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1-27 09:25:47

宣威市,地处云南省东北部,为云南省曲靖市所辖县级市。地处北纬25°53′~26°44′,东经103°35′~104°40′,东与贵州省盘州市相邻,南与本市沾益区毗邻,西隔牛栏江与会泽县相望,北与贵州省威宁县接壤,距省会昆明市260公里。截至2008年,宣威市总面积6069.88平方公里。

区划名称宣威市
行政级别县级市
区划代码530381
辖区面积6069.88 km²
人口数量152.95 万人
车牌代码云D
电话区号0874
邮政编码655400
行政驻地宛水街道
气候条件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云南省东北部

宣威市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宛水街道530381001
西宁街道530381002
双龙街道530381003
虹桥街道530381004
丰华街道530381005
板桥街道530381006
来宾街道530381007
凤凰街道530381008
复兴街道530381009
格宜镇530381102
田坝镇530381103
羊场镇530381104
倘塘镇530381106
落水镇530381107
务德镇530381108
海岱镇530381109
龙场镇530381110
龙潭镇530381111
热水镇530381112
宝山镇530381113
东山镇530381114
杨柳镇530381115
普立乡530381201
西泽乡530381202
得禄乡530381203
双河乡530381205
乐丰乡530381206
文兴乡530381207
阿都乡530381208

宣威市建置沿革

远古时期

格宜尖石器时期遗址,经省、曲靖市、宣威市三级考古鉴定确定,早在新时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繁衍,辛勤耕耘。

封建时期

秦以前属古被郎辖地。秦朝统一后,开通五尺道。

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135年),设郁邬县(今宣威)。

东汉,并郁邬县入汉阳县(今贵州威宁、水城)。

蜀汉时复置郁邬县,改属建宁都(今曲靖)。

唐代,大理国置磨弥殿部,其地域舍今宣威、沾益、富源之境。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立云南中书行省,建立路、府、州、县,沾益州隶曲靖路,领交水(今沾益)、罗山(今富源)、石梁(今宣威东北部)三县,州治石堡山西(后迁今宣威河东营)。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曲靖路为曲靖府,沾益州隶曲靖府,沿用彝族安姓土司世袭土知州,州治今宣威河东膏,同时废除州领三县。同年,于土府腹地(今宣威城)设乌撒卫后三所,隶贵州都司。洪武十六年,筑后三所土城,增设流官知州,侨居后三所内,开始土、流宫合治。同时,设沾益(今宣威城)、倘塘、可渡三站,并交水、罗山、石梁三县及越州归沾益州管辖。后所军电铺堡地面由乌撒卫管辖,隶四川布政使司,沾益州仍隶云南曲靖府。

明天启二年(1622),乌撒土官安效良攻占沾益城,后三所守将弃城投交水。翌年,参将尹启易报云南抚按批准暂移州治于交水,土知州仍居河东营。清顺治十六年(1659),经略洪承畴至滇,定移沾益州治于交水,本境称旧州。

清雍正四年(1726),云贵总督鄂尔泰以土官叛服无常为由,参革沾益州土知州安于蕃,将安擒赴省城,请旨定罪。十月派人丈量土司所辖田商。五年七月,取原宣威关之名设宣威州,裁原土司安于蕃所辖各营火地面自高坡顶以上属沾益,以下属宣威。宣威州之名沿至民国元年(1912)。

近现代

民国2年裁州设县,改宣威州为宣威县,隶属云南省第二区督察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仍为宣威县,隶曲靖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4年6月30日经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批准,改宣威县为榕峰县,1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宣威县。

1994年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威县,改设宣威市(县级市)。

宣威市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宣威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位于北纬25°53'30"至26°44'50",东经103°35'30"至104°40'50"之间,东与贵州省盘州市接壤,南与本市富源县、沾益区相连,西与会泽县隔牛栏江相望,北与贵州省威宁、水城区山水相依,总面积6070平方千米,约占云南省总面积的1.58%。市区距曲靖市政府驻地102千米,距昆明204千米。

