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1-31 09:58:04

都兰县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东南部。都兰(蒙古语意为“温暖”),总面积4.527万平方公里。截止2013年,总人口近10万人。以汉族为主,还有藏、蒙古、回、土等少数民族。都兰县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南隅,全境可分为汗布达山区和柴达木盆地平原两种地貌类型。戈壁、沙漠、谷地、河湖、丘陵、高原、山地等地形依次分布。境内有沙柳河、托索河、察汗乌苏河等大小河流40多条。属高原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2.7℃,最低极端气温为-29.8℃,最高极端温度达33℃。年均降水量179.1毫米。都兰县辖4个镇、4个乡,是青海省的十大资源县之一,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

区划名称都兰县
行政级别县级
区划代码632822
辖区面积45270 km²
人口数量10 万人
车牌代码青H
电话区号0977
邮政编码816100
行政驻地察汗乌苏镇
气候条件高原干旱大陆性气候
地理位置青海省东南部

都兰县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察汉乌苏镇632822100
香日德镇632822101
夏日哈镇632822102
宗加镇632822103
热水乡632822200
香加乡632822201
沟里乡632822202
巴隆乡632822203

都兰县建制沿革

周秦至汉初,都兰属西羌之白兰羌牧地。

公元4年(汉文帝元始四年),都兰属汉朝统辖。

公元四至七世纪,是鲜卑吐谷浑王朝的领地,后被吐蕃兼并。

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都兰始归中央王朝版图,为东蒙古诸部、和硕特西右后旗驻牧地。

民国六年(1917年),设置都兰理事公署,隶甘肃省西宁道。

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为都兰县。

1949年都兰解放,成立都兰县人民政府。

1952年,改设都兰自治区。

1953年、1954年先后易名为都兰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联合自治区和都兰蒙古自治区。

1955年,改为都兰县,驻地由香日德区迁至察汗乌苏乡。

都兰县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都兰县位于青海省中部、柴达木盆地东南隅

,东邻乌兰县茶卡镇,西接海西工业重镇格尔木市,南邻青南牧区果洛州玛多县和玉树州曲麻莱县,北连海西州首府德令哈市。县域东西长约310公里,南北宽约180公里,总面积4.527万平方公里。县城察汗乌苏镇东距省会西宁市427公里,西距格尔木市340公里。

地质地貌

都兰县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南隅,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全境可分为汗布达山区和柴达木盆地平原两种地貌类型。戈壁、沙漠、谷地、河湖、丘陵、高原、山地等地形依次分布。

气候

都兰县属高原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2.7℃,最低极端气温为-29.8℃,最高极端温度达33℃。年均降水量179.1毫米。县域西部干旱少雨,日照充足,东部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4-5.1℃,年平均降水量37.9-180.5毫米,蒸发量1358-1765毫米,年日照时数2903.9-3252.5小时。

水文

都兰县境内有沙柳河、托索河、察汗乌苏河等大小河流40多条。

都兰县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都兰县珍稀的林木品种主要有千年原始柴达木圆柏、野生的原始青甘杨及有“活化石”之称的荒漠原始梭梭林。另外还有黄芪、大黄、羌活、雪莲、麻黄、锁阳、茵陈等各类中藏药材可供开发利用。

动物资源

都兰县野生动物有岩羊、黄羊、盘羊、藏羚羊、野驴、野牦牛、白唇鹿、马鹿、狐狸、雪豹、熊、黄鸭、猞猁、石貂、沙狐、鹅喉羚、天鹅、黑颈鹤、雪鸡、石鸡等四十多种,其中国家级一、二类保护动物16种,青海省级一、二类保护动物24种。

矿产资源

据政府网站2014年8月显示,都兰是青海省的十大资源县之一,已发现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锰、铜、锂、锌、铅、硼、金、镁盐、钾盐、石墨、硅灰石等四十多个矿种,其中大型矿床有3处、中型矿床有4处、小型矿床有19处,铁、石墨、硅灰石等矿产储量居全省前列。

都兰县人口民族

截止2013年,都兰县总人口近10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5.76万人,由蒙古族、藏族、汉族、回族、土族、撒拉族等19个民族组成。

都兰县历史文化

都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从县境东起夏日哈,西至诺木洪200余公里线上,分布着近千余座古墓葬和古遗址。至2013年从吐蕃墓葬出土的丝绸品130种,还出土了汉代中原地区制造的漆器、金银器和古罗马金币、波斯银币及来自西亚和中亚的金银器、彩色玻璃珠和铜香水瓶等,这些文物见证了都兰的历史和都兰早期的地位和作用。吐蕃墓群、吐谷浑遗址与自然风景相得益彰,人文景观相映成趣。鲁丝沟唐摩崖石刻气势恢弘,自然形成的岩石人物栩栩如生。著名的香日德班禅行辕隐落于绿洲丛林之中,香火缭绕。境内最大的淡水湖,清澈见底,裸鲤群游。世界罕见的贝壳梁、海虾山印证了亿万年前大海和柴达木盆地的变迁。

都兰县风景名胜

“诺木洪文化”遗址、塔温他里哈遗址和素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唐吐蕃古墓以及香加巴哈莫力崖画、鲁丝沟岩画等众多的人文景观与高原奇观科学图“夏日冰瀑”、田格里湖芦苇区、举世罕见的古生物遗迹--贝壳梁,还有都兰国际、国内狩猎场及蒙古族、藏族风情等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

中国海虾蚌壳第一梁——贝壳梁

壮观的贝壳梁,是由贝壳和沙渍结成的一条长达3公里,底宽70米,顶宽30米,高5米至10米的堤梁。系千万年前沧海变大陆时众多贝壳到盆地底处求生存堆积而成的。

班禅行辕——香日德寺

格鲁派寺院中的香日德班禅行辕由六世班禅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坐落于戈壁绿洲之中。历来为接待班禅等宗教界上层人士往返于西藏居住的地方。九世十世班禅均有在这里居住过。

盆地之肾——柴达木河流域湿地

柴达木河流域东起香日德镇小柴旦地区,经巴隆乡、宗家乡、西至诺木洪乡境内,范围为柴达木河、哈拉乌苏、素棱郭勒河、蒙古尔河、田格里河,南北霍布逊湖及周围湿地,湿地区内有灰岩、赤麻鸭、黑颈鹤、白天鹅、红头潜鸭、赤鼻麻鸭、牛头伯劳、黑眉苇莺等湿地依赖性鸟类30余种。

高原金字塔——热水古墓群

热水墓群有大小古墓2000余座。出土文物十分丰富,其中织锦袜、丝织品极为珍贵,是我国1996年十大考古重大发现之一。这墓葬群中的血渭1号大墓系全国十大古墓之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座落在察汉乌苏河北岸山前洪积扇平台上,从正面看像一个“金”字,因此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戈壁农业发展第一乡——香日德

“香日德”系藏语,汉语意译为“树木繁多的地方”。在中国60年代、70年代,曾是中国西北地区改造戈壁,发展干旱地区农业的一面红旗,经引入灌溉戈壁,使荒漠形成亩产小麦千斤的良田,创造了全国小麦产量高纪录。

青海海西州相关地区

青海海西州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