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2-01 09:43:11

同心县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 隶属吴忠市管辖。地理东与盐池县、甘肃庆阳市环县接壤,南与固原市原州区毗连,西与中卫市沙坡头区、中宁县、海原县为邻,北与吴忠市红寺堡区交界,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南部黄土高原,地势呈南高北低之势,海拔1240-2625米,属丘陵沟壑区。地貌类型主要有山脉、黄土丘陵、河谷滩地、沙漠垣地等五种,地形复杂,山川纵横交错分布。境内有罗山、米钵山、马大山、老爷山、青龙山、窑山等,均属六盘山系。

区划名称同心县
行政级别
区划代码640324
辖区面积4662 km²
人口数量37.7 万人
车牌代码宁C
电话区号0953
邮政编码751300
行政驻地豫海镇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气候
地理位置中国西北地区

同心县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豫海镇640324100
河西镇640324101
韦州镇640324102
下马关镇640324103
预旺镇640324104
王团镇640324105
丁塘镇640324106
田老庄乡640324201
马高庄乡640324202
张家塬乡640324203
兴隆乡640324204

同心县建制沿革

夏、商、周时为雍州地,战国时属义渠戎国,秦属北地郡。

汉置三水县,属安定郡。

隋时境内分属他楼县及鸣沙县。

唐时在他楼县置缘州,县境西南地区属缘州,韦州仍属灵武郡鸣沙县。唐咸亨三年(672年)在韦州地置安乐州,安置吐谷浑部族。唐大中三年(849年)改安乐州为威州。

西夏时设韦州静塞军,后改祥佑军。

元时属甘肃行省宁夏府路。

明初隶陕西布政使司。

清同治年间在豫王城(今豫旺堡)置平虏(平远)守御千户所,隶固原卫。清改卫为府,韦州、同心城为宁夏府灵州辖地。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置县,当时名平远,驻下马关,属甘肃省固原直隶州。

1914年平远县改名为镇戎县,划归甘肃省宁夏道(朔方道)。1918年又改镇戎县为豫旺县。

1929年,宁夏道自甘肃省分出,建立宁夏省,豫旺县属宁夏省。

1936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西征解放了豫旺县,先后在豫旺县境内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权,驻下马关。后改建为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驻王家团庄。豫海县辖地是豫旺和海原东部的回民聚居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回民自治政府。时过不久红军转移,马鸿逵部恢复了国民党豫旺县,将驻地由下马关迁至同心城(亦称半角城),并改豫旺县名为同心县。1940年,宁夏省将韦州、下马关、红城水划归盐池县。

1954年3月,宁夏省建立了河东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归其管辖。同年,撤销宁夏省并入甘肃省,河东回族自治区属甘肃省管辖。1955年5月,河东回族自治区改称吴忠回族自治州。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同心县直属自治区。1972年,组建银南地区,同心县归属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南地区。

1936年红军解放同心,废除了旧的区、乡、联保、保、甲制,实行区、乡制。当时豫海县共辖14个区。1937年国民党同心县政权恢复,又实行区、乡、保、甲制,后又撤销区,改为乡、保、甲制。

同心县解放前,同心县辖13个乡42保。第一乡驻同心城,辖4保;第二乡驻丁家二沟,辖3保;第三乡驻喊叫水,辖2保;第四乡驻周家段头,辖3保;第五乡驻河草沟,辖3保;第六乡驻王家团庄,辖2保;第七乡驻麻圪瘩,辖3保;第八乡驻倒墩子,辖3保;第九乡驻吊堡子,辖2保;第十乡驻豫旺城,辖5保;第十一乡驻马家高庄,辖5保;第十二乡驻沈家湾,辖3保;第十三乡驻镇家岔,辖4保。

1949年,宁夏解放,两个盐池县的局面结束,韦州、下马关、红城水复归同心县。同心县建置为6个区24个乡86个村。

1950年,调整为7个区31乡。第一区驻同心城,辖城关、湾断头、丁家二沟、麻圪瘩、丁家塘、李家山等6个乡;第二区驻喊叫水,辖下流水、上油房庄、五丰台、马家河湾等4个乡;第三区原驻关口湾,后迁新庄集,辖吴家堡、新庄集、徐冰水、马断头、耍艺山等5个乡;第四区驻韦州,辖徐家河湾等4个乡;第五区驻下马关,辖下马关、刘家滩、红城水、田家老庄等4个乡;第六区驻豫旺,辖豫旺、邱家渠、马家南湾、杜家滩等4个乡;第七区驻王家团庄,辖王家团庄、黄草岭、虎家红湾、苏家岭等4个乡。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同心县在原7个区的基础上组建了跃进、喊叫水、金铜、星火、下马关、豫旺、宏伟等7个人民公社。区、乡均撤销,公社下辖管理区。

