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1-07 09:33:03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郑州市城区西北部,是1988年启动筹建的河南省第一个开发区,1991年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2016年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截止2019年末, 全区管辖面积99平方公里, 建成区面积约63平方公里,下辖5个办事处、35个行政村、35个社区,常住人口近80万。拥有各类市场主体5万余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823家,备案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399家, 同比增长75.1%; 拥有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63个。经过逾30年沐风栉雨,辛勤耕耘,郑州高新区已经成为中国中部颇具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高地。

区划名称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行政级别区级
区划代码410172
辖区面积99 km²
人口数量80 万人
车牌代码豫A
电话区号0371
邮政编码450001
行政驻地国槐街6号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理位置郑州市区西北部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石佛镇410172160
沟赵乡410172360
枫杨街道410172560
梧桐街道410172561
双桥街道410172562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本概况

郑州高新区是1988年启动筹建的河南省第一个开发区,1991年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2016年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先后获批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科技部首批科技服务业试点区域,连续5届荣获全国先进高新区殊荣。截止2019年末,全区管辖面积99平方公里,建成区规模为62.14平方公里,“四上”企业共942家,完成规上企业销售收入1482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13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3.8亿元,新增从业人员2130人。2017年-2019年,高新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累计支出44.6亿元(含上级专项补助资金)。

高新区管委会是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依法对高新区实行统一管理,行使市人民政府赋予的相应管理权限,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高新区1991年确立为一级财政管理体制,2020年起执行《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市与县(市、区)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郑政文〔2020〕16号)文件。郑州高新区与产业集聚区实际是一套班子,两个牌子,合署办公。

5个办事处,梧桐办事处、石佛办事处、沟赵办事处、枫杨办事处、双桥办事处。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引领

(一)总体规划情况

郑州高新区建设用地规模为78平方公里,其中400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400圈”)范围内为52平方公里,圈外为47平方公里,允建区26平方公里,不符合规划的有条件和限制用地区面积20平方公里,其中基本农田8953亩。高新区建成区范围主要集中在须水河、红松路以东,化工路以北,西三环以西,开元路以南区域,建成区范围内工业园区主要有格力产业园、电子电器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企业加速器产业园、大学科技园等;较成熟的居住小区有万科城、谦祥万和城、锦华苑、锦绣苑、公园道一号、祝福红城等;高校有郑州大学、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和郑州轻工业大学;重点实验室有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数学工程与先进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中铁隧道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郑州机械研究所钎焊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棉所棉花国家重点实验室、三磨所国家重点实验室。

(二)“多规合一”情况

高新区统一了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坐标系,有利于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两规合一;将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的职责统一设置在规划编制科,便于土地规划和城乡规划的有效衔接;按照《郑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推进方案》(郑政办 〔2019〕26号)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合并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用地预审。目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正在编制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涵盖高新区),规划编制完成后有利于推动多规合一的实施。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群

(一)科技创新推动情况

一是创新引领型企业快速成长。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399家,同比增长75.1%,占全市37.8%,全省16.5%。有效期内高企累计达到823家,同比增长46%,占全市40.2%,全省17.2%创新型龙头企业累计14家,占全省的14%,占全市的58.3%。二是创新引领型人才队伍逐步增强。新引进培育领军人才和高层次紧缺人才84人,同比增长52%,占全市新增总量31%;拥有驻区院士18人,市级以上创新团队122个,各类科技人才8万余人,科技人才和创新资源密度中部领先。三是创新引领型平台稳步推进。高新区市级以上研发机构823家,其中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3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数10家,总数位居全省高新区第一。“国家磨料磨具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获批建设,是河南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四是创新引领型机构加快建设。目累计设立和引进新型研发机构8家(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郑州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郑州轨道交通信息技术研究院建、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中原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郑州中科集成电路与信息系统产业创新研究院、中科院苏州医工所郑州工程技术研究院),其中,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2家,全省占比20%。

