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1-02 11:00:10

始兴县,隶属广东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南岭山脉南麓,居北江上游、浈江中游地带,地跨东经113°54′一114°22′,北纬24°31′一25°60′。总面积2174.12平方公里。始兴县地处亚热带,全年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冷暖交替明显,春季低温阴雨,夏季高温潮湿,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雨稀。截至2017年,始兴县辖9个镇、1个乡。县政府驻太平镇。截至2019年,始兴县户籍总人口为26.37万人。始兴县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境内有汉、瑶、畲等多个民族。

区划名称始兴县
行政级别
区划代码440222
辖区面积2174.12 km²
人口数量21.93 万人
车牌代码粤F
电话区号0751
邮政编码512500
行政驻地太平镇
气候条件中亚热带气候
地理位置广东省韶关市东北部

始兴县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太平镇440222100
马市镇440222101
澄江镇440222102
顿岗镇440222103
罗坝镇440222104
司前镇440222105
隘子镇440222106
城南镇440222107
沈所镇440222108
深渡水乡440222204

始兴县建置沿革

据城南玲珑岩螺壳胶结堆积中出土的石器及动物骨化石等遗迹考证,原始时代已有先民于此生息繁衍。

夏商周时,地属南交。《禹贡》为扬州地域的南境。

春秋(前770—前476年)为百粤(越)地。

战国(前475—前221年)属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属南海郡。

汉初,南海郡尉赵陀割据岭南,二属南越。

西汉五年(前202年),设豫章郡置南婪(野)县。本境属南婪县地。当时南婪地域,辖今江西的南康、大庾、崇义、上犹、信丰,和广东的始兴、南雄及仁化的部分地区。

东汉建武元年(25年),改“南庐”为南野。刘协兴平元年(194年),析豫章郡置庐陵郡。南野县属庐陵郡。

赤壁战后(208年),三国鼎分,本境属吴。

吴孙权嘉禾五年(236年),庐陵郡分设南部都尉,本境属南部都尉。

孙休永安六年癸未(263年)春,孙吴为加强对岭南地区的开发,建设战略后方,析南野县南乡地置始兴县。“始兴”一名始此。孙皓甘露元年(265年),十一月,以桂阳南部置始兴郡,统曲江、桂阳、始兴、含涯、贞阳、中宿和阳山七县。始兴县属始兴郡。

南朝宋明帝泰豫元年(472年),改始兴郡为广兴郡。

齐高帝建元初年(479年),复名始兴郡,南齐设置斜阶县,后改为令阶,梁武帝天监五年(506年)四月,再改名为正阶县。

梁大同二年(536年),正阶并入始兴县。

梁元帝承圣中元年至四年(552—555年),分始兴地置安远县。

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年),改安远县为安远郡。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郡废,改安远郡置大庾县,隶广州总管府。(按:《隋书》是年省诸郡,于始兴郡置广州总管府,统县十六,始兴在焉。)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属南海郡。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属番州,不久改名东衡州。

唐朝贞观元年(627年),改为韶州,隶岭南道,始兴县属韶州。

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析始兴县北界的化南、横山两乡置贞昌县(今南雄县)。

唐朝天宝元年(742年),改韶州为始兴郡。乾元年(758年),复为韶州。

南汉乾和四年(946年),置雄州。“雄州”一名始此。始兴县属雄州。

宋朝开宝四年(971年),以河北路有个雄州,故加“南”字以区别。“南雄”一名始此。

宋朝宣和二年(1120年),赐名保昌。

元朝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南雄州为路,隶广东省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南雄路为府,属岭南道,隶承宣布政使司。

清朝嘉庆十二年(1807年),改南雄府为直隶州,裁去保昌县,隶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始兴县属之。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地方政权为省县两级建制,始兴县隶广东省。民国三年(1914年),省县之间设道,始兴属岭南道。民国九年(1920年),属北江善后公署、北江绥靖公署。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七年(1938年),为省直辖。

1949年9月25日,始兴全境解放,县人民政府成立,属北江临时人民行政委员会。

1950年1月27日,属北江人民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2年11月,属粤北行政公署。1956年3月,属韶关专员公署。

