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1-25 09:17:51

阆中,古称保宁,是四川南充市代管的县级市,地处四川盆地北缘,位于嘉陵江中上游,秦巴山南麓,山围四面,水绕三方。东靠巴中市、仪陇县,南连南部县,西邻剑阁县,北接苍溪县。2000多年来,为巴蜀要冲,军事重镇。阆中市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19个镇、4个乡,总人口831643人(2019年)。

区划名称阆中市
行政级别县级市
区划代码511381
辖区面积1878 km²
人口数量83.1643 万人
车牌代码川R
电话区号0817
邮政编码637400
行政驻地七里街道巴都大道66号
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
地理位置四川盆地东北部

阆中市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保宁街道511381001
沙溪街道511381003
七里街道511381004
江南街道511381005
河溪街道511381006
彭城镇511381103
柏垭镇511381105
飞凤镇511381106
思依镇511381107
文成镇511381108
二龙镇511381109
石滩镇511381110
老观镇511381111
龙泉镇511381112
千佛镇511381113
望垭镇511381114
妙高镇511381116
洪山镇511381117
水观镇511381120
金垭镇511381121
玉台镇511381122
木兰镇511381124
五马镇511381127
天宫镇511381128
桥楼乡511381212
博树回族乡511381219
峰占乡511381234
鹤峰乡511381235

阆中市建置沿革

阆中历史源远流长。在新石器时代,阆中已有先民生息。《路史》传:华胥生伏羲于此。

阆中,夏代为梁州之域,商为巴方,周属巴子国。

春秋时,周定王十九年(公元前588年),巴国分裂,充国脱离巴国而自立,辖有阆中之地。

战国时,巴国屡为楚国所逼,灭充国,约在公元前330年左右迁都阆中。

周慎靓王姬定六年(前316年),秦惠文王嬴驷派张仪、张若、司马错率队走石牛道(即剑阁金牛道、剑阁道)灭蜀吞苴,不久灭巴。宣告蜀、苴、巴三国灭亡。秦王设立郡、县、郊(乡)、亭、里五级制,置蜀郡、巴郡。

公元前314年,秦惠王置巴郡及阆中县。郡治阆中(后移治江州)。当时,阆中县境域包括今阆中、苍溪、南部、仪陇、蓬安、西充、顺庆、高坪、嘉陵等县、市、区和巴中、剑阁、岳池部分地区。

西汉初,汉高祖追念纪信诳楚安汉之功,析阆中县南境置安汉县(今南充),辖今顺庆、高坪、嘉陵、蓬安和岳池西部、北部,西充南部等地。其后,阆中辖区逐步缩小。

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征东中郎将 安汉赵题欲得巴名,建议三分巴郡,益州牧刘璋遂分巴郡为巴、永宁、固陵三郡,阆中隶属巴郡,郡治安汉(今南充)。

建安六年(201年),鱼复人蹇胤争巴名,刘璋又改原永宁郡为巴郡,改原固宁郡为巴东郡,改原巴郡为巴西郡,巴西郡移治阆中。此后,阆中历代先后为郡、州、府、 道治所,成为川北政治、经济中心和军事重镇。

东汉献帝建安六年(201年)至成汉嘉宁二年(347年),阆中为巴西郡治,郡辖阆中、安汉、垫江、宕渠、宣汉、汉昌、南充国、西充国等8县。

三国时,郡辖阆中、南充国、西充国、安汉4县,蜀汉司隶校尉张飞出任巴西太守,镇守阆中达7年之久。

西晋时,巴西郡辖阆中、苍溪、歧惬、汉昌、宣汉、宕渠、平州、安汉、 南充国、西充国10县。成汉时,郡辖县减少宣汉、宕渠两县。

东晋永和三年(347年),巴西郡移治涪城(今绵阳)。

东晋宁康元年(373年),前秦占领东晋梁、益二州后,又曾于阆中置巴西郡。

东晋太元八年(384年),其地又入东晋。

东晋义熙元年(405年),谯纵据蜀。义熙九年(413年),阆中再入东晋,后置北巴西郡。

南朝梁天监八年(509年)至西魏恭帝元年(554年),阆中为南梁北巴州和北巴西郡治,州辖北巴西、南部、木兰、金迁、掌天、白马义阳6郡,北巴西郡辖阆中、汉昌、胡原3县。