(二)培育和特色产业园建设情况

自2008年以来,郑州高新区坚定不移地实施“一区多园”发展战略,以园区为载体,打造产业集群,构建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创新孵化培育模式,2019年国家高新区评价中,高新区孵化载体在孵企业数以3400家位列全国高新区第五位,建立了电子大学科技园(东区)、大学科科技园(西区)等孵化器,以及电子电器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中原广告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

(三)特色产业集群谋划、发展情况

聚焦智慧产业,坚持智能传感、网络空间安全、大数据、北斗导航等主导产业定位,深入开展产业研究,全面启动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平台搭建和环境营造等工作,谋划“一产业、一规划、一展会、一学院、一政策、一基金”六个一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天健湖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初具形象,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园建设初具规模,打造全国智慧产业领域“排头兵”。

(四)创新性政策支撑

一是支持高成长性企业。全省率先研究出台梯度促进供给侧动力转换“瞪羚独角兽双十条”政策,系统构建了瞪羚独角兽五级企业成长梯度体系和六级培育计划;研究出台《科技创业创新服务券管理办法》,支持创新型企业、人才、机构、平台购买在创业成长中所需的专业服务。二是落实民营企业支持政策。研究出台《郑州高新区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办法》,从减轻民企负担、解决民企融资难、加快民企创新发展、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全面推进民营企业发展。同时,针对高新区主导产业,“网安十条”、“北斗十条”、“网安十条”、“传感器十条”等政策密集出台,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招商引资

(一)针对性招商措施

高新区招商引资工作聚焦以传感器为重点的物联网产业,以网络安全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以精密测绘为重点的北斗及卫星导航应用产业,以轻金属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突出重点行业,突出重点企业,突出重点区域,围绕“扩总量、提质量、抓龙头”的总目标,借力资本力量、专业机构等各种要素平台,从机遇主导型向战略主导型转变。截至2020年,高新区共发布招商引资政策7条、涉及文化产业、网络安全、北斗、传感器、产业领域等方面。

(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成效

2017至2019年,签约主导产业项目37个,主导产业总投资279.56亿元。37个主导产业项目中有33个项目已履约,31个项目已投产。其中鼎实综合型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正在组建科研团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建设项目正在办理事业单位证;深圳旭子信息安全设备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众通源智能POE交换机研发生产基地项目证在等待拿地,中科集成电路与信息系统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项目正在办理证件中、中科院苏州医工所郑州工程技术研究院建设项目正在装修。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绿色发展

(一)基础设施绿化改造情况

1.扩大城市绿量,打造精品绿化工程。2017年至2019年底,共完成新增绿化面积649.03万平方米,新植乔木32万余株;新建5000平方米以上综合性公园10个,新建500平方米以上小游园82个,已全部建设完成并对外开放;完成生态廊道绿道连通44公里;新建道路绿化23条,提升改造精品道路11条。

2.铁路沿线、生态廊道、过境干线公路、高速互通立交及出入口区域绿化。制定《铁路沿线、生态廊道、过境干线公路、高速互通立交及出入口区域绿化工作方案》,完成五大区域绿化320.72万平方米,栽植苗木11万余株。

3.大力推广庭院花园化。按照市级园林小区(单位)标准要求,绿化率达到30%,绿化覆盖率达到35%。截至19年12月底,申报市级园林小区(单位)20个,其中17个获得了市级园林小区(单位)的称号;完成屋顶绿化1.1万平方米。

(二)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等重大项目开展情况

1.印发《郑州高新区2019年节能低碳发展工作要点》(郑开创[2019]156号),对全区年度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提出总体要求,全区产生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企业仅泰祥热电及拓洋实业两家,均与固废处理公司签订了回收合同,对工业固体废物进行了处置回收再利用。

2.组织区内企业申报第四批绿色制造绿色工厂名单,完成可口可乐、佛光发电等2家企业完成国家级绿色工厂建设工作,新增格力电器、黎明重工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明泰1家省级绿色工厂。

(三)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等管网运行基本情况

2019年高新区集中供热管网入网面积1600万平方米,实际供热面积855万平方米。目前在运行的污水管网总体运行情况稳定良好,累计14万米,有3条主要管线。高新区的生活垃圾由河南高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收运,日产日清,全部运往荥阳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现有垃圾中转站7座,清运车辆35台,清运人员共计75人。