1958年12月10日,始兴与南雄合并为南雄县。

1960年10月15日,始兴、南雄分县恢复始兴县建制,属韶关地区专员公署。

1983年6月,韶关地区与韶关市合并,以市辖县,始兴县属韶关市。

始兴县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始兴县位于广东省北部,南岭山脉南麓,居北江上游、浈江中游地带,地跨东经113°54′一114°22′,北纬24°31′一25°60′。东与江西全南县相连,南与翁源县毗邻,西与曲江区交界,北与南雄县接壤,扼粤赣公路要冲。总面积2174.1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始兴县内四面环山,中间是平原盆地。盆地四周,层峦耸翠,海拔在400米以上,坡度在十五度至三十度之间。县中部属平原地区,县西部属半山区,县东南部属山区,县东北部属丘陵地区。

始兴县的山脉属五岭山脉,主要山脉有北部最高峰观音栋,属花岗岩,横贯始兴与南雄之间,自东北向西南走向,海拔1428米;东部山峰也属花岗岩,沿江西省界向东北伸展,其主要山峰方洞顶、黄狗条、乌梅嶂、关刀坳等均在海拔900米以上;南部的饭池嶂、石鼓脑、七星墩等均在海拔1000米以上,沿翁源、曲江两面伸展,形成了沟谷交错的多样地貌。

气候

始兴县地处亚热带,全年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冷暖交替明显,春季低温阴雨,夏季高温潮湿,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雨稀。年平均气温19.6摄氏度,年平均日照1582.7小时,年均降雨量1468毫米,年内风的频率以东风居首,年平均风速为1.6米/秒。

始兴县年平均温度19.6摄氏度,月平均最高气温31.5摄氏度,月平均最低气温9摄氏度;年平均日照1582.7小时;大阳辐射总量102.1千卡每平方厘米,年均最高31.5摄氏度,平均最低9.9摄氏度;年有霜日平均15天,无霜期298天;年降雨量1468毫米,春末夏初雨量集中,4—6月总雨量平均680毫米,占全年总雨量的46.3%,11月至1月降雨量少,为156.2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11%;年内风的频率以东风居首,东北风次之,年平均风速为1.6米每秒。

2019年始兴县平均降雨量1601.7毫米,增长10.2%;全年最高气温38.3°,比上年上升0.4°,最低温度1.9°,比上年上升4.3°度,年平均气温20.7°。

水文

始兴县有大小河流220条,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6条,主要河流为浈江及其墨江、澄江三大支流,主河道长271.6公里,共计流域面积2190平方公里。

始兴县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始兴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有钨、锡、铋、铝、铅、锌、铜、黄金等8种有色金属,其中以钨矿储量最多;有石英、莹石、绿柱石、钾长石、花岗石、瓷土、稀土、高岭土、煤炭等多种非金属矿,已探明的石英矿储量约16万吨,萤石矿储量约25万吨,钾长石储量约16万吨。

土地资源

截至2018年6月,始兴县有耕地面积21755.6公顷,林地面积259.3万亩,建设用地10965.5公顷。

生物资源

始兴县有野生动物190多种,其中毛皮兽40多种,爬行类和两栖类40多种,鸟类80多种,江河生长鱼类30多种。始兴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仅车八岭自然保护区就发现有高等植物1642种,其中珍稀树种有:观光木、伯乐树、伞花木、野茶树、金叶含笑、木莲、山桐子、野大豆、白桂木等。其中观光木被古生物学家称为史前遗老

始兴县有林面积254万亩,占始兴县总面积的78.8%,森林覆盖率达76.6%,活立木蓄积量1221.7万立方米,年生长量35万立方米,年产商品材6万立方米。毛竹20万亩,年产毛竹180万条。

2019年始兴县243.5万亩,活林木总蓄积量1445.6万立方米,生态林面积95.1万亩,有127个林场,全年造林面积2898公顷,森林覆盖率77.7%,自然保护区面积20883公顷。