北魏孝昌元年(525年)至大统元年(535年),为魏所据。西魏恭帝元年(554年)至隋开皇三年(583年),阆中为隆州和盘龙郡治。西魏,州辖盘龙、新安、南宕渠、金迁、白马、隆城6郡,盘龙郡辖阆中、汉昌、胡原3县。北周,州辖盘龙、南宕渠、金迁、白马4郡,盘龙郡辖县未变。

开皇三年(583年)至大业三年(607年),隋改阆中为阆内,为隆州治,辖阆内、南部、苍溪、奉国、仪陇、大寅、西水、晋城、南充、相如10县。大业三年,改隆州为巴西郡,辖区未变。

唐仍名阆中,武德元年(618年)至先天元年(712年)为隆州治。开元元年(713年)避唐玄宗讳,改隆州为阆州,辖阆中、南部、苍溪、西水、新井、晋安、新政、奉国、歧坪9县。天宝元年(742年)至乾元元年(758年)曾改为阆中郡。唐乾元元年(758年),复改阆中郡为阆州。唐高祖之子滕王元婴、鲁王灵夔都曾封治阆中。

五代,后唐天成四年(929年)于阆州置保宁军,北宋时置安德军。

五代及北宋、南宋,阆中均为阆州治。直到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

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至1912年,阆中一直为保宁府治。是历代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元代,保宁府辖阆中、苍溪、南部、广元、昭化、剑州、通江、梓潼、巴州、南江两州8县。

明末清初,清顺治年间设阆中为四川临时省会达20年(1646年-1665年)之久。康熙四年(1665年)四川全境平定以后,省治迁往成都。

清代,保宁府除减少梓潼县外,原辖州县未变。

1912年(民国元年),在阆中设川北宣慰使署。

1913年(民国二年),改为川北观察使署。

1914年(民国三年),改为川北道署,不久改为嘉陵道署,移治南充。川北道(嘉陵道)辖阆中、苍溪、南部、广元、昭化、剑阁、通江、南江、巴中、仪陇、营山、蓬安、邻水、岳池、广安、南充、西充、三台、射洪、中江、盐亭、遂宁、蓬溪、安岳、乐至、潼南26县。

抗日战争时期,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巴山警备司令部设于阆中。

民国期间(1933-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阆中相继建立阆南县、苍溪县、阆中县、忠发市4个县级苏维埃政府。

1949年12月29日,阆中和平解放。

1950年1月8日,成立阆中县人民政府。

1984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阆中为历史古城。1986年12月,国务院批准阆中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1991年1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人民政府撤销阆中县,设立阆中市。

1993年8月,阆中被列为省直管市,由南充市代管。

2003年,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阆中市政府由阆中市区内东街7号迁至市区巴都大道66号。

阆中市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阆中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介于东经105°41′~106°24′,北纬31°22′~31°51′之间。东靠巴中市、仪陇县,南连南部县,西邻剑阁县,北接苍溪县。国土面积1878平方公里。

地形

阆中境内有两大山系:嘉陵江以东属巴山山脉,以西属剑门山脉,两大山脉分支余脉,在阆中市分别呈西北至中南,东北至西南走向,形成东西北部高,中部低的堰尾槽状地势和多层次梯级地形,处在川北低山区向川中丘陵区的过渡地带。最高点为龙泉镇的马鞍山,海拔888.8米,最低点为最南端的朱镇乡猫儿井嘉陵江段,海拔328米。境内平坝、低丘陵、高丘陵、低山、台地、山原兼而有之,属低山地貌为主和少数丘陵带坝地形。

河流

境内主要河流有嘉陵江,从北向南流经石子乡、保宁镇等13个乡镇,过境全长59.45公里,还有白溪、东河、构溪、西河等4条嘉陵江支流贯穿境内,分别于江南镇、文成镇、河溪镇、南部县定水镇流入嘉陵江。

