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1-06 10:06:16

邹城市,山东省辖县级市,由济宁市代管。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济宁市东部,行政区域面积1616.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5.54万人(2019年末),辖3个街道、13个镇。邹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千年古县。邾国(邹国)故城坐落于境内,是邹鲁文化的发祥地和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故里。主要旅游景区有孟庙、孟府、孟林、峄山风景区、明鲁王陵、上九山古村、凤凰山风景区、铁山公园、护驾山植物园、五宝庵山等。

区划名称邹城市
行政级别县级市
区划代码370883
辖区面积1616.56 km²
人口数量115.54 万人
车牌代码鲁H
电话区号0537
邮政编码273500
行政驻地千泉街道平阳东路2699号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山东省西南部

邹城市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钢山街道370883001
千泉街道370883002
凫山街道370883003
香城镇370883101
城前镇370883102
大束镇370883103
北宿镇370883104
中心店镇370883105
唐村镇370883106
太平镇370883107
石墙镇370883109
峄山镇370883110
看庄镇370883111
张庄镇370883112
田黄镇370883113
郭里镇370883114

邹城市建置沿革

今邹城市,古属夷地。

夏代,属徐州。

商代,地属奄国。

西周初期,封颛顼后裔曹侠于此,国号“邾”,附庸于鲁国,春秋之初为子爵。鲁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4年),邾文公卜迁于绎,定都于峄山之阳。鲁穆公时改“邾”为“邹”。楚顷襄王十八年(前281年),被楚所灭。

秦代,置邹县,县治邾国故城;置平阳县。两县隶属薛郡。

西汉初,驺县属徐州刺史部楚国薛郡,南平阳县属梁国(后吕国、砀郡)。高帝八年(前199年),置稾(橐)侯国,属梁国。推测稾(橐)侯国和东茅侯国后并为橐县〔一说元鼎五年(前112年)国除为县〕。景帝三年(前154年),薛郡改置为鲁国,驺县属之。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南平阳县、橐县划归兖州刺史部山阳郡(后一度改为山阳国、昌邑国)。

新莽,驺县更名驺阳县(一说驺亭县),属鲁郡;南平阳县更名黾平县,橐县更名高平县,山阳郡更名巨野郡,黾平县、高平县属巨野郡。

东汉初,三县恢复原名,驺县属徐州刺史部鲁国,南平阳县、橐县属兖州刺史部山阳郡。永平二年(公元59年),南平阳县、橐县划归东平国。章帝年间(75—88年),橐县更名高平县。元和元年(84年),南平阳县、高平县复归山阳郡。

三国魏,正元年间(254—256年),高平县改为高平侯国。甘露三年(258年),高平国除,复为高平县。邹县属豫州鲁国;南平阳县、高平县(国)属兖州山阳郡。

西晋,邹县属豫州鲁国(后改为鲁郡),南平阳县、高平县属兖州高平国。

东晋,邹县属兖州鲁郡,为郡治;南平阳县更名平阳县,平阳县、高平县属兖州高平郡,高平县为郡治。

南朝宋,邹县属鲁郡,为郡治;高平县属高平郡,为郡治。元嘉十三年至三十年(436—453年),兖州治邹山。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平阳县,并入邹县,邹县县治由峄山之阳迁至岗山之阳原平阳县治(今邹城市区)。

隋初,邹县属任城郡,高平县属高平郡。开皇三年(583年),废任城郡、高平郡,两县属兖州。大业二年(606年),废高平县,其近邹之地并入邹县;改兖州为鲁州,邹县属之。大业三年(607年),罢鲁州为鲁郡,邹县属之。

唐代,邹县隶属河南道兖州(鲁郡)。

北宋初,邹县隶属京东西路兖州。熙宁五年(1072年),邹县降为镇,并入仙源县。元丰七年(1084年),复置邹县。政和八年(1118年),兖州改为袭庆府,邹县属之。伪齐,置滕阳郡,邹县属之。

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滕阳郡升为滕阳州,二十四年(1184年)更名滕州,邹县属山东西路滕(阳)州。

元代,隶属山东行省益都路滕州。

明初,隶属济宁府。洪武十八年(1385年),济宁府改为州,兖州升为府,邹县又隶兖州府。

清代,隶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兖州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兖州府,邹县属岱南道。

