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2-12-25 14:18:07

阳高县是山西大同市下辖县,西汉置高柳县,金改名白登县,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改称现名。阳高地处山西省东北部,北隔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南与浑源、广灵为界,西与云州区毗邻,东与天镇县、河北阳原接壤,总面积1678平方公里。

区划名称阳高县
行政级别
区划代码140221
辖区面积1678 km²
人口数量28.7303 万人
车牌代码晋B
电话区号0352
邮政编码038100
行政驻地龙泉镇辕门西街政府大院
气候条件中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部

阳高县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龙泉镇140221100
罗文皂镇140221101
大白登镇140221102
王官屯镇140221103
古城镇140221104
东小村镇140221105
友宰镇140221106
长城乡140221201
北徐屯乡140221202
狮子屯乡140221204
下深井乡140221209
鳌石乡140221212

阳高县建制沿革

西汉置高柳县,属代郡,为西部都尉治。

东汉末代郡来治,县遂废。

晋复置,仍称高柳。

北魏永熙年于县置高柳郡。

北齐时郡县俱废。

辽置长青县,属大同府。

金大定七年(1167)改名白登县,以白登河流贯其间,故名。

元至元二年(1265)废白登县为镇,入大同县。寻复置县,属大同路。

明洪武初县废,故治在阳高县南二十五里白登村。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阳和卫,属山西行都指挥使司。

宣德元年(1426)徙高山卫来此同治,属大同府。嘉靖二十六年(1547)设大同东路。

清初改阳和卫为阳高卫,属大同府。

顺治六年(1649)大同府来治(八年复还故治)。

雍正三年(1725)改为阳高县,属大同府。

抗日战争时期在阳高县南部山区建立了阳高县抗日民主政府,属晋察冀边区。

1948年阳高县解放。

1949年1月归察哈尔省雁北专署。

1952年10月,复归晋,仍属雁北。

1993年7月,地市合并,雁北并入大同市,阳高随之为大同市属县至今。

2000年,根据国务院精神,进行撤乡并镇,阳高县设置7镇6乡。

2001年,城关镇、孙仁堡乡合并设立龙泉镇;罗文皂镇、太平堡乡合并设立罗文皂镇;王官屯镇、朱家窑头乡合并设立王官屯镇;大白登镇、潘寺乡合并设立大白登镇;古城镇、下神峪乡合并设立古城镇;狮子屯乡、后营乡合并设立狮子屯乡;下深井乡、张官屯乡合并设立下深井乡。

2018年1月,马家皂乡划归天镇县管辖。

阳高县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阳高县地处山西省东北部,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位于东经113°28′36″~114°6′15″;北纬39°49′50″~40°31′10″之间。县城在阴山余脉云门山脚下5公里许。西距煤海大同52公里,经大同去省城412公里;东经张家口去首都北京317公里,近于京包铁路中段;经集宁北去二连517公里。东与天镇县、河北省阳原县接壤;南与浑源、广灵两县以山为界;西与大同市新荣区、云州区毗连;北与内蒙古丰镇、兴和县隔山相邻。

地质构造

燕山运动形成境内六棱山、云门山、采凉山隆起,经喜马拉雅运动山地明显上升,形成挺峻的高山,山前是隆起产生的大断裂,有清楚的断层三角面存在。此时,山下是浩瀚的“大同湖水”。由于燕山运动的继承性活动,地壳整体抬高,封闭式山口从断缝裂开,湖水退出,形成山西台背斜桑干河大背斜新生代断陷式盆地,主要构成线为北东南西向。北中部成为燕山运动下的内陆湖沉陷盆地,云门山前大断裂清晰可见。盆地边缘是广大的洪积扇,反映出上升区和下降区交界的特点。大约在中世纪晚期,在燕山运动的作用下,整个山西拱曲上升,使老的断裂,重新活动。并且在大拱曲轴部派生张应力,造成一系列正断层,使大断裂谷地下压,它们所夹的地块受挤压相对隆起,成为浑圆状山丘,即今天的丘陵。南部在强烈的压力作用下,从断缝间喷溢出岩浆,成为火山残丘。进入中生代侏罗纪,西北部云门山前大断裂与采凉山断裂相互挤压使遍是原始森林的大山下陷,随之洪水漫溢,逐步成为内陆湖沉积。今长城乡境内的盆地即产生于此,和大同盆地西部及煤海成团相同,所以岩层下为煤系地层,有2~3层可采煤层,以黑色碳质页岩为主,夹薄层黑色石灰岩。由于北东及北西断裂上升盘与下降盘的不断升降运动,导致基底起伏不平,松散沉积物薄厚不一。云门山、采凉山、六棱山区上升幅度较大,盆地相对沉降较大,形成山前的深大断裂,升降海拔高差达1560米。

