一幅有染渍的绣品》等百余幅作品在国内外展出获奖。朱仁民的中国画《在公海上团聚》于80年入选全国青年美展,版画《擒龙王》入选中国首届艺术节美展,获首届中国风俗画佳作奖,他曾于89年赴新加坡举办个展、讲学。

姜声慧的油画《摇篮》获全国“群星奖”优秀奖。民间绘画创作已形成创作群体,建有三个基地,中央电视台“书坛画苑”1995年曾拍摄过《普陀渔民画》专题,并在中央电视台二套、三套播出。儿童画创作,培训已蔚为风气。88年8月赴杭州,91年5月赴北京展出。摄影作者章国鹰的《急!急!急!》、《安塞腰鼓》、《干旱人类最大的威蹑》等在国内外展出获奖。吴萍儿、李玲玲、林卿华创作的舞蹈《晒盐》获全国群星奖优秀奖。赵幼云创作的小品《起航》获'98曹禺文学奖、小戏小品二等奖,陈树永创作的小品《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获'99曹禺文学奖、小戏小品三等奖。

乡镇文化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政府加大了对乡镇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至今17个文化站已普及了文化活动楼。共计面积11170平方米,平均657平方米。其中1000-2554平方米的文化楼6座,500-800平方米的5座。原计划的4个“浙江东海文化明珠乡镇”的任务已经完成,8个“舟山海岛百花乡镇”已完成了6个。群众性文化活动空前活跃,丰富多彩,活动的规模、质量极大提高。

文化市场

该区文化市场管理从1987年9月整顿台球开始,1990年成立了区社会文化管理委员会,乡镇成立了管理领导小组。至今区文广局有5组成的专职稽查队伍,配备了汽车、摩托车和通讯设备。全区有7个经营项目,564个经营集体和个人。全区文化市场管理网络齐全,经营布局合理,管理有序。

文物保护

1989年,区政府发文,公布了桃花的“白雀寺”、“桃花革命烈士陵园”;沈家门的“天丰寺”、“青龙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天主堂”;展茅的“龙宫”、“翁氏宗祠”;六横的“朝圣庙”、“诗公庙”、“苍洞庙”、“浙东第一功摩崖题记”等十一处文物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区政府又发文公布了台门“张煌言蒙难处”、“凝波庙”;东极“陈财伯墓”;桃花的“圣岩寺”;沈家门的“接待寺”;展茅的“柴家老宅”为第二批区级文保单位。

普陀区旅游

普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海天佛国”普陀山、“沙雕故乡”朱家尖、“东方渔都”沈家门及“金庸笔下”桃花岛,构成独特的普陀“旅游金三角”。具有佛教文化、山海景观、渔村风情、海滨度假、海鲜美食等丰厚的旅游资源。其中自然景观以海、沙、山、石、洞、礁等为主,类型众多。沙滩资源得天独厚,沙滩面积占浙江省沙滩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各岛屿地质以花岗岩为主,经地壳运动和海水侵蚀,形成千姿百态的山石景观和海礁景观, 以普陀山的西天景区、南天门景区、朱家尖的白山景区、桃花岛的安期峰景区,以及东海前哨东极岛的东福山等最为著名。普陀的人文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影。普陀山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自唐代开创观音道场已愈千年之久,是国内外最大的观音菩萨供奉地,在我国沿海及东南亚一带久享盛名。朱家尖已打响“沙雕”品牌,被国际沙雕组织WSSA确认为世界上沙质和风景最好的沙滩之一。桃花岛据传是秦朝安期生隐居之地,更因武侠文学大师金庸先生名作《射雕英雄传》蜚声海内外,被蒙上“海上仙山”的神秘面纱。“十里渔港”沈家门与挪威卑尔根港、秘鲁的卡亚俄港,并称为世界三大渔港,也是全国最大的渔货集散地,亦以海鲜夜排档闻名遐迩。

普陀区名胜古迹

法雨寺

法雨寺又名后寺,坐落在普陀山白华顶左,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法雨寺创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兴修大殿,并赐“天花法雨”匾额,故得今名。现存殿宇294间,计8800平方米。全寺分列六层台基上,入门依次升级。中轴线上前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两殿之间有钟鼓楼。后依次为观音殿、玉牌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观音殿又称九龙殿,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

同归域

位于城关北门龙峰山山腰。为明末抗清将士臣民一万余人的骨灰合葬墓。南明鲁王朱以海初监国于绍兴,后辗转海上,于清顺治六年(1649)十月移驻舟山,设行宫。清顺治八年(1651)清军攻陷舟山,抗清军民一万八千余人殉难。郡幕僚乔钵集殉难者尸首在此火化合葬,勒碑横书“同归域”。墓坐北朝南,墓丘呈半圆形,直径3.5米。墓面高1米,宽3.5米,墓顶砌作六边锥形体。

花鸟灯塔

花鸟灯塔位于嵊泗县,是中国舟山群岛最北端、长江口至太平洋航线上的特大型灯塔。因其地理位置重要、规模巨大、功能齐全、历史悠久且具有国际影响而被称为“远东第一灯塔”。2001年,花鸟灯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花鸟灯塔占地约2.2万平方米,建于1870年(清同治九年),是当时中国海关海务科筹设灯塔计划中首批建造的灯塔之一。灯塔呈圆柱形,塔高16.5米,以砖石和铁板筑成。灯塔周围相关建筑布局完整,设施齐全。该灯塔是卫护长江口的三大灯塔之一,处于中国沿海南北航线与长江口分野交叉之地,是中外船舶进入上海、宁波、舟山等港口的重要门灯,也是上海至日本以及经过太平洋的远洋国际航线不可缺少的标志。

普济寺

普济寺,俗称前寺,位于普陀山白华顶的灵鹫峰南麓,创建于后梁贞明二年(916),后屡兴屡毁,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南巡时下诏重建寺庙,后又赐题额“普济群灵”。普济寺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整组建筑坐北朝南,寺前有石牌坊、照壁、御碑亭、八角亭、瑶池桥、海印池附属建(构)筑物等,沿中轴线依次筑有正山门(御碑殿)、天王殿、圆通殿、藏经楼、方丈殿等。主殿两旁有钟楼、鼓楼、配殿、客房等。

浙江舟山市相关地区

浙江舟山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