(四)企业污染集中整治和重点行业提标改造情况

2020年5月31日,高新区完成辖区内4蒸吨以上(含)天然气锅炉12家企事业单位20台燃气锅炉的改造工作;排查辖区内4蒸吨以下天然气锅炉,目前12家单位已完成改造、拆除17台。按时完成18家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任务。基本完成高新区45家重点行业VOCs深度治理企业的深度治理任务。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智能化改造

一是推进智能化改造。

完成格力电器(郑州)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智能车间、河南凯邦电机有限公司智能工厂的建设工作。2家企业被纳入第二批省云平台服务商,3家企业被纳入省云应用服务商;企业上云达1860余家,占郑州市的14.3%;天迈及金惠两家企业入选国家级融合发展类试点示范,占全市的40%;14家企业入选省级智能制造、智能车间、智能工厂融合发展类试点示范,占全市的25%;

二是推进技术化改造。

2019年,实施工业技改项目80个,投资额28.94亿元,增长18.1%,其中:制造业25.29亿元,增速29.4%。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优化营商环境

(一)政务服务事项工作推进情况

一、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印发郑州高新区“一网通办”实施方案。参照高新区政务服务“一件事”联办清单,以只跑一次为目标,梳理一网通办表单,完善一件事涉及到的事项材料、情形、办理流程、涉及到的系统等。

二、推动“最多跑一次”

按照网上政务服务办理深度具体标准,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压缩办理环节、精简办事材料、缩短办理时限、减少跑动次数,目前,高新区“三星”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占事项总数80%。

三、推行事项免交身份证材料办理服务

深入开展“五减一优”工作,在全市率先推行部分事项可免交身份证即可办理的功能,在窗口接件时实现对全国人口的身份证在线核实与电子身份证的下载与复用,通过审批系统直接获取、自动提交办事身份证材料,是高新区提升营商环境的便民亮点工作之一。四是大力推行“平台之外无审批”。秉持“平台之外无审批”的原则,利用数据对接及物理录入的方式,使政务服务事项通过统一的平台进行审批办结,明确办件监察及数据统一沉淀,实现办件的可控性和提高办件的透明度。

(二)创新举措落实情况

高新区作为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单位,选派5名业务骨干加入市攻坚组,脱产参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自2019年7月1日市工改系统运行以来,已经办理项目373个,涉及业务428个。初步形成了“事前联合辅导、事中并联审批、审批过程帮办代办”的服务模式。

(三)跟踪服务机制建立情况

一是制定《郑州高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帮办代办队伍建设实施方案》,通过开展业务培训、能力测试和集体讨论等环节,选定专人作为高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帮办代办员,确保“店小二”式的服务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印发《郑州高新区政务服务工作“好差评”工作制度》,积极启用“好差评”评价器,让企业和群众通过“好差评”器现场提交评价意见,切实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目前在公示及回访数据中,未发现差评数据反馈。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1.内设机构

2018年高新区实施管理体制与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构建了“两级两类四板块”的全新组织架构体系,共成立10个内设机构、5个办事处、4个专业化机构和5个园区运营中心。对参与改革的行政事业编制人员的编制、身份、职级、档案工资等进行封存,推行全员聘任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通过实施公开竞聘、分级聘任和绩效考核,有效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大大提升人员的动力和活力。

2.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进展及取得成效

2018年6月底,原有行政事业正式人员的身份封存、定向选聘、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全面完成;同年9月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市场化人员和选聘高层次专业人才入职到岗,“两级两类四板块”新型组织架构搭建完成。2019年1月1日起,全面赋权的政府规章《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暂行规定》正式施行;2019年5-7月,结合改革后综合运行调试情况,进行适度优化调整。从目前情况看,改革过程平稳有序,人员融合团结协作,重点工作推进有力,创新驱动发展提速提质。高新区2018年、2019年经济发展目标和科技创新指标均完成情况良好,改革成果初步显现,自创区建设渐入佳境。

河南郑州市相关地区

河南郑州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