阳高县境内主要地层有:桑干群,主要分布在云门山、采凉山、黑龙洞山及中部丘陵区,六棱山区亦有出露;长城系(泛称震旦系),分布在南部六棱山、中部圪墩山,峪家窑一带亦有出露;寒武系,分布在六棱山区与中部丘陵区的峪家窑一带;奥陶系,主要分布在六棱山区;侏罗系,分布在境内西北部长城乡;第三系,由中、上统组成。中新统出露在中部丘陵冲沟内。上新统普遍分布于中部丘陵区。

地貌

阳高县呈“W”形褶皱地形。高低起伏的复杂地貌分剥蚀构造、侵蚀构造、堆积构造3个单元。地貌有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谷地诸类。习惯上粗分为山、川、丘3类。

以农业区划使用数字分,阳高县总面积1704.6平方公里(25.6万亩),其中山区(土石山区+边山峪口)面积539.8平方公里(8.1万亩),占31.7%;川区(平川+滩地)面积622.6平方公里(9.3万亩),占36.5%;丘陵区面积542.2平方公里(8.1万亩),占31.8%。近于三分天下。

云门山为剥蚀断块变质岩类基岩中山区,面积31.6平方公里。主峰在罗文皂镇北白柳沟后山,海拔2118米,因山高常有云气飘浮而得名。

采凉山为剥蚀断块变质岩类基岩中山区,属阴山余脉,面积149.1平方公里。该区在县城西10里许,北与云门山以开山口为界,南达大同县之聚乐,西被御河割断,绵延数十里。主峰海拔2144.6米,在砖银沟西南,是与大同市的分水岭。

六棱山为剥蚀断块山区。山顶保留有北台期的夷平面,山间沟谷多唐县期宽谷。面积60.5平方公里,东西走向,似有六个山棱挺拔,十分壮观,因以为名。主峰黄羊尖,海拔2420.5米,属恒山山系,是北岳最高峰。该山分水岭北为阳高界,背坡植被良好,多生桦树,曾有猛兽、大蛇栖居。山上埋藏有铁矿石、大理石、石灰石等。山谷间有黄土坡、王官掌等十几个小山庄。

边山峪口区包括南、北、西3个边山峪口区,面积298平方公里,占阳高县总面积的17.5%。北边山峪口面积130.6平方公里;西边山峪口面积90.2平方公里;南边山峪口面积71.5平方公里。丘陵区面积为542.2平方公里,近于阳高县面积的三分之一。地貌十分典型,冲沟迅速发育,多成“V”形谷,谷中谷现象很多,支离破碎。海拔在1100~1400米之间,相对高差不大。分丘南、丘北两个地类,两地分水岭为剥蚀低山区。丘南面积243.5平方公里;丘北面积298.7平方公里;丰稔山剥蚀低山区为丘南丘北的分水岭。

黑龙洞山在昝娘城村北,海拔1335.6米,为最高处;丘陵中部延北有大泉山、凤凰山,海拔1266米。平川区包括南、北两块,面积238平方公里,占阳高县总面积的14%。包括:北平川,也叫阳高盆地。面积55.9平方公里,海拔1050~1100米之间,水肥条件好,是产粮区;南川谷为桑干河两岸川谷地,属大同盆地的一部分。为阳高县海拔最低处,在850~920米之间,面积182.1平方公里。

