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黑龙江百校联考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2023)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5-29 16:02:06

山西黑龙江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是什么?相信这是不少学生及家长关心的问题,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24.西周早期分封的姬姓诸国多居于黄土层地带或河流冲积平原地带,如鲁国封地中心的曲阜一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而异姓功臣的封国所居位置则多数不佳,如齐国中心营丘地处盐碱之地,且常受东夷侵扰。这可用于说明西周早期的分封

A.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B.注重边疆开发的因地制宜

C.捍卫了周天子的至尊地位

D.凸显出“以蕃屏周”的架构

25.汉朝法律规定不得宰杀幼小或正值壮龄的牛,只允许宰杀年老病衰的牛以供食用,犯禁者依律应被处以死刑。这反映出汉朝

A.抑制奢靡之风

B.实施重农政策

C.延续秦朝苛政

D.民众食品短缺

26.唐太宗至唐高宗前期,官学鼎盛,私学不显;从开元、天宝年间迄于唐末,具有应试倾向的私学广泛发展起来。这一变化得益于

A.选官制度的发展

B.诗歌创作的鼎盛

C.社会阶层的流动

D.官学地位的衰颓

27.明嘉靖年间,有文人感叹当时:“凡家累千金,垣屋稍治,必欲营治一园。若士大夫之冢,其力稍赢,尤以此相胜。大略三吴城中,园苑棋置,侵市肆民居大半。”据此可知,当时

A.市民阶层受到冲击

B.奢靡风气有所蔓延

C.官商勾结情形严重

D.土地兼并现象频发

28.鸦片战争中清军战败后,魏源提出了一个设想:清军可以从尼泊尔或取道俄国进攻英国在南亚的殖民地(制贩鸦片的源头),与此同时,清廷可引导美、法等国与英国交恶,借以撺掇他们从海上袭击英国。这表明魏源

A.积极探寻救国御侮之道

B.接受部分西方先进制度

C.认同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未能认清帝国主义面目

29.1911年12月,孙中山刚从国外回到上海,身着一袭西装。1912年元旦傍晚,孙中山穿着新订制的革命军军官服赶到南京;在欢迎晚宴结束后,孙中山立即换上西式大礼服和大礼帽,在原两江总督衙门大堂出席临时大总统就职仪式。这反映了

A.共和政体的初步建立

B.临时政府的移风易俗

C.革命领袖的崇高地位

D.服饰承载的政治意蕴

30.下表所示为晋冀鲁豫边区对1937年和1942年的北岳区35个村各阶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调查统计结果。表中数据表明当地

山西黑龙江百校联考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2023)

A.封建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

B.土地革命取得显著成效

C.自耕农经济得到一定发展

D.阶级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31.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在技术方面,我看大部分先要照办(搬)……已经清楚的那一部分,就不要事事照办了……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用人少,效率高,会做生意,这些都应当有原则地好好学过来。”毛泽东此话意在

A.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

C.抵制苏联模式对中国的消极影响

D.突破“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束缚

32.在中世纪的西欧,几乎所有类型的艺术形式都是用来解读《圣经》的,如教堂内流行的彩绘玻璃绘画(如下图所示)就以形象直观且生动有力的视觉样式直接作用于广大不识字的信徒,使他们接受并崇拜教会所宣扬的道德和精神价值。据此可知,中世纪西欧的教会

山西黑龙江百校联考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2023)

英国坎特伯雷教堂彩色玻璃窗上的《圣经》人物画像(局部)

A.主导文艺创作

B.传播人文精神

C.推动教育普及

D.干预世俗政权

33.到18世纪中叶,英属北美十三州各主要城市已通过许多桥梁、渡船和道路网连接起来。从纽约到费城和波士顿、从波士顿到查尔斯顿均有道路可通;内河和沿海水路将北方手工业品南销和南方农产品北运的壁障彻底打破。这些道路建设

A.有利于美利坚民族工业的发展

B.使美国实现了交通业现代化

C.有效防止了美国南北方的分裂

D.将北美洲东部卷入世界市场

34.17~18世纪的印度,封建王公之间混战不断,一些印度人自愿加入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组建雇佣兵部队,这些人被称为“土兵”。到19世纪中叶,印度“土兵”人数突破了20万人,远超驻印英军的数量。这说明当时

