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2-04 09:08:17

贺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市,位于广西东北部,于2002年撤地设市,地处湘、粤、桂三省(自治区)交界地,行政区域面积11753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辖八步区、平桂区、钟山县、昭平县、富川瑶族自治县,常住人口207.26万人。

贺州属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具有日照充足,雨量丰沛,雨热同季,干湿季节明显,无霜期长等特点,是广西重点林区之一。截至2016年末,贺州市林地面积90.0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2.87%。

区划名称贺州市
行政级别地级市
区划代码451100
辖区面积11753 km²
人口数量207.26 万人
车牌代码桂J
电话区号0774
邮政编码542800
行政驻地八步区贺州大道1号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

贺州市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八步区4511023686 km²
平桂区4511032022 km²
昭平县4511213273 km²
钟山县4511221472 km²
富川瑶族自治县4511231572 km²

贺州市建制沿革

商周之前,史书称岭南为“交趾”,贺州属“交趾”之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兵统一岭南,设置桂林、象、南海3郡。贺县、钟山、富川属南海郡;昭平属桂林郡。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南海赵佗击拼象郡、桂林郡建立南越国,今广西大部分地域属南越国。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平定南越国后,设交趾等7郡,今广西地域主要分属郁林、苍梧、合浦3郡。苍梧郡统十县,有广信(苍梧)、临贺(贺州)、昭平、富川、荔浦、猛陵等县。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将交趾刺史部移到广信县,统辖岭南各郡。汉末,苍梧郡辖苍梧(广信)、封阳、临贺、冯乘、富川、荔浦、猛陵、鄣平诸县。

三国至南北朝,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建制取代秦汉郡、县两级制,苍梧郡初属荆州。黄武五年(公元226年),设临贺郡,治所设在今贺街镇,统临贺、建兴、富川等6县。同年改属广州,后复隶交州。永安七年(公元264年)复隶广州。晋代,临贺郡辖临贺、谢沐、冯乘、封阳、兴安(原建兴县)、富川等6县。南北朝地方纷乱,各自为政,州、郡、县三级政区非常混乱。

宋泰始六年(公元470年)改临贺郡为临庆国,治所设在临贺县。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复设临贺郡。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武帝分临贺县地,在今昭平县设置静州,并先后设置梁寿郡、静慰郡2郡。

隋初至宋,州、县或郡、县两级制复取代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建制。隋炀帝后改为郡、县二级制。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临贺郡置贺州,辖临贺、冯乘、谢沐、封阳、桂岭、富川、荡山等县。除谢沐县治及部分县地在今湖南省境域,冯乘县部分县地在今湖南省境域外,其余县均在原梧州地区境域,辖及今八步、富川、钟山等县。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废贺州,桂岭县改属熙平郡,封阳县改属苍梧郡,合临贺、荡山、富川三县为贺川县,属始安郡。

唐代初期亦先废郡、县为州、县二级,天宝复改州县为郡、县,乾元后又改为州、县建制。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贺州改为临贺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析旧始安郡之富川、熙平郡之桂岭、零陵郡之冯乘、苍梧郡之封阳等县复置贺州,临贺郡复改贺州,治所在临贺县,复临贺县与封阳、桂岭、富川同属贺州。

五代十国时期,地方行政区划沿唐制。楚王马殷攻占贺、昭等州,贺州属楚。后汉乾祐元年(公元948年)贺州归南汉,贺州辖临贺、桂岭、冯乘、封阳、富川、荡山等6个县。

元代,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升广西为行中书省,贺州属广西行省,领临贺、富川、怀集3县。

明代,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九月,省临贺县入贺州,属浔州府。洪武十年(1377年)五月,撤贺州,改称贺县,此为贺县之名之始,治所在今贺街镇,属平乐府。成化十三年(1477年)置永安州(蒙山),贺县、富川、永安州、昭平同属平乐府。