民国三年(1914年),岱南道改为济宁道,邹县属济宁道。

民国十四年(1925年),设兖济道,邹县属之。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止“道”制,邹县由山东省直辖。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山东省设立第一行政督察区,邹县属之。

抗日战争时期邹县建制沿革
国民党政权日伪政权人民政权
抗战期间,邹县由山东省直辖。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邹县沦陷,县长弃城逃跑。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邹县隶属山东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7月,邹县隶属鲁西行署。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邹县县长和泗水县长所部进驻邹县县城。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邹县沦陷,组建邹县临时治安维持会。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7月,设立伪邹县公署,邹县属伪山东省鲁西道。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伪县公署改称“县政府”;邹县改属伪兖济道。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日伪政权解体。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8月,在邹西建立邹县抗日民主政府;12月,建立邹东办事处(县级),驻瓦曲一带。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月,邹县抗日民主政府迁至邹东,与邹东办事处合并,仍称邹县抗日民主政府,驻瓦曲、后峪、颜家庄一带。

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于邹西、滕西一带设立湖东办事处(县级),驻滕县盖村一带;7月,因形势恶化,湖东办事处转移至邹东后撤销;8月,邹县属鲁南区第一行署;10月,因形势恶化,撤销邹县抗日民主政府,各区由鲁南第一行署直辖。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5月,设立邹滕边办事处,驻连青山一带;7月,随着根据地扩大,撤销邹滕边办事处,复设邹县抗日民主政府;8月,在原湖东办事处辖区基础上设立凫山县。

抗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邹县建制沿革
国民党政权人民政权
民国三十四年至三十八年(1945—1949年),邹县由山东省直辖。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邹县隶属山东省第四(鲁南)办事处。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山东野战军同邹县地方武装解放邹县县城,国民党政权撤离。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3月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5月,邹县隶属鲁西南行署。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国民党军复占邹县县城,重建县政权。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6月,邹县城第二次解放,国民党邹县县长被击毙,县政府解体。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邹县抗日民主政府改称邹县民主政府。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邹县民主政府迁至邹县县城;4月,撤销凫山县,其原辖四个区复归邹县;10月,恢复凫山县建制。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国民党军复占邹县,县民主政府大部分人员向滨海一带北撤;8月,于曲阜、泗水、邹县边区设立曲泗邹民主政府;11月,北撤人员陆续返回,驻灰埠村一带,邹县民主政府机构职能逐渐恢复;撤销曲泗邹民主政府。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6月,邹县城第二次解放,邹县民主政府迁驻县城;7月,邹县民主政府改称邹县政府。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邹县政府改称邹县人民政府。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邹县隶属山东省鲁中南行政区尼山专区。

1950年5月,设立滕县专区,邹县属之。

1953年7月,滕县专区更名为济宁专区,邹县属之。

1968年,济宁专区改为济宁地区,邹县隶属济宁地区。

1983年10月,撤销济宁地区,设立地级济宁市,邹县隶属济宁市。

1992年10月,撤销邹县,设立邹城市(县级),邹县由山东省直辖,济宁市代管。

邹城市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邹城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偏西,济宁市东南部,东连临沂市平邑县,北靠泗水县、曲阜市和兖州区,西邻济宁市任城区和微山县,南接枣庄市山亭区和滕州市。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6°44′30″~117°28′54″,北纬35°09′12″~35°32′54″,东西最大横距63公里,南北最大纵距35公里,行政区域面积1616.564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邹城市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区的西南边缘,泰蒙山脉与鲁西平原的结合地带。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东、南、北三面群山环绕。全境大致以峄山断层为界,东部以泰沂山区向南延伸的低山丘陵为主,西部以平原洼地为主。全境平均海拔77.8米;最高点凤凰山位于邹城东33公里处,海拔648.8米;最低点位于郭里镇镇头一带,海拔35米。

邹城市地貌分区简表

地貌类型

中地貌类型

所含微地貌单元

面积(公顷)

占总面积比重

低山丘陵侵蚀陡坡荒岭坡、裸岩裂隙地2338214.46%
山岭缓坡山坡梯田、坡麓梯田、沟谷梯田2482315.35%
近山阶地近山阶地、近山高阶底2730616.89%
岭岗岭岗梯田、岭坡梯田、缓平坡地126027.79%
倾斜平地山前倾斜平地、山前缓平地、沿河阶地、台子地、山间洼地3550321.96%
湖东山前

