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1-03 09:46:42

湘阴县,古称罗城,湖南岳阳市下辖县。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居湘资两水尾闾、南洞庭湖滨,湘江自南向北贯穿全境,把全县分为东西两部,东部为丘陵岗地,西部为滨湖平原,湘阴县地处长沙、岳阳、益阳三市五县中心,紧邻湖南省省会长沙,县城距长沙中心城区38公里,处于“长株潭”半小时经济圈内,湘阴县是“长株潭”地区沿湘江、过洞庭湖、经长江出海的必经通道,既是“长株潭”城市群沿江北上在洞庭湖的“大码头”,也是岳阳和武汉城市圈对接“长株潭”城市群的“桥头堡”,截至2019年,湘阴县辖1个街道,12个镇,2个乡,土地总面积158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21千公顷,年末总人口78万人。

区划名称湘阴县
行政级别
区划代码430624
辖区面积1581.5 km²
人口数量78 万人
车牌代码湘F
电话区号0730
邮政编码414600
行政驻地文星街道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湖南省东北部,岳阳市西南部,长沙市北部

湘阴县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文星街道430624001
东塘镇430624101
樟树镇430624104
三塘镇430624110
岭北镇430624116
新泉镇430624117
湘滨镇430624118
南湖洲镇430624119
鹤龙湖镇430624120
静河镇430624122
石塘镇430624124
洋沙湖镇430624125
金龙镇430624126
六塘乡430624201
杨林寨乡430624206

湘阴县建制沿革

湘阴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在此开拓,至夏代,为三苗部落所居。

周代,成王分封诸侯,湘阴地属楚国。文王徙罗子国遗民至湘水之南,县境为罗子国地。

秦始皇废封、行郡县,改罗子国为罗县,隶长沙郡。

西汉高祖刘邦徙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吴改长沙为长沙国,东汉建武七年复长沙郡。或国或郡,罗国均为其属地。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徇定荆州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罗县属刘。刘备、孙权以湘水为界分治荆州后,罗县归孙,仍隶长沙郡。至晋代隶属未变。

南朝宋元徽二年(474年),湘州刺史王僧虔为安置巴峡流民,上表割罗县、益阳、湘西三县部分地置一新县,名湘阴,属长沙内史,县治设琴棋望(今县芦苇场鲇鱼洲中部)。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县治迁黄花城(今鹤龙湖镇黄花岭)。

隋开皇九年(589年),省湘阴入岳阳县,县治迁长乐(今汨罗市长乐镇)。

开皇十一年(591年),改岳阳县为湘阴县,县治又迁至春秋罗子国都城、秦代的罗县县治古罗城(今屈原行政区马头槽)。

唐武德八年(625年),并罗县入湘阴。此时县域广阔,地辖今湘阴、汨罗、平江三县(市)。

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年),因地域太广,难于治理,遂析湘阴县东部地置昌江县(今平江县),同属岳州,同年湘阴县治迁城江城(汨罗市川山坪镇常公村)。

五代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县治再迁白茅城(今汨罗市川山坪镇石桥村)。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湘阴改属潭州(今长沙市)。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县治迁湘江之畔的瓦碎潭,即县城(今文星镇)。

元成宗元贞年间,升湘阴为州,属潭州路,文宗时又改属天临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为县,属长沙府。

清朝时期,湘阴县仍属长沙府。

民国初年,湘阴县直属湖南省。

民国26年(1937年)底,湖南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29年(1940年),湖南设行政督察区,湘阴均属第一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湘阴属长沙专署。

1952年,湘阴县属湘潭专署。

1964年,湘阴县属岳阳专署。

1966年,湖南省划出湘阴县东部5个区建汨罗县(后升为汨罗市)。

1983年2月8日,岳阳市升为地级市,并撤销岳阳地区,国务院批准将撤销岳阳地区后的湘阴县与浏阳县、宁乡县划归长沙市管辖,同年7月13日,岳阳地区恢复,国务院批准将长沙市管辖的湘阴县划归恢复的岳阳地区。