地质地貌

宣威市地处云南高原东北部,为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点为东山主峰滑石板,海拔2868米,最低点清水河与末冬河交汇处的腊龙岔河,海拔920米,相对高差1948米。横亘市境的山脉属乌蒙山系,分两支穿境而过。西部和中北部为乌蒙山的中列山系,呈东北—西南走向。岭脊海拔一般在2300-2400米。除黎山少数地段相对高差较大外,多数地段具有较齐的山峰线和较平缓的山顶面,属地形坡度厅,相对高差不大(200-300米)的浅切割山地。这一岭脊构成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东部为乌蒙山东列山系,海拔一般在2500米以上,最高峰2868米,岭脊高程变化稍大,相对高差500-700米,多属中切割山地,山体大部分由碳酸盐岩构成,下部陡峭,坡度30-35度。两列山岭之间是一块略向东南倾斜的高原面,其上形成了较多的小盆地,如榕城、板桥、落水、述迤、迤谷、格宜、宝山等坝子。东山以东为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受北盘江上游支流的切割。西部高原面被牛栏江及支流分割下切,沿岸多高山峡谷,山体坡度大,而山顶较平缓,分布有一些断陷湖盆和溶蚀湖盆,较大的有关营、窑上、响宗、得海等海子。

水文

宣威市境内河流以老官营梁子、分水岭、公鸡山岭脊为界,分属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主干流有西南的小江属长江水系,北、东北的可渡河及南、东南的革昏柯属珠江水系。天然河川径流量24亿立方米。

气候

宣威市夏秋和冬春分别受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团影响,形成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多种气候带并存的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其主要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四季不分明;冬春干旱,夏秋湿润,降水集中,干湿分明,年变率大;光照充足,积温偏低,区域差异大。多年平均气温13.4℃,最高年平均温14.6℃,最低年平均温12.7℃,年际相差1.9℃。多年平均日照2018.5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7%。日照最多年为2369.1小时,最少1805.1小时,极差564小时;最多月是3月229.9小时,最少月是9月126.2小时。

宣威市人口

人口数量

2013年末,宣威市户籍总人口达151.8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14万人。男性80.11万人,女性71.73万人,性别比为111.7(以女性为10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达132.6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07万人,乡村人口76.61万人,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2.26%。人口出生率12.72‰,死亡率6.27‰,自然增长率6.45‰。

2015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达152.9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5.48万人,乡村人口77.47万人。男性80.79万人,女性72.16万人,性别比为111.96(以女性为100)。全市少数民族人口达11.18万人,占总人口的7.31%,其中:彝族7.55万人,壮族0.23万人,苗族0.62万人,回族2.23万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达135.21万人,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6.6%。人口出生率13.99‰,死亡率6.99‰,自然增长率6.96‰。

民族

全市少数民族人口达10.74万人,占总人口的7.07%,其中:彝族7.32万人,壮族0.21万人,苗族0.56万人,回族2.18万人。

宗教

宣威市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三种宗教,经政府批准设立的宗教活动场所有49个,其中伊斯兰教20个,基督教21个,佛教8个,有信教群众47500多人,其中信奉伊斯兰教的有18500多人,信奉佛教的有20000多人,信奉基督教的有9000多人。依法成立了佛教协会、基督教协会,全市各种宗教活动开展正常有序。

宣威市旅游

宣威有文化遗址10处、古建筑15座、墓葬碑刻18处、馆藏文物7种、风景名胜7个,既有市(县)级文物保护,也有省级文物保护。墓葬、碑刻主要有螃蟹坡梁堆墓、顾家堆梁堆墓、耿兴祖孙合葬墓、缪良玉缪文龙父子墓、李将军夫妇墓、按于蕃墓、王世雄墓、耿让墓、清世祖教条生员卧碑、《重修玄武祖师殿序》碑、《耿屯合堡受长发害老少形魂之总墓》碑、免差碑、杨福祯《诰封碑叙》碑、《成章季子绍尧家言》碑、“飞虹伫鹤”石刻、“高山流水”、“水流云在”石刻、水营山墓阙。馆藏文物主要有南园砚、玉壶春瓷壶、李仰亭《风雨归舟图》、康熙铜钟、徐人龙字幅、照鹤葡萄画、民国要人题词册等。