冲积平原

微斜平地缓岗、微斜平地、缓平地2096312.94%
冲积平地沿河平地、背河洼地、河漫滩142178.79%

低山丘陵:属太沂山区一部分,分为邹东砂石低山丘陵和邹西南青石山丘陵,包括香城、张庄、城前、田黄、大束、看庄及中心店、市区、峄山镇的东部、石墙、郭里镇的南部,面积121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5.3%,标高一般为100~650米,相对高度300~500米,沟壑纵横,切割侵蚀零乱。共划分为5个中地貌类型,15个微地貌单元。因山高坡陡,土层浅薄,缺水干旱,土壤熟化程度不高,水土流失严重,能被农业利用的只是部分沟、峪地和坡麓梯田、近山阶地。适宜封山造林,扩种耐旱作物。

邹城市主要山岭名录
峄山山系岗山、铁山、朱山、护驾山、吉家山(接驾山)、唐王山、小牙山、牙山、峄山、郭山、普阳山、虎山、金山、龙山
连青山山系葡萄山、葛炉山、大顶山、柯楼山、琵琶山、齐山、五宝庵山、(大、小)谷山、尖山(北)、北洪山、南洪山、梁山、(东、西)独都山、黄山(香城)、高家山、龟山、狼屋山、尖山(南)、莲子山、连青山、黄山(张庄)、(南、北)钢山、拴马橛山、剪子山、越峰山、桃山、南望子山、白岭山
凤凰山山系凤凰山、红山、笔架山、荆山、坡山、雨山
尼山山系小山、十八盘山、鹿山、牛毛山、柯楼崮山、峭山、老猫洞山
昌平山山系昌平山、崮山、四峪山、轲辘山、盘龙山、珠山、四基山、云山、卧虎山、凰山、九龙山、亭山、玉皇山、中山、庙山、圣土山、青龙山、义母山、乌龙山、卧虎山(东)、卧牛山、立石山
凫山山系东凫山、堵子山、西凫山、北凫山、黄山、狼山、马鞍山、寨山、金斗山、长青山、古木山、凤凰山、后山、长山、樊山、白山、大九山、朗子山、染山、喀喽山、大山

境内山脉是泰山、蒙山分支,分为峄山、连青山、凤凰山、尼山、昌平山、凫山6大山系,有大小山头190余座,其中较大的45座。山体由于剥蚀作用,大都峰低坡缓、破碎断续。

东山前冲积平原:属黄淮平原北部、华北平原南部,包括太平镇及中心店、市区、峄山镇西部、石墙、郭里镇北部,面积397.9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4.7%,标高40~80米,系山前倾斜平原,由东向西逐渐低缓。共划分为2个中地貌类型,6个微地貌单元。土壤深厚、土质好,主要为潮棕壤、潮褐土、潮土。为境内粮菜盛产基地。

气候

邹城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东西气候差异略为明显,东部山区气温偏低,日照短,气候干燥;西部平原日照较长,热量较丰富。全市多年平均气温14.9℃。1月平均气温-1.6℃~0.7℃,极端最低气温-16.1℃(1981年1月27日);7月平均气温27.4℃,极端最高气温40.1℃(2002年7月15日)。生长期年平均297天,无霜期年平均209.3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82.2小时,年平均太阳辐射总热量120.6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14天(一般为2月7日~12月8日)。年平均降水量686.5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74.8天,降水集中在6~8月;极端年最大降水量1067.0毫米(2003年),极端年最少降水量268.5毫米(1988年)。春夏季盛吹东南风和偏南风,秋冬季盛吹偏北风,风力一般在3~4级。

水文

地表水  邹城市地处淮河流域,绝大部分属南四湖湖东区水系,东北部浚河水系属沂河流域祊河水系。有大小河流111条,分为6个水系。河流总长度304.9公里,年径流总量3.3亿立方米,年排涝量1.3亿立方米。主要河道有一级河泗河、白马河、东大河、城河、界河、浚河6条,总长92.4公里;二级河小沂河、大沙河、望云河、滑将河等22条,总长212.5公里。多系山洪河道,集水面小,源短流急,洪峰高,含沙量大,水土保持差,冲刷严重,河槽上宽下窄,流向呈辐射式,多数流入泗水、曲阜和滕州境内,无客水入境。