气候

阆中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度。年均温度17℃。极端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4.6℃。常年无霜期290天,年均日照1379.8小时,年均降水量1033.9毫米。

阆中市自然资源

林业

林木树种有柏、杉、榆、杨柳、桃金娘等60个科,120个属,共400余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0.1%。阆中被国家和四川省确定为商品粮、瘦肉型商品猪、蚕桑、棉花、油桐和速生林生产基地。

矿藏

境内有唐山穹窿、石龙穹窿、仪陇背斜、土门场背斜、双合场背斜等油、气构造带,石油储量约2000万吨,天然气储量约20亿立方米,其中石龙穹窿构造带油、气已部分开采利用。其它矿产资源主要有砂金、铀、石英砂等。

水利

境内有嘉陵江、东河、构溪河等169条溪沟,由东、西两侧汇入中部的嘉陵江,且有6400多处大小水利工程。年径流量6亿多m³,“一江四河”年过境水量达249亿m³,地下水藏量5833万m³/年,水能理论蕴藏量23万kW。嘉陵江支流已建成中小型水电站10处,年发电量5377万kW/h。

阆中市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9年末,全市总人口831643人,比年初减少7530人。总人口中,按户籍分,城镇人口292401人,乡村人口539242人;按性别分,男性人口423745人,女性人口407898人。计划生育方面,全年出生人口8219人,出生率为9.67‰,比上年下降0.51个千分点;死亡人口5026人,死亡率为5.91‰,比上年下降0.5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3.76‰,比上年提高0.05个千分点。

民族

境内居住着汉族、回族、蒙古族、满族、苗族、彝族、壮族、侗族、水族、黎族、布衣族、高山族、纳西族等19个民族。

阆中市历史文化

综述

阆中素有“阆苑仙镜、风水宝地”之美誉。唐代大画家吴道子三百里嘉陵江山图,称阆中为“嘉陵第一江山”,也是中国第一风水古城。城中保存着1.78平方公里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古街古巷。阆中市有220多处人文景观,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如风景秀美的锦屏山和历史悠久的滕王阁等。

阆中建县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1984年6月,阆中被列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古城。1986年12月,国务院批准阆中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区文物名胜众多,杜甫、元稹、李淳风、袁天罡、吕洞宾、司马光、苏轼、陆游、张善孖、丰子恺等先后来阆,留下不少著名诗篇和珍贵墨宝。

阆中城区地面文物点有200余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0余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均居四川省县级政区之首。馆藏文物有3000余件,其中国家等级文物2000余件。

阆中文化的主体是以汉桓侯祠(张飞庙)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云台观、大佛寺、永安寺、巴巴寺、福音堂、天主教堂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贡院为代表的科举文化,以巴渝舞、皮影、川北灯戏、亮花鞋、剪纸等艺术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被誉为“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典范”。

风水文化

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的中游,其由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形成严密缰绕合护的形胜之地。“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其山川形势独特,山水城融为一体。其城市选址是按照中国古代风水学的理论为指导选择的,非常符合“地理四科”即“龙”、“砂”、“穴”、“水”的意象。在四川省旅游局制定的旅游总体规划中,已将其列为“中国风水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

科举文化

阆中在唐代出了尹枢、尹极二状元,宋代出了陈尧叟、陈尧咨二状元,是四川出状元最多的地方。建于清代的贡院,仍完好地坐落于阆中古城的学道街,顺治九年(1652年)全川未靖,四川临时省会设于阆中,在此举行四川省乡试四科。据《保宁府志》、《阆中县志》列名,阆中出进士116人,举人404人,被誉为四川的状元、举人之乡。

巴文化

阆中在古代曾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也是巴国境内紧邻苴国的一个地方。巴国最后一个国都就定于阆中。

