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1-30 10:30:32

皋兰县,隶属甘肃兰州市,位于甘肃省中部,介于东经103°32′一104°14′,北纬36°05′一36°51′之间,总面积2136平方千米。皋兰县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7.2℃。截至2018年,皋兰县辖6镇,县政府驻石洞镇。截至2017年底,皋兰县户籍总人口14.73万人。西汉时属金城郡,首置金城县。清代乾隆三年(1738年),因境内有皋兰山而更名为皋兰县。1970年4月,皋兰县重新划归兰州市管辖。

区划名称皋兰县
行政级别
区划代码620122
辖区面积2136 km²
人口数量14.83 万人
车牌代码甘A
电话区号0931
邮政编码730200
行政驻地石洞镇
气候条件温带半干旱气候
地理位置甘肃省中部,兰州市北部

皋兰县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石洞镇620122100
忠和镇620122102
什川镇620122103
九合镇620122104
水阜镇620122105
黑石镇620122106

皋兰县建置沿革

皋兰县为丝路重镇,陇西要冲。

春秋战国时为羌戎之地,

秦统一中国后归秦。

西汉时属金城郡,首置金城县。

西魏、北魏与北周时属子城县,子城县为金城郡治所在。

隋初,属兰州总管府,废府复郡后,仍属金城郡金城县。

唐属兰泉县,即现兰州市区所在,亦为金城郡治。

唐后期与五代时,为吐蕃辖地。

宋、金、元、明均属兰州。

清代乾隆三年(1738年),因境内有皋兰山而更名为皋兰县。

清代至民国作为甘肃首县和省会重镇,幅员辽阔,辖今兰州、白银两市的大部分地区。

民国二年(1913年)并兰州府、巩昌府为兰山道,领15个县,兰山道尹驻省会皋兰县。

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改区,皋兰县属兰山区。

民国十九年(1930年),皋兰县设7个区,429个村,县域东至甘草镇60千米交定西界,西至张家寺70千米交永登县界,南至漩马滩50千米交洮沙县界,北至甘露池80千米交红水县界。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甘肃督察公署第一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7月,中华民国政府划出皋兰县城区及近邻16平方千米的区域设立兰州市,皋兰县城即为兰州市区,兰州市区成为县中之区,县治驻现城关区永昌路。故有“先有皋兰县,后有兰州市”之说。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2月后,皋兰县直属甘肃省。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县治迁驻盐场堡,全县有21个乡镇,下辖157个保、1467个甲。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县治迁往市内曹家厅,辖21个乡镇,151个保、1572个甲。

1949年8月26日,皋兰县与兰州市同日解放,直属陕甘宁边区政府甘肃行政公署。12月归属兰州市。

1951年8月由省直辖。

1956年1月划归定西专区。

1958年12月撤县,行政区域划归白银市

1961年2月,恢复建制,归白银市管辖。

1963年10月再属定西专区。

1970年4月重新划归兰州市管辖。

皋兰县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皋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介于东经103°32′一104°14′,北纬36°05′一36°51′之间,总面积2136平方千米。东临白银市和榆中县,南接兰州市区,西连永登县,北依景泰县。县城距兰州、白银两城均为45千米。

地形地貌

皋兰县辖区属陇西黄土高原,山川相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445米,最低1411米,皋兰县地形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多为黄土梁峁、沟谷和小川台地等类型,地势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呈西北向东南倾斜,山脉多为南北走向,海拔高度在1459.2米一2445.2米之间,相对高差达986米。

气候

皋兰县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7.2℃,年均降水量266毫米,年均蒸发量1660毫米,年均日照2768小时,无霜期144天。

水文

黄河流经皋兰县境内,年均流量311亿立方米。皋兰县境内除黄河干流外,较大直流人黄河的河沟有蔡家河、水阜河、李麻沙沟、朱家井沟、深沟、大砂沟、水源沟等。

蔡家河长年流水,下游与水阜河交汇于文山。流域长80.5千米,总流域面积1605.5平方千米,年径流量为481.6万立方米。

李麻沙沟,始于天祝县毛毛山南麓,经永登县的西槽、树屏至甘家滩入皋兰县境内,至沙井驿南人黄河,流域长104千米。其中皋兰境内14千米,总流域面积995.5平方千米。年径流量354.8万立方米。

