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1-25 08:57:04

江阳区,隶属四川泸州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长江、沱江交汇处。地理坐标东经105º8′52"—105º40′38",北纬28º26′18"—28º54′57"之间,东西长51.3公里,南北宽25.4公里。东连合江县,南接纳溪区,西邻宜宾市江安县、自贡市富顺县,北以沱江为界与泸县、龙马潭区相邻。2018年,江阳区辖10个街道、6个镇,幅员面积64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8.47万。

区划名称江阳区
行政级别市辖区
区划代码510502
辖区面积649 km²
人口数量68.47 万人
车牌代码川E
电话区号0830
邮政编码646000
行政驻地南城街道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理位置四川盆地南部,长江、沱江交汇处

江阳区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南城街道510502001
北城街道510502002
大山坪街道510502003
邻玉街道510502004
蓝田街道510502005
茜草街道510502006
华阳街道510502007
泰安街道510502009
况场街道510502010
黄舣镇510502103
通滩镇510502106
江北镇510502107
方山镇510502108
丹林镇510502109
分水岭镇510502110

江阳区建置沿革

江阳区隶属泸州市,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夏商时属梁州之域。周代属巴国辖地。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和司马错灭巴、蜀,同年设置巴郡辖有包括泸州在内的大片土地。

西汉景帝六年(前151年)封苏嘉为江阳侯,在长江与沱江交汇处(今泸州市江阳区)设置江阳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犍为郡,领江阳县。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置江阳郡。西晋仍置江阳郡。南朝刘宋、南齐置东江阳郡,粱武帝萧衍大同年间(535—546年)建置泸州。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泸州为泸川郡,仁寿中升为泸州总管府。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为泸州,武德三年(620年)置总管府,武德四年(621年)升为都督府。北宋泸州泸川郡置泸川军节度。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升本路安抚使。宋、元之际,蒙古军入蜀,泸州城先后迁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合江安乐山,最终筑城于合江神臂崖,坚持抗元35年。元属重庆路。

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泸州直隶四川行中书省,洪武九年(1376年)直隶四川布政使司。清朝嘉庆七年(1802年)泸州置川南永宁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民国二年(1913年)改泸州为泸县,属永宁道。

1949年12月,泸县解放。1950年成立泸州市,先后隶属川南行署、隆昌专区、泸州专区管辖。1960年7月14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泸州专区,泸州市划归宜宾专区管辖。

1983年3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地辖泸州市改为省辖泸州市。同年5月四川省政府批准原宜宾专区泸州市改为泸州市市中区,划归省辖泸州市管辖。

1996年1月26日,泸州市市中区更名为泸州市江阳区。

江阳区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江阳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长江、沱江交汇处。地理坐标东经105º8′52"—105º40′38",北纬28º26′18"—28º54′57"之间,东连合江县,南接纳溪区,西邻宜宾市江安县、自贡市富顺县,北以沱江为界与泸县、龙马潭区相邻。江阳区地处城市中心半岛,距省会成都230公里,距重庆市132公里。辖区东西长51.3千米,南北宽25. 4千米,总面积64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江阳区地貌由浅丘、平坝、河谷组成。平均海拔高度280米。海拔最高点石棚镇雪顶山,高度649米;最低点弥陀镇沙鱼,高度220米,相对高差429米。地形呈哑铃状,属盆地浅丘区,具有"八丘一坝一分水"的地貌特征。

水文

江阳区境内长江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左纳沱江。较大的河流还有倒流河、鱼子溪等溪河。

沱江发源于四川盆地北部的九顶山,是长江左岸流域全部在四川境内的一级支流,沱江流域也是四川省内惟一的“非封闭型”流域。

倒流河发源于江阳区分水乡,流经龙车、兰田、棉花坡等乡镇注入长江。全长50多公里,蓄水量110万立方米以上。因河流自东向西注入长江,与一般的江河流向相反而得名。

气候

江阳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春秋暖和,夏季炎热,冬无严寒,霜雪极少,日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5—18.2℃,最高气温39.6—41.9℃,极端最低气温-3—1.1℃。年均日照1348.9小时,年均降雨量1187—1228毫米。江阳区内多西北、西南风,平均风速1.2米∕秒,最大风速15米∕秒。

江阳区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江阳区内土壤主要是水稻土、紫色土、新积土和黄壤。水稻土、紫色土占耕地土壤面积的93%。中偏酸性土壤居多,土壤深度在40厘米—60厘米之间,沙壤适宜,肥力较高,宜种性强。全区幅员面积97.36万亩。农业用地75.08万亩,其中耕地45.54万亩、园地4.91万亩、林地10.46万亩、农村道路1.62万亩、坑塘水面897.3亩、养殖水面1.08万亩、农田水利1755.6亩、田土坎11.18万亩。建设用地12.84万亩,其中城市用地1.59万亩、集镇及农村居民点8.51万亩、独立工矿用地1.08万亩、铁路用地1187.93亩、公路用地7513亩、机场2154.09亩、水库水面5431.9亩、水工建设298.7亩。未利用地9.43万亩,其中荒草地579亩、裸岩石砾地4235.1亩、其他未利用土地11871.45亩、河流水面6.3万亩、滩涂1.45万亩。

