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1-05 10:07:54

南康区,隶属于江西赣州市,属原中央苏区县,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西部,古称“南野”,秦、汉名“南埜”,三国时因“地接岭南,人安物阜”而得名南安县,晋太康元年(280年)始置南康县,1995年撤县设市,2013年11月撤市设区。

南康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地处南岭山系罗霄山脉和大庾岭山脉的支脉。东邻章贡区、赣县区,南连信丰县、大余县,西接上犹县、崇义县,北界遂川县、万安县,与章贡区、赣县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蓉江新区共同组成赣州市中心城区。面积1722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6个镇12个乡,人口77.12万。

区划名称南康区
行政级别市辖区
区划代码360703
辖区面积1722 km²
人口数量77.12 万人
车牌代码赣B
电话区号0797
邮政编码341400
行政驻地蓉江街道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理位置江西省南部、赣州市西部

南康区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蓉江街道360703001
东山街道360703002
唐江镇360703100
凤岗镇360703101
龙岭镇360703103
龙回镇360703104
镜坝镇360703105
横市镇360703106
浮石乡360703200
赤土畲族乡360703201
横寨乡360703202
朱坊乡360703203
太窝乡360703204
三江乡360703205
龙华乡360703206
十八塘乡360703207
麻双乡360703208
大坪乡360703209
坪市乡360703210
隆木乡360703211
南康市工业园360703400

南康区建置沿革

古称“南野”,秦、汉时名“南埜(yě)”,三国吴时因“地接岭南,人安物阜”而得名南安县。

晋太康元年(280年)置县。

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属南康国。

齐、梁、陈属南康郡。

唐属虔州。

五代十国属百胜军。

宋开宝八年之后,南康属昭信军。淳化元年设南安军,南康隶属南安军。

元属南安路。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改南安路为南安府。

明、清属南安府。

1995年南康撤县设市。

2013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江西赣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同意撤销县级南康市,设立赣州市南康区,同意将原南康市的潭东镇、潭口镇划归赣州市章贡区管辖。

2014年2月25日,赣州市南康区正式挂牌成立。

南康区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南康区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西部,赣江源章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处北纬25°28′~26°14′24",东经114°29′9"~114°55′24"之间,东邻章贡区、赣县区,南连信丰县、大余县,西接上犹县、崇义县,北界遂川县、万安县。南康区纵长横狭,似瓠形,南北长85.45千米,东西宽42.6千米,总面积1732平方千米。距赣州市中心城区23千米,距省会南昌455千米。

地形地貌

南康境内山脉属南岭山系罗霄山脉和大庾岭山脉的支脉,从6个地方延伸入境,形成6个区域性山系,共有12条主山脉:

钯泥岭——斗笠脑主山脉庙背白水洞——燕坑岽主山脉
钯泥岭——红岭上主山脉莲花坞—佛坳岽主山脉
障背——苏访贤岭主山脉障背——陈访岭主山脉
瑞坑北——蓝坝主山脉云山——三江肖边岭主山脉
马孜岽——罗边岭主山脉马孜坳南岽——半境主山脉
田螺丘岽——城防岽主山脉社背——齐溪口东岸之齐岭下主山脉

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座,即隆木与遂川交界处的白鹤岭(海拔1042米)和斗笠脑(海拔1029.8米)。

气候

南康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9.3℃,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12月均温8.8℃,7月均温28.6℃,无霜期286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443.2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856.6小时。

水文

南康区境内以章江、上犹江为泾,大小河流60条,其中干流2条,一级支流10条,二级支流19条,三级支流18条,四级支流7条,五级支流4条。境北隆木水与黄沙水属遂川水系,西南的梅源水属信丰水系,其余河流都属章江水系。除章江、上犹江、龙华江、朱坊河、燕溪属过境河外其余均发源境内的南北山区。章江在境内名蓉江,长58千米,流域面积为859平方千米,落差43米,有蕉溪水、赣桥水、龙回河、南水河等11条支流。上犹江在境内长34千米,流域面积911平方千米,落差16米,有燕溪水、沙溪水、龙华江、木林水、桥头水5条主要支流。隆木水属遂川水系,源出小东,流经樟村、曲潭、瑞坑,出境流入遂川巾石河,境内长13.5千米,流域面积43.8平方千米。梅源水在境内西南面的浮石乡境内。