滩地区阳高盆地中心由于积水面积大,东去在天镇县内地势趋高,排泄不畅,地下水只好静储盆内,加之地下有亚粘土隔水层,便形成盐渍化滩地。该区分成盆地、盆边两部分,面积384.6平方公里。占阳高县总面积的22.5%。盆地中心最低海拔1008米(南徐屯),迤西八里台、沙河台一带1030米左右。属盐碱滩地,面积214.9平方公里。盆边为周围海拔1050米到1100米间的部分紧接滩地的村庄。面积169.7平方公里。程度不同受盐碱危害,亦属滩地区。

阳高县13个乡镇,除北徐屯乡全部为滩地外,其余均两个地貌类型以上。

气候

阳高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夜温差明显,区域差异明显。春季多风少雨,温度回升快;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降温迅速,秋高气爽;冬季雨雪稀少,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7.1℃,极端最高气温38.1℃,极端最低气温-31.8℃;年平均降水量411.3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691.4小时;年平均风速2.3米/秒;最高气压920.0百帕,最低气压872.5百帕,极大风速27.1米/秒;最大积雪深度25厘米;全年无霜期从4月19日至9月25日,平均为135天;冻土深度最大达143厘米;农作物一年一熟,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沙尘、霜冻、洪涝、冰雹等。

春季3~5月是冬季环流向夏季环流形态过渡的时期,是冷暖空气交替季节。降水少,有“十年九旱”之说。气温回升快,但冷空气活动频繁,冷暖多变,常造成“倒春寒”和晚霜冻,多大风和沙尘天气。季平均气温8.3℃,降水量57.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4%。大风日数占全年的58%。

夏季6~8月主要受大陆低气压控制。当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西北伸展,影响本地时,出现东南季风,热带海洋性气团带来丰沛雨水,降水日数增多,降水量增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度大。季平均气温20.6℃,降水比较集中,降水量265.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5%。7月降水量是全年最多月,占季降水量的42%。7月气温也是全年最高月,即水热同期,故常发生局地洪涝灾害或阶段性干旱。同时多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常给工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秋季9~11月蒙古高压开始发展并逐渐南侵,控制县境,降水明显减少,降温迅速,天气稳定,秋高气爽,日照时间缩短,辐射强度减弱,气温明显降低,有时形成早霜冻灾害。季平均气温7.1℃,降水量76.5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9%。

冬季12~2月蒙古高压强大稳定,其势力范围遍及全国。阳高距高压中心近,受其控制更为明显。极地冷空气频繁南侵,形成偏北风,风力强劲,寒冷、干燥、晴朗。季平均气温-8.0℃,降水量8.0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9%。境内主要气候要素评述为:气温阳高县气温趋势是变暖。

水文

阳高除丘陵顶部缺水,其余均水资源丰富,山区有溪、泉、季节河水沟,山前、丘陵边缘及凹地有承压泉水,盆地有河水和丰富的地下水。

1989年5月提交的《阳高县地下水资源详查报告》测得阳高县水资源总量为28308.9万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为15937.4万立方米/年;地下水为12371.5万立方米/年。在水资源总量中,客水资源为4491万立方米/年,占总量的15.9%。

阳高县水资源情况是:地表水阳高县地表水资源是通过自然降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泉水来补给。地表径流总量为8738.4万立方米/年,来自境内外流域面积2184.6平方公里(境外481平方公里),每年泉水的补给量为3678万立方米/年。

境内有五条河流和121处山泉。这五条河流是:桑干河、白登河、吾其河、黑水河、黄水河。白登河,为永定二级支流,发源于阳高县中部丘陵。由阳高县采凉山区发源的黄水河、内蒙古丰镇发源进入阳高的黑水河,天镇发源的吾其河汇入该河,东归洋河。白登河境内长34公里,流域面积390平方公里,清水流量每秒0.26立方米/秒,丰水期0.39立方米/秒,最大洪水217立方米/秒;黑水河境内长23公里,流域面积363.4平方公里,清水流量每秒0.4立方米。百年一遇最大洪水822立方米/秒;黄水河长27公里,流域面积186平方公里,清水每秒0.15立方米。百年一遇最大洪水150立方米/秒;吾其河长24公里,流域面积177.1平方公里,清水流量每秒0.02立方米。永定河一级支流桑干河出册田水库入阳高,东流16公里进入河北境内,境内流域面积557.5平方公里。年径流量0.06~5.57亿立方米,一般清水流量为0.4立方米/秒,丰水期5.57立方米/秒,枯水期0.27立方米/秒。