格宜尖角洞新石器时期遗址

格宜尖角洞新石器遗址,经省、曲靖市、宣威市三级考古鉴定确定。

颍川营遗址

颍川营遗址,在宣威城东古城村,明征南大将军傅友德(颍川侯)筑。

六可渡古炮台

六可渡古炮台,位于杨柳乡可渡村旁,明傅友德筑。

上营古堡遗址

上营古堡遗址,位于宣威城西北上营村,清嘉庆年间由缪御斋倡建。

松鹤寺

松鹤寺,即东山寺,建于明初,系佛、道两教合一的建筑群。

壁风寺

壁风寺坐落在双龙街道办事处左所村委会鲍屯村,离城十里,位于明清时期的古驿道线上,原名碧风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

三台洞

三台洞,在城西35千米的西泽河谷断岩上,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

观音阁

观音阁,位于城西南25千米多乐小学内,建于民国19年(1930年)。

来宾石塔

来宾石塔,位于城北15千米的来宾村南,1912年建,属风水塔。

侯氏宗祠

侯氏宗祠,在城西南灰硐村,建于民国初年。

魏金阶庄园

魏金阶庄园,在城东南50千米的兔场村,民国19年建,是宣威的私人庄园。

四里座大桥

四里座大桥,在田坝新民革香河上,清同治时建木桥,光绪时改建石桥,民国10年毁于兵灾,13年重建。

文庙大成殿

文庙大成殿,在宣威一中,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道光十七年(1837年)重建。

榕城书院

榕城书院,在宣威二中,前身为明伦堂,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建为书院。

楚圣宫

据民国《宣威县志稿》所载,楚圣宫始建于清朝初年,原名寿佛寺,又叫三楚宫。

宣威市名优特产

宣威火腿

宣威火腿,是宣威汉族在数百年腌腊肉的实践中创造出的腊肉精品。宣威地处滇东北,冬季气候寒冷,适宜腌制腊肉。宣威火腿的腌制时间每年从霜降开始到立春结束,主要又集中于冬至到小寒期间。其腌制方法是将本地猪宰杀后,挤尽淤血,放盐揉搓。然后再经过腌制、发酵、风干等过程,次年端午节后腌熟。宣威火腿吃法多样,可炒、蒸、煮而食,也可切块烧烤至焦黄,以排出肉表腊味,再洗净煮熟,切片食用,色、香、味具佳。讲究的吃法是用沙锅煮熟而食,这样更能品尝到宣威火腿的美味,其汤色清亮、味道鲜甜,肉质红嫩细腻。宣威火腿的历史悠久,最迟始于明代。20世纪初,浦在廷等人集资兴办“宣和火腿公司”,引进机械设备制作火腿罐头,继而“云南宣威浦在廷兄弟食品罐头有限公司”成立,其产品于1923年参加广州等地赛会受到各界的好评。孙中山先生为其题词“饮和食德”,从此名声大著,远销香港、新加坡等地。

2001年3月宣威火腿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个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2005年11月21日“宣威火腿”获国家商标局批准并注册,成为我省的第二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9年4月24日荣登中国驰名商标榜单;2010年6月2日宣威火腿制作技艺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7月21日“宣字牌”宣威火腿入围第二批保护与促进的中华老字号名录(零售、食品类)。2013年5月19日,被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火腿文化之乡”;在2013《中国地理标志调研报告》中宣威火腿地理标志评为中国100个最具综合价值地理标志,同时被评为全国第二批(23个)“中国五星级地理标志”;2014年4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全国宣威火腿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倘塘黄豆腐

倘塘是乌蒙山南段的一个小镇,以出产黄豆腐闻名。这里突出的是一个“黄”字,我们素常见到的大多是白豆腐,这种豆腐却是黄色,方方两寸。看之,娇嫩欲滴,食欲大增;食之糯嫩可口,满口留香。