水能资源

始兴县水电蕴藏总量达13.68万千瓦,人均拥有水资源总量为7361立方米量。全县已建成水电站217座,年均发电量3亿千瓦时。

始兴县人口

2019年,始兴县年末户籍总人口为26.37万人,同比增长0.34%,其中女性12.9万人,占49.0%,65岁以上人口30897人,0至14岁人口49756人。分乡镇人口计,太平镇65181人,城南镇22570人,沈所镇20462人,顿岗镇26048人,马市镇41996人,罗坝镇22229人,司前镇17052人,隘子镇22337人,澄江镇17961人,深渡水乡7901人。出生人口3531人,死亡人口171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79‰。全县常住人口21.93万人,城镇化率41.85%。

始兴县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境内有汉、瑶、畲等多个民族。

始兴县历史文化

方言

始兴话是客家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它与梅县话有许多共同点,但由于地理环境、居民来源不同,始兴话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竹杆舞

竹竿舞又称竹杠舞,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敏捷地进退跳跃。它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每到瑶族传统的重大节日,村中师爷们就自发组织一些传统的“跳王”等娱乐活动。瑶家小伙子和瑶族姑娘在这些重大的节日里乐于表演竹杠舞以示欢庆。

马市飘色

飘色是一种融戏剧、魔术、杂技、音乐、舞蹈于一体的古老民间艺术。所谓飘色,即是由若干人推着一座装饰华丽的“色板”,色板上安排好固定姿势的人物形象。飘是指脱离地面,尽展凌空之美;其神奇之处在于,演员们通过精心伪装的钢枝凌空而立,看不见的色梗支撑,利用巧妙的力学原理,营造出“飘”的效果。

1992年12月,始兴举办首届香菇节,马市易屋飘色作为重要的节目在香菇节期间全城巡演。之后,易屋这项几乎失传的民间艺术又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龟蚌舞

龟蚌舞是始兴顿岗较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它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话说明朝中叶始兴大旱。有一道人来到始兴,经过打听得知有一渔翁滥捕鱼虾,得罪河神,以致旱灾降临。为解除始兴干旱之灾,百姓们将水中精灵龟、蚌、鱼、虾等做成舞蹈道具,并备足供品,前往河神庙祭拜,受百姓真情感动,始兴五谷得以保收。顿岗农民根据“龟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一典故创编了龟蚌舞,每逢春节、元宵期间在墟镇上表演,后来发展成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顿岗已向省申报将龟蚌舞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舞火龙

聚居粤北始兴的客家人每逢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五的晚上,都有舞火龙的习惯。届时,村村寨寨,锣鼓喧天,鞭炮欢鸣,一条条火龙走街窜巷,最后来到墟镇或县城中心,集中共舞。人们借此欢庆新春,祈求趋吉避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舞亚妹

舞亚妹又称亚妹舞,是清化地区(含隘子、司前)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关于这种民间艺术的来历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玉梅遇仙翁,得宝葫芦一枚。玉梅回到村里,采集河边石子,然后用宝葫芦把石子化成稻谷,救济穷人,百姓感激,遂创编了民间舞蹈《亚妹舞》,每逢年节期间举行《亚妹舞》表演活动,借以反映农事,祈求风调雨顺。该舞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化地方民间文化特色。

历史古迹

始兴县是典型的客家地区,客家文化底蕴浓厚,现存240多座围楼就是客家文化的活化石,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满堂客家大围和长围村围屋、东湖坪民俗文化村、汉代城堡、秦汉烽火台等历史名胜古迹。

始兴县风景名胜

始兴主要名胜古迹有“物种宝库,岭南明珠”、“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岭南第一大围”——满堂客家大围,东湖坪民俗文化村、铜钟寨景区、汉代城堡、秦汉烽火台、生态瑶乡深渡水以及大量的高热温泉和青山绿水、清泉叠瀑。2008年,“丹霞山——东湖坪民俗文化村——满堂客家大围——车八岭保护区”入选“广东自驾游十佳线路”。