南康区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南康区面积173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总面积32280公顷(48.42万亩),占土地面积的17.5%;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6903.3公顷(39.14万亩),保护率达80.8%,林地面积占59.5%;水域面积占4.5%。

森林资源

南康区有林地面积163.75万亩,占土地面积的62.7%,其中国有林地面积13.1万亩,集体林地146.28万亩,林木蓄积量211.1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0.82%,林木绿化率63.97%。活立木蓄积量达94.50万立方米。按林业分类经营要求,已初步规划公益林面积39万亩。

矿产资源

南康区矿产资源较丰富,种类较多,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燃料矿和地下水、矿泉水4大类均有。金属矿产中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重金属、放射性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有冶金、化工、陶瓷、 玻璃、水泥原料,还有燃料和地下水资源等。截至2012年底,探明储量的矿产有27种,未探明储量的矿产有32种,已开采的有钨矿、锡矿、铜矿、稀有金属钽铌矿、稀土金属矿、钾长石矿、石灰岩矿、高岭土矿、萤石矿等。

生物资源

南康区有国家级保护野生植物6种,省级保护野生植物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为银杏、苏铁,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杜仲、花榈木、樟树、喜树;省二级保护植物为天竺桂,省三级保护植物为金毛狗蕨、竹柏、草珊瑚、七叶一枝花。有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4种,省级保护野生动物11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为穿山甲、斑林狸、猫头鹰、虎纹蛙田鸡;省级保护动物为果子狸、翠鸟、王锦蛇大王蛇、灰鼠蛇(黄金条)、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眼镜王蛇、尖吻蛇五步蛇、黑斑里蛙青蛙、大蟾蜍(癞蛤蟆)

南康区人口

截至2018年底,南康区人口总户数237067户,总人口77.12万人,比去年增加5060人。其中:城镇人口25.24万人,乡村人口51.88万人;男性人口39.81万人,女性人口37.31万人。出生人口9744人,其中男性5084人,女性4660人。全区人口出生率为13.9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86‰。

南康区内人口分属于汉族、畲族、回族、蒙古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满族、侗族、瑶族、土家族、黎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白族、佤族、土族、仫佬族等20个民族。

南康区历史文化

人文环境

南康是人杰地灵的客家名乡曾被誉为“衣冠文物之名区,财赋舟车之都会”。南康客家风情浓厚,被中宣部授予“客家歌舞之乡”。2013年,被国家文化部正式纳入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2019年12月,南康客家联谊会正式成立。南康是客家人集聚地之一,居住着汉、畲等20多个民族,赤土畲族乡是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乡。南康是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客家风情浓厚,被中宣部授予“客家歌舞之乡”。

民间艺术

南康木根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源是客家先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在民间广泛流传,反映客家人社会生活和思想情趣的口头,是客家崇文重教、耕读传家、昼耕夜读的真实反映。也是客家历史、民俗伦理、气候等为一体的百科全书。

南康古文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文”以说唱古文故事而得名,是居住在赣南客家人中流行很广的有着高度文化内涵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是至今保存集民间口头文学、说唱表演器乐演奏于一体的为平民百姓拥有的一种民间艺术。

南康天车制作技艺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车是客家农村一种科学的且最古老的灌溉农具,南康天车,其历史悠久,体现了客家先民的聪明才智,是古老的客家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俗文化

