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1-25 09:12:17

三台县,别称梓州、潼川,隶属四川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中偏西北部,绵阳市东南部。东与绵阳市盐亭县交界,南与射洪市相邻,西与中江县接壤,北与绵阳市涪城区相连,距绵阳市57公里,距遂宁市100公里,距成都市153公里。三台辖区面积2659平方公里,为四川百万以上人口的农业大县之一,有汉、回、藏、羌、彝、满、白 、土、维吾尔、蒙古、苗等11个民族。

区划名称三台县
行政级别
区划代码510722
辖区面积2659 km²
人口数量147.495 万人
车牌代码川B
电话区号0816
邮政编码621100
行政驻地北坝街道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地理位置四川东北部

三台县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潼川镇510722101
塔山镇510722104
龙树镇510722106
石安镇510722107
富顺镇510722108
三元镇510722109
秋林镇510722110
新德镇510722112
新生镇510722113
鲁班镇510722114
景福镇510722115
紫河镇510722116
观桥镇510722118
郪江镇510722119
中新镇510722120
古井镇510722121
西平镇510722123
八洞镇510722124
乐安镇510722126
建平镇510722127
中太镇510722131
金石镇510722132
新鲁镇510722133
刘营镇510722135
灵兴镇510722136
芦溪镇510722137
立新镇510722138
永明镇510722140
建中镇510722141
老马镇510722145
北坝镇510722151
忠孝乡510722201
断石乡510722204

三台县建置沿革

春秋战国时,为蜀国酋长郪王国辖地。

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为置县之始,名为郪县,隶属广汉郡,治地在今县南郪江镇。

南朝,刘宋元嘉九年(432年)分广汉郡置新城郡,建北伍城县,郡县治今三台县城潼川镇,以伍城水为县名。郪县仍属广汉郡,治地在今县南郪江镇。

南齐,增置始平僚郡于今县北境,无属县,郪县仍属广汉郡,北伍城县仍属新城郡。

南梁,改始平僚郡为始平郡,分涪县置始平县,治地今花园镇;撤郪县并入北伍县,仍属新城郡。梁末于新城郡置新州,州郡同治北伍城县。

北朝,西魏改伍城县为新城县,恭帝三年(556年)改为昌城县,同时于新州置昌城郡。

北周,改始平县为涪城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废昌城郡改新州为梓州(以梓潼水命名),治城今潼川镇。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梓州为新城郡,改昌城县为郪县,郪县为郡治。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新城郡为梓州,742年,改为梓潼郡,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于梓潼郡置剑南东川节度,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改梓潼郡为梓州,郪县仍为州治,同时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治所。

前蜀永平四年(914年),改剑南东川节度为武德军节度,以梓州为治所。

北宋初年,称梓州、梓潼郡,剑南东川节度;966年,改武德军为静戎军,978年,改为静安军,989年,改静安军为东川节度。

宋真宗咸平四(1001年),分峡路置益、梓、利、夔四路。梓州路治梓州,辖十一州、二军、一监,49县。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改东川节度为静安军节度,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改静安军节度为剑南东川节度。梓州路、剑南东川节度(东川节度、静安军节度)、梓州同治郪县。

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年),升梓州为潼川府,梓州路改为潼川府路。郪县、涪城县均属潼川府。

南宋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改潼川府路为潼川路。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撤潼川路,撤涪城县并入郪县。

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潼川府为潼川州,同时撤郪县并入潼川州,州隶属四川行省。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潼川州为潼川府,以潼川州本州置三台县,为附郭首县,县名以城西三台山得名,沿用至今。

1913年,撤潼川府,三台县隶属川北道(治地今阆中)。

民国24年(1935年)四川省建立行政督察区,三台县隶属第十二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29日,三台县解放。

1950年1月1日,三台县人民政府成立,驻地城厢镇(潼川镇),设5个区政府、辖56乡(镇),隶属川北行政公署(驻地南充市)遂宁专区(驻地遂宁县城)。

1952年10月1日,撤川北行署置四川省人民政府,三台县隶属四川省遂宁专区。

1958年10月18日,撤遂宁专区,三台县等划归绵阳专区(治地绵阳县城)。

1968年7月8日,三台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隶属绵阳地革委。

1978年5月6日,撤销绵阳地区革命委员会改设绵阳地区行政公署,三台县隶属绵阳行署。

1981年2月23日,根据《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撤销三台县革命委员会,选举产生三台县人民政府,隶属绵阳行署。

1985年2月8日,撤销绵阳地区,成立绵阳、广元、遂宁3个省辖市,三台县隶属绵阳市。

三台县地理环境

位置

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绵阳市东南部,北纬30º42′34"~31º26′35",东经104º43′04"~105º18′13"。东邻梓潼、盐亭两县,南连射洪、大英二县,西界中江,北接涪城、游仙两区。三台县与5县边界线长410.21公里。县政府驻北坝镇梓州干道,距绵阳市区57公里。幅员面积2659平方公里。

