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郊区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2-12-30 10:49:12

郊区,隶属于安徽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是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风景区的北大门,中心位置约在北纬30°54′24.75″,东经117°47′44.46″,全区总面积650平方千米。郊区系中亚热带北缘向北亚热带南缘过渡带气候。截至2019年,郊区辖2个街道、5个镇、1个乡。区政府驻桥南街道。截至2018年末,郊区户籍总人口81936人。

区划名称郊区
行政级别市辖区
区划代码340711
辖区面积650 km²
人口数量8.1936 万人
车牌代码皖G
电话区号0562
邮政编码244000
行政驻地桥南街道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安徽省中南部

郊区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桥南办事处街道340711001
安矿办事处街道340711002
铜山镇340711100
大通镇340711101
老洲镇340711102
陈瑶湖镇340711103
周潭镇340711104
郊区直辖村级区划340711198
灰河乡340711200
大桥经济开发区340711401

郊区建置沿革

1956年10月,铜陵县横港乡(郊区前身)划归铜官山市领导。

1957年2月18日,横港、铜兴两乡合并,成立铜港乡。

1958年10月,铜港乡改为铜港超英人民公社,实行乡社合一体制。

1959年4月,铜港超英人民公社改为铜港人民公社,同时成立管理委员会。

1960年12月,成立铜港区人民委员会(辖铜港公社、狮子山公社、新庙公社)。

1963年3月,撤销铜港区,同时撤销狮子山公社和新庙公社,恢复铜港公社建制。

1964年7月,铜港公社隶属铜陵特区。

1968年3月,成立铜港公社革命委员会。

1972年1月,成立铜陵市郊区革命委员会(郊区、市农林水利局、铜港公社合署办公)。

1974年4月,撤销铜陵市郊区革委会,恢复铜港公社革委会。

1976年5月,恢复郊区革命委员会,与铜港公社合署办公。

1976年6月,撤销铜港公社革委会,成立铜陵市郊区革委会。

1981年12月,成立铜陵市郊区人民政府,隶属铜陵市人民政府领导。

郊区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郊区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是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风景区的北大门,依山襟江含湖,地跨长江两岸,贯穿皖江四市,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江南集中区一河之隔,位于铜池一体化的核心地带,中心位置约在北纬30°54′24.75″, 东经117°47′44.46″。全区总面积650平方千米。

地形地势

郊区境内平原、丘陵、台地、沙洲和低山多种地形齐备,北部临江为冲积平原,海拔在8~10米左右,呈狭长状态,地势开阔平坦,以长江漫滩阶地为其主要地貌形态。南部及东南部多为低山地区,海拔高度一般在300米~500米左右。其地貌形态几乎都是由泥盆系和志留系石英砂岩组成,中部则为切割硝碎的二阶台地丘陵,大多为石灰岩组成,低山及丘陵均为西南至东北走向,几乎都是褶皱山,而断层山则少见,地形趋势是东南部低山、丘陵连绵交结,呈北东向展布。山脉一般都低缓,少险峻。铜山镇以丘陵和山前地貌为主,灰河乡以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地貌为主,安铜办事处属山地地貌,大通镇、桥南街道由浅丘陵和沿江滩圩地貌构成。

气候

郊区系中亚热带北缘向北亚热带南缘过渡带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光、热、水资源较丰富,但降雨量分配不均。无霜期较长。春夏多雨,盛夏炎热,秋季干旱,冬季较温和,春秋较短。

水文

郊区主要溪流有:姚溪、长河、郎冲涧、木排河、显化河、后河、东边河、西边河、中间河、戴冲河等。湖泊及界湖有:上下套湖、桂家湖、长湖、祠堂湖、白浪湖、枫沙湖、马料湖等。

郊区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5年末,郊区有耕地面积1795公顷,其中水田1219公顷,水浇地576公顷;林业用地面积8105.1公顷;水产养殖面积909.2公顷。

矿产资源

郊区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有金、铁、铜、锰、硫、煤、石灰石、石英石等,储量丰富。其中:金矿储存合金数量约3吨,原矿含金量4~5克/吨;铁矿磁铁矿产量150万吨,原矿绝大部分为褐铁矿,含铁量46~65%;铜矿产量220万吨;硫矿储量50万吨,含硫量30~42%,原矿为硫铁混合物;煤矿地质储量600万吨;石灰石储量有2亿吨。

森林资源

截至2018年末,郊区林业用地面积13.01万亩,有林地面积11.07万亩,湿地面积2.8万亩,古树名木35棵。林地面积中公益林地面积6.14万亩,占林地面积47.19%,商品林地6.87万亩,占林地面积52.81%。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28.32万立方米,亩均蓄积2.63立方米。全区森林覆盖率27.87%,林木绿化率30.01%,林业产值7000万元。

植物资源

郊区粮食作物有水稻、麦类、薯类、豆类、玉米、高粱等;经济作物有油料、棉、麻、茶叶、生姜、大蒜、蔬菜、水产、食用菌、林果、笋竹、苗木花卉等。

郊区人口

截至2018年末,郊区户籍总人口81936人。全年出生人口716人,出生率为8.72‰,比上年下降1.95个千分点;死亡人口670人,死亡率为8.16‰,比上年下降0.4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0.56‰,比上年降低1.49个千分点。

郊区民族以汉族为主,有回族、蒙古族、土家族、满族、侗族、壮族、苗族、藏族、达翰尔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彝族、布依族共13个少数民族。