中国豆腐文化的始祖是汉代淮南王刘安,这个聪明的王侯看来是要被苍生永恒地记在心间了,因为人们抬起饭碗来,豆腐都是饭桌上再普通不过的菜肴。两千多年的传播发展,豆腐早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世界上各种肤色、各种人种餐桌上的佳味美食了。

倘塘豆腐是在民族迁徙中来到倘塘的。倘塘由汉、回、彝、苗等几个民族交叉杂居而成,汉族主要在明朝的洪武年间迁徙而来,把豆腐技术带来后,迅速传遍开来,走进家家户户。

黄豆腐一度是大山深处不为人知的民间食品。在乌蒙山上层层叠叠的山地里,只生长洋芋和包谷,黄豆是套种在包谷地里的附属农作物。满山满岭的山地,只收获着这些微薄的希望。即使在河谷地带,也只有极为狭窄的水田分布在河的两岸,每年洪水来临,往往把田里的禾苗洗刷得精光。但聪明而坚韧的倘塘人选择了大山,也选择了理性的思维,在艰辛的生活中硬是把日子过得像像样样,有滋有味。为了让白色的豆腐在喜庆的节日中增添吉祥的色彩,他们把做好的白豆腐又用小块的纱布包裹起来,浸放在一种叫姜黄汤的汤汁里煮上十来分钟,黄色的汁水便渗入豆腐块的外层,这时候的豆腐就成为黄豆腐,金黄色预示着来年的丰收。

黄豆腐的制作工艺比一般的豆腐讲究,从选豆、碾碎,到煮浆,再到点膏、压制,每一步都是在经验丰富的妇女掌握下进行着。尤其在点膏的时候,十分讲究,俗话说“豆腐好不好,全凭石膏放得巧”。倘塘豆腐选用高山上未曾施肥的黄豆,用该地特有的黄石渣矿泉水浸泡后,用石磨耐心地磨,然后进行烫浆滤渣、酸浆点制、包块成形、火煮染色、上串吊挂等工序,最后形成小镇上独特的一景——云南十九怪:倘塘豆腐拴着卖。每年秋收过后,只见在石板镶砌而成的街道两边,金黄色的豆腐从瓦房檐口垂落下来,买者选中其中一挂,主人便用剪子剪下来,成串地带走。隐隐约约地还可以看见楼上悬挂的玉米串串,其实生活就是这样的连接,一个丰收的年成就这样把日子推向沉静的冬天。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和当地的物什会发生完美的结合,高山上出产的黄豆和山谷里潺潺流出的黄石渣山泉就是完美的珠联璧合。用山泉做成的豆腐,滋嫩细白,这种山泉,在大山之间孕育了千百万年后,流淌出来是澄清洁净的,抚下身去痛饮,只感觉清新扑鼻,甜美甘润,此时完全不用担心喝多了拉肚子,只管痛饮个够。起身后不得不探询这美妙山泉的来头,只见四面环山的倘塘小镇中间,有一条河水向东流去,犹如玉项链一般消失在远处苍茫的大山中。曾经有外地辛勤的农妇不辞辛劳赶进山里来,高价收购倘塘的黄豆回乡欲做豆腐赚钱,谁知道,做成的豆腐咬在嘴里如同嚼木屑一般。

做成后的黄豆腐,因需用麻线拴挂而呈十字花纹,含在嘴里生食,质脆味鲜,止渴生津;切片打蘸凉食,质韧香纯;割块炒食,黄色不染,其香绕梁;成块煎食,油而不腻,温润不火;烧烤干蘸,热血润肺,舒筋暖胃;拌酸菜煮食,清爽开胃,消暑解渴。黄豆腐登得喜宴,伴得旅途。和当地有名的宣威火腿煎炒出来,其浓郁的香味可飘数里。

倘塘黄豆腐因其生产原料稀少,加工方法独特,三百余年来,黄豆腐芳香不减,美名远扬。

如今在昆明、玉溪的超市里,倘塘黄豆腐柜台前顾客排成长队,往往上午热卖,下午就脱销了。来宣威观光旅游的游客也经常驱车数十里,亲自到倘塘看看这里源远流长的美食。

云南曲靖市相关地区

云南曲靖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