地貌

三台县海拔高度307米至672米。属川中丘陵地区,地势北高南低。

三台县地处四川盆地中东北部,大地构造分区为扬子准台之四川中台拗、川中台拱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川中褶皱带旋扭构造。境内地质构造简单,全部由褶皱构造组成。土地承载能力在2.5—2.8kg/cm之间,无地质断层。

水文

县境内大小江河溪流46条,均属于长江支流嘉陵江水系,其中涪江、凯江、梓江、郪江为四条大江。涪江由绵阳市涪城区丰谷镇进入三台县境内,经永明、芦溪、花园、老马、刘营、里程、争胜、灵兴、新德、潼川、百顷出境至射洪香山场,县境内流程长70.65公里,流域面积2660.58平方公里,最大流量为1832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为66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上游入境处为348立方米/秒,下游出境处流量为441立方米/秒。凯江县境内流程长45.35公里,流域面积64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2.4立方米/秒,最大洪水流量3420立方米/秒,冬春季节的干旱年,也曾出现短暂时段的断流现象。郪江县境内流程长32.95公里,流域面积21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为10.7立方米/秒。梓江县境内流程长12.7公里,流域面积569.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为49.1立方米/秒。流域面积达100平方公里以上较大溪河有魏城河、绿豆河、苏家河、桃花河、牛头河、茂隆河、草帽河、柳池河8条,县境内流程共长457.8公里,多年平均流量为1.76至9.87立方米/秒。100平方公里以下的小溪河34条,呈叶脉状分布三台县,属涪、凯、梓、郪四条河的二、三级支流,多年平均流量在0.08~1.5立方米/秒之间,流程总长441.4公里,流域面积1031.25平方公里,水面面积为3244.5亩。

三台县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12年,三台县总幅员面积265965.76公顷,其中耕地116689.09公顷,占幅员面积43.87%;园地4230.58公顷,占1.59%;林地77321.07公顷,占29.07%;草地913.18公顷,占0.35%;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5372.84公顷,占9.54%;交通运输用地5143.19公顷,占1.93%;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4196.47公顷,占5.34%;其他土地22099.34公顷,占8.31%。

水资源

县境内水资源主要是地表径流水、地下水和外来客水。

地表水,县境内地表水资源主要来源于降水,受降水时空分布的影响较大,具有明显的夏雨型特征。县境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82.2毫米。四季气候分明,冬春降水少而夏秋降水集中,形成年际降水不均。降水最多的年曾达1523.5毫米,最少年为598.8毫米。年降水和年径流区域分布上,总的趋势是降水量从县境中部往北边和南边两端递增。在年径流的区域分布上,当地径流与降水区域分布大体相同,也是境南至境北呈逐增趋势。三台县地表水资源总量5.401亿立方米,利用量0.947亿立方米。

地下水,主要以红层地下裂隙水为主。其次是沿江河谷一带的松散堆积物下,埋藏有丰富的地下孔隙水。红层地下水包括浅层地下淡水和深层高矿化承压盐卤水两大类。浅层地下水系指地表浅部风化带淡水和埋藏不深的层间水。三台县地下水储量为6.959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量为4777万立方米。

外来客水,引入三台县的客水主要是涪江、凯江、梓江、郪江、魏城河和都江堰引水的人民渠六期和七期水利工程,计年过境客水总量为126.211亿立方米,利用量仅2.34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境内植物共55科95属269种,主要有常绿针叶树柏树、马尾松,落叶阔叶树麻栎、桤木、泡桐、杨、刺槐等,珍稀树种有银杏、楠木、水杉、红豆杉、红豆树等。草本植物共有25科69种,常见的有属禾本科的白茅、铁钱草、芭茅、蓑草,莎草科的香附子、牛筋草等。动物种类繁多,有鱼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等多种。

矿产资源

截至2012年,三台县探明有矿泉水、膨润土、石油、天然气、砂金、砂石铸型用砂、砖瓦用页岩、盐卤等矿产。在开发中的矿产资源有川中石油矿区在三台富顺、秋林、前锋等地开发利用石油、天然气。双胜、忠孝、三元、富顺、秋林、东塔、古井、鲁班等镇开采加工的钙基膨润土经改性加工成活性土。含砂质钙基膨润土主要分布在钙基膨润土矿的顶、底板,用于饲料添加剂。砂金主要分布在县境内涪江流域刘营至慕禹河段,砂金平均品位0.18克/立方米,储量约5吨,由于砂金品位低未进行开发。