阳高县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077公里,径流总量6280万立方米。地下水阳高县地下水总补给量为13110.7万立方米/年。其中,阳高盆地9420.15万立方米/年,大同盆地为3690.57万立方米/年。可开采储量为7740.95万立方米/年。其中,阳高盆地为5450.72万立方米/年,大同盆地为2290.22万立方米/年。加上地表水资源,阳高县可利用的水资源为14884.95万立方米/年,只开发利用7037.81万立方米/年,占47.3%,尚有52.7%的潜力。

阳高盆地大部分水位都有下降,年降幅一般为0.05—0.86米,个别可达2.35米。友宰、鳌石山前、白登河下游为稳定区,钱家堡、河儿屯到石家庄一线及夏家场水位处上升趋势。

阳高县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非金属矿藏

至2013年,阳高县境内有铅、锌、金、铁、泥煤、煤等多种有色金属和石英石、石灰石、油石等非金属矿藏19种。

至2013年,非金属矿藏磷矿,以九对沟村南的饮牛沟为主,探明储量1775万吨,可选性好,易开采。南仁窑、砖楼、谢家屯、平山、许家园、孤山、正宏堡、七墩等地均有矿点。水泥石灰岩广泛分布在六棱山北麓,形成于寒武系中上统,范围东起南徐,西到屈家窑山前断裂带南,Cao含量47~52%,Mgo含量0.8~1.1%,储量270亿吨以上。石材主要有花岗岩、辉绿岩、辉长石、正长闪长岩等。分布于北部、西部山区,形成于太古界集宁群。矿体(脉)出露延伸在4公里以上的有20多条,估计储量1亿立方米以上,山区、丘陵区、河谷两岩均有分布,易开采。境内长城乡、东小村镇有丰富的石英石矿,初步探明约6000万立方米,含硅97%。

金属矿藏

金属矿藏山区铁矿分布较广,至2013年,估约200万吨以上。其中沉积变质型(鞍山式)铁矿主要矿点有太师庄(储量6.9万吨)、砖楼(3~5万吨)、十九梁(10万吨)、三墩(10万吨)、大元沟(10万吨)等地。含铁量25~38%,埋深不大,易开采;接触交代型(矽卡岩)铁矿主要分布于六棱山的岩掌段,地质储量118万吨,品位50%以上。埋深较浅,已开通道路,小型开采;沉积型(广灵式)铁矿,分布于黄土坡(3.6万吨),选冶性能良好,宜地下坑采;热液型铁矿分布大小二对营一带。

至2013年,能源矿藏阳高县仅有的一处煤田位于长城乡郭家坡村。矿床属内陆沼泽相沉积型。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代。区内煤倾角较缓。煤层呈透镜状,层状分布共见煤8层。其中可采煤6层,总厚8.8米,单层最大厚度2.51米,最薄0.65米。勘探探明储量为1695万吨。煤田文水地质条件简单,煤质较好。高灰、高硫、低热值资源储量2378万吨。

阳高县有一较大面积的泥煤区,位于王官屯境内邢家堡、重兴镇、南沙岭一带,为河流沼泽沉积型,成煤时代为第三系。经详查地质储量107.7万吨。另外罗文皂镇野山泉亦有泥煤储量10万吨。

黑色金属还有锰矿,矿体山露有颜家沟、正宏堡、燕家堡、榆林村等地。

至2013年,有色金属包括:铜矿,多为铁矿的伴生矿,矿点有九对沟(25万吨)、七墩村北矿点6处,露头一千平方米,含铜量0.3~0.5%。铅锌以硫化矿为主,主要矿点:正边东南臭柳沟、九对沟钢砂营盘、十九墩东北、大元沟猴儿路等地;钼矿以细脉浸染(斑岩型)为主,主要分布在大二对营、九对沟、堡子湾等地。品位一般在0.04~0.1%,最高0.33%;贵金属主要为金矿,属硫化物石英脉型。探明堡子湾村南储量约5吨,平均品位7.26克/吨。该矿已经全部开采。九对沟,小龙王庙也有金矿露头。

