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1-31 09:39:06

卓尼县,隶属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全县总面积5419.68平方公里。卓尼县属高原性大陆气候,县辖11个镇、4个乡,另辖3个乡级单位,县政府驻柳林镇。截至2018年末,卓尼县户籍总人口11.07万人。

区划名称卓尼县
行政级别
区划代码623022
辖区面积5419.68 km²
人口数量11.07 万人
车牌代码甘P
电话区号0941
邮政编码747600
行政驻地柳林镇
气候条件高原性大陆气候
地理位置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

卓尼县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柳林镇623022100
木耳镇623022101
扎古录镇623022102
喀尔钦镇623022103
藏巴哇镇623022104
纳浪镇623022105
洮砚镇623022106
阿子滩镇623022107
申藏镇623022108
完冒镇623022109
尼巴镇623022110
刀告乡623022202
恰盖乡623022207
康多乡623022208
杓哇土族乡623022209

卓尼县建置沿革

卓尼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居住。

夏、商、周时期,卓尼属雍州之域。

春秋战国时期,卓尼为秦地。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36郡,县境归陇西郡所辖,属临洮县地。

西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部、103郡、1314县,县境归凉州刺史部属下陇西郡所辖,仍属临洮县地。

东汉时仍属凉州刺史部陇西郡临洮县所辖。章帝建初二年(77年),居于松茂诸地的烧当羌由望曲谷、洮源漒川出兵两路,包围南部都尉于临洮。章帝遣车骑将军马防(马援之子)率兵出击,因临洮地险,车骑不便通行,加之羌兵占据洮水之险,马防无奈,退兵至今岷县梅川筑索西城,迁南部都尉及临洮县居此。安帝永初二年(108年),当煎、勒姐羌攻破羌县(今青海省碾伯县),钟羌复出望曲谷,沿洮水长驱直入,攻没临洮县。顺帝永建元年(126年),马贤(马防之子)与钟羌战于临洮,钟羌降,洮西尽复。阳嘉二年(133年)仍于秦临洮故县址置临洮郡临洮县及陇西南部都尉。

三国分鼎,县境初属魏雍州之地,仍设陇西郡及洮阳县,旋改为秦州陇右郡临洮县。魏雍、秦州为了巩固边防,又于洮水北岸设洮阳(疑今牛头城)、候和二戍。县境洮水南岸迭山,即为魏国秦州与蜀国益州银平郡之界山。两国间的许多拉锯战争就是在此地展开的。蜀汉景耀末年,姜维越今扎尕那出卡车沟占领魏临洮郡治,攻洮阳,与魏将邓艾战于候和。姜维不胜,由原路退屯沓中(今舟曲县境内)。

晋一统三国,分全国为19州、173郡、1190县,县境大部分为秦州陇西郡临洮县辖地。晋惠帝时,改易郡县,县境大部属狄道郡洮阳县辖。东晋时,吐谷浑占据了整个洮西地区,在洮水两岸修筑了很多土城堡戍守。有泥和戍、洮阳城、候和城(即《水经注》中说的洪和城),与之同时,原晋置临洮郡县相继沦陷,县境大部被吐谷浑政权控制。

十六国时期,地方军阀割据纷争,县境朝秦暮楚,置废无常。县境东北部归前赵陇西郡临洮县辖领,西北部仍由吐谷浑占据。

前秦时,县境属河州陇西郡临洮县辖领,西南大部仍属吐谷浑政权领地。后秦未收复洮西诸地,仍于原秦故城设临洮县,收洮阳、洪和诸地。

前凉时,县境属秦州陇西郡统属。后凉时,县境部分地域属陇西郡临洮县辖。

南凉时,县境仍归陇西郡临洮县属。

南北朝北魏太平真君时期,县境归河州辖领,于原临洮县治设临洮郡,领县汎潭,郡县同治,统领县境洮水流域。太和中(477年—499年),吐谷浑于境内又重修洮阳、泥和诸城戍守,于原临洮郡城设洮州。