清代,清朝行政区划基本沿袭明制。清顺治初因明旧制设平乐府、梧州府。平乐府领1厅1州7县,即信都厅、永安州及平乐、恭城、富川、贺县、荔浦、修仁、昭平7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月,平乐民团区及其所属县并入桂林民团区。次年10月,平乐民团区复置,治所设在贺县。民国二十三(1934年)年3月,广西实行行政监督制度,以民团区域为监督区域。平乐民团区改制为平乐行政监督区,治所在贺县八步。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广西将行政监督区改制行政督察区,平乐行政监督区改制为广西第二行政监察区,治所在贺县八步。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3月,广西行政督察区由12个缩成7个。第二区(平乐)改为第一区,治所不变。辖富川、贺县、钟山、昭平、蒙山、平乐、修仁、荔浦、恭城、信都、怀集等县。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8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在武汉组成中共平乐地方委员会。11月在贺县八步镇成立中共平乐地方委员会、平乐行政区专员公署。辖贺县、信都、富川、钟山、昭平、蒙山、平乐、荔浦、修仁、恭城、怀集等11个县和八步工矿区委。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广西省划分为15个行政督察区。第一区治所设在八步,辖贺县、信都、怀集、钟山、富川等5个县。第十四区治所设在平乐,辖平乐、恭城、昭平、蒙山、修仁、荔浦、阳朔等7个县。同年10月,广西军政当局将广西全省划为桂东、桂西、桂北、桂中、粤桂边区、黔桂边区7个军政区,第一区(平乐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和桂东军政区司令部均设在贺县八步。1951年8月,中共平乐地委、平乐专署迁址平乐县平乐镇。

1952年5月,成立大瑶山瑶族自治区,隶属平乐专区。同年9月,钟山、富川两县合并为富钟县,仍属平乐专区。

1958年7月19日,撤销平乐专区,设立梧州专区,中共平乐地委改称中共梧州地委,平乐专员公署改称梧州专员公署。初辖原属容县专区的苍梧、藤县、岑溪等3个县和原属平乐专区的蒙山、昭平、贺县、富钟等4个县。梧州市划归梧州专区统一领导。1960年10月,梧州专区与梧州市合并。1961年11月25日,梧州市复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直辖。

1961年7月,梧州专区撤销富钟县,复置富川、钟山2县(1962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

1971年,梧州专区改为梧州地区,原行政区域不变。

1983年8月30日,梧州地区撤销富川县,成立富川瑶族自治县。同年10月8日,析出苍梧县划归梧州市管辖(正式划归梧州市为1984年1月)。梧州地区计辖藤县、岑溪、蒙山、昭平、贺县、钟山等县和富川瑶族自治县。

1997年3月19日,梧州地区和梧州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贺县,设立贺州市(县级),梧州地区行政公署驻地由梧州市迁至贺州市八步镇,梧州地区更名为贺州地区。辖原梧州地区的昭平县、钟山县、富川瑶族自治县等3个县和贺州市(县级)。原梧州地区的藤县、蒙山县划归梧州市管辖,岑溪市(县级)划归梧州市代管。

2002年7月3日,撤销贺州地区和县级贺州市,设立地级贺州市。2002年11月2日,地级贺州市正式挂牌成立,地级贺州市辖原贺州地区的富川瑶族自治县、钟山县、昭平县、八步区(即原县级贺州市)。

贺州市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贺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北纬23°39′0″至25°09′0″,东经111°05′0″至112°03′0″,地处湘、粤、桂三省(自治区)交界地。东邻广东省的怀集、连州等市县,北接湖南省的江永、江华两县,西靠桂林,南连梧州相。全市总面积11753平方千米。市人民政府驻八步区。

地形地貌

贺州市位于南岭山系之中段南部,属南岭山地丘陵范畴,山多平地少。地形特点是四周高,中部较低,整个地势总体上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在广西的地貌区划位置,除昭平县大部分属桂江中下游山地丘陵区外,其余均属于桂东山地丘陵区范畴。贺州的地貌类型以构造侵蚀中、低山为主,面积约748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3%;岩溶地貌和岩溶化地貌次之,面积约216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8%;侵蚀剥蚀丘陵地貌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4%;余为侵蚀堆积河谷平原,面积约6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

气候

贺州市地处桂东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旱涝交替、夏热冬冷、无霜期长。夏半年盛行偏南风,高温、高湿、闷热多雨;冬半年盛行偏北风,有低温冷害、干燥少雨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30年平均)在19.2℃~19.9℃之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439.4小时~1588.7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1558.1毫米~2012.1毫米。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高温、低温冷害(春季低温阴雨、晚稻寒露风、霜冻冰冻)、大风、冰雹、雷电等。

2016年贺州市年平均气温20.3℃~21.1℃,比历年平均偏高0.3~0.9℃。从3月5日开始,全市日平均气温稳定回升到12℃以上,比历年平均日期提早约半个月。日最高气温≥35℃日数富川11日,其余县(区)20~24天,属正常年份;年日照时数为1277.1小时~1465.2小时,比历年平均偏少1~2成;年降雨量1932.1毫米~2587.1毫米,与历年平均相比,富川偏多五成,其余县(区)偏多三成左右。