朱家井沟,源于境内中心乡钱家窑村,经头沟村流入安宁区安宁堡东南人黄河,流域长25千米。其中皋兰境内20千米,流域面积64.3平方千米,年径流量141.9万立方米,为间歇性河沟。

深沟,源于境内忠和镇薛家湾,经安宁区十里店人黄河,流域长23.3千米,其中县境内15千米,流域面积31.2平方千米,年径流量31.5万立方米,为间歇性河沟。

大砂沟,源于境内中心乡高山村,经忠和至城关区赵家庄人黄河,流域长32.8千米。其中县境内长29千米,流域面积105.8平方千米,年径流量58.3万立方米,为间歇性河沟。

水源沟,源于境内忠和镇野马沟,经水头流人黄河,流域长20千米,年径流量29.9万立方米。

土壤

皋兰县的土壤有灰钙土、红黏土、灌淤土,境内大部分地区的自然土壤属灰钙土,红黏土重点分布在黑石川乡、中心乡、忠和镇的部分地区,灌淤土主要分布在什川乡沿河一带。

植被

皋兰县气候干燥,湿润度只有0.13~0.3,干燥度可达3~4以上,大部分地区为黄土覆盖的低山丘陵,地形高差不大,植物种属贫乏,群落结构简单。据调查统计:主要植物有51种,19科、36属,其中禾本科占21.6%,菊科占21.6%,藜科占14.4%,豆科占7.2%,百合科占4.8%,蒺藜科4.8%,其他各科占25.6%,覆盖度一般为20%。30%,只有忠和镇、水阜乡山地和丘陵的阴坡地带覆盖度达60%。植被类型在地区分布上虽差异不大,但根据水热条件,可划分为荒漠草原区、干旱草原区、荒漠区。

荒漠草原区,主要分布在水阜以南海拔1500米~2000米的黄土丘陵区,覆盖度为30%~50%。水阜以北、黑石川乡以南海拔在1680米~2000米以上的丘陵区坡地,覆盖度为20%~30%。

干旱草原区,分布在黑石川、大横北部海拔2000米以上的土石山地阴坡,魏家大山南部,什川黄河东南部石质山梁地。

荒漠区,主要分布在黑石川大横一带,海拔在1900米~2000米的丘陵地区。

皋兰县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皋兰县耕地面积43.6万亩,其中水浇地21.11万亩,人均1.4亩。草地面积253万亩,林地面积14万亩。