北周改西魏汎潭县为临潭县,并于县治置洮阳郡,兼置洮州,并在吐谷浑迷和城附近设旭州。

隋代,域内一统,州、县废置频繁。初废洮、旭二州,改洮阳郡为临洮郡,郡治美相县,领11县,在今县境周围就有美相、临潭(本名汎潭,废址在今卓尼县喀尔钦乡羊巴村)、博陵(今羊永)、宁人(今卓尼县城附近)等县。后又将博陵、宁人二县合并为当夷县(今临潭新城)。

唐代,分天下为十道,以道统州,以州辖县。卓尼县境属陇右道所辖。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废隋临潭故县,复置博陵郡。二年于美相置洮州。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徙洮州及美相治于洪和城;贞观五年仍改原美相县为临潭,洮州仍治于洪和城;八年徙洮州治于洮阳川(疑今牛头城),置洮阳城。仍于旧洪和城置美相县,隶洮州。开元十七年(729年)废洮州并入岷州,于原州西磨禅川置神策军镇守(今迭当什村有遗址)。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以临潭置临州,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复改为洮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临洮郡,领临潭(郡县同治)、密恭、美相诸县及安西府。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临洮郡为洮州,仍治临潭。这一年整个洮西地域均陷于吐蕃。州县俱废,县境均属吐蕃统领。

五代时期共历53年,县境仍属吐蕃。后来吐蕃因内乱而分裂,大小部落互不统属,形成割据局面。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年),朝廷利用洮州地区蕃汉民众思慕华夏统一的有利时机,派重兵收复洮西,升洮州为保顺军,并以保大军节度,旋即又失。

宋代初期仍袭唐制,至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始分全国为15路,分领府、州、军、监。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收复洮西,于今临潭县治旧城设洮州,县境属之,隶熙河路。旋即弃之不守。熙宁九年,又于今县境东部设滔山监,辖今岷县以西及县境东部地区。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又收复洮西,仍设洮州。三年升洮州为团练州,县境属之。北宋时县境除数年归宋辖领外,均属吐蕃角厮啰政权统治。

金代,分天下置19路,县境属其临洮路洮州所辖。

元代在全国设行中书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元初县境为总制院辖地,隶属于吐蕃等处宣慰司脱思麻路洮州所领。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总制院为宣政院,县境大部改属河州路洮州可当县辖地。县境东南边缘的西尼沟等处属岷州;东部的洮砚等处归铁州;藏巴哇一沟则属于陕西行省巩昌路临洮府狄道县赵土司所辖,赵曾于此设上、中、下三砦分土兵。

明代改行省为布政使司,下领府、州、县。洪武四年(1371年)置洮州军民千户所,县境地域均属之,后于洪武十二年升所建卫,隶陕西都司。又于岷州设洮岷兵备道,兼分巡道,统洮、岷二卫及西固、阶、文三千户所,漳、成二县军务。时县境分属卓尼、旧洮堡二寨。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朝廷授卓尼吐蕃后裔头人些地为土官指挥佥事,管理部分番族部落。正德四年(1509年)些地玄孙旺秀入朝,皇帝赐姓名为杨洪,仍袭职土官指挥佥事,准卓尼建置军民千户所,实授土千户(《明实录》),准其世袭,隶属洮州卫,由陕西都司巩昌府所辖。

清代,乾隆时改卫为厅,土司仍沿明制。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时,卓尼土司辖境除今县境外,还有今迭部全境,舟曲、临潭、岷县部分辖地。东至岷州归安里,南至阶、文、西固及四川松潘,西至洮州作盖,北至河州边墙关隘。有16掌尕,48旗,520族,15000户,近10万人。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州、厅建置,代之以省、道、县制。甘肃省政府作出了取缔土司制度的决定,县境归临潭县统领。但此时的卓尼土司,至清道光朝以来,已拥有大半个甘南的辖地,不仅使当时的临潭县无法统驭,即就是民国政府改土归流的政策也未动摇土司的统治地位。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土司衙门机构为洮岷路保安司令部(军政合一机构)。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博峪事变”爆发,卓尼设治局成立,县境进入“流”(设治局)“土”(保安司令部)并存的过渡性政权形式。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北山事件中,洮岷路保安司令部接受整编,设治局力量得以加强。第一个非土司制的国家行政建置始在卓尼立足,与兼理军政之洮岷路保安司令部并驾齐驱,隶属于甘肃省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于岷县。