1986年,湘阴县属地改市后的岳阳市。

1996年,撤销南阳乡,设立南阳镇。至此,全县辖13个镇、19个乡:文星镇、白马镇、洞庭围镇、界头铺镇、临资镇、南湖洲镇、铁角嘴镇、袁家铺镇、新泉寺镇、樟树镇、濠河口镇、东塘镇、南阳镇;三塘乡、长康乡、车马乡、凤南乡、六塘乡、白泥湖乡、东港乡、古塘乡、石塘乡、玉华乡、关公潭乡、西林乡、青潭乡、杨林寨乡、茶湖潭乡、柳潭乡、湘临乡、躲风亭乡、静河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湘阴县常住总人口646180人,其中,文星镇78580人,东塘镇27598人,袁家铺镇18532人,界头铺镇14914人,樟树镇23965人,浩河口镇26086人,铁角嘴镇27647人,新泉寺镇14301人,临资口镇13841人,白马寺镇15358人,洞庭围镇12464人,南湖洲镇16017人,南阳镇14283人,石塘乡19062人,六塘乡14443人,三塘乡20253人,白泥湖乡16667人,静河乡27529人,玉华乡18040人,长康乡21263人,古塘乡11131人,湘临乡12581人,青潭乡1856人,东港乡15440人,躲风亭乡16431人,茶湖潭乡12565人,西林乡16419人,车马乡15819人,风南乡15699人,关公潭乡14825人,杨林寨乡22293人,柳潭乡13162人,赛头管区15376人,胭脂管区11228人,和平管区10512人。

2001年,长康乡、三塘乡撤乡建镇。2002年末,全县总面积1581.5平方千米,总人口691472人,其中非农人口101334人。辖32个乡镇,458个村。

2004年,湘阴县辖15个镇、17个乡:文星镇、东塘镇、袁家铺镇、界头铺镇、樟树镇、浩河口镇、铁角嘴镇、新泉寺镇、临资口镇、白马寺镇、洞庭围镇、南湖洲镇、南阳镇、三塘镇、长康镇、石塘乡、六塘乡、白泥湖乡、静河乡、玉华乡、古塘乡、湘临乡、青潭乡、东港乡、躲风亭乡、茶湖潭乡、西林乡、凤南乡、关公潭乡、杨林寨乡、柳潭乡,以及赛头管区、胭脂管区、和平管区、鹤龙湖管区。

2005年,湘阴撤减18个乡镇,全县乡镇由37个减至19个。

2015年11月20日,湖南省民政厅批复湘阴县乡镇区划调整,将文星镇、石塘乡、白泥湖乡、袁家铺镇、长康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文星镇;将青山岛镇与三塘镇成建制合并设立三塘镇。

2019年11月,撤销文星镇,设立文星街道、石塘镇、洋沙湖镇;将金龙镇、玉华镇成建制合并设立金龙镇。

湘阴县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湘阴县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居湘江、资江两水尾间,洞庭湖南岸,东经112°30′20″-113°01′50″、北纬28°30′13″-29°03′02″,东邻汨罗市、西接益阳市,南界长沙市望城区,北抵沅江市、屈原管理区,南北长61公里,东西宽51.3公里,面积1581.5平方公里,约占岳阳市总面积的10.5%、湖南省总面积的0.75%。

地貌

湘阴县地块属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第二隆地带,地貌呈低山、岗地、平原三种形态,具有三大特征: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湘阴县位居幕阜山余脉走向洞庭湖凹陷处的过渡带上,地势自东南向西北递降,形成一个微向洞庭湖盆中心的倾斜面。最高处青山庵,海拔552.4米,最低处濠河口河底,低于黄海水平面4.3米。

湘阴风光

滨湖平原为主体,呈块状分布

湘阴县地处湘江大断裂带,构成低山、岗地;西盘下切,形成滨湖平原。除去江河湖泊及其它水面,滨湖、江河、溪谷3种平原共702.11平方公里,占湘阴县总面积的44.4%,岗地占13.59%,低山占1.51%。

河湖交汇,水域广阔

湘阴县的山岗地区水系发育不良,北部平原、湖洲地区河湖交汇。

气候

湘阴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长,降水集中在春夏暖热季节,年平均气温为17℃,全年无霜期为223-304天,年日照1399.9-2058.9小时,年均降雨量1392.62毫米,主导风向为北风、南风、西北风,年平均风速3米/秒。

湘阴县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湘阴县土地资源构成可概括为“一山四水三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地貌类型以冲积平原和岗地为主。湘阴县平原面积702.11平方公里,低山21.4平方公里,岗地200.9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657.06平方公里。土壤以水稻土、红壤、潮土为主,土地适种性广。

水资源

湘阴县境内河渠纵横交错,湖沼塘堰星罗棋布。湘资两水在县内流经长度达260余公里,内江流经长度70余公里,有外湖81个,内湖78个,塘堰3372个,水坝2249座,水域面积98.6万多亩,可利用率在55%以上,为养殖、捕捞、灌溉、航运、工业用水提供了十分充裕的水源。