郊区风景名胜

综述

郊区境内大士阁为清朝顺治皇帝钦赐的“九华山头天门”,因地藏王菩萨由此沿青通河登上九华山而闻名,是香客前往九华山礼佛的首站。羊山矶是“长江四矶”之一,赵匡胤率兵由此渡江,平定南唐,建立北宋;朱元璋曾在此修建“不波亭”。和悦洲是长江上唯一具有文化底蕴的江心洲,清末长江水师提督彭玉麟驻军于此;曾国藩曾在此设立盐务招商局,统一调度两湖、皖赣四省盐运。清光绪二年(1876年),大通被《中英烟台条约》列为对外通商口岸,和悦洲聚集10万多人,拥有“三街十三巷”,遗存有圣公会天主教堂钟楼、大通龙泉井、大通日报馆旧址等重点文物。国家级长江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是“水中大熊猫”白鳍豚的繁衍栖息地。

主要景点

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

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于2000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建立,主要负责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等珍稀动物的保护工作。铜陵淡水豚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长江安徽段长约58千米,管理范围从枞阳县老洲至铜陵县金牛渡,总面积31518公顷,有水生生物标本馆、水族馆各一座,有学术报告厅和多媒体演示厅。2009年,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大士阁

大士阁为佛教胜地,前身“相水寺”,亦名“普济寺”,坐落老镇下(今粉丝坊),依山临河,寺宇壮观,为通河两岸群寺之首。大士阁被誉为九华山的“头天门”,历代战乱,皆为兵家栖身之所,日军侵占时遭焚。改革开放以来,庙宇得到重修。大士阁数百年来,寺内圆寂僧侣均埋葬于庙宅后的山林中,故存墓葬群,石碑林立。墓葬群已修整,整齐排列。1990年8月被公布为铜陵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泉寺遗址

南泉寺遗址位于铜陵市郊区铜山镇南泉村西南,东北距铜陵市区约100余千米,距铜山镇政府和南泉村分别约3千米和1.5千米。遗址四面环山,自然环境十分优越。据明代嘉靖《池州府志》记载:南泉寺,在(府)城西南七十里南泉山,唐贞元年所建,大和七年宣称陆公亘请赐额“南泉承恩寺”。当地传说寺庙的始建者为九华山地藏王—新罗王子金乔觉的舅舅所建。千百年来,香火旺盛,僧侣众多。至文革时期,寺庙遭毁,地面建筑已荡然无存,仅余下一些房屋的基础、石阶、石塔塔帽和大片竹林中的僧侣墓。每逢初一、十五,附近居民前来进香、还愿。南泉寺现已成一片废墟,仅存一些房屋的基础、石阶及附近竹林山间一些石塔帽和僧侣墓。寺庙的具体范围不清,据现场勘查估算,庙基部分约6400平方米,整个寺庙范围应超过1万平方米。

吴氏宗祠

吴氏宗祠位于铜陵市郊区铜山镇南泉村岭山吴自然村境内,坐西北朝东南,前方200米处为千山山脉。该宗祠为徽派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由门前广场、八字外墙、门楼、前院、前庭、天井和后厅(享堂)组成,享堂两侧开有外向的侧门,前庭、后厅各有南北两排八根木立柱,享堂设有祭台,前厅上挂“忠爱堂”,据现代吴氏家族后人告之,吴氏宗祠始建于宋代,现存建筑为明清时期,上世纪末对局部进行了维修。吴氏宗祠主体保存较完好,徽派建筑风格,穿斗式与扩梁式相结合,门楼、外八字墙以及享堂部分基本为现代重修或改建。

郊区名优特产

大院生姜

大院生姜是铜陵“八宝”之一。以其“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细脆嫩、香味浓烈”等特色而闻名。铜陵生姜的营养丰富。据化验,含蛋白质1.4%,糖为8%,脂肪为0.7%。此外,还含人体必需的钙、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抗黄素、尼克酸、抗坏白酸和无机盐等营养成份。在医药上,姜有除湿、去寒、发汗、增温等功效。用铜陵姜加工成的糖姜、醋姜、干姜等一直是畅销品。尤其是糖冰姜,为铜陵外贸产品之一。

大通茶干

大通镇有一种风味独特的传统风味食品——大通茶干。它形方如牌、体薄如纸,色艳味浓,鲜美耐嚼,饮茶待客馈亲赠友皆宜。大通茶干明朝就开始生产,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品尝过大通茶干。“大通茶干的做法是讲究点卤、筛浆网布眼细,每块干坯用纱布包裹,上板压紧。然后将白干子放进冬菇、八角、甘草、冰糖和原汁酱油配制的汁水里泡八个小时,再放进锅里煮,待捞上来后再拌上麻油。因此形方体薄、有弹性、韧性(一块干子可以卷成一个小筒)。具有色艳味浓、鲜美耐嚼的独特风格。大通茶干又有火腿、虾米、蒲包、臭豆腐干等种。

灰河东风葡萄

灰河东风葡萄皮薄肉多、甘甜爽口。东风葡萄是20世纪90年代东风村村民从浙江绍兴市上虞区盖北镇引种过来的。种植面积已达2000亩,年总产量3200余吨,年产值1800余万元。东风葡萄品种主要有“巨峰”、“藤稔”、“红富士”、“奥古斯特”、“维多利亚”、“秦龙大穗”、“美人指”“高妻”、“夏黑”、“新巨峰”、“玫瑰香”、“兰玫”、“红提”、“黄提”、“青提”等20多个。

安徽铜陵市相关地区

安徽铜陵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