A.列强对印度的争夺较为激烈

B.英属印度资本原始积累加快

C.西方生产方式被移植到印度

D.印度人的民族意识亟待觉醒

35.1967年11月,法国再次否决英国加入欧共体的申请。下表所示为当时两国政要对此事的表态。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山西黑龙江百校联考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2023)

A.领导人意志决定国际关系走向

B.英法两国存在严重的利益分歧

C.欧洲经济一体化潮流无法阻挡

D.世界多极化趋势遭遇巨大挫折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丝绸之,路开凿甚早,初以丝绸、瓷器为主打产品。唐朝陆羽首创“煎茶法”,改变唐初落后的饮荼习俗,形成了“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的兴盛局面,并培育了大唐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饮茶之风。回鹘居于丝绸之路之上,其盛产马匹;饮茶之风兴起后,“回鹘入贡,以马易茶”,由此开启与唐朝的茶马互市。唐朝在边关设有专区用以双方交易,唐中后期,多次与回鹘进行以茶易马的交易,交易的马数量达万匹。回鹘扮演了中外贸易间的中转角色,茶叶沿丝绸之路由回鹘传到波斯并辗转传入阿拉伯各国乃至罗马。据文献记载,唐代茶叶是“浮梁、歙州,万国来求”。

——摘编自丁文《中国古代茶叶经济与丝绸之路》

材料二

自宋代开始,茶叶依靠陆上丝绸之赂销往西亚和西非等地,依靠海上丝绸之路远销南洋和日本等地;明清时期,茶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欧洲和北美等地。中国荼和茶文化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外交活动中多次提到中国茶文化,他的“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当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部署,有利于实现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对接。传播和弘扬中国茶文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正处于大好时机,2017年,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的指导意见》,指出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要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促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茶文化是绿色文化的代表,传播和弘扬中国茶文化对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意义重大。

——摘编自张云婷《传播中国茶文化促进“一带一路”建设》

材料三

2022年11月,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丝绸茶叶陶瓷萃,商贾僧人行旅偕”的丝绸之路,到“崎岖道仄鸟难飞,得得寻芳上翠微”的茶马古道,再到全球化的今天,申遗成功不仅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荼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还助力茶产业扬帆出海,架起一座座经贸合作的桥梁。

——摘编自柯颖《“中国茶”申遗成功:让优秀传统文化向下扎根,向上开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茶叶贸易兴盛的原因及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茶”申遗成功的有利条件。(9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路发展演变与文化交流传承的内在联系。(6分)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这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所示为某学者针对部分时期不同统计口径下若干区域的零岁预期寿命*统计。

山西黑龙江百校联考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2023)

*注:零岁预期寿命指在出生时的死亡率水平下平均还能继续生存的年数,通常指的是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

——摘编自[美]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00)》

从上述材料中任取两组或两组以上具有可比性的零岁预期寿命数据,据此得出一个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准确写出所选数据所对应的时空范围,结论明确、合理,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尽管美国建立初期制定过针对外来移民的严峻法律,但美国政府一直鼓励接纳外来移民。截至19世纪中叶,有1000多万人移居美国,其中绝大部分来自欧洲;来自亚洲的移民数量很少;来自非洲的移民多属非自愿的移民。随着外来移民的增多,联邦政府开始承担管理移民的工作,宣布只有国会才有权处理移民问题。国会于1882年通过“排华法案”,规定禁止华工入境十年,并禁止华侨入籍。1907年,美国与日本达成“君子协定”,禁止日本劳工进入美国;1911年,国会通过对移民进行“文化测验”的法律。

美国移民政策出现有限的松动始于1943年美国废除“排华法案”……国会于1965年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移民和国籍法”,按国籍(不按民族和种族)确定移民份额,并规定从1968年开始实施全球限额制度,每年限额29万人,其中东半球17万人,西半球12万人。但美国公民和合法外侨在海外直系亲属获准入境者不列入限额;该法还规定对美国所需要的专业人员和政治难民给予特别考虑和优先考虑。

——摘编自丁则民《美国建国以来移民政策的发展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移民政策发展变化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外来移民对美国社会的影响。(9分)

山西黑龙江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山西黑龙江百校联考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2023)

42.(25分)