水文

贺州市境内河网发达,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支流繁多,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40条,集雨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80条,除松柏水属珠江流域北江水系外,其余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境内主要河流有桂江、贺江、思勤江、大宁河、富群水、大平河、马尾河,林洞河等。桂江属西江一级支流,桂江流经桂林而得名,古称漓水。桂江发源于桂林市兴安县华江乡猫儿山东麓的老山界,自北向南流,途经灵川县、桂林市、阳朔、平乐、昭平县、梧州市,于梧州市汇入西江,其集水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的一级支流共有38条,主要支流有奇峰河、遇龙河、甘棠江、荔浦河、恭城河、思勤江、富群水等。桂江干流流长438千米,集水面积18761平方千米。其中,流经贺州市境内流长103千米。干流平均比降为0.417‰,河道弯曲系数1.85,多年平均径流量194亿立方米,属地区径流高值区。桂江汛期为3~8月。昭平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14963平方千米,2008年6月14日,昭平水文站实测最高水位为64.05米,最大流量为14000立方米每秒,为有实测水文记录以来最大洪水。

贺江发源于富川瑶族自治县麦岭镇长春村黄沙岭,为西江一级支流,沿途流经富川瑶族自治县、钟山县、平桂区、八步区和广东省的封开县,从封开县江口镇注入西江。其集水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的一级支流共20条,主要有石家河、白沙河、马尾河、大宁河、林洞河、金装水、东安江等。贺江集水面积11562平方千米,干流流长352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10亿立方米。其中流经贺州市境内流长238千米,流域面积6912平方千米。贺江汛期为3~8月份。信都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197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年径流量61.9亿立方米。

贺州市自然资源

水资源

贺州市雨量充沛,境内水系发达,河流纵横成网。境内河流多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桂江、贺江、临江、思勤江和富群河等,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0条。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2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29.8亿立方米(即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下渗量间重复计算值);多年平均过境水量约148.5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08.83万千瓦,可开发量为86.05万千瓦,可开发水电站309座。截至2016年末,全市已建成水电站217座,总装机容量64.6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75%。

截至2017年末,贺州市水资源总量106.9亿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1481.7毫米。年末全市3座大型水库蓄水总量4.77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14.9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7%。

土地资源

截至2016年末,贺州市行政区域土地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面积5517.33平方公里,下辖3县区域面积6235.23平方公里。主要特征是丘陵、山地多,平地少。主要土壤有红壤、黄壤、冲积土、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等类型。红壤、黄壤多分布在低山、丘陵区,呈弱酸性,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

动物资源

贺州市野生动物物种丰富,其中陆栖脊椎野生动物290种。有大桂山、七冲、滑水冲、西岭山、姑婆山等5个自然保护区和昭平县黄连顶候鸟保护区,总面积达52155.20公顷。这些保护区分布着全市的野生动物资源,据调查,在保护区内生存的野生动物有鸟类128种,兽类48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黄腹角雉、巨蜥、蟒蛇、林麝、鳄蜥5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穿山甲、白鹇、蛤蚧、虎纹蛙、红腹锦鸡、大灵猫、小灵猫、苏门羚、猕猴、大鲵、水鹿、黑鹿、原鸡、草鸮、娃娃鱼等24种,还有其他广西重点保护的动物种类。

植物资源

贺州市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区,全市发现有野生植物1400种,以马尾松、杉木、油茶、八角、荷木和天然次生杂木疏灌丛草等构成主要植被。主要有松科、杉科、壳斗科、木兰科、樟科、山茶科、大叶栎、红椎,白椎、枫香、樟木、桦木、拟赤杨等常绿阔叶树种;灌木主要有桃金娘、野牡丹、三桠箐、算盘子、木羌子、胡枝子、余甘子等;草本植物有五节芒、野古草、黄茅草、金茅等;蕨类植物主要有铁芒萁、东方乌毛蕨等。果树兼用树种有八角、青梅、三华李、脐橙、金柚、板栗等。

矿产资源

截至2016年末,贺州市发现煤、铁、锰、钛、钨、锡、铜、铅、锌、锑、钼、金、银、稀土、硫铁矿、砷、磷、水晶、饰面花岗岩、饰面大理岩、水泥用灰岩、白云岩、粘土、陶瓷土、硅灰石、重晶石、钾长石、萤石等有用矿产60多种,主要矿产为饰面大理岩、饰面花岗岩、铁矿、钨矿、锡矿、铅锌矿、金矿、银矿、稀土、钾长石、硅灰石和水泥用石灰岩,矿产地有100处。探明储量的有28种(含伴生矿种),其中大型矿床13处,中型20处,小型115处。饰面大理石、钨矿、锡矿、稀土矿、硅灰石等探明储量位居广西前列,稀土矿、饰面花岗岩、饰面大理石、硅灰石等保有资源量居广西第一位,热矿泉较多,能源矿产少,铁锰缺富矿。