1949年9月11日,国民党洮岷路保安司令杨复兴率卓尼党、政、军、警起义,实现了和平解放。同年9月14日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卓尼设治局、国民党卓尼党部、三青团区队部和参议会等机构。1950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卓尼自治区工作委员会和卓尼自治区行政委员会成立,隶属甘肃省岷县专区。同时,杨复兴宣布在卓尼废除土司制度。1953年10月1日,成立卓尼县,隶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1958年12月31日,卓尼与临潭合并,撤销卓尼县建置,称临潭县,治所设旧城。1961年12月25日,国务院决定恢复卓尼县建置。

卓尼县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卓尼县地处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介于东经102°46′—104°02′,北纬34°10′—35°10′之间,东邻定西市岷县、漳县,南接甘南州迭部县,西南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为邻,西通甘南州碌曲县、合作市,北靠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康乐及定西市渭源县、漳县接壤,中部与甘南州临潭县交错环接。全县总面积5419.6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卓尼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大部分为中低山山地丘陵地形。地貌以高原丘陵为主,大部分为中低山地形,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分为基岩裸露的冰蚀高山、平原化的高山剥蚀面、水系轻度至中度切割的中山。主要山脉仅有1条,即西倾山脉,属昆仑中支巴颜喀拉山余脉,又是秦岭山脉的西段,西倾山脉自青海延伸入甘肃境内后即析为南、中、北三支,此三支均延伸至卓尼境内,大多呈东西走向,境内最高峰扎伊克嘎位于县境南部边境,海拔4920米,最低点柳林位于东部藏巴哇乡,海拔2000米。

气候

卓尼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区域气候属高原性大陆气候,寒冷湿润,四季不明。气候特征是:光能不足日照短,热量贫乏温差小,降水充沛不均匀,地高林多,湿度大。全县年平均气温5.6℃,最高气温33.5℃,最低气温-19.2℃,年日照时数2450.4小时,年降水量487.1毫米,无霜期114天。

水文

卓尼县河流以干流洮河为轴心,大小支流网系呈放射状分布。干流洮河由西向东分两段贯穿县境,流经距离174公里。境内较大的支流有26条,总长854公里。

土壤

卓尼县土地面积5419.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6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草地面积498.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61.3%,林业用地面积274.21万亩,占总面积33.7%。

卓尼县境内由于地形复杂,切割深,海拔相对高度大,土壤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明显。由于气候条件和人类长期活动的差异,使土壤分布复杂交错,种类繁多。全县耕作土壤有7个土属,22个土种。林地土壤有5个类型。

卓尼县自然资源

水资源

卓尼县水域面积30平方公里,全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4.461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9.76万千瓦,已开发利用的0.9万千瓦,仅占0.5%。县内建成的7500千瓦(3X2500千瓦)电站是县城水电梯级开发的龙头。洮河河谷是县境主要地下水的富集区域,全县地下水资源总量为65734.7万立方米/年。沿河耕地近5万亩,有灌溉条件的衢川谷地近3万亩。

卓尼县河网密度0.16公里/平方,总流域面积5214平方公里,净流总量14.46亿立方米。全县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88.86万千瓦,水域面积30平方公里,水能蕴藏量19.76万千瓦,已开发利用0.9万千瓦,仅占0.5%。

矿产资源

卓尼县境内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铁、铜、铅、锌、汞、银、金、锑、镓、煤、砷、大理石、冰州石、石灰石、洮砚石、石膏等。金属矿中铁矿、铅锌矿和汞矿储藏量较大,品位较高;非金属矿中硫铁矿和洮砚石储藏量较大,洮砚石料蕴藏量表面积达40余平方公里,是全国三大名砚之一。