1961年9月,跃进、金铜、星火、宏伟4个公社分别更名为城关、新庄集、韦州、王家团庄公社。公社规模划小,从城关、喊叫水、新庄集3个公社中各划出一部分组成纪家庄公社;自城关公社分设了窑山公社;从喊叫水公社分设了下流水公社;从下马关公社分设了田家老庄公社;从豫旺公社分设了羊路公社;韦州公社保持不变。同心县共分为14个公社。

1982年6月,在县城增置了同心镇。

1984年1月将所有公社改为乡。同时,划出城关乡的清水河以东和喊叫水乡的桃山以东组建了河西乡。

1986年3月,改韦州、下马关2乡为镇。

1992年8月,改豫旺乡为豫旺镇;改王家团庄乡为王团镇;撤销河西乡,分设为河西镇和丁家塘乡。至此,同心县辖同心、韦州、下马关、豫旺、王团、河西等6镇和城关、窑山、纪家、新庄集、田家老庄、马家高庄、张家塬、羊路、喊叫水、下流水、丁家塘等11乡。

2002年9月,自治区政府明确红寺堡开发区区域界限,划定红寺堡区域总面积为1774.5平方公里(宁政函〔2002〕137号),并将同心县石炭沟(扬黄灌溉)开发区(乡级)成建制划归红寺堡开发区(宁政函〔2002〕138号)。

2004年,中卫市成立,同心县喊叫水,下流水两乡镇划归中卫市。

2008年,划海原县兴隆乡归同心县。辖7镇4乡2管委会。

2020年3月,同心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同心县人口民族

同心县总户数共为130693户。其中,丁塘镇13338户,下马关镇19700户,预旺镇14038户,兴隆乡4710户,河西镇16736户,王团镇13259户,石狮11142户,豫海镇18499户,韦州8707户,马高庄乡3356户,张家塬乡3595户,田老庄乡3613户。

丁塘镇共计41761人。其中,城镇人口5095人,乡村人口36666人;

下马关镇共计62513人。其中,城镇人口10855人,乡村51658人;

预旺镇共计47265。其中,城镇人口6988人,乡村人口40277人;

兴隆乡共计15477人,乡村人口15477人;

河西镇共计56446人。其中,城镇人口12740人,乡村人口43706人;

王团镇共计44737人。其中,城镇人口7214人,乡村人口37523人;

石狮共计37934人。其中,城镇人口5937人,乡村人口31997人;

豫海镇共计48095人,城镇人口48095人;

韦州镇共计25504人。其中,城镇人口15980人,乡村人口9524人。

马高庄乡共计11345人。其中,城镇人口356人,乡村人口10989人。

张家塬乡共计11678人。

田老庄乡共计12224人。

同心县地理环境

同心县地处鄂尔多斯台地与黄土高原北部的衔接地带,北纬36°58′48″,东经105°54′24″,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东与甘肃环县相邻,南与固原市接壤,西与海原县相邻,北与中宁、红寺堡接壤。同心县总面积4662平方公里。

地貌

同心县县境内沟壑纵横,按照地质地貌和开发程度的不同,可分为“西部扬黄灌区、中部干旱山区、东部旱作塬区”三块区域。中部丘陵、沟壑、山地、沙漠等地貌类型占总面积的65.4%

气候

同心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降水量259mm左右,而蒸发量却高达2325mm以上,干旱缺水是最大的自然特征。

同心县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同心县耕地总面积212.45万亩,其中水浇地40.05万亩,旱耕地172.4万亩,宜林地270万亩

,宜牧地241万亩。

矿产资源

截至2011年同心县已探明煤炭、石灰石、白云岩储量均过亿吨。

同心县名优特产

同心土质适合生长洋芋、红葱、豌豆、扁豆、荞麦、瓜果等作物,尤其红葱闻名全区,瓜果含糖量高,耐储存。

同心县历史文化

同心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活动,西汉时即设置县府,命名“三水县”,唐、宋、元、明、清历代都有建制,建县达2200多年。

同心历来是一个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大家庭,秦汉之际有匈奴、鲜卑部族,唐代的吐蕃、吐谷浑、突厥族,宋代的党项族,元代的回族、蒙古族也先后定居预旺城、韦州城、同心城等地,清代满族、汉族等民族也长期在境内居住。各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和互相影响,创造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

宁夏吴忠市相关地区

宁夏吴忠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