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2-12-26 09:24:36

神池县,忻州市辖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地跨东经111°—112°18′,北纬38°56′—39°24′之间。始建于春秋时期,历史悠久,东北隔内长城与朔州为邻,东南和南部分别与宁武县为界,西与五寨县毗连,北与偏关县的大部分和平鲁县的部分接壤。神池县是典型的农业县,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养殖等。乡镇企业和工业基础薄弱。主要产品有煤、水泥、铝矾土等。

区划名称神池县
行政级别
区划代码140927
辖区面积1472 km²
人口数量10.399 万人
车牌代码晋H
电话区号0350
邮政编码036100
行政驻地龙泉镇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理位置山西省西北部

神池县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龙泉镇140927100
义井镇140927101
八角镇140927102
东湖乡140927200
太平庄乡140927201
虎北乡140927202
贺职乡140927203
长畛乡140927204
烈堡乡140927205
大严备乡140927206
神池县城镇街道140927400

神池县建制沿革

名称由来

汉为楼烦县,北周置神武县。明代置神池堡,因神池为名。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神池县,属宁武府。据明《文昌祠记》:“宁武北距黄花岭,皆祟岭叠嶂,乌道虬盘。逾岭而下,自巅抵麓十五里,地少平,有水一浤,生于源,去无迹,旱不涸,雨不盈,鱼藻不生.名曰神池。”此神池水,实为地下泉水,故冬夏不涸。

历史沿革

神池县在春秋时属北锹国;

战国初期为北方林胡、楼烦等部族游牧区;

战国后期为赵雁门郡地;赵惠文王十二年(公元前297年)征服楼烦,神池隶于赵:

秦时属雁门,西汉属楼烦县;魏晋属鲜卑;

北魏置神武郡,领尖山、殊颓两县,神池属尖山;

隋、唐隶于鄯阳县(也作善阳);

辽重熙九年(1040年)属神武县;

金元时隶于宁武县;

明洪武七年(1374年)设神池堡;

清雍正三年(1725年)建神池县,归忻州地区行署管辖;

民国七年(1918年)实行区村制,神池县设3个区,54个联合村(亦称“主村”),264个自然村(亦称“附村”);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神池县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临时行政委员会),将神池县划分为5个区,59个行政村;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改属兴县;

1952年6月,神池县划归忻县;

1958年12月,神池并入五寨县,属晋北专员公署;

1961年4月恢复神池县,后把神池县划分为15个公社,共辖162个生产队;

1984年冬,改社队制为乡镇制,神池县设3镇12乡,共辖255个村民委员会;

2000年撤并乡镇后,神池县划分为10个乡,254个行政村;

2001年忻州地区撤地设市,更名为忻州市,神池县隶属忻州市。

神池县地理环境

位置

神池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踞管涔山北麓。地跨东经111度—112度18分 ,北纬38度56分—39度24分之间。南北长约53公里,东西约50公里。东北隔内长城与朔州市为邻,东南和南部分别以管涔山脉的摩天岭、高卯山、草垛山与宁武县为界,西与五寨县毗连,北与偏关县的大部分和平鲁县的部分接壤。

地貌

神池县境内受洪涛山山脉和管涔山山脉走向控制,东高西低。其地貌具有山地、丘陵、盆地等多种类型。丘陵面积广阔,约占神池县总面积的88%以上,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300—1600米之间。平川地区约31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1.3%;丘陵区面积525.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5.7%;山地面积为623.5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43%。

神池县地表支离破碎、起伏悬殊,最高的草垛山海拔2545米,最低海拔1254米,高差达1291米。县城海拔1508米。

气候

神池县境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而寒冷,春季干旱且多风,夏季温和无酷暑,秋季凉爽多连雨。年平均气温4.6℃,一月最冷,平均气温-13℃,七月最热,平均19℃,年平均降水量为481.3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816.7小时,无霜期平均110天。境内常年多刮偏西风,年平均风速4.1米/秒。

神池县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在2798-2848小时。总的气温趋势是由东向西升高,由盆地向山地降低。神池县大部分地区降水量界于410-450毫米之间,地区降水分布总的特征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年内降水分布为冬季最少,春季次少,夏季高度集中,秋季又明显减少。神池县大部分地区平均无霜期界于90-130天之间,其分布趋势为西北长、东南短,盆地长、山区短。当地有“十年九旱,风大沙多”和“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说法。

水文

神池县境内有朱家川河(主河道长60.6公里)、县川河(主沟长35.5公里)、野猪口河(主沟长20公里)、涧口河(主沟长6.7公里)4条季节性河,皆由东向西注入黄河。

神池县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神池县粮食作物主要有莜麦、山药、豆类等,经济作物主要以油料为主有胡麻、黄芥、葵花、西瓜、小瓜、南瓜、药材等。是山西省油料生产基地。

土地资源

神池县土地总面积218.63万亩,人均22亩。其中可耕地93.3万亩,人均11.5亩,播种面积66万亩,人均8.1亩,林地39万亩,草地7.7万亩,宜林宜草地82万亩。南部管涔山北天然林地5万多亩。人造林数十万亩,使林地面积达到62万亩,零星植树达到100多万株。神池县全境有宜农地75万余亩,宜林地35.3万余亩,宜牧地区性17.1万余亩。