矿产资源

江阳区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以下六类十二种:有色金属矿产铜,贵重金属矿产金,非金属矿产膨润土、铸型砂岩、水泥粘土,铸型砂岩,水泥粘土等;能源矿产天然气、石油,建筑材料建筑石材、砖瓦原料、河砂、卵石等以及矿泉水。

水资源

江阳区年平均降水量1207毫米,地表水资源量29200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5699万立方米。全区水资源利用情况,一、按用途计:农业灌溉用水量2910万立方米/年,林牧鱼畜用水313万立方米/年,工业用水量105万立方米/年,城镇公共用水量116万立方米/年,居民生活用水量478万立方米/年,生态环境用水量5万立方米/年;二、按水源类型计:地表水源供水量3820万立方米/年,地下水源供水量17万立方米/年,雨水利用量90万立方米/年,合计3927万立方米/年。

植物资源

江阳区森林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树种资源较为丰富。主要的乡土乔木树种:青冈、香樟、桢楠、柏木、马尾松、桤木、千丈、苦楝、香椿、垂柳、黄葛树等。引进树种:湿地松、桉树、兰考泡桐、水杉、法国梧桐、意大利杨树等。经济林木树种:花椒、油桐、核桃、棕榈、桑树。果树:桂圆、荔枝、广柑、桔子、桃子、李子、杏子、梨子、枇杷、核桃、葡萄及引进的苹果、晋枣、梨枣等。灌木:马桑、黄荆、刺梨、火棘(救军粮)瓶兰花(金弹子)、胡颓子。竹类:慈竹、黄竹、斑竹、西凤竹、毛竹等。地被物:芭茅、小芭茅、蓑草、蕨类、苔藓等。药用植物:杜仲、半夏、薄荷、茴香等。

动物资源

江阳区野生动物物种及数量较少。野生动物以蛙类、蛇类(乌梢蛇、红黄蛇、菜花蛇等)和鸟类(乌鸦、喜鹊、猫头鹰、啄木鸟、斑鸠、竹鸡、麻雀、阳雀等)为主;随着江阳区生态环境的改善,白鹭种群和数量正在迅速增加;还有少量的野猪、野兔、野鸡、野鸭、獾和松鼠等野生动物。

江阳区人口

截至2018年末,江阳全区按公安户籍登记总人口为68.47万人。年末常住人口62万人(在本区居住半年以上),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7.02万人,乡村常住人口14.98万人。城镇化率75.8%,比2017年提高个0.8%。全年出生人口7446人,出生率为10.87‰;死亡人口5076人,死亡率7.4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6‰。

江阳区名优特产

泸州黄粑

泸州黄粑是泸州具有数百年历史的传统小吃,源于农村、城市家庭制作形成,选用红糖、白糖、糯米、大米、本地特有的天然植物黄粑叶制作而成。黄粑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味甜糍和。其独到之处在于包料选择的是黄粑叶,黄粑的香味正是来自黄粑叶内所含的芳香油。

五香糕

五香糕选用桂花、芝麻、白糖、糯米、菜油五种原料而得名。五香糕具有外焦内糯、五香俱全、化渣爽口的特点。

泸州猪儿粑

泸州猪儿粑以其糍和而味香糯软而不粘牙的风格成为泸州名小吃之一。泸州猪儿粑分咸馅、甜馅两种。咸馅以鲜猪肉、冬笋、香葱、味精、精盐等为原料;甜馅以白糖、化边油、桔红、桂花糖或玫瑰糖、芝麻等为原料。包馅的原料,则用八成上熟糯米、二成饭米磨浆吊干后的粉子。

江阳区风景名胜

江阳区旅游资源丰富,区内有方山、杨桥湖、甜蜜公园、张坝桂圆林四大风景区,简称“山、水、园、林”,以“山、水、园、林”为重点的风景区已初具规模。区内自然景观丰富,有国家AAAA级风景区2处(张坝桂圆林风景区、泸州老窖旅游区);国家AAA级风景区2处(方山风景区、董允坝旅游景区);市级风景区3处(杨桥湖风景区、甜蜜公园、贵妃园);城区内景点10余处(滨江路、八百年宋代报恩塔、百子图广场、管驿嘴、朱德纪念馆、钟鼓楼、龙透关等);乡镇景点10余处(东岩公园,泰安街道的龙锦山庄、黄舣镇的潘家大院,弥陀镇的观音湖、通滩镇的海潮湖、三国董永墓等)。

江阳区有着较多的人文景观、祠庙、陵墓道观和佛寺道观。四百年泸州老窖池、八百年宋代报恩塔、朱德纪念馆、龙透关、钟鼓楼、黄舣雷家大院古建筑和泸州著名的古八大景点中的宝山春眺、方山雪霁、白塔朝霞、渔甘晚渡等景点都是辖区著名的人文景观,百子图文化广场、大梯步文化广场是江阳区新建的城市景观。区内有祠庙27座。

四川泸州市相关地区

四川泸州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