邹城市水系简表
水系河流数

(条)

主要支流境内流域面积

(平方公里)

占总面积比例
南四湖白马河水系56大沙河、望云河、石墙河、石里沟、七里沟779.848.3%
泗河水系16小沂河、济河226.916.5%
东大河水系13滑将河215.1413.3%
城河水系15东戈河、西戈河166.410.3%
界河水系6八里河、富张河、铁刘河118.67.4%
沂河浚河水系5沂河66.24.1%

泗河发源于新泰市,于太平镇后鲍村入境,至王府寨村西南出境,为邹城市与任城区的分界线;境内长16.5公里,因河床淤高,坡水不能排入,为防洪河道。白马河是境内最大河流,从北至南流经境内中心店、北宿、太平、石墙、郭里5镇,全长60公里,境内长41.6公里,年均流量0.9立方米/秒。

地下水  邹城地下水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入渗。地下水化学成分以碳酸盐型水为主,矿化度大多数小于0.5克/升,属淡水。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有明显的季节性,随降水和灌溉量呈周期性的变化,汛期地下水位迅速上升,9月升至最高,水位变幅2~3米。  地下水含水层主要有东部山丘山间谷地潜水含水层、西南低山区裂隙含水层、隐伏岩溶承压含水层、西部平原潜水—承压孔隙含水层四种类型。峄山断裂对地下水的储存和运动影响较大。东部低山丘岭区基岩裂隙水一般沿地形由高到低运动,汇积于冲沟河谷内,向下游排泄;西南低山丘岭区大气降水入渗较快,向山区北部运移,补给深层陷伏岩溶含水层;陷伏灰岩水沿地层走向,由龙河、唐村一带向黄路屯方向排泄;西部平原浅层地下水向西排入白马河。

土壤

邹城市土壤类型可分4个土类,11个亚类,15个土属,48个土种。东部砂石山区主要分布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在山丘峡谷间分布着条带式的潮土;西南部青石山区主要为淋溶褐土、褐土性土、褐土、潮褐土;西部平原分布着潮棕壤、潮褐土、盐化潮土、褐土化潮土、潮土及砂姜黑土。全市耕地土壤耕层厚度平均23.5厘米,土壤容重1.55克/立方厘米;有机质平均含量12.4克/千克,大部分养分处于中量偏上水平,含量比较合理。

邹城市土壤土类简表

土类

所含亚类

分布区域

面积(公顷)

占总面积比例

棕壤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主要分布于低山丘岭区,与部分褐土成复区交错分布72928.545.10%
褐土褐土性土、淋溶褐土、褐土、潮褐土分布于西南部青石山区,北面与潮土类交错分布34759.421.50%
潮土褐土化潮土、潮土主要分布于西部冲积平原,其次在东部低山丘陵区的沿河两岸16162.210.00%
砂姜黑土砂姜黑土西部冲积平原湖洼交接地带、白马河两侧的背河洼地、浅平洼地3383.22.09%

邹城市自然资源

水资源

邹城市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5.3462亿立米,水资源模数33.15万立方米 / 平方公里,人均占有440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水资源比较贫乏。全市水资源可利用总量2.95亿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量9145.9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2.05亿立方米。可利用水资源区域间分布不平衡,邹西平原区地下含水丰富,水质良好,埋藏不深,补给面积较大,易于开采,为主要水源地;山区主要依靠拦蓄地表水,缺水程度和解决用水困难程度较大。

土地资源

2018年,邹城市总土地面积161656公顷,其中农用地127121公顷,建设用地24255公顷,未利用地10280公顷。

总体来看,邹城市人多地少,土地垦殖率和利用程度较高,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区域土地利用不均衡,农用地生产条件差,利用粗放,规模经营程度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低,农村居民点面积大、利用效率低;土地污染、水土流失现象严重;采煤塌陷造成耕地减少、环境破坏等。

矿产资源

截至2007年底,邹城市共发现矿种21种186处。能源类矿产有煤、油页岩和地热3种;金属矿产有金、铁(包括含铁辉长岩)、铜,除铁矿外,其他均为矿点、矿化点;非金属矿产资源有熔剂用石灰岩、水泥用石灰岩、水泥配料粘土(页岩)、花岗岩(饰面及建筑用)、脉石英、电气石、砖瓦粘土、耐火粘土、陶土、高岭土、重晶石、建筑用石灰岩、建筑用砂等。总体来看,邹城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分布范围较广,人均资源价值量高;煤炭资源丰富,保证程度高,资源优势突出;建材非金属矿产资源较丰富,配套程度较高;矿产资源区位优势明显;金属矿产资源匮乏。