巴人善战,早已闻名,远在殷商时,商王就曾多次与巴人交战,周武王姬发也用巴人组成3000人的前锋——“虎贲”军,牧野一战,使纣王全军覆灭。《华阳国志·巴志》说:“阆中有渝水(嘉陵江古称),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数陷阵,锐气喜舞。(汉高)帝善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乃令乐人学之,今所谓‘巴渝舞’也”。《晋书·乐志》也说:“高祖乐其(指巴人)猛锐,数观其舞,使乐人习之。”曹操令王粲改创其辞,名昭舞,晋、宋又改为文舞、武舞。杜佑说,巴人从周以来的武舞,即干戚舞、巴渝舞、牟弩舞,后演变成文武舞。

三国文化

阆中是三国文化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时蜀汉大将张飞,任巴西太守,驻阆中达7年之久(公元214-221),在这里他率精卒万人,打败了曹操的上将张郃带领的三万人的进攻,取得了“保境安民”的胜利。张飞伐吴前夕,他被部下范强、张达所杀,身葬于阆中,后人为其建有“桓侯祠”。

红色文化

阆中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廖承志等老一辈无阶级革命家的指挥下,转战阆中三年之久。全县共有19000多人参加红军和地方武装组织,红军撤离川陕苏区时,有11000多人随队长征,其中女兵500余人。

宗教文化

阆中汇集了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各种东西方宗教流派,其中以佛教、伊斯兰教为代表的宗教建筑和宗教文化尤为突出。

民俗文化

阆中灯戏

1200多年前,在道教盛行的邻县苍溪,每逢春社、秋社、清明、建庙迎神、神佛生日等民俗活动就会有坛(傩)班和灯班艺术表演,两类戏班相互糅合形成独特唱腔的灯戏(川派傩戏),经阆中民间艺人吸收并加以发展,形成一定影响力的阆中灯戏。

川北皮影

2000多年前,在陕西地区出现羊皮戏,俗称皮影戏。皮影戏运用幕影演出道理,对电影的发明和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先导作用,清代各地方的戏剧唱腔的多样促使皮影艺术表演达到鼎盛时期,阆中的皮影戏就是四川的代表,它巧妙的糅合进苍溪灯戏(川派傩戏)唱腔进行表演,影响了整个四川皮影艺术的发展,称之为“川北皮影”。

阆中市风景名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桓侯祠、川北道贡院、巴巴寺、玉台山石塔、永安寺、老观古镇、五龙庙、观音寺。

阆中滕王阁

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华光楼、清真寺、福音堂、朱家山坪上遗址、大佛寺、状元洞景区、锦屏山风景区、圆觉寺、天宫院风水文化景区、中共阆南县委旧址等22处。

阆中市文物保护单位

兰家坝新石器遗址、汉城遗址、明城墙遗址、火神楼、中天楼、川北道署(道台衙门)、学院行署、阆中县文庙、天主堂、星座苑落下闳纪念馆、阆中木雕展览馆、陕西会馆、锦屏书院、净圣庵、、阆中市民间博物馆、杜家大院、李家大院、马家大院、孔家大院、秦家大院、蒲氏宅第、南津关古镇、奎星楼景区、阆中熊猫乐园、千佛岩摩崖造像、雷神洞造像、瓦口隘遗址、状元府第、三陈府邸、张家古院、陈家庭院、何家院、何家窨子、草堂客栈、马家院、风水博物馆、水码头客栈、高升客栈等。

还有构溪河国家湿地公园、省级蟠龙山森林公园。

阆中市名优特产

保宁醋

阆中已成为国内四大食用醋产地之一,保宁醋创制于明末清初,其特点是醇香适口。

保宁压酒

保宁压酒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挽住征衣为褶尘,阆中斋酿绝芳醇。”(《阆中作二首》)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对阆中美酒的赞誉。阆中“压酒”,有很独特的酿制方法。

保宁干牛肉

保宁干牛肉是一种回民风味浓厚的传统名特产品,可作副食,也可作小吃。明末清初由阆中回民王氏兄弟创制,在清代乾隆年间就远近闻名。1912年,在四川省劝业会上评为"上等食品"。近年来,多次获得"优秀产品奖"。1988年,创"部优"及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铜奖,1995年获中国优质清真食品金奖,畅销中国20多个省市。

四川南充市相关地区

四川南充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