概况

南康文化源远流长。隆木、坪市等乡分别发现的石镞、石矛,说明南康就有人类繁衍生息。龙回、西华等乡镇的汉唐墓葬群,展示了南康古代的文化。

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南康开凿了梅岭驿道,沟通岭南与古驿道上的一颗明珠,被誉为“衣冠文物之名区,财赋舟车之都会”。唐宋以来,诗人贾岛、苏东坡等墨客骚人在南康题咏唱和,留下了不少名句佳话。大文学家苏东坡因“乌台诗案”遭贬岭南,途经南康,诗赞南康“幽人自种千头桔,远客来寻百结花”、“浮石已干霜后水,蕉溪闲试雨前茶”。宋代有状元刘必达,“大隐居士”田辟。宋、明、清有进士53人,举人218人。清代,如林作梁的《四书精要》;谢启昆的《咏史诗》、《小学考》等,其主修的《广西通志》为志之精品。

近代,南康人郭大力与王亚南合译《资本论》,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杀害的第一位共产党人——江西工运先驱陈赞贤,抗日名将赖传湘,毛泽东的秘书黄祖炎等都是南康人民的骄傲。

民俗

点禾种:南康市旧时习惯在惊蛰前后“点禾子”。播种早禾,俗称“点惊蛰”即农家在清晨备好香烛、纸钱到田头祭祀田螺菩萨,乞求保佑丰收。

莳田:昔时农家莳田时,要请莳田能手“开秧盘”(即技术高明的师傅)第一个下田开莳,然后按技术高低依次排行。莳完田后要做“莳田酒”,俗称:“莳田杀鹅,草子变禾”,认为待人大方,收成必好。

尝新:早稻开镰收割后,吃新米饭叫尝新,旧时家家户户尝新日,买猪肉,杀鸭子,推磨做新米果,点蜡烛敬“米谷神”,以庆丰年。

洗禾镰:秋收后旧时农家要备办酒席,请帮助收种的亲友吃饭,俗称“洗禾镰”。大多东家都煎糯米糍,酿好米酒。内良、河洞至今仍很兴打麻糍、包芭蕉米果分送亲友,意为全年农耕结束,家家分享丰收。

造纸:昔时小满时节,纸棚中槽户、包头要杀狗崽或其他畜禽祭山,初一、十五日“打牙祭”。在山里更不能犯禁,如一人犯禁大家就得停工,犯禁者被罚买鱼肉杀鹅请酒以消灾。纸棚工忌用纸揩屁股。砍竹子,要将竹蔸上的节放通,倒竹时面要往下不能向上。

狩猎:昔日猎者进门,不论冬夏都戴草帽,腰系刀鞘插腰刀。若获得猎物,打头铳者得双份,凡在场者均可得一份。出猎前十分讲究日子和走向,忌“破日”、“空亡日”。

打砂子:上山挖钨砂俗称打砂子或倒桶。昔时要选黄道吉日,在有砂子的附近搭棚。开工时,棚门前要插两根短竹筒,点燃香烛,在地上摆好三牲(鱼、猪、鸭),杀一只黑狗取血以祭祀天神,初一、十五日不上工,也要打牙祭。上工时,走到窿子门口要先抽烟辟邪才能进入,忌在采找矿时吹口哨,打啊嗬(大声呼喊)和吃夹生饭,以避凶趋吉。

订婚:俗称“下聘”或“下茶”。男女合八字后,由男方择定日期,用五色扛盒送三牲和饼蛋等聘礼到女家,是日女家要请亲戚前来吃下聘酒,并按亲疏分享聘礼。待结婚时,亲戚则加倍送女方陪嫁礼品。订婚后不能更改,遇红白大事可互相往来行家礼。

嫁娶:即结婚,俗称“过门”。事前男家须拣日卜吉期,写好大红书帖,备礼通知女家,称“担日子”,若女方无异议,婚期就算定了。“过门”之日,男方家要在前一天下“五牲礼”送到女家,女家亲友在成亲日上午备好礼品合齐到女家贺喜。中午,男家要出轿(旧时或马,现为小车)去接新娘随同嫁奁,新娘在伴娘簇拥下上轿(马或车)出嫁。接亲时由一个男子掮两根扎在一起的竹梢上系着大红布的翠竹,伴随着打鼓、吹喇叭、放爆竹,拥至男家,男方主婚人在门前迎亲,进门后举行婚礼,拜天地,入洞房,宴请宾客。