植物资源

药用植物资源:大约有140多种、主要有匙时小薜、黄瑞香、秦艽、大黄、细辛、黄芪、柴胡、赤芍、款冬花、丹参、鹿蹄草、鬼臼、冬虫草、贝母、当归、党参等。

油料植物资源:主要有油松、华山松、胡桃、李子、春梅等。

观赏植物资源:主要有山梅花、峨眉蔷薇、醉鱼等。

食用植物资源:主要有毛樱队李子、木梨、沙棘、油松籽、华山碱籽、胡桃、蓝锭等。

动物资源

野生动物有陆栖脊椎动物,水栖脊椎力物,两栖类和爬行类。有鸟类153中,哺乳类77种,其中国家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有黑鹳、金钱豹、水赖、林麝、胡兀鹫、雪豹、苏门羚、蓝马鸡、藏原羚和雪鸡等20多种。

卓尼县人口

截至2018年末,卓尼县户籍总人口11.07万人,比2017年末增加414人。全县常住人口10.66万人,增加600人,其中:城镇人口3.37万人,增加1800人。城镇化率31.61%,比2017年提高1.51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6.71‰,比2017年下降0.29个千分点;人口出生率13.88‰,比2017年下降0.35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7.18‰,比2017年下降0.05个千分点。0—14岁人口2.21万人,比2017年增加100人,占全部人口的20.73%;15—64岁人口7.46万人,与2017年增加200人,占全部人口的69.98%;65岁及以上人口0.99万人,比2017年增加300人,占全部人口的9.29%。

2018年年末卓尼县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年末数(万人)比重(%)
常住人口10.66100.0
其中:0-14岁202120.73
14-64岁7.4669.98
64岁以上0.999.29

卓尼县历史文化

插箭节

插箭节亦称“攒山神”,实际上就是祭山神会。在农历六月十七日左右举行。

卓尼苫子房

卓尼苫子房是卓尼农区的藏族民宅。苫子房,正房六间,其中一间分为两个半间,夹在中间,成为五大两小的七间主房。其中三间主房明屋的檐顶部分,比其余几间高出约70公分,檐柱比后柱也依次抬高,使这三间屋顶呈斜坡,这样一来采光好,二来美观,正房中间为堂屋,两侧为满间炕,两边的一间为厨房,一间为储藏室。 内部装修相当讲究,木地板,木墙裙,天花板也是全木板。

“觉乃"藏族妇女服饰

“觉乃”藏族妇女们的头发都辫成三根粗大的辫子,发辫上通常佩挂一串圆形钱币状银制饰品,其上阴刻十二生肖像或藏八宝图案,意为12个月平安和佛保佑。银钱从发根到发销依次串联,一般有20块之多。亦有在辫子中部挂一直径约8-10厘米的圆形银环,或缀碗口大小的葫芦式银质贯钱的,其上镶嵌珠玑,称“阿珑银钱”。佩戴的半圆形银柄上坠有宝石,附物呈塔形,由多层宝石叠成的耳环,制作极为精巧美观,优雅奇特。身着大襟两边开又的鲜蓝、鲜红或鲜绿色长简衫,外罩对比色彩强烈的镶锦边短夹。腰系锦绣宽腰带,下着红色裤子脚穿绣花鞋。头戴造型别致色彩艳丽的球冠状“沙茹帽”,帽子前额稍上处平开10个半圆形花边,每个花边缀以一颗珊瑚珠,帽后脑勺处饰长燕尾状,亦缀了3颗小珊瑚珠。也有戴用小珊瑚珠编串而成的“斑玛帽”的。妇女们多佩戴银制手镯和嵌有珠宝的金银戒指,浑身上下披金挂银,整个装束显得十分雍容华贵。身着艳丽服饰的“觉乃”藏族姑娘,显得婀娜多姿、端正典雅、妩媚动人。

莎姆舞

莎姆舞,藏语意为在广场上表演的一种祈祷平安的舞蹈,是流行于卓尼藏巴哇乡和洮砚乡境内的一种古典锅庄舞。

卓尼县名优特产

洮砚

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并称中国四大名砚。洮砚始于唐,兴于宋,迄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因其产于卓尼县洮砚乡,石料临于洮水而得名,主要产于甘南藏族治州卓尼县洮砚乡,以其石色碧绿、雅丽珍奇、质坚而细、晶莹如玉、扣之无声、呵之可出水珠而受到文人骚客之倍爱。