生物资源

湘阴有以水稻、红薯为主的11种粮食作物,有以茶叶、棉花、荞头为主的15种经济作物,有以芦苇、湘莲为主的10多余种水生经济作物,有以松、杉、樟、柳为主的228个树种,有以青、草、鲢、鳙、鲤和湘云鲫(鲤)为主的114个鱼类品种,有以猪、牛、山羊、鸡、鸭、鹅为主的9个畜禽种类。

湘阴县山林24万多亩,林业用地占陆地面积的16%,森林覆盖率为12.5%,主要分布在东部低山岗地。

湘阴县境内多珍奇生物,珍稀树种有银杏、枫香、杜仲等30余种,珍禽异兽有麂、獐、獾、锦鸡、鸳鸯等,珍贵鱼类有中华鲟、白鲟、银鱼、胭脂鱼、非洲鲫等,还有特种水产甲鱼、乌龟、泥蛙、龙虾、河蟹、贝类以及世界珍稀的白鳍豚。

矿产资源

湘阴非金属矿比较丰富。主要有重砂矿、细芝麻石、陶土、砂石等。县内砂石开采量每年均在100万吨以上。细芝麻石天然颗粒细,硬度理想,质地优良。陶土藏量极为丰富,为优质陶、瓷工业原料。

湘阴县人口

2011年9月,湘阴县总人口738277人,同比增加560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6898人,农业人口634609人,非农业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例14.42%;男性385012人,女性356495人,18岁以下152334人,60岁以上93645人。从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湘阴县共出生人口8474人,死亡人口400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29。

2012年,湘阴县总人口为76.76万人,出生人口9044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4464人,死亡率为5.9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5‰,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4.2:100。

截至2014年底,湘阴县总人口为77.55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10.4:100。出生人口8246人,出生率为12.52‰;死亡人口4381人,死亡率为6.4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7‰,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26.1:100。

2015年末,全县总人口77.9万人,人口出生率12.06‰,自然增长率4.41‰。

湘阴县旅游

景点

千百年来,湘阴县境内不仅留下了“规模甲通省”的宋代湘阴文庙、岳州窑遗址、南泉古刹、“双塔凌云”的文星塔和状元塔、清朝中兴名臣左宗棠故居等一大批文物古迹,更有任弼时纪念碑、陈毅安烈士纪念馆、辛亥革命元老郑照熙故居、陈嘉佑将军墓、抗日阵亡烈士纪念塔等近代中国峥嵘岁月的历史见证,还有鹤龙湖水乡、青山洞庭湖休闲度假村、南洞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湘阴革命烈士陵园、郭嵩涛故居等景点。

远浦楼远浦楼为仿古建筑,屹立于湘江湘阴城区段东岸,在湘阴湘江大桥旁边,占地面积214.88平方米,于2003年动工复建,2005年竣工。远浦楼取名源于昔日潇湘八景之一的“远浦归帆”,远浦楼内陈列有书房展览。成为湘阴县标志性景点之一。重修的远浦楼由原中共中央主席、建国后中共湘阴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华国锋同志题写楼名。
南泉古刹南泉寺位于湘阴县城东南郊,北距县城3公里,南距长沙38公里。据康熙三十三年 (1694)《潭州南泉山双林禅寺中兴记》记载:南泉寺系潭州四十余刹之一。宋绍兴间(1140年左右)普庵祖师去游憩此,凿井得泉,泉水清冽,乃诛茅建法,创立双林禅寺。因泉在寺南,故命名为“南泉寺”。
湘阴文庙湘阴文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至清咸丰元年,占地十余亩,有19处建筑。几经兴废,现有建筑为清乾隆九年(1744)重建,则“玉振金声”冲天坊、泮池、状元桥、“太和元气”坊、大城门、大成殿及厢房组成,是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县级文庙。其建筑风格独特,气势宏大,古朴雄伟,是湖南保存最好的文庙之一。2013年5月3日,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州窑遗址博物馆岳州窑为唐代六大名窑之一。位于湘阴县文星镇马王勘,是一座生产青瓷毓器物的窑址。属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发现后进行了科学考古发掘,2003年在窑址建立岳州窑遗址博物馆。馆内陈列了岳州窑青瓷毓文物。
状元塔状元塔位于湘阴县文星镇湘江东岸河床,建于清乾隆50年(公元1785年),知县李昺应民谚“乌龙出角状元郎”而募资倡修,为七级八面楼阁式石塔,高约31.8米,属湖南省清中晚期乡土公共建筑精品,2011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鹅形山风景区鹅形山风景区是湖南省省级森林公园,位于湘阴县东南部与汨罗市、望城县交界处,海拔523米的逶迤相连山岭地区。