贺州市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18年末,贺州市总人口245.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39万人;常住人口207.2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5.76万人;全年出生率14.74‰;死亡率5.86‰;自然增长率8.88‰。

民族构成

贺州是多民族聚居地,壮族、瑶族为世居民族。在秦汉时代,中原汉族开始迁入贺州。宋代以后,尤其在明清两朝,有不少人因战乱或逃荒陆续迁入贺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工作、经商、务工等原因,有其他少数民族迁入贺州,人数不多。现今,贺州境内居住有汉、瑶、壮、苗、侗、仡佬、回、满、蒙古、土家、黎等20多个民族。

截至2016年末,贺州市有汉、瑶、壮、苗、侗、回、满7个民族,少数民族35余万人;少数民族人口中,瑶族人口最多,人口为25余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0%,主要居住在富川瑶族自治县;其次为壮族,人口为8余万人,主要居住在八步区和钟山县;其余的苗、侗、回、满等少数民族人口较少,居住比较分散。

贺州市历史文化

文物古迹

贺州境内有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主要的名胜古迹有临贺故城遗址、浮山陈王庙、临贺文笔塔、铺门石城、贺街千年桂花井、贺街粤东会馆、英家粤东会馆(英家起义旧址)、黄姚文明阁、昭平文笔塔、回澜风雨桥、瑞光塔、富川明代古城、沸水寺、开宁寺、明孝穆皇太后先茔、红七军桂岭整编旧址张公庙、秀山村将军府邸等。

贺州主要人文文化旅游有贺街古镇、黄姚古镇、秀水村、福溪村、深坡村、英家等国家级、广西壮族自治区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以及国家级传统村落、广西壮族自治区级传统村落30多处。

名称简介级别图片
临贺故城临贺故城,位于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距贺州市市区约20公里。始建汉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依城垣砌以砖石,高6.7米,周长3500米,并有四座有城垛城门,在民国二十四年被拆除。自东汉至1951年,一直是临贺郡、贺州、贺县的治地,是行政、政治、文化中心。省级
铺门石城石城位于广西贺州市铺门镇中华村,距贺州市政府驻地70公里,石城内总面积约50亩。石城建于明代隆庆五年(1571年)。石城南北各有一缺口,砌石作墙,并设有门,分称南北城门。北城墙长73米,高6米,护墙1.2米。南北城墙均开有炮眼。北门为弧形,设在墙正中,宽3米,分内外两层,内层高2.9米,为樟树板门,外层为企插,门上是城楼,楼高5米,上有一石扁额刻“北岳阁”,内产北帝一尊,另一碑刻有陈腾章为北门重修后撰写的铭文。南门构筑与北门同,城楼上横书“南星楼”楼内。省级
开宁寺开宁寺位于开山镇南和村,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三开间三进深的硬山式件数,左前方建有石塔一座,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特色。石塔底呈正方型,塔身六角形,三层重檐,葫芦顶,通高5.2m,塔身镌有浮雕图案和阳刻文字,为清代咸丰四年(1854年)立。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17年末,平桂瑶族唢呐、贺州客家民歌、八步采茶戏、平桂盘瑶度戒、平桂瑶族服饰、富川瑶族抢花炮等8项非遗入选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名录。

风俗民情

贺州民族风情多姿多彩,主要有瑶族的“盘王节”、“情人节”、“打油茶”、“长鼓舞”、“调马”、“砍牛节”、“炸龙”;壮族的“三月三”、“庙会”、“炮期”、“舞火猫”;苗族的“芦笙踏堂舞”,以及黄姚“三王爷出巡”、“柚子灯节”等古朴奇异的民风民俗。

宗教文化

2017年底,全市经批准设立的宗教活动场所15处,其中基督教7处、佛教8处,其中属于“固定处所”类别场所13处、“寺观教堂”类别场所2处,未经批准登记的佛教场所10多处。全市有基督教信徒700多人、慕道友100余人,有佛教居士6000多人、信众近6万人。经自治区民宗委认定的基督教教职人员4人,其中牧师1人、传道员3人;佛教教职人员6人,其中比丘4人,比丘尼2人。