卓尼县还有蕨菜、木耳、沙棘果等特产。

卓尼县风景名胜

综述

卓尼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以其特殊的高原山地景观,孕育了独特而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其中民族文化、名胜古迹、革命纪念地、民族建筑、风土人情等,都是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旅游资源主要有八大景区:即县城景区、大峪沟森林生态旅游景区、麻路藏族风情旅游开发小区、九甸峡景区、石门峡景区、卡车、拉力沟森林生态旅游景区、阿子滩景区。主要旅游景点60多处。

大峪沟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大峪沟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木耳镇大峪沟,距县城三十多公里,总面积105214.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是甘南州旅游资源相对集中,品位较高、较具代表性的景区。景区内自然风光丰富多彩,集山雄、石奇、水丽、林秀为一体,星罗棋布的景点各具特色,绿海茫茫的原始森林、山雄石奇的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八十里峡、云江峡景色秀丽,又有波光潋滟的人工湖泊,还有藏传佛教寺院——旗布寺等人文景观。既有终年积雪,洁白如莹的迭山,又有神奇独特的云林,高山飞瀑;既有广阔无垠、坦荡如砥的草原,又有曲径通幽、遮天蔽日的一线天等峡谷;既有绵延不绝、四季长青种类繁多的乔林灌木,又有色彩纷呈、芳香四溢的奇花异草,还有很多珍禽异兽;即具江南景色之秀美,又具西北风光之雄奇,是理想的避暑、疗养、观光圣地。卓尼大峪沟是甘南州十大“王牌”景区之一,也是省旅游局重点推介的王牌景点之一。“山雄石奇自然景观·水丽林秀生态乐园”是其形象代表。

卓尼禅定寺

卓尼禅定寺,座落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县府所在地。该地曾因寺址上有两株挺拔如华盖状的马尾松,藏语谓之“召相”,音变为“卓尼”,故名。

麻路藏族风情旅游开发小区

景区位于卓尼县西南部,辐射扎古录、刀告、尼巴三乡和车巴、立竹、塔乍三沟。

主要人文景观:

①古刹贡巴寺座落于群芳绿茵中,经堂佛殿气势雄伟,寺内收藏有许多奇珍异宝。又因其创建者喇嘛噶绕"白佛"曾戎装抗俄,率兵捍卫伊犁边境而使寺名大震。还有大乍寺、雅当寺等名寺。②唐代大将军哥舒翰创立之神策军重镇-迭当什,其板筑夹棍遗迹犹存,并有迭当什古城墓葬。③明代边墙古长城之起点-峪古儿墩。④素有"金盘宝地"之称的麻路小镇。⑤集寺洼文化和齐家文化特征的录日岔台子遗址。⑥车巴沟内沿途村寨均为传统藏族木楼板房,展示出林牧结合区典型的藏族村寨风情。麻路香山(柏香山)旅游度假村。

主要自然风光:

①车巴、立竹、塔乍三沟茂密的原始森林是众多珍稀野生动物繁衍栖息区,素有生物"基因库"之称。②"九眼泉"绝壁石崖,冬季冰瀑尤为壮观,泉顶为"九龙山"旅游点。③柏香山-神女湖。四季香气四溢的柏香山形似神女,被清澈见底的湖水所环绕。④千年神潭-白地漩和白地滩民俗帐蓬城。⑤国家二级矿泉水-什巴温泉,水温36℃另有哇车矿泉、强岔矿泉,也被视为"圣水",病人远道汲饮。⑥洮水流珠景观,洮水流入扎古录乡塔乍地段后,脱开草原川地,渐入峡谷区,河水在石岸上左击石突,水花飞扬,每逢冬季气温骤降,湍急之河水溅起水花,形成无数冰珠涌向下游,成为洮州八景之一。

甘肃甘南州相关地区

甘肃甘南州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