主要景点

车八岭自然保护区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北部始兴县境内,地处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带,地理位置为北纬24°40′29″~24°46′21″,东经114°07′39″~114°16′46″。2007年9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车八岭生物圈保护区总面积为16110.7公顷。区内山体古老,地形复杂,生态环境优越,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被国内外专家教授誉为“物种宝库,南岭明珠”、“北回归线荒漠带上的绿洲”。经资源本底调查统计,截至2012年底,车八岭保护区共有植物资源 1855 种,隶属249科834属。其中裸子植物15种10属8科,被子植物1488种649属154科,蕨类植物189种76属38科,苔藓植物角苔类1种1属1科,苔类36种24属17科,藓类126种74属31科。共有大型真菌619种,分别隶属于21目63科174属。有珍稀保护植物20种,其中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伯乐树,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有粗齿桫椤、金毛狗蕨、樟树(香樟)、闽楠、野大豆、花榈木、红椿、伞花木、绣球茜等。列为广东省重点保护的植物有三尖杉、秀丽栲2种。动物资源有1599种,其中兽类38种31属15科6目,鸟类223种128属42科16目,爬行类66种38属11科3目,两栖类27种20属8科2目,鱼类25种21属13科4目,昆虫1220种772属168科19目。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0种,列入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有华南虎、云豹、豹、黄腹角雉、蟒蛇5种,列入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穿山甲、小灵猫、斑林狸、水鹿、苏门羚、海南虎斑鳽等45种。

满堂客家大围

满堂客家大围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始兴县隘子镇内,距县城65公里。建于清道光五年。该建筑群分左、中、右三部分,全部由水磨青砖、青石拱门构造,外三层,占地20亩,内有3个祠堂、14个天井、777间住房,最高四层,设14个炮孔。据说从道光五年起直至咸丰九年,用了35年时间才全部完工。有“岭南第一大围”之称,是粤北客家建筑物的代表。叶选平为大围题"满堂客家大围"六字。

东湖坪民俗文化村

东湖坪民俗文化村是粤北地区第一个集明清建筑、民俗风情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游览区。民俗村位于国道323线旁,占地面积29万平方米。

客家民俗展览馆

东湖坪的客家民俗展览馆,就是始兴客家民俗文化的大观园。

客家民俗展览馆设于东湖坪的永成大围内,这座得名于清朝广总督张之洞题辞“永成保障”的围楼,建于清朝光绪二十一年,长方形,四层砖石木结构,里面住房、厨房、厕所、储藏室、水井等样样齐全。

客家围楼

客家人集居地始兴县的客家围屋,是客家人聚族而居且独具地方特色的一种标志性建筑。而且数量众多,始兴围楼是始兴的一道古朴的风景,是广东省围楼保存完整,而且数量众多的县城。

围楼兴起于西晋,唐宋时期。始兴围楼的兴起,虽无确切的历史记载,但从当地姓氏族谱可了解到,始兴居民是宋、元、明时期从福建、江西等地迁徙而来。当时中原战乱频繁,百姓民不聊生,而经过长途迁徙的客家人,他们盼望有个安定居所,却又常遭遇兵匪、山贼的侵扰,甚至还要遭受当地土著的欺负。在这种情况下,客家人为了保护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便纷纷建起了围楼。早期修建的围楼简单、粗糙(受财力限制),越到后期,其围楼越见精工、考究、坚固,实用性强。

始兴围楼形式多样,结构各异,用途一致,而且各有千秋。从种类上可以分为土围、砖围、泥砖围、石围;从形式上可分“城堡式”、“碉楼式”;从平面上看有呈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的围楼。始兴围楼,顶部有的呈尖峰状、有的呈锅耳状,均盖青瓦。

始兴围楼中同一座围楼必须是同宗同族直系血统的后代,一般来说是一村一姓聚族而建,每座围楼都有一个名称,有的以该姓氏堂号命名,有的以吉祥语命名,如保安、磬石之安、人文蔚起、长安等,匾额落款有乾隆、咸丰、光绪等建筑年号。另外,始兴围楼的选址也反映了客家人传统的风水思想。以满堂围为代表的选址位于黄水河与石下水两河交汇的河滩地上,寓意河边大船、水涨船高;建筑座西北,朝东南,背靠马尾狮山,朝向七重山,面向东南方水口方向。此外,始兴人在建造围楼时除了会考虑客家的传统建筑理念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不占用耕田。

广东韶关市相关地区

广东韶关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