能源矿产:煤是邹城的主要矿产,主要集中分布于市境西北部的兖州煤田内,含煤面积375平方公里,包括中心店、太平、北宿、唐村4镇,累计查明储量21.76亿吨,保有储量17.11亿吨,其中可采储量3.53亿吨,基础储量9.09亿吨,资源量8.02亿吨,资源量大、质优、开采条件好。油页岩在南屯、鲍店及东滩井田内与煤共生,查明储量6159.3万吨,为特色矿产。地热矿点位于城前镇雨山,属低温热水型。

金属矿产:磁铁矿位于看庄镇土山洼村,属晚期岩浆熔离型磁铁矿,储量60万吨,品位一般低于30%。含铁辉长岩共发现矿点15处,主要分布于东部酸性岩地区,推测储量134万吨,保有储量48万吨,一般含全铁7~15%。

非金属矿产:水泥用灰岩分布在峄山断裂以东和南部的山区,探明储量9.67亿吨,可采储量2.42亿吨。饰面用花岗岩,探明储量1407.3万立方米,预测资源量超过1亿立方米,主要品种有“邹城红”“邹城青”“邹城绿”“邹城山楂红”“邹城芝麻花”等十余种。高岭土产地1处,探明储量3155.5万吨,预测资源量10亿吨。

邹城市人口

人口数量

1949年,邹县总人口44.13万人,1955年超过50万人,1964年达到60万人,1970年增长到70万人,1976年达到80万人,1987年超过90万人,1990年突破100万人,2000年超过110万人。截至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15.54万人,比上年增加0.09万人。

民族构成

邹城市绝大多数人口为汉族,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汉族1109427人,占总人口的99.35%;少数民族7265人,占0.65%,其中回族6160人,满族239人,佤族139人,拉祜族103人。

邹城市历史文化

孟子故里

孟子生平

孟轲(约前372一前289),战国时思想家。字子舆,邹人。先世是鲁国公族。晚年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孟轲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父亲孟孙激。孟子三岁丧父,家境贫困,全靠母亲仉氏教养,其“三迁择邻”“断机教子”典故家喻户晓。孟子幼年就“设俎百,揖让进退”,童年时期进入学宫,“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学成后,开始收徒讲学,至36岁时门生已达数百人。44岁起,带领弟子们先后游历了梁、齐、宋、鲁、滕、任等国,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曾在齐国任过客卿,并在稷下学宫讲学多年。他劝说国君们讲仁义,重德治,施行仁政、王道,反对不义战争。晚年回乡,授徒讲学,著书立说。

孟子思想

孟子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在儒学分化中,被称为思孟学派,代表孔门嫡系正传。孟子着重发挥了孔子的“仁学”,提出“仁政”的主张,描绘出一套以“井田”为模式的理想蓝图。强烈抨击开疆辟土,反对兼并战争,严正谴责一切残民以逞的暴君污吏,力图把现实政治引到“保民而王”的轨道上来。公开标出“民贵君轻”口号,号召在一定限度内“改善”君民关系。从“性善论”出发,认为实行“仁政”的原动力全靠君子大发“仁心”。这种“良知”和“良能”,“操之则存,舍之则亡”,所以贵在一个“养”字,依据子思“思诚之道”,从心性哲理修养上,构造出“尽心”“知性”“知天”的主观唯心论体系,最终得出“万物皆备于我”的结论。

后世纪念

为孟子立庙奉祀,始于宋景禧四年(1037年)。孟庙最早由孔道辅建于四基山孟子墓旁,由孟子后裔专门主持孟子庙祀事。因距城较远,祭祀不便,后迁建于县城东郭;东郭地势较低,易遭水患,宣和三年(1121年)迁建县城南门外道左,定址至今。宋元丰六年(1083年),敕命追封孟子为邹国公;次年,以孟子配享孔子。元仁宗延三年(1316年),追封孟子父为邾国公,母为邾国宣献夫人。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加赠孟子为邹国亚圣公。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孟子与其他圣人一起被去掉封爵,直称“亚圣”。

