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1-04 10:02:52

保康县隶属湖北襄阳市,地处鄂西北,位于襄阳市西南部。东依襄樊,南接宜昌,西连神农架,北交武当山。是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荆山主脉横亘东西,荆山以北南河水系注入汉江,荆山以南沮水水系注入长江。保康县名意为“保民康乐”,于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建县,至今已有500多年。是楚国的源头和荆楚文化的发祥地。全县国土面积3225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257个村、19个社区,2016年总人口35万。

区划名称保康县
行政级别
区划代码420626
辖区面积3225 km²
人口数量35 万人
车牌代码鄂F
电话区号0710
邮政编码441600
行政驻地城关镇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鄂西北

保康县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城关镇420626100
黄堡镇420626101
后坪镇420626102
龙坪镇420626103
店垭镇420626104
马良镇420626105
歇马镇420626106
马桥镇420626107
寺坪镇420626108
过渡湾镇420626109
两峪乡420626200
湖北保康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420626400

保康县建制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属楚,楚国第一任君主熊绎曾辟业于荆山;秦汉时期,县域南部属临沮县辖,东北部为荆州南郡房陵县辖;三国魏置亓乡县;西晋置沮阳县;北魏置潼阳县,西魏先后置大洪县和重阳县;北周改大洪县为永清县;唐朝相继设受阳、荆山、土门、归义县;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废县入房陵。

保康始建于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年),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鉴于房县辖境辽阔,难以施治,始析房县东境宜阳、修文二里置保康县,县治潭头坪(今城关镇)。

北宋雍熙三年曾在房县设立“保康军”(军,宋朝区划名,与州府同级),以此得名,暗寓“保民康乐”之意。始属湖广布政使司郧阳府,清朝初期沿袭明朝建制。

康熙三年(1664年),保康改属湖北布政使司下荆南道郧阳府。民国初期属襄阳道尹公署,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襄阳),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属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襄阳)。其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1948年10月曾成立保康县和南保兴宜县爱国民主政府,属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桐柏行政公署汉南办事处。

1949年4月,南保兴宜县撤销,将南漳的重阳、马良、店垭划归保康。建国后,保康县一直隶属襄阳地区专署。

1983年8月,襄阳地区与襄樊市合并,建立市带县体制,保康属襄樊市辖。

保康县地理环境

位置

保康地处鄂西北,位于襄阳市西南部。跨东经110°45’-111°31’、北纬31°21’-32°06’之间,东临南漳,北接谷城,西与房县、神农架交界,南与远安、宜昌、兴山毗邻。县境南北长82.5公里,东西宽68.5公里。

地形

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多变,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荆山水脉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自然将保康分成南北两部:保南山势平缓,河谷较宽;保北山势高突,河谷较窄。全县有大小山头3100余个,大小山沟3300余条,平均海拔910米。

境内最高点欧店关山,海拔2000米;最低点过渡湾枫桥,海拔194米。按海拔高度,全县可分为5种类型:500米以下的平畈占11.3%,500-800米的半山占34.3%,800-1200米的高山占35.3%,1200-1500米的高山占14.6%,1500米以上的大高山占4.5%。

气候

保康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因境内地貌复杂,高低悬殊,各地气候差异较大,素有“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之说。低山河谷,日照尚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季节变化明显;高山地区多雨,温度低,湿度大,降霜早,积雪期较长。年平均气温低山15℃,半高山12℃,高山7℃。极端最高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16.5℃。年均降雨量934.6毫米,年均无霜期240天。

保康县自然资源

矿产

保康矿藏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有24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2种。金属矿产有铁、锰、钒、铜、铅锌、铝土等;非金属矿产有磷、煤、硫铁、方解石、水晶石、重晶石、萤石等,绝大多数处于待开发状态。其中,磷矿储量3.37亿吨,远景储量达10亿吨,最高品位达40%,平均品位23.5%,富矿率居全国前列,为湖北三大磷矿之一,居全国八大磷矿第四位,素有“中部磷都”之称;硫铁矿远景储量1954万吨以上,占全省25%,品位12-20%;煤储量219万吨,含固定炭60-80%。

水力

保康境内有大小河流248条,分属南河、沮河、蛮河三大流域。其中,承雨面积10万平方公里以上河流84条,总长950公里,过境客水15.2亿立方米,径流总量27亿立方米,径流深430毫米。水位落差大,水利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19万千瓦时。所有河流从属沮河、南河、蛮河三大水系,流域面积3039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丰富,有较大泉眼71处,日出水量达30万立方米,地下水总补给量达1.15亿立方米,可开采量27.93亿立方米,已引用47处。地热温泉3处,常年水温39.5摄氏度,日出水量8000多立方米。