(1)原因:制茶工艺的进步和饮茶方式的演变;丝绸之路的畅通;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和外交方针;与回鹘等民族地区的官方茶马互市的带动。(6分,答出三点即可)

影响:推动了国内的茶叶种植,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茶文化的形成和传播;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4分,答出两点即可)

(2)有利条件:中国茶文化千余年的历史积淀;中国茶长期作为中国古代外贸的大宗商品;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新发展理念的影响;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政府的重视。(9分,答出四点给8分,五点给9分)

(3)内在联系:商路的发展演变深刻影响着文化交流的范围以及文化传承的载体的丰富性;文化的交流传承可以丰富商路发展的文化内涵,推动商路沿线国家相关产业的合作互鉴。(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43.(12分)

示例一

所选数据:1792~1867年中国农村(辽宁,男性),1800年法国,1800年荷兰。(2分)

结论: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国的传统农耕经济相较于西欧仍有一定优势。(2分)

论证:18世纪末1 9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的末尾,经历了康雍乾时期100多年的持续发展,中国传统农业经济发展到了古代农业社会的一个高峰,垦田面积和人口数量达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最大值,即使是边疆地区的农村居民,预期寿命仍高于同一时期的西欧国家。1800年的法国正处于大革命后的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大革命采取了当时欧洲最为激进的措施,即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国内居民以个体农户为主,虽然居民平均寿命在同一时期的欧洲和东亚居于较高水平,但仍低于中国辽宁的村民;荷兰地狭人众,城市化水平较高,但19世纪初的居民平均寿命仍低于同期的法国和中国(辽宁农村),这也为中国传统农耕经济在保障社会民生方面相较于欧洲仍具有一定优势这一事实提供了佐证。(8分)

示例二

所选数据:罗马时期(11~257年)的埃及(村民),14世纪上半叶的英国佃农,1750年法国。(2分)

结论:中世纪及近代早期,西方国家农业经济发展长期停滞甚至略有倒退。(2分)

论证:公元1世纪至公元3世纪上半叶是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是罗马帝国农业发展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因而罗马帝国时期埃及村民的预期寿命可代表西方奴隶社会的巅峰水平。14世纪上半叶,新航路尚未开辟,封建自治城市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极其有限,农村依然以封建庄园经济为主,而庄园中的佃农地位高于占人口大多数的农奴。从佃农的预期寿命低于奴隶社会的最高水平,可以推知中世纪西方国家农村居民总体生活水平长期没有得到提高。即使是1750年,在波旁王朝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法国,整体预期寿命也只是与古罗马埃及村民持平。由此可见,中世纪甚至近代早期的国方国家,农业生产力相较于古罗马时期并未发生革命性的进步。(8分)

示例三

所选数据: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18世纪下半叶的伦敦。(2分)

结论:工业化初期,工人阶级承受了时代发展的阵痛。(2分)

论证:18世纪下半叶,英国在北美打败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英国从殖民地、半殖民地大量进口粮食等物资,英国人的总体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升,预期寿命跃升至历史高位。与此同时,工业化使大量人口向以伦敦为代表的大城市聚集,但由于城市规划建设滞后、政府放任环境污染、社会卫生健康意识相对薄弱,工人的生活环境相当恶劣;加之资产阶级追求利益最大化,肆意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将大量工人聚集在密闭的工厂中从事生产活动,导致传染病和职业病泛滥,工人的健康甚至生命遭到漠视,因而工业化初期,伦敦人的预期寿命远低于同一时期的全国平均水平。工人阶级为工业化初期的社会进步付出了巨大牺牲。(8分)

(“示例”仅供参考,学生若从18世纪下半叶法国预期寿命明显提升、清初北京人口预期寿命低于同一时期的安徽农村等角度提出论点,论证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44.(15分)

(1)特点:具有阶段性:带有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痕迹;受国际形势影响深刻;服务于美国发展战略和霸权政策。(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影响:深刻改变了美国族群和人口结构;丰富了美国的多元文化;促进了美国的工业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使美国种族矛盾和冲突持续发酵;外来移民争取民权的行动客观上推动了美国民主法治和社会治理的进步。(9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相关推荐:全国各市高三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汇总(2023)

关键词:

山西省相关地区

山西省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