孟庙祭祀有多种形式,祭期也不尽相同。最主要的祭礼为丁祭,在每年仲春、仲秋(农历二、八月)上旬逢丁的日子举行;其次祭以冬至日孟子忌辰,以示纪念。每年清明前一日、十月朔前一夕及腊日,嫡裔宗子都在四基山孟子墓前举行祭祀活动。对孟子父母亦有祭祀,如断机堂祭于每岁仲春、仲秋上丁日;马鞍山孟子父母墓祭于清明日、十月朔日;孟子故里祠祭于每年正月朔日、二月二日,十一月望日、腊日。2007年起每年春季,邹城举办“中华母亲文化节”,在孟庙举办纪念孟母孟子大典。2014年起恢复冬至祭孟。

孟氏家族

孟氏自二代仲子以后,或贵显,或潜晦,至北宋年间被孔道辅于凫村寻得孟子四十五代孙孟宁,孟氏后裔始被授予官职。明景泰二年(1451年),赐五十六代孙孟希文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废除“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改封“亚圣奉祀官”。1949年,七十四代孙、亚圣奉祀官孟繁骥赴台湾,1990年病逝,奉祀官由其子孟祥协接任。至此,孟子后裔世袭官承袭了十九代,历时五百余年。

孟氏立行辈可追溯至明代孟希文,至清代已续至第105代。自“希”字辈起,依次为: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祐,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懿长;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随着族众增多,为分清“支份”远近,划分为十一派、二十户,十一派从第55代“克”字辈开始,“希”字辈22支划分为二十户。至今,邹城地区孟氏族人分布在北孟庄(皇粮庄)、南孟庄、孟楼、孟官庄、孟傅、山头、庙户、大束、凰翥、八里沟、邹城南关以及凫村等地。

邹鲁文化

邹鲁文化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在邹地与鲁地所形成的地域文化。由于孟子生于邹,孔子生于鲁,邹鲁遂成为文教兴盛之地的代称。邹鲁地区早期的历史人文加上后来产生于此的儒学,并称之为邹鲁文化。邹鲁文化具有尊孔孟好儒、重视礼乐教化的特征,主要包含亲亲孝悌、礼义廉耻、保民重民、节俭朴实等思想观念。庄子曰:“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史记》云:“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随着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邹鲁文化由原来的地域文化转变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主流,“邹鲁”亦成为文教兴盛之地的代名词,国内和境外多地有“海滨邹鲁”“东南邹鲁”“江南邹鲁”“小邹鲁”“闽邦邹鲁”“滇南邹鲁”“陇右邹鲁”“海东邹鲁”之称。2014年起,邹城联合各邹鲁文化名城举办邹鲁文化城市座谈会。

文物古迹

古遗址

野店遗址、邾国故城遗址、漆女城遗址、凫山羲皇庙遗址、栖驾峪遗址、斗鸡台遗址、北凫山山顶遗址、晚照寺遗址、灰城子遗址、城前遗址、西丁遗址、独山遗址(东沟遗址)、簸箕掌遗址、城子窝遗址、庙东遗址(老磨台遗址)、乌龟寺遗址、马山头遗址(吕布台遗址)、后峪遗址(东大寺遗址)、陶城遗址、台子遗址、金家堌堆、护驾山遗址、岳庄遗址、苗山庄遗址、西柳遗址、孟母断机处遗址等