植物

至2009年底,保康森林面积已增至313.0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6.8%。境内有维管束植物1698种,隶属189科828属。其中蕨类植物93种,隶属27科50种;种子植物1605种,濒危保护野生植物比较丰富,共有国家濒危野生植物3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3种(I级5种5,II级18种);国家珍贵树种16种(I级5种,II级11种);国家珍稀濒危植物31种(I级1种,II级11种,III级19种);国家珍贵树种16种,其中I级珍贵树种有银杏、红豆杉、光叶哄桐、南方红豆杉等;II级珍贵树种有箆子三尖杉、大青果鹅掌秋、厚朴、闽楠、水青树、连香树、红豆树、杜仲、榉树等11种。用材林以松树、栎树、杉木为主;经济林以核桃、油桐、油茶、杜仲、银杏、板栗、耳林为主;野生蜡梅、牡丹、紫薇等珍稀花卉和金钗、天麻、柴胡等名贵中药材遍布全县。

保康野生花卉69科117属258种,随着野生蜡梅、野生牡丹、古桩紫薇、云锦杜鹃等世界罕见的珍稀野生花卉在保康发现,赏花已经成为保康生态游的一大特色。

保康县人口

人口

2016年末, 保康县户籍总人口为26.9万人,其中,非农人口98962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674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比重为21.09%。新出生人口2877人,死亡人口2259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4.22。全县常住人口为25.48万人,城镇化率为42.71%。

民族

保康除汉族以外,有畲族、回族等少数民族。

保康县历史文化

剧本《荆山楚源》

剧本《荆山楚源》讲述了3000多年前楚先王熊绎与湖北荆山地区人民劈荆斩棘,使楚国从一个弱小之邦发展壮大成“春秋五霸”,具有很强的历史性。该剧中描述的鄂西北一条由南折北而东的大荆山,反映的是襄阳市保康、南漳一带荆山人民的生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荆山楚源》成为襄阳的一个文化品牌。

地名由来

保康作为地名,溯其来历,清同治丙寅年版存东山书院出版的《保康县志新纂》一书有载:“赵宋太祖时置保康军,邑名始此”这里的“军”非指军队,而是指宋时的地方行政区划名。当时以“军”为邑名者有两种:一种与州府同级,隶属于“路”;一种与县同级,隶属“州”。保康原属房县,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升房州为保康军则属前一种。

清光绪初年,原南(漳)保(康)交界处的界山曾修一祖师庙,朝向保康——侧的庙门,石横额上有“用康保民”四个大字,暗寓以保康为县名乃取“保障人民安居康乐”之意。“保康”二字虽属颂美吉祥之词,可是保康之域系房县的边远山区,是省内外流民逃荒避难之所。鉴于房县辖境辽阔,县令鞭长莫及难以施治,上奏朝廷,提议割地分置。朝廷采纳其建议,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4月)析房县东境宜阳(保南)、修文(保北)二里,方置保康县, 已有500年的历史。

保康版清明节传说

相传荆山有一个书生,书生的父亲为了让他能够继续读书求士,不幸被树木砸死。书生安葬了父亲后外出考学,到了清明节那天也没有给父亲的坟墓上插清明吊。有一日夜里,书生梦见父亲,父亲指责书生不孝。听罢,书生赶快跪下给父亲磕头,承认自己的过错。第二年的清明节前夕,书生给父亲的坟墓上插满了清明吊,以弥补自己的过错。从此,不管是再忙的荆山农人,还是孤身在外的异地学子,总要在清明节前回到故里,在亲人的坟墓上插满清明吊。保康清明节祭祀活动注重感恩前辈,教育后代要孝顺父母。

保康县风景名胜

五道峡

五道峡自然风景区距保康县城22公里,峡长7.5公里,是春秋楚国卞和得“和氏璧”玉璞的地方。有以仙人洞为代表得溶洞群10处,有以混沌门为精华的山寨8处,有以神女瀑为首要景观的瀑布群12处,有位于峡口的奥陶纪灰岩中的大波痕。

官山森林公园

官山隐身于保康县城郊,东连古隆中,西邻神农架,南通大三峡,北靠武当山,是保康“野花谷”生态旅游的核心品牌。官山自清代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被县署买下作为官办林场,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封山,森林面积达3.6平方公里,珍稀植物达100多种,珍贵动物有30余种。

“茶者,养生之仙药也,延年之妙术;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官山茶是官山的特产,“云雾炒青特级”、“云雾绿茶炒青”、“官山云雾毛尖”等名茶均产于此。官山之巅的“虎啸泉”,有“虎啸于泉”的传说,相传官山大石凹一带曾有华南虎出没,常在林中一丈余高的巨石旁饮水长啸。

汤池峡温泉

汤池峡温泉位于湖北保康县城南16.5公里处,温泉形成于寒武纪,发现于明朝贞德年间,源自地下179米青峰断裂带,水恒温39.5摄氏度,日出水量2500立方米,富含氟、镭、氡、锶、钼、硒、溴等多种对身体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各项指标优于国家矿泉水标准,享有“华中第一泉”的美誉。

野花谷自然风景区

野花谷自然风景区位于保康县城北,距县城20公里,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野花腊梅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区内野生腊梅、野生牡丹、古桩紫薇、云锦杜鹃等四大名花为国内罕见。野生腊梅有7个品种100余万株4000余公顷;野生牡丹有近2000公顷;古桩紫薇有9000余公顷,其中树龄500年以上的古蔸就有3万余株。云锦杜鹃总面积达5000余公顷。