鹅形山旅游风景区资源丰富,集休闲观光避暑、宗教朝拜于一体,景区自然景点多达48处,诸如:玉笋峰、含珠岩、仙人脚、蝙蝠洞、春蚕问天、鲨鱼峰、眼板印、左公避难洞、仙人洞、蛤蟆石等景观各具神态。

柳庄柳庄位于县城南樟树镇柳家村。是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左宗棠用教书所得积蓄约九百两白银在柳家冲置田70亩,并亲自设计建造了一座占地4亩多、有48间房屋的砖木住宅,因挚爱柳树不折性格,起名“柳庄”。从建成入住到1857年迁居长沙,左宗棠在柳庄居住14年,期间,他除研习农事、钻研农桑外,还广泛研究天文、军事、历史、时事,“读破万卷”、“心忧天下”,通晓治道,通观国事,为其建功立业、名垂青史奠定了深厚基础。
左文襄公祠左文襄公祠,是座相国祠,又名左公祠。光绪十一年(1885年),由湖南巡抚吴大征奉旨修建,是清朝政府颁旨在湖南省内修建的一所祭礼祠庙。祠为砖木石结构,由三组硬山式殿宇和边廊组成,占地1.6万平方米。2000年5月18日,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湘阴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年久失修的左公祠进行全面修缮。2013年5月3日,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左太傅祠左太傅祠位于县城南界头铺镇左家段。是左宗棠生前嘱其子左孝同修建的。供左氏子弟读书和祭祖的一所义塾。1911年建成,在祠的西面上葬有左章夫人墓。这是一座三栋三进三合土筑墙、青砖青瓦的建筑。太傅祠是左宗棠逝世后,左氏子孙为了左宗棠遗愿而修建的左氏家族学堂,始名“留青学堂”。太傅祠在1966年遭受了严重破坏,前栋拆除,围墙毁坏,整个屋宇的布局受损。1999年,县政府拨款进行了维修。198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湘阴洋沙湖·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湘阴洋沙湖·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主要包括洋沙湖、东湖、湘江干流湘阴县城段及其周边部分区域,规划总面积1525.9公顷,分为湘江河流湿地生态保护保育区、东湖湿地生态恢复重建区、湘江沿岸湿地科普宣教和文化展示带、洋沙湖湿地生态休闲游览区、东湖湿地生态利用示范区和综合管理服务区六个功能区。
鹤龙湖荷花公园鹤龙湖是湘阴境内一天然湖泊,位于鹤龙湖管区,面积10000余亩,2011年鹤龙湖被列入“国家湿地重点自然保护区”。与湘阴县城隔江相望,湘江大桥建成后,与县城融为一体。

地方特产

简介特产图片
岳州瓷岳州青瓷久有盛名,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岳阳青瓷源于商周,盛产于唐,具有造型古朴大方,晶莹润泽,清淡雅致等特点。古岳州窑窑址,在今湘阴县铁角咀窑头山,是唐朝六大青瓷名窑之一。
鹤龙湖螃蟹总面积9000余亩的鹤龙湖(洞庭湖流域)是湘阴县最大的内陆天然湖泊,通过在湖中心圈定河蟹养殖面积1500亩。
七彩龟湘阴县素称“鱼米之乡”,境内水产丰富,七彩龟是其中产量较多的的一种。肉质细嫩鲜美,富含人体所需的7种氨基酸,有补阴血、励精气之功效,富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其色彩十分艳丽,被誉为“活翡翠”,富有观赏价值。
湘云鲫鲤湘云鲫鲤是湘阴县与湖南师大生物研究所联合开发的鱼类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体形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等特点。
藠头酸甜藠头产于湘阴县三塘乡,年种植面积达3000亩,产量1200多吨。鲜藠头经过加工,制成美味食品;干入药,能通阳散结,主治胸脾心痛、泻疾等症。三塘乡由于土质适应于藠头的生长,从解放前就种植加工藠头。解放后,成立了酱厂,加工的酸甜藠头,以白、圆、脆、肉紧而闻名。

芝麻茶

姜盐芝麻豆子茶是湘阴特有的招待贵宾的饮品,用陶罐将茶叶、姜、盐和芝麻冲开水配成,和后健脾开胃,益气养肾,据称源自南宋,已有近千年历史。

湖南岳阳市相关地区

湖南岳阳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