古墓葬

四基山古墓群(孟林)、汉鲁王墓、明鲁王墓、万章墓、南宫适墓、西晋刘宝墓、金乌林答将军墓、庙东古墓、王看九女筑坟、兴泉墓群、谢庄古墓、王屈汉墓群等

古建筑

孟庙、孟府古建筑群、重兴塔、孟母三迁祠、龙山玉皇殿、大园戏楼、小石石拱桥、颜母祠、徐辟祠、峄山白云宫、潘氏家祠等

石窟寺及石刻

铁山摩崖石刻、岗山摩崖石刻、葛山摩崖石刻、峄山石刻、凤凰山石窟造像、黄山十八罗汉洞造像、后圬山寿峰寺碑刻群、创建二神祠碑、鲁府柴炭山刻石等

近现代史迹及其他

白莲教农民起义遗址、尼山区抗日烈士纪念碑、孔孟诞生圣地碑、抗日烈士郑师文纪念碑、烈士陈清松墓碑、邹城烈士陵园、石墙双庆扬水站等

孟庙 又称亚圣庙,位于城区南关,为历代祭祀孟子之所。北宋景佑四年(1037年)始建于四基山西麓孟子墓旁,宣和三年(1121年)迁于现址,其后不断对孟庙增修拓广,至明代已具现有规模,历代重修38次,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地震倾圮后重建。庙呈长方形,南北长458.5米,东西宽95米.占地4.36万平方米,规模仅次于孔庙。共5进院落,有各型殿宇64楹、碑亭2座、木坊4座、石坊1座。亚圣殿位于南北中轴线上,为庙内主体建筑,殿7间,高17米,横宽27.7米,进深20.48米,双层飞檐,歇山式,绿琉璃瓦覆顶;檐下八角石柱26根,通体浅雕龙凤花卉。中轴线两侧对称排列着寝殿、启圣殿,孟母殿、致严堂、桃主祠、东西庑、祭器库、省牲所、康熙及乾隆御碑亭等。庙内共有碑碣石刻350余块。庙内古树苍郁,翳天蔽日,桧树居多,间以古槐、银杏、藤萝。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府 亦称亚圣府,位于城区南关,东邻孟庙,为孟子嫡裔居住的地方。始建年代不详,至明代已有相当规模。孟府南北长226米,东西宽99米,前为官衙,中为内宅,后为花园,共有楼、堂、亭、阁148间。大门内东西厢房为差役、守卫居住。进二门,正中大堂,为迎接诏旨、接待文武官员、申饬族规家法之所。堂内设暖阁,两侧陈列“五经博士”“世袭翰林院”“亚圣奉祀官”“肃静”“回避”等匾牌和各种仪杖,堂前东南置日晷,西南置嘉量。东西两厢是赞礼生、乐舞生、司书、执事人等办公之所。大堂之后为内宅院、赐书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林 亦称亚圣林,是埋葬孟子及其后裔、家族成员的墓地,位于大束镇四基山西南麓。林前有神道、御桥。享殿5楹,硬山式建筑,始建于宋代,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重建。享殿后为孟子墓,高6米,底位纵横各20余米,墓前竖有蟠首龟趺巨石碑,上楷书“亚圣孟子墓”。孟子墓周围即是其后裔、家族成员的墓冢,分布密集。其中大型墓冢3座,俗称“三家冢”(鲁国贵族孟孙、季孙、叔孙之墓),中型墓冢10余座。林中有侧柏、桧、柞、杨、榆、楸、槐、枫、楷等古树木1万余株。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鲁王陵 又称荒王陵、明鲁王墓、鲁荒王墓。位于中心店镇九龙山南麓,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鲁王朱檀及其嫔妃的陵墓。陵区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规模宏伟、庄严,主要建有御桥、陵门、二门、享殿和明楼等。朱檀墓坐北面南,依山凿石开圹于地表以下26米,墓室规模宏大,南北长20.6米,东西宽8.2米,高5.5米。朱檀棺椁位于后室正中,置砖雕棺床之上。墓内各类随葬品共2000多件,其中织金缎龙袍、双层透雕玉带、宋“天风海涛”琴、宋高宗题“葵花蛱蝶”扇面、元钱选白莲手卷等为文物珍品。朱檀墓西侧为次妃戈妃墓,正妃汤氏墓位置不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摩崖石刻 邹城的铁山、岗山、葛山、尖山、峄山摩崖刻经,是北齐、北周时期著名僧侣书法家刊刻在花岗岩石壁的佛经和题跋文字。其书法艺术隶楷相间、方圆兼备,古朴雄浑,被古代书法家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铁山摩崖石刻位于城区北部铁山之阳一倾斜约45度的巨大花岗岩石坪上,南北长66.2米,东西宽16.4米,面积1085.68平方米,正上方有阴线刻巨龙、云气、佛光图案,佛光下镌字,右侧刻佛教《大集经》,左侧刻《颂文》,经文下部刻《题名》。岗山摩崖石刻位于城区北部岗山山阴兰花谷内,自东向西散刻在三十余块花岗岩石壁上,依内容与镌刻形式分作五部分。葛山摩崖石刻在大束镇北葛山西麓,佛经刻在整幅花岗岩石坪上,东西长20.6米,南北长8.4米,173平方米,由佛经大字和《题名》两部分组成。峄山摩崖刻经在邹城东南6公里峄山上。刻经一处在五华峰“光风霁月”石上,另一处在山腰乌龙石妖精洞侧,内容为《文殊般若经》。上述四山摩崖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尖山摩崖石刻、阳山摩崖石刻,因开山采石已被破坏。