龙坪高山旅游区

龙坪高山旅游区地处保康县东南部,其主体为国有保康县大水林场,距保康县城48公里,位于龙坪、黄堡、后坪、两峪四乡镇交界处,紧邻南漳,总面积13.1万亩。境内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尚有500余亩,是湖北省保存最好的亚热带落叶阔叶林类型。全场森林覆盖率达到90.1%,活立木蓄积量达到44万立方米,植物种类2000余种,有红豆杉、野生牡丹、珙桐、天师栗、迎春木、青檀、水青树、榧、紫薇等80余种珍稀植物。特别是红豆杉和野生牡丹分布面积较广,数量居全省之冠,分别达到20万株和10万株。野生动物种类241种,有红腹锦鸡、红腹角雉、白冠长颈雉、苍鹰、果子狸、猪獾、野猪等100余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保康县名优特产

松针

保康松针是条形绿茶的一种,产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保南店垭镇和保北黄堡一带。在唐代就有记载,清代乾隆年间已有名气。其品质特征:外形紧直,圆润光滑,呈翠绿色,内质香气清高,汤色嫩绿,滋味醇厚,叶底肥嫩饱满。保康松针鲜叶一般在清明节前后五六天开园采摘,要求原料为一芽一叶。抢晴天采,不采虫伤、冻伤芽叶、鱼叶及蒂把。鲜叶随采随制,其加工方法分杀青、锅揉、拍汗及烘干四道工序。

四大名花

野生腊梅:世界上仅中国和美国有少量幸存,而中国仅在保康有大面积的发现,多达四千余公顷、五十余万。1984年,世界上第一个野生蜡梅自然保护区在保康成立。

野生牡丹:提及牡丹,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洛阳、荷泽牡丹,但洛阳荷泽牡丹属家生牡丹,而保康野花谷里的牡丹,是纯粹野生的,有五个原生和一个亚种,占世界牡丹原生种的一半,且分布面积达一百六十多公顷,共十万余株,被中外著名牡丹专家认定“世界少有,华夏一绝”,是洛阳牡丹的鼻祖之一。

云锦杜鹃:以其“古干如铁、虬枝如钩、花赛牡丹”成为保康野花中的娇娇者。遍布境内二十余座千米以上高山,总面积达五千余公顷,二百五十余万株。每年暮春,淡红、嫩绿之花漫山遍野,竞相开放,望之似锦若霞。

古桩紫薇:保康野花谷中又一奇葩。每至紫薇含苞初放的季节,雨后寻芳,鲜嫩的花蕊,更是娇艳欲滴,秀色可餐。保康野花谷现有原始与栽培的紫薇九千余公顷五十余万株,其中五百年以上的古蔸就有万余株。紫薇不仅花色娇美,花期尤长,更有抗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的特殊功能,因而紫薇便成为现代都市绿化环保的最佳卫士。

神豆腐

保康深山中有种平凡而神奇的树,叫豆腐柴、观音树,也有叫做“凉粉树”的。“神树”叶子可制作豆腐,根、茎、叶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止血功效。“神豆腐”含有大量的果胶、蛋白质、纤维素、叶绿素和维生素C。历史上当地山民就会将这种树叶搓揉制成食品。这种可以做成豆腐的树,当地老百姓称为“神树”,这种绿颜豆腐就叫做“神豆腐”。

“神树”的树叶从每年的5月份一直到10月份都能够采摘,每棵树能采摘三次,每斤树叶能加工三斤豆腐。

香菌

又名香菇。为优良食用菌,近代医学研究发现含有抗癌物质。香菌生长于丛林枯死的栗、栎、漆、枫等树上,不耐高温,子实体在立冬后至翌年春清明前生长,仲暮春采摘。

木耳

保康木耳生产历史悠久。据清康熙三年(1664)《保康县志》记载:“栎木可结木耳,有赤、白、黑三种,白者为世所珍,而产不多。”两峪芭桃园一碑文记载:“道光年间(1821-1850),已有人工生产黑木耳。”1919年《湖北地理志》记载:“鄂西黑木耳产量占全省95%以上,亦居全国之冠,尤以保康、房县为多。”

核桃

又名胡桃,为上好的木本油料,也是营养丰富的果品。其果仁含有亚油酸甘油脂,对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人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核桃树喜光,深根性,适宜湿润、肥沃的土壤,保康600米以上的半高山、高山分布较广。

魔芋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扁球形块茎,有毒,须石灰水或卤水漂煮后,方可食用。魔芋中含有用途很广的植物多糖,含量高达40-50%,可有效地防止便秘,胆结石、结肠癌,对痔疮、静脉瘤有辅助疗效。多食魔芋精粉,可调节体内胰岛素的平衡,防止糖尿病。

天麻

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全株无叶绿素,成熟后,有肉质肥厚的块茎。内含香夹兰醇、甘类、微量生物碱等物质,为名贵中药。

湖北襄阳市相关地区

湖北襄阳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