植物资源

皋兰县境内有野生植物20科76种,栽培植物11科50种,药材植物100种,林木有62种24科44属。皋兰县庭院栽花历史较长。清乾隆《皋兰县志》记载有49种,此后,又有发展。据调查,皋兰主栽花卉约75科269种。其中菊科:菊花、万寿菊、孔雀草、鱼尾菊、非洲菊、雏菊、蓝雏菊、蓝目菊等共32种。仙人掌科:仙人掌、仙人球、山影拳、蟹爪兰、令箭荷花。毛良科:牡丹、芍药、欧洲银莲花、侧金盏仡、飞燕草、黑种草、牛扁、大叶铁线莲。蔷薇科:月季、攻瑰、梅花、两府海棠、麻叶秀球、蔷薇、欧季、木香、季、桃、梨、杏、苹果等共19种。百合科:百合、大百合、豹子花、大芦荟、吊兰、郁金香、万年青等共20种。豆科:直立黄芪、紫荆、紫藤、盐豆木、菖藤、鸡血藤、国槐、刺槐。茜草科:伏牛花、六月雪、龙船花、栀子花、五星花。杜鹃花科:杜鹃、满山红、迎红术十鹃。木樨科:女贞、木樨草、丁香、桂花。苏铁科:苏铁、南美苏铁、美人蕉树、大花美人蕉。楝科:米兰。石蒜科:君子兰、文殊兰、朱顶红、中国水仙、晚香玉、红花菖蒲莲、百子莲、绣球百合、石蒜。苋科:鸡冠军花、雁来红、千日红。玄参科:荷包花、金鱼草、地黄、钓钟柳。大戟科:一品红、红雀珊瑚、观赏蓖麻。天南星科:金钱树、马蹄莲、花叶芋、广东万年青、白鹤芋、龟背竹、绿萝。蜡梅科:蜡梅、夏蜡梅。夹竹桃科:黄花夹竹桃、沙漠玫瑰。马鞭草科:美女樱、紫珠、龙吐珠。桑科:橡皮树、桑。锦葵科:锦葵、扶桑、马络葵、蜀葵。茄科:夜丁香、矮牵牛、曼陀罗、天仙子、智利喇叭花、蛾蝶花、枸杞、颠茄。五加科:鹅掌柴、常春藤。木兰科:白兰花。萝科:吊金钱、水牛角、马利筋。苦苣苔科:非洲紫罗兰、嘉荫花、杂种扭果苣苔、杂种庙岭苣苔、杂种大岩桐。葡萄科:小爬山虎、葡萄。旋花科:牵牛、田旋花。紫茉莉科:三角花。柳叶菜科:倒挂金钟、山桃草、月见草、古代稀。鸭跖草科:吊竹梅、鸭跖草。报春花科:仙客来,点地梅、珍珠菜、报春花。十字花科:紫萝兰、香雪球、屈曲花。风仙花科:何氏凤仙、凤仙花。花葱科:花葱、三色吉利花、福禄考。石竹科:香石竹、高雪轮、大花剪秋罗、石碱花。鸢尾科:唐草蒲、虎斑花、观音兰。唇形科:一串红、留兰香、薰农草、荆芥、彩叶草、假龙头花、筋骨草、霍香。堇菜科:三色堇。牛儿科:天竺葵。龙舌兰科:富贵竹、龙白树、龙舌兰、虎尾兰。紫草科:勿忘草、香水草、倒提壶、紫草。紫堇科:荷包牡丹。马齿苋科:半支莲。罂粟科:黄海罂粟、蓟罂粟、全缘叶绒蒿。秋海棠科:四季海棠、丽格海棠、铁十字海棠。景天科:石莲花、齐花山景天。忍冬科:金银花、接骨木。旱金莲科:旱金莲。姜科:姜花、艳山姜。竹芋科:紫背竹竽。桔梗科:桔梗、沙参、新疆党参、风铃草。瑞香科:狼毒。伞形科:大星芹、伞形蓟。风梨科:姬风梨、艳美彩叶风梨。睡莲科:荷花、睡莲。兰科:中围兰花。棕榈科:袖珍椰子。芸香科:金枣、花椒、代代花。鼠李科:枣、鼠李。小檗科:南天竹、大花淫羊霍。胡颓子科:沙枣。柽柳科:柽柳、水柏枝。千屈菜科:紫薇。杨柳科:垂柳。柏科:侧柏、刺柏。松科:雪松、白皮松。胡桃科:核桃、山核桃。榆科:刺榆、青檀。山茱萸科:山茱萸。无患子科:文冠果。梧桐科:梧桐。 常见的荸坪植物有:禾本科多年生黑左孳、早熟禾、草地早熟禾、紫羊革、野牛革;驻科向叶等。

动物资源

皋兰县气候干旱,植物类型简单,野生动物稀少。野生脊椎动物共有62种,分属5纲18目。

矿产资源

皋兰县有丰富的矿藏资源,金属矿有金、银、锌、铜等,非金属矿有石英砂、大理石、花岗岩、粘土等,具有较大的开采价值。

皋兰县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已发现的有:黑色金属矿1处,红柳沟铁矿,有色金属矿2处,接牌沟铜矿,东湾铅洞子铅矿,多金属矿产1处,石青洞多金属矿,贵重金属矿1处,朵家滩金矿,化工非金属矿1处,土石山岭硝石矿。建筑非金属矿有石涝池沟大理岩矿、石青洞大理岩矿、簸箕掌石灰石矿、大横路石灰石矿、黑石头沟大理岩、水阜石灰石矿、颜家坪石英砂矿、咸水沟石英砂矿、曹爵西撼家湾石英砂矿、钱家窑石英砂矿、什川钾长石矿、黑石头沟石英岩矿、红柳村石英岩矿、魏家大山花岗岩矿、什川花岗岩矿、火石崖子棕岗玉矿、九合红黏土矿、崖川红黏土矿、文山红黏土矿等。

