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2-12-23 10:55:28

元氏县,隶属于河北石家庄市,位于河北省中南部。西倚太行山与井陉县接壤,西南邻赞皇县,南与高邑县相接,东部与赵县、栾城区相邻,北与鹿泉区相邻。东西向39千米,南北向28千米。

元氏县下辖8镇、7乡、208个行政村,人口约44.3万(2017年),总面积6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万亩,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境内交通便捷,京广铁路、107国道纵贯南北,与周围县市相连的公路四通八达。

区划名称元氏县
行政级别
区划代码130132
辖区面积676 km²
人口数量44.3 万人
车牌代码冀A
电话区号0311
邮政编码051130
行政驻地常山路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地理位置河北省中南部

元氏县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城区街道130132001
槐阳镇130132100
殷村镇130132101
南佐镇130132102
宋曹镇130132103
南因镇130132104
姬村镇130132105
北褚镇130132106
马村镇130132107
东张乡130132201
赵同乡130132202
苏村乡130132204
苏阳乡130132205
北正乡130132206
前仙乡130132207
黑水河乡130132208

元氏县建制沿革

由来

战国初,元氏县属中山国,赵国灭中山国后属赵国,赵王始封公子元于此,元氏县由此而得名。西汉初设置为县,迄今已有两千余年。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把边境的地方设置作“县”。元氏县这一带就是当时赵国的边疆,北边滹沱河对岸就是中山国的地方。公子元就将他的封地叫作元氏县。这就是元氏县的由来。

沿革

古代

周初分封诸侯,槐水流域建有軧国,在封龙山南麓建飞龙邑。

战国时属中山国都城灵寿(平山三汲);赵国时,赵国公子元封于此,元氏县由此而得名。

秦朝属钜鹿郡。

西汉初设置为县。汉代设恒山郡,郡治元氏故城,汉文帝时避文帝讳(刘恒)称常山郡。汉景帝时称常山国。

西晋时常山郡治由元氏迁往真定(今石家庄北东古城一带)。

隋复置恒山郡,治真定。

近现代

1943年1月获鹿县路南区域并入元氏县改称元获县,1949年8月划归石家庄专区。

1958年5月元氏高邑两县合并为高元县,同年12月改称元氏县。

1960年5月撤销石家庄专区,元氏县改属石家庄市,1961年复设石家庄专区,元氏复属之。

1962年3月三县(元氏、高邑、赞皇)分置,元氏县恢复原建置。

元氏县地理环境

区域位置

元氏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中南部。距首都北京315公里,距省会石家庄市28公里。县政府驻常山路89号。

气候

元氏县属北温带,亚温润气候区,四季分明,2013年平均气温12.9℃。2013年元氏县县平均生长期240天,平均无霜期209天。元氏县平均年降水量500.6毫米。

元氏县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元氏县西部山区盛产核桃、无核黑枣、大红袍柿子、满天红石榴。东部平原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油菜、芝麻、大豆、红薯以及蔬菜、瓜果等。

矿产资源

元氏县西部山区、中部丘陵蕴藏蛇纹石储量1500万吨,石英石储量150万吨,铬矿石储量300万吨,硅矿石储量4亿吨,大理石储量1000多万吨,高岭土储量28000万吨,石灰石储量5520万立方米,县城北部有储量6000万吨的优质煤层。

元氏县人口

2010年末元氏县总人口41.8466万人,比2009年增长1.48%,其中城镇人口75295人,农村人口326643人。元氏县2010年人口出生率11.53‰。死亡率5.01‰,自然增长率6.52‰。

截止至2017年,全县户籍人口443067人。全年出生人口 6050人,人口出生率为13.72‰,比上年提高1.33个千分点;死亡人口 2398人,死亡率为5.44‰,比上年下降0.2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28‰,比上年提高1.57个千分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7.88%,比上年提高1.39个百分点。

元氏县旅游

封龙山

封龙山又名飞龙山、西接太行、东邻平原。山上有汉碑、石窟、卧佛、封龙书院、义军山寨、禅房院、修真观、老龙潭、八仙堂等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已完成了封龙书院图纸设计,新修了环山公路,修复了修真观及西石堂前殿等景点。

蟠龙湖

蟠龙湖位于潴龙河上游。湖南岸有蟠龙寺遗址。蟠龙湖旅游区已建成了工商行度假村、吉达度假村、经贸会议中心、民政培训中心等十几家宾馆和疗养基地,一次可接待游客3000多人。区内游乐设施完善,垂钓、划船、游泳、登山、大型冲水梯、高速摩托艇、水空飞人、湖心泳池、碰碰船等水上游乐项目颇有名气。

元氏县民俗文化

元氏乐腔

乐乐腔是传承于元氏县龙正村李氏家族并流行于当地的一种民间戏曲,它在表演形式上与京、评、梆子等剧种相仿。乐乐腔没有文字记载,只是口传,能向上追溯9代。

乐乐腔演唱的主要乐器有主弦四股弦,下配二胡、板胡、笛子等,打击乐有板鼓、手板、大锣、手钗、小锣、梆子、堂鼓。其唱腔虽然独特,乐律却没有更多的文字记录,一直靠口传传承下来。该剧种板式单调,仅有头板(慢板)、二板,三板却是同调,还有变调、梅花调、冲台、哭头、花腔、读信等几种原始唱腔。传统剧目有《罗裙记》、《翠屏山》、《金玉坠》、《劈山救母》等,共有三十多部,后来又新排练了《杨八姐游春》、《白蛇传》、《文书记》等。

河北石家庄市相关地区

河北石家庄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