三台县名优特产

三台涪城麦冬

三台被誉为“中国麦冬之乡”,是全国著名的“涪城麦冬”和“川麦冬”的主产地。三台涪城麦冬,是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的著名特产,又名“川麦冬”、“绵麦冬”,麦冬又名沿阶草、书带草、麦门冬,为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

于2006年5月正式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8年被评为四川名特产和四川名牌农产品,2009年10月又通过“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同时获得“四川省精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称号。

崭山米枣

崭山米枣产于三台县永新镇崭山村,有数百年的历史,是三台县独具地方特色的小水果,具有脆嫩多汁、甘甜爽口、营养价值高且成份比例最佳、外观悦目等特点。

前锋蔗根

前锋镇位于四川省三台县中部地区,距县城25公里,面积23平方公里,人口1.3万人。前锋镇盛产蔗根,现种植面积达1000亩,单产1000公斤,总产1000000余公斤,产值50余万元。

三台蚕茧

蚕茧生产周期短,效益高,是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的重要途径。现三台县有桑园面积5.98万亩,养蚕农户30万户以上,常年产蚕量超过4000吨,产值7200万元。

三台红桔

三台县从60年代开始发展优质红桔,70年代开始投产,当时的三台大红袍红桔驰名省内外,年产量在5000吨左右,出口4500吨左右,远销东北、西北、陕西等地。

潼川豆豉

潼川豆豉是四川省的优秀产品,也是各地的川菜大师们专要的调味品之一。炒食、拌食、制汤皆妙,以它烹调各种荤素菜,最能体现川菜的风味。潼川豆豉出产在三台县,因三台古为潼川府,故习惯称为潼川豆豉。

刘营辣椒

1999年,刘营镇种植辣椒8000亩,单产1250公斤,总产1000余万公斤,产值1200余万元;企业加工销售收入225万元,利税45万元,“川椒系列产品技术开发”被国家科技部以国科发计[1998]076号文件明确列入1998-2000年国家星火计划项目。

三台县旅游名胜

三台云台观

云台观为四川省第二大道观,仅次于青城山。位于三台县南百里的安居境内。

郪江古镇

郪江原名千子公社、千子乡,三十年代更名为郪江乡,1992年建镇,同年被命名为省历史文化名镇。郪江位于四川绵阳三台县,是三台文化的发祥地,境内有战国时代郪王城和传说的郪王墓,的汉代至两晋时期的崖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宋时代摩崖造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民、街道、寺庙和石桥。

潼川古城墙

潼川古城墙位于三台县城,潼川古城墙是清乾隆三十一年(1768年)在明代城垣基址上按府城规格重建,城高5.3米,周长4.5千米,环城有池,引九曲水注入,城东筑堤100米,仍为四门。南门城楼及门洞和东门门洞保存完好。南门城楼为木结构重檐歇山顶,梁架为抬梁穿逗混用式,九架梁前后单双步梁分心用九柱,中柱两旁立柱密集,柱间最近距离仅0.38米;城楼面阔五间共12米,进深八间共6.8米,脊高7.5米,建筑面积81.6平方米。东门外门洞间双扇铁皮木质城门基本保持完好。南门至东门再至北门段城墙有部分保存完好,南门至老西门段大部分城墙保存完好,现存城墙总长度超过2.5千米。1996年古城墙和东、南城门被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平古镇

2010年1月19日,由四川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建设厅等联合主办,省名城古镇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会等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四川名城古镇文化旅游节”上,西平古镇被评为“四川最美古镇”,排名全省第二。主要景点有念佛楼、古民居、石板街、四大会馆、吴氏宗祠,以及朱君办事处红梁村陈宛溪故居遗址等文物、遗迹。

琴泉寺

琴泉寺位于三台县潼川镇北泉路左侧的长平山腰。始建于北周(公无557—581年),初名安昌寺,经隋,于唐初更名慧义寺,南宋易名护圣寺,因寺后山泉滴声似琴,明朝万历时已称琴泉寺。1981年5月由三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6月,由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五层山

“一印高悬,一切峰峦皆处下;五泉上涌,五层楼阁独居尊。”这是耸立于三国遗址五层寺的一幅古石刻对联。联语写尽了五层寺壮美、神奇的自然、人文景色。五层山位于三台县建设镇北三公里。

东山公园

三台县东山公园位于县城东郊涪江东岸,始建于唐代,始称“普惠寺”、“东山寺”,以有“东林晚钟”之景而有“小寒山寺”之称,民国时期更名为东山公园。在三台县政府的城市总体规划下,于1991年正式成立东山公园管理所,1992年被县政府确定为第一批县级风景名胜区。

鲁班湖

国家级水上公园鲁班湖是四川省最大的水库之一,鲁班湖,是20世纪70年代,三台人民巧夺天工用劳动和智慧凝结而成的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人工湖。

四川绵阳市相关地区

四川绵阳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