水资源

皋兰县境内自产地表水径流总量为639万立方米(折合径流深2.5毫米),径流模数0.2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其中黄河河谷提灌区自产地表水170万立方米(折合径流深4.2毫米),占全县地表水资源的26.6%,径流模数0.42万立方米/平方公里;西南部丘陵提灌区自产地表水163万立方米(折合径流深3.5毫米),占全县地表水资源的25.5%,径流模数0.3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中北部丘陵提灌、自流区自产地表水306万立方米(折合径流深1.8毫米),占全县地表水资源的47.9%,径流模数0.18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皋兰县境内自产地下水资源总补给量为2949.3万立方米,其中降水入渗量44.6万立方米,洪水侧渗量为184.8万立方米,渠道入渗量1523.7万立方米,田间灌溉回归量1061.4万立方米,其他补给量135.1万立方米。减去重复计算量1987.3万立方米,全县纯地下水资源量为962万立方米。按地形分布特点,黄河河符提灌区,纯地下水资源为35万立方米,占全县纯地下水资源量的3.6%;西南丘陵提灌区,纯地下水资源为53万立方米,占全县纯地下水资源量的5.5%;中北部丘陵提灌、自流区,纯地下水资源为874万立方米,占全县地下水资源量的90.9%。境内自产水资源量为1601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39万立方米,地下水926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93立方米,仅占全国人均2230立方米的4.2%;耕地亩平均水资源量38立方米,占全国耕地亩平均1476立方米的2.6%。 皋兰县水资源贫乏。

皋兰县过境水资源,皋兰县属黄河流域。黄河流经境内东南方34公里。兰州黄河段年平均过水流量991立方米/秒,年径流量312.6亿立方米。建成的“西电”、大砂沟、什川等电力提灌工程,设计总提取黄河水量11130万立方米,其中“西电”工程7095万立方米,大砂沟提灌工程2004万立方米,什川提灌工程833万立方米,什川中滩等小型提灌工程738万立方米,中心小型提灌工程185万立方米,其他提灌工程275万立方米。

入境水资源“引大人秦”工程跨流域调大通河水资源是县内入境水资源,年可调入皋兰县0.544亿立方米~0.62亿立方米。

皋兰县人口

截至2019年底,皋兰县户籍总人口14.83万人,比上年增加483人。其中:农业人口7.85万人,非农业人口6.98万人。男性人口7.51万人,占50.6%;女性人口7.32万人,占49.4%。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1.0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00人,其中,城镇化率51.12%。全年人口出生率8.61‰,死亡率0.1‰,自然增长率8.5‰。

截至2011年,皋兰县有汉族、回族、满族、藏族、土族、壮族等6个民族。

皋兰县历史文化

风俗民情

皋兰太平鼓

皋兰太平鼓已有600余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称。太平鼓是城乡人民喜爱的民间表演形式之一,含有庆贺新年太平之意。每逢重大的庆典活动,太平鼓表演都是整个活动的高潮部分,那铿锵有力的鼓点,显示了黄河之滨人民的英雄气魄,其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西北特色和艺术魄力。皋兰太平鼓已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具西部风情的民间艺术形式。鼓身呈圆筒形,高70至75厘米,描绘着玄妙的八卦太极图,鼓面径长45至50厘米,双面蒙牛皮,绘有二龙戏珠等图案,鼓重19至22公斤,鼓带较长,可挎在肩上,便于击打,同时又可将鼓抛向任何一个方向。打起来深沉激越,鼓手左手执鞭,右手执槌,称为“双鞭”,表演时鞭槌飞舞,动作刚劲潇洒。2006年5月20日,皋兰太平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艺术