南康区名优特产

南康汤皮

汤皮是一种用米浆做成的糕,晒干后可储藏,是客家美食。汤皮有两种,一种是汤皮丝,它一丝一丝,绕成一团;另一种是汤皮片,可用来沙炒和油炸,十分香脆。客家人把汤皮糕当早点卖,把蒸熟的汤皮糕切成丝,配上大蒜、辣椒、酱油、生姜、盐等作料做成的引(囱)子。

荷包胙

荷包胙与南安府“戴状元”有关。相传,乾隆时大余人士戴衢亨高中状元后,大摆宴席谢请四方乡邻。因为讲究“状元”席的排场,厨师们就用本地的荷叶把经过料理后的猪肉包成“状元帽”的形状,经蒸熟后,就成了一道菜肴。

黄元米馃

黄元米馃是赣南客家人独特的食品之一,其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正德年间就被列为贡品。黄元米馃以赣南本地产的糯性“大禾米”为原料,现多用软性杂交米。用一种赣南山区生长的名叫“黄元柴”的小灌木烧灰淋水浸泡拌料,然后用木制大饭甑把拌料蒸熟,再把熟饭倒入石碓中,十来个男人齐心协力用黄元棍将米饭捣烂。最后,由师傅将捣烂的黄元米馃揉成圆柱体,用一根细线分出一个个厚约五六厘米的黄元米馃,用手整理成型。

酒糟鱼

酒糟鱼是南康特色菜之一。做酒糟鱼,多选半斤左右的鲫鱼,腌制,晾到半干时,放进酿好的米酒坛子里封起来。十余日,即可取出,或蒸或煮,与酒糟同沸之。

花生巴

花生巴,又名“豆巴”,是南康的传统食品,花生巴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佐以五香调味品、灿米粉、鲜花生仁或大豆。经加工成型后,在油锅中煎炸而成。薄如丝绸,酥、松、脆为一体。

南康区风景名胜

综述

历史文化:古楼隘、四眼桥、景福桥、文峰、 “龙湫”石刻、沙角庵、旌表坊、太窝天主教堂、南康古城墙、陈赞贤烈士墓、龙回革命烈士纪念碑、南康革命烈士纪念碑

人文景观:南山森林公园、生佛寺、东山公园、文峰塔、莲花山、大山脑旅游区、罗边水利枢纽工程、旭山烈士陵园、文峰

民俗风情:圩下客家民居、大坪南良邓氏宗祠、隆木黄石花厅、凤岗大塘村董屋九井十八厅建筑群、唐江卢屋村、幸屋村

2017年以来,南康区培育和建设了一批产业突出、体现客家风情、红色文化、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的特色小镇。

生佛寺

原名“万安寺”,始建于三国吴宝鼎年间,后改为“瑞安院”,继而迁址南山,改为“南岩寺”。该寺坐落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西华乡境内,距城区2.5千米。南山,又名南台山,与市区隔江相望。

东山公园

位于金鸡镇东山村。建成于2000年,占地248亩。西临蓉江,北靠323国道,东有东山路、金山路,处市区繁华地段。文峰塔矗立园中,雄伟壮观;赞贤亭、双思亭、观澜亭、丛桂亭、太原亭分建各显要地段;巨型动物群雕和神话群雕,散立在相应景点。还建有水上乐园、儿童娱乐场、保龄球场、花园、灯光喷水池、迷宫,设有茶社、饭庄、商店。园内林木葱郁,鸟语花香,是城区集娱乐、休闲一体的综合性游乐场所。园额是全国政协副主席费孝通手笔。

文峰

位于金鸡镇上垅村,距105国道4千米,在区东南25华里处。原名鸡笼山,又称“尖峰山”。宋代苏轼来游,留下咏山诗句并将其改名独秀峰。文峰以青山、绿水、奇石著称,在山间溪流上,有两块石块上端紧夹一颗石珠,隔着溪流斜靠在一起,形成一个奇特石洞,清泉穿洞而过就是“仙人靠石”。溪边有“龙湫”石刻二字。

江西赣州市相关地区

江西赣州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