地方方言

贺州市是多语言地区,境内除汉语外,还有壮语、瑶语。汉语因区域差异、族群的不同而形成多样的方言。八步区有本地话、客家话、铺门话、官话、九都话、坝佬话、鸬鹚话、开建话、怀集话等方言;钟山县有钟山话、官话、客家话、白话等方言;昭平县有土白话、官话、客家话、广东话、阳山话、船家话等方言;富川瑶族自治县有富阳话、民家话、梧州话、七、八、九都话、宝庆话等方言。除八步区、平桂区流行讲官话、白话、客家话外,其他县多流行讲一种方言,钟山县讲钟山话,富川瑶族自治县讲富阳话(官话)、昭平县讲昭平土白话。

全市较为流行的方言主要是官话、白话(粤语)、客家话。官话主要在市内机关、城镇等流行;讲白话的主要在昭平县大多数乡镇,八步区的八步、贺街、信都等圩镇,钟山县的珊瑚、石龙、英家、清塘等圩镇及平桂区的平桂、望高、羊头等圩镇;讲客家话的主要在八步区的莲塘、桂岭等镇、平桂区的公会、沙田、黄田、望高、西湾等镇、钟山县的英家、清塘及昭平县部分乡镇;讲壮语的主要分布在八步区南乡镇、平桂区鹅塘镇及昭平县的走马乡、黄姚镇的部分壮族聚居行政村;其他地方的壮族大都已讲本地话。讲瑶语的盘族,自称“勉”、“土优”,主要分布在八步区、昭平县和富川瑶族自治县西岭山一带。自称“炳多优”的平地瑶,主要分布在富川瑶族自治县和钟山县,大多数讲“七、八、九”都话,少数讲宝庆话或其他方言。壮语、瑶语都在民族聚居地方和本民族中使用,同时还会使用一种或几种通用的方言,其中除少数年长的长辈和妇女外,都会听、会讲普通话,没有本民族文字,使用汉字。

全市无论乡镇、县城还是城区以至家庭,大多数都使用一种语言或方言为主,兼用多种方言,全市通用汉字。

贺州市风景名胜

贺州是古代临庆国、临贺国、封中国所在地,境内出土的文物麒麟樽,是战国时期岭南文化发展的一个标杆。贺州主要生态自然旅游景区(点)有姑婆山、十八水原生态景区、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玉石林景区、钟山十里画廊、昭平大脑山茶场等;主要的温泉有贺州温泉、南乡温泉、里松温泉、黄花山温泉;客家建筑有八步区莲塘客家围屋、昭平樟木林石城;红色文化主要有英家中共广西省工委历史博物馆、黄姚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

贺州市名优特产

贺州市有黄姚豆豉、昭平茶、黄姚黄精酒、英家大头菜等4个地理标志产品;有广西名牌产品(有效期内)14个,其中工业产品5个、农产品9个。

名称简介图片
黄姚豆豉黄姚豆豉,因产于黄姚古镇而得名,系古“昭平三宝”之一。豆豉选用黄姚镇特有的黑豆、仙井泉水和当地古老独特的手工艺精制而成,产品颗粒均匀、乌黑发亮、豉香郁馨、隔壁闻香,无任何化学成分,属纯天然调味佳品。
昭平茶昭平茶选用以原产于昭平县境内的采摘茶树的嫩芽叶为原料,绿茶类通过杀青、揉捻、做形、干燥等工艺,制成条索紧细、条形均直、银绿隐翠之状;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爽甘醇、栗香馥郁持久;叶底匀齐鲜活;红茶类通过萎凋、揉捻、发酵、烘焙等工艺,外形呈条索细紧、金毫显露、苗峰均直;滋味醇厚甘爽,汤色红亮,叶底肥嫩多芽、红匀明亮。
黄姚黄精酒黄姚黄精酒属于保健养生酒,处理黄精是要经过九蒸十晒的复杂过程,新鲜采挖来的黄精,先用山泉水煮6~8个小时,煮透了取出来,放到太阳底下晒。晒了两天之后,再煮第二次。经过反复多次蒸煮和晾晒,直至软熟变黑。
英家大头菜英家大头菜素以色泽淡黄,味美鲜香,咸淡适宜,略有甜味,质地脆嫩,菜片整齐均匀而著称,含不饱和脂肪酸及钙、锌、硒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具有提神醒脑、缓解疲劳、解毒消肿、促进伤口愈合、抗感染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广西贺州市相关地区

广西贺州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