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2-12-30 10:35:09

潘集区为安徽淮南市市辖区。原名古沟区,1980年改为潘集区。潘集区地处黄淮平原南端,南濒淮河,北临茨淮新河,东与怀远县接壤,西与凤台县毗邻。截至2019年末,潘集区幅员面积590平方公里,下辖1个街道、9个镇、1个民族乡;户籍人口45.8万人,常住人口41.2万人。

区划名称潘集区
行政级别市辖区
区划代码340406
辖区面积590 km²
人口数量45.8 万人
车牌代码皖D
电话区号0554
邮政编码232000
行政驻地田集街道
气候条件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淮南市北部

潘集区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田集街道340406001
高皇镇340406100
平圩镇340406101
泥河镇340406102
潘集镇340406103
芦集镇340406104
架河镇340406105
夹沟镇340406106
祁集镇340406107
贺疃镇340406108
古沟回族乡340406202

潘集区建制沿革

潘集区境,先秦时期,属州来国,后被楚国所灭。

秦代,置下蔡县,先后属泗水郡、九江郡。

汉朝,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国废,下蔡县属沛郡。

隋代,仍置下蔡县,属淮南道。

唐朝,为下蔡县,属颖州。

宋初为寿州,属淮南西路;政和六年(1116年)寿州升为寿春府,下蔡为府治。

元代,下蔡县隶属安丰路。

清代,初属凤阳府。雍正十年(1732年)置凤台县;同治四年(1865年),移县治于下蔡,隶属凤阳府管辖。

民国三年(1914年),属淮泗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直隶安徽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区,隶属寿县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隶属阜阳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后,于1972年9月,凤台县的高皇、古沟、潘集、泥河、夹沟等5个公社和安徽生产建设兵团所属的二道河农场划入淮南市;1972年12月,设置古沟区;1980年10月,古沟区更名为潘集区。

潘集区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潘集区位于淮河中游,淮南市北部。地处东经116°21′—117°11′,北纬32°32′—33°06′。东及东北与怀远县接壤;南依淮河与大通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隔河相望;西及西南与凤台县相邻;北以茨淮新河主航道中心线与蒙城县交界。最东端为高皇镇闸口村,南临淮河与大通区洛河镇隔河相望,北与怀远县常坟镇毗邻;最南端为平圩镇的下六坊行洪区,与谢家集区的二道河农场相连。最西端是芦集镇的石集村,与凤台县丁集镇接壤;最北端为贺疃乡朱集村在茨淮新河主航道中心线与蒙城县交汇。全区总面积590.0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潘集区地层属华北地层区,经长期地质作用,发育为寒武系、奥陶系、二迭系、三迭系等,以上地层均被第四系表土层所覆盖,厚度在1201—564米之间。由于表土层厚,且夹有多层流沙层,含水量大。

区境地处黄淮平原的南端,地貌为西北高,东南低,坡度缓,坡降为五千分之一,海拔在18—22米之间,最高点为贺疃乡的古路岗,海拔23.86米,最低点为高皇镇的汤渔湖,海拔为16.9米。区境由于河道变迁,历次黄、淮泥沙泛滥淤积,地形多为河谷淤积平原和不规则的土阜岗头。

气候

潘集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气温年平均15.1℃,最高年份16.1℃(1961年),最低年份14.3℃(1969年);极端最高气温41.6℃(1959年8月28日),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2.2℃(1955年1月16日)。平均日照时数2298小时,最高年份2603.9小时(1962年),最低年份1891.3小时(1982年)。年平均降水量905.6毫米,最高年份1558毫米(1991年),最低年份347毫米(2001年)。无霜期年平均215.5天。

河流水系

潘集区地处淮河流域,最大的地表水为淮河。淮河自架河闸上流入区境,经南部边缘向东至尹家沟闸向东流出,流经区境34公里。区境淮河一级支流有架河、泥河,二级支流有黑河、伊河等。此外还有人工河流茨淮新河从境北部自西向东流过,流长6.7公里。境内人工河有利民新河、顾高新河等。

潘集区人口民族

人口

2019年末,潘集区全区户籍人口为45.8万人,比2018年增加1804人。其中,男性人口24.1万人,女性人口21.7万人。全区城镇人口16.0万人,乡村人口29.8万人。全年出生5903人,出生率为12.9‰;死亡665人,死亡率为1.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4‰。据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全区常住人口为41.2万人,与2018年持平。

民族

潘集区是以汉族为主的市辖区。少数民族主要是回族,分布于古沟回族乡太平村,沟北、聂圩、新河等地。

潘集区风俗民情

花鼓灯艺术

花鼓灯是分布于淮河流域的一种以舞蹈为主要构成部分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潘集区处在花鼓灯流行区域的腹地和中心地带。2008年12月,夹沟乡(今夹沟镇)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淮南市农民文化节

淮南市农民文化节原为潘集区夹沟乡农民文化体育节,创办于1984年,2009年更名为淮南市农民文化节,每年4月20日举办。

潘集采莲灯

采莲灯起源于明朝时期,是流行于淮河沿岸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尤以架河、王巷、廖家湾等村镇为甚。2010年5月,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潘集区名优特产

潘集酥瓜

潘集酥瓜又名羊角酥,产于淮南市潘集区。瓜呈羊角形,瓜皮白绿色,瓜肉绿色,瓜瓤橘红色。2013年11月,由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审查会召开,专家组对潘集酥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审查予以通过。

芦集绿豆圆

芦集绿豆圆又称“小豆圆”、“糊虾圆”,为“淮河三豆”之一。原料主要选取优质天然绿豆,经去壳、磨将等八道工序,以纯植物油精致而成。

潘集区风景名胜

新四军纪念林景区

新四军纪念林景区位于淮南市东部,总面积43333平方米,是一处集纪念、教育、休闲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八公山

八公山位于淮南市,距市区约15公里,是集游览、观光、休闲、人文历史和地质地貌为一体的综合型风景旅游区。1998年8月开发建设景区,2001年9月15日对外开放。

卧龙山风景区

卧龙山风景区位于淮南市境内,距市区15公里,是集游览、观光、休闲、人文历史为一体的综合型风景旅游区。面积10余平方公里。有龙窝泉、姐妹泉、元女泉、青石匣、御史碑、圣旨牌坊、千里坂子、跑鱼窝等20多处景点。

(潘集区境内没有风景名胜,以上为潘集区周边区县的景区)

安徽淮南市相关地区

安徽淮南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