主要古遗址 邾国故城位于峄山之阳,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2530米,南北宽约2500米,城周长约10公里,城内面积约6平方公里,故城墙现共残存4000余米。野店遗址位于峄山镇野店村南,为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等新石器时代遗存,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800米,总面积约80万平方米,古文化层分为4层,堆积厚0.5米至1.6米。凫山羲皇庙遗址位于郭里镇庙东村,又称人祖庙,俗称爷娘庙,是祭祀伏羲、女娲的庙宇,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20米,为亭、榭、楼、阁的集合体,结构严谨,气势恢弘,分东、中、西三路建筑,共有大小42座庙宇,内供1300多尊神像,1929年毁于战火。上述三处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兴塔 位于钢山街道古塔小区内,为八角楼阁式仿木筒体结构砖塔,由基座、塔身、塔顶、地宫组成,共九层,高27.4米,是北宋时期保存较少的八角楼阁式仿木结构砖塔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邹城市风景名胜

邹城市A级景区名录

AAAA级

孟庙孟府景区、峄山风景区、明鲁王陵景区(3家)

AAA级

上九山古村落、凤凰山景区、五宝庵山景区、鸿山景区、绿鑫春生态庄园、三仙山景区、峄山梦幻海洋水世界、中心草莓观光生态园、康王谷花世界、尼山区红色教育基地、蓝陵桃花源景区、护驾山公园、铁山公园、邹城博物馆、邹城规划展览馆(15家)

AAA级景区村庄:泉山沟村、上磨石岭村(2个)

AA级

堃茂现代农业风情园、峄山邹鲁农业公园、金钢山酒文化旅游区、上磨石岭民俗村、石鼓墩景区、狼舞山景区、越峰山景区、梨杭景区、穆仙洞观光园景区、王屈核桃乐园、清凉泉山景区、五康轩郭里庄园(12家)

AA级景区村庄:辛寺村、栗子园村、灰城子村、溪湖厂村、大庄二村、东柳下邑村(6个)

峄山 位于市区南10公里处,海拔582米,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峄山约形成于25亿年前,以其特有的“石蛋地貌”而闻名,有“岱南奇观”“邹鲁秀灵”之称。山上巨石如丸,怪石嶙峋,洞洞相连,有五大奇、八段锦、九龙洞、十二福地、二十四景、三十六洞天之说。峄山人文景观丰富,山阳有春秋邾国故城遗址,孔子曾在峄山讲学,秦始皇东巡首登峄山,留有秦峄山碑,梁祝相传在峄山读书学习。峄山曾是道教随山派、清静派、龙门派及佛教修炼之所,道家称峄山为“妙光洞天”,僧佛则名峄山为“绎诗之庵”。主要景点有盘龙洞、八段锦、隐仙洞、小鲁台、白云宫、五华峰、峄阳书院等。

凤凰山景区 凤凰山位于张庄镇东北10公里处,海拔648.8米,为溶蚀、剥蚀丘陵地貌,发育崮形地貌。主要景点有唐代石窟大佛造像、鲁府柴碳山、圣水池、白莲教起义遗址、“蒜窝子”、“狼洞”、“观东海石”等。为国家AAA级景区、省级森林公园、省级地质公园。

上九山古村 位于石墙镇驻地西南8公里,为AA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北宋初年,是一座依山而建的石头村。现存村落为明清时期建筑,完整保存着三条石头街巷,石院240余座,石屋1200余间,现存建筑面积15600平方米。主要遗迹有玄帝庙、义井、萧家大院、老学堂、旧寨墙、郑氏老林等。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邹城市名优特产

邹城柳下邑猪牙皂城前越夏西红柿
瓦屋香椿芽灰埠大枣
石墙薄皮核桃张庄牛心柿
香城长红枣看庄土豆
香城山楂谢庄豆角

山东济宁市相关地区

山东济宁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