矿产资源

神池县矿产资源以石灰石为主,遍布境内。南部太平庄、温岭乡拥有气煤储量23733万吨,可开采储量为22000万吨。铁矿埋藏于县境东部、北部和东南部,品种多为山西式,间有少量鞍山式,含铁量在30—58%。铝矾土主要颁于温岭、小寨、太平庄、东湖、大严备、义井、八角等乡镇,经初步勘察藏量约为3000余万吨,以乡、村集体和个体采矿为主。

神池县风景名胜

简介
毛主席路居纪念馆 毛主席路居馆的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其建筑风格独特,装潢考究,室内装有地板,至今仍然很坚固,是当时神池县最好的建筑。

馆内房屋整洁,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制作了三个展厅,其中:毛主席丰功伟绩展厅一个;神池民俗展厅一个;书画展厅一个。展厅内容丰富、教育性强,有独具一格的文化墙和停车场,也是我县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和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平时经常组织开展教育活动。

大磨沟舍利塔 位于太平庄乡大磨沟村西500米处的摇铃山上,矗立着一座高4.6米的舍利塔。顶置莲花合龛,内雕石佛,龛顶八角系铃,覆以塔刹。

大磨沟 舍利塔是神池县为数不多的重点文物之一,全县仅此一座,据《神池县志》记载,这座舍利塔建于北魏年间,它古老的外表和装饰是中华民族文化与佛教文化的体现。

辘轳窑沟悬空寺 辘轳窑沟悬空寺位于神池县烈堡乡烈堡村西南2.5公里处,紧临西长线。

据碑文记载,悬空寺始建于明朝天顺四年,当年寺院主持为道玄禅师,乾隆三十四年,寺庙创建有年,庙宇毁坏,戏楼倾颓,住窑倒斜,由宁武府出资,庙楼住窑改换维新。现人工建筑物均已坍毁,洞窑塑像毁于“文革”。

八角古城 八角镇是一座明代军事堡城,城墙四方合围,基本完好,南门尚存。明弘治二年(1484)兵使王璇筑八角堡。嘉靖四年(1525)建八角仓,六年扩建。万历十五年(1587)砌砖堡圈周长4里,高3丈5尺,有东、西、南三门。

城堡建成后,取“拔橛”的谐音,起名八角堡。这个民间传说说明八角堡真的是在城北土堡遗址迁修的,或者那处堡墙遗址是明朝以前修筑的军事城堡。

神池县名优特产

炖羊肉

神池羔羊肉味将羊肉切成块状,放大葱、大蒜、鲜姜、精盐、花椒和整体红辣椒等佐料,大火烧开文火炖熟。其特点是:色泽红润、气味纯正、香而不腻,鲜嫩适口,无丝毫羊膻气,独具神池地方风味。

山野风味

产于南山原始森林腹地的有银盘蘑菇、毛芥茶、榛子、野草莓、刺铃子、蕨菜等,山川沟壑中还广布着沙棘、地皮菜、苦菜等。

胡油

神池胡油色泽纯黄而透明,味道清香,久放不沉淀,煎、炸食物上色快。据科学鉴定,胡油含有的油酸和亚油酸,是食物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和生理上必需的脂肪酸。久食可防治高血压、血管硬化等疾病。胡油碘价甚高,故干燥性甚强,广泛用于制造油漆和高级油墨,用以印制钞票和邮票;胡油亦含有亚麻胶,用于制革、医药和国防工业。

莜面

莜面营养丰富,含蛋白质15%,高者达20%以上,比白面、大米、玉米面高1.6—2.2倍;含脂肪8.5%,比玉米面、白面、大米高2—6.1倍。蛋白质中赖氨酸占3.6—3.7%,高者达5%以上。

月饼

神池月饼以白面、胡油、食糖为主要原料,拌以玫瑰、青红丝、核桃仁、花生米、葡萄干、芝麻等辅料加工而成。具有甜而不腻、酥而不散,久放不馊之特点,每到中秋时节远销忻州市各县及太原、大同、朔州、北京等地。神池也被誉为“月饼之乡”。

麻花

神池麻花以面粉、胡油、糖等为原料,用胡油炸成。其入口脆而甜,酥而香,黄里透红,色味俱佳。其著称甚久,南至太原,北达内蒙,远近闻名。

莲花豆

神池莲花豆主要原料为蚕豆和本地特产胡油。其做法:将精选蚕豆放入清水中浸泡至豆无硬核捞出,用小刀于蚕豆顶部割“十”字,然后置滚油中炸熟。

羊杂碎

神池羊杂碎以熟杂碎与山药粉条为主。制作时用羊汤(煮杂碎汤)1/4,清水3/4,加水稍煮,然后将杂碎切成条状,加山药粉条和茴子白丝,将杂碎撒于表面,再加油炸辣椒和香菜。一时间,红、白、褐、绿诸色俱现,竞相争艳,引人食欲。

擀豆面

在豌豆面内加适量蒿料面(研细过箩),擀成薄如麻纸、长达数尺之面条,配肉臊子而食,美味可口。

山西忻州市相关地区

山西忻州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