地热资源

阳高县地热田面积2.3平方公里,热能为5.742MW。水温25—32℃,热水资源量为2200m3/山水温43℃,热水资源量为1200m3/d。地热水水质以重碳酸钙型水为主,锂、锶、硒等28种微量元素含量居华北地区之首。矿泉水水质优良,1994年被地矿部评定为锂锶偏硅酸复合型饮用天然优质矿泉水,并获得省级证书。

地热水田孤山村东有丰富的地热水田,水质为重碳型水,以重碳酸钙型水为主,矿化度0.4~0.62克,HP值7.5左右,无色、无味,透明,水质良好。出水温度43度。平山村打出一口深井,水温达到104度。探明日出水量2268立方米。

水资源

阳高县境内河流有桑干河、吾其河、白登河、黄水河、黑水河,均属永定河水系,以白登河最长。

80年代阳高县有121处溪泉,所存无几。据水利部门资料,阳高县水资源总量为18723.52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12371.52万立方米(仍沿用80年代数据),地表水资源量为6352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现状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2371.52万立方米。其中,洋河区阳高盆地为8811.78万立方米,桑干河区大同盆地为3559.74万立方米。阳高县可采量为7740.95万立方米。其中,洋河区阳高盆地可采量为5450.73万立方米,桑干河区大同盆地可采量为2290.92万立方米。地表水资源现状阳高县地表水资源量为6352万立方米。其中,白登河流域为1203.31万立方米,桑干河流域为1900.02万立方米,吾其河流域为444.5万立方米,黑水河流域为1867.75万立方米,黄水河流域为560.16万立方米,外流域为376.26万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据调查,阳高县2008年地下水利用量为5411万立方米,占地下水开采量7740.95万立方米的70%。其中,阳高盆地利用量为3819.6万立方米,占可采量的70%,桑干河区利用量为1591.4万立方米,占可开采量的69.4%。按开采用途分,城镇生活利用135万立方米,农村生活利用392万立方米,农业灌溉利用4825.9万立方米,工业生产利用58.1万立方米。据调查,阳高县2008年地表水资源利用量为1031万立方米,占当地地表水资源总量6352万立方米的16.2%。其中,河水799万立方米,泉水由80年代的3678立方米/年下降为232万立方米/年。

阳高县人口民族

人口

到2010年末,阳高县总人口为287303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39308人,非农业人口47995人,男性146815人,女性140488人,男女性别比为104.5∶100。

民族

到2010年末,阳高县主要有汉族组成,此外还有回族、蒙古族等。

阳高县风景名胜

龙混山

龙混山海拔1577米,是采凉山的支脉。半山腰上的摩崖石上书写着“壮观”二字。此处“壮观”落款日期则是“大明万历二十五年”。除了摩崖石刻,山上还有青云观。此外,还有一个天然的石洞,洞深约4至5米,洞内石壁光滑,左窟有人工开凿的可供攀爬的台阶,一些台阶上还刻有文字。右窟内则隐约可见壁画和一些珍贵的题壁,题壁上书写“大明嘉靖二十三年补修”。相传龙混山上建筑是唐代李世民东征高句丽路过阳高之时命人修建的,是佛道合一建筑,山顶为道观,半山腰的洞窟则为佛阁。

云林寺

县城内西隅的云林寺,明建的大雄宝殿及雕梁壁画。

古城墓群

县城东南30公里的古城墓群,为汉代墓群遗址。

守口堡

守口堡为明长城大同镇关堡。位于山西省阳高县境内。据史载,为明嘉靖二十五年 (1546)设,隆庆六年(1572)砖包。城周“一里二百二十步,高三丈五尺”。只城东有一门。明时在此驻守备,分守长城“十三里,边墩二十三座,火路墩四座”。明隆庆年间俺答汗部由此入犯,曾使大同全镇告急。今城堡已毁。长城由守口堡至镇宏堡,人为破坏较少,地势稍有起伏。

“许家窑人”遗址

“许家窑人”遗址是在1976年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北京人”后裔居住的地方,位于古城镇许家窑村,这一发现弥补了从“北京人”到“峙峪人”之间的空白,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分布在下深井乡、长城乡天桥等处。

山西大同市相关地区

山西大同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