剪纸

剪纸艺术何时传入皋兰,没有史书资料记载。皋兰地处黄河流域,有着灿烂的文化传统和民间风俗。黄建中编《皋兰县志》称:皋兰民俗"人情质朴,好勇喜猎,蕃汉杂处,各从其俗"。文志贞《兰县志》称:皋兰民俗"民物阜繁,风俗醇厚,尚礼义,务耕织。"彭泽《兰州志》称当地民俗"重婚丧、崇墓祭、善木业、精工艺,文雅颇盛"。

秦腔

秦腔是清代以来盛行于大西北的戏剧艺术。皋兰县什川农民爱好秦腔由来已久,清代以来久唱不衰。秦剧传统剧目中有许多剧富有人民性,被世代艺人和观众钟爱。秦腔以高亢、豪放、粗犷著称,人们常说“吼秦腔”,即突出了这个特点。

皋兰县风景名胜

什川景区

什川历史悠久,明弘治八年(1495年),甘肃巡抚在今什川中心修筑“什字川堡”而得名,亦是早期黄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什川位于兰州东北二十千米处,黄河东流出小峡后突然向北奔泄,以虹形状流经什川后折东后进入大峡,造就了酷似太极图状的什川盆地。占地面积405平方千米,地势平坦,依山傍水,气候宜人,素有“塞上小江南”之称。

梨园:什川镇有“世界第一古梨园”称号。

石洞寺

石洞寺位于皋兰县城东南部,东倚群山,南临溪水,北连县城,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人文资源十分丰富。石洞寺元明时称“石空虎喇”(“虎喇”蒙语意为山),始为当地杨氏家祠,明万历十三年(1578年)阴历闰八月立《金城杨氏先茔记》,墓碑至今尚存。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拓为佛庙寺观,一曰“石空寺”,又曰“石公寺”。原为两寺院,一为上寺,一为下寺,相距约1千米。

灵峰寺

灵峰寺位于皋兰县水阜乡水阜村西侧如凤山顶,始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东距定火城(俗称旧城子)约500米,南临砂沟,西为水阜后砂沟,北距保定堡(俗称堡子)约800米。灵峰寺因建在如凤山顶,民间传说其神求之灵验而得名。

皋兰县名优特产

皋兰县主要美食有:兰州牛肉拉面等;主要特产有:冬果梨、白兰瓜、黑瓜籽、皋兰软儿梨、皋兰禾尚头小麦皋兰红砂洋芋等。

皋兰软儿梨

皋兰软儿梨又名化心、香水,是严冬季节人们喜爱的梨中佳品。其清香、醇甜、冰凉、爽口、沁人心脾。皋兰软儿梨吃法独具特色,将鲜果贮藏到冬日春宵变为“褐蛋蛋”时才享用。皋兰软儿梨种植历史悠久。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张国常编修的《重修皋兰县志》中载,“香水梨俗名软儿,秋时色青黄,味微酸,藏至冬末春初变软变黑,肉悉成浆,甘如蜜”。

皋兰禾尚头小

皋兰禾尚头小麦是兰州北部干旱地区特定土壤、特定气候环境、当地特有的砂田中生长的一种特有小麦品种。皋兰禾尚头小麦主要在皋兰县西岔镇、黑石川乡、水阜乡等乡镇种植。 皋兰禾尚头小麦的种植历史,是从元末明初开始的,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皋兰禾尚头小麦具备极强的抗旱、耐寒、耐瘠薄、耐盐碱性能和苗硬、透砂土力强、不窝芽和口紧,不掉籽粒等特点。

皋兰红砂洋芋

皋兰红砂洋芋种植历史悠久,因种植在皋兰特有的红绵砂地里,故冠名“皋兰红砂洋芋”。皋兰红砂洋芋是皋兰县利用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其外观皮色鲜亮,块茎表面为浅土色至浅褐色,大小适中匀称,单个块茎重量在175克一199克之间,营养丰富,主含淀粉,干物质中80%为淀粉。在鲜薯块茎中,淀粉含量14%一19%,粗蛋白1.52%。

甘肃兰州市相关地区

甘肃兰州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