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1-27 09:04:26

榕江旧称古州,为江南八百州之一,隶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东经108°04′-108°44′、北纬25°26′-26°28′之间,位于湘黔桂三省结合部中心地带,东邻黎平县、从江县,西与雷山县、三都县接壤,北界剑河县,南接荔波县,自古有“黔省东南锁钥,苗疆第一要区”之称。全县总面积3315.8平方千米,辖6镇13乡、268个行政村,总人口37.99万人,其中,侗族、苗族、水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人口29.8万人,占总人口的85.14%。

区划名称榕江县
行政级别
区划代码522632
辖区面积3315.8 km²
人口数量37.99 万人
车牌代码贵H
电话区号0855
邮政编码557200
行政驻地古州镇
气候条件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贵州东南部,都柳江中上游

榕江县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车民街道522632001
古州镇522632100
忠诚镇522632101
寨蒿镇522632102
平永镇522632103
乐里镇522632104
朗洞镇522632105
栽麻镇522632106
平江镇522632107
八开镇522632108
崇义乡522632202
三江水族乡522632204
仁里水族乡522632205
塔石瑶族水族乡522632206
定威水族乡522632208
兴华水族乡522632209
计划乡522632210
水尾水族乡522632211
平阳乡522632212
两汪乡522632213

榕江县建置沿革

榕江,昔称古州。

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长期为中央王朝羁縻之地,为土官管理。

元至元二十年(1360年)置古州八万洞总管府,后改军民府,属思州安抚司。

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古州蛮夷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二十六年(1393年)置古州卫,寻废;永乐六年(1408年)设古州司流官吏目;十二年(1414年)以古州蛮夷长官司属黎平府。

清雍正五年(1727年)设开泰县承分驻古州;七年(1729年)设古州镇,置古州厅,以黎平府同知驻其地;乾隆元年(1736年)置古州兵备道;二年(1738年)移开泰县承分驻朗洞。

民国二年(1913年)改古州厅为榕江县,属黔东道;十二年直属于省;二十四年(1935年)属第十行政督察区;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八行政督察区;二十六年(1937年)以后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1950年,属独山专区。

1952年,属都匀专区。

1956年,划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1958年将从江县并入。

1961年,将从江县分出。

1997年,榕江县辖6个镇14个乡,县政府驻古州镇。

2003年,辖6个镇、14个乡(其中6个民族乡),共有268个村委会、14个居委会。

2006年8月25日,经省政府批准,撤销车江乡,其原辖地划归古州镇管辖。

2007年,辖6个镇、13个乡(其中6个民族乡),268个行政村、14个居委会。

2016年1月1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6〕19号)同意批准榕江县栽麻乡、平江乡、八开乡、撤乡设栽麻镇、平江镇、八开镇,截止榕江县共辖9镇10乡(其中6个民族乡)。

2019年8月8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榕江县设置车民街道。

2020年11月,榕江县正式退出贫困县。

榕江县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榕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南部。介于东经108°04′-108°44′、北纬25°26′-26°28′之间。南北长93千米,东西宽66.5千米,国土面积3315.8平方千米。地跨珠江与长江流域。东邻黎平县、从江县,西与雷山县、三都县接壤,北界剑河县,南接荔波县。

气候

榕江县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边缘地带,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河流深切,中间地势低落,山地特色明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均气温18.1℃,积温大于6500℃,降水量1200多毫米,年平均日照1300多小时,无霜期超过310天。空气质量优良,年日平均值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榕江县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榕江县地面森林覆盖率74.71%,活立木蓄积量2128万立方米。全县有植物2000多种,其中400多种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珍稀树种青钱柳列入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二级保护的20种,三级保护的17种。

矿产资源

截至2012年,榕江县地下矿产资源有金属矿锑、铁、金、汞、锰、铅、铜和钒8种,其中锑金属储量11.29万吨,有非金属矿硅石、石煤、高岭土、沙石等。

水资源

榕江县有大小河流67条,总长1303公里,水资源理论蕴藏量25.99万千瓦,可开发10.37万千瓦。

榕江县人口民族

人口

2019年公安户籍人口数37.9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是10.31万人,乡村人口是27.68万人,2019年常住半年人口29.03万人。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72元,同比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61元,比上年增长10.9%。

民族

榕江县境内居住着侗族、苗族、汉族、水族、瑶族等15个民族。

榕江县民俗文化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1986年,侗族大歌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亮相,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2009年9月,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族牯脏节

苗族吃牯脏的时间,一般在农历十月或十一月的某个“亥”日或“辰”日,通常举行7天。前3天是大娱乐,全寨大吹芦笙,进行踩芦笙堂欢跳芦笙舞活动。到第4天寅时,举行吃牯脏踩堂仪式。此时,走在最前面的是穿花衣、羽毛裙,头戴特制的白野鸡毛帽的牯脏头;跟着的是领头的芦笙队,然后,是众多的芦笙队和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牯脏牛和扛着已故先人生前所喜欢的衣物的人们;最后是放鞭炮、铁炮的和参加牯脏活动的队伍。队伍绕牯脏堂3圈,便由牯脏头对着牯脏牛念一阵《吃牯脏词》,念毕后就回家。当人们离开牯脏堂时,土铁炮、火药枪和芦笙齐鸣,霎时,牯脏堂上芦笙阵阵,枪炮声声,人声鼎沸,一片欢腾。

次日寅时(即凌晨3-5点钟),人们将牯脏牛牵到“祭祖堂”,由牯脏头念了一阵《祭祖词》后并鸣枪三响,这个时候呢,各家各户便开始祭祖。从这天起(即第4天),直到第7天吃牯脏结束,每天人们都是酒酒肉肉,摆宴吃喝。

榕江县旅游

2008年,国家文化部授予榕江县“中国民族文化艺术之乡”。有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B级景区、4个A级旅游村寨和5个B级旅游村寨。是全省三个优先发展的重点黎从榕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已形成三宝千户侗寨为核心的都柳江多民族文化旅游线和以茅人河为核心的环雷公山苗风侗韵旅游线。

西山苗王庙

苗王庙位于榕江县城西卧龙冈上。从城内步行一公里可达。属榕江县著名的历史文物旅游景点。兴建时代无考。庙内有苗王塑像,身长七尺,赤足芒鞋,着左衽服,双目炯炯有神,昔日香火旺盛。文革时期,庙曾被毁,后群众自愿筹款捐物按原样恢复。2005年,国家帮助扩建,现有面积1490平方米。

古榕群景区

古榕群景区位于县城北3千米的三宝千户侗寨,是省古榕风景名胜区的有机组成部分。三宝侗寨沿寨蒿河而居,昔时洪水泛滥冲击河岸,该地侗族人民为抵御河水对沿岸的冲刷侵蚀,于河沿岸边遍榕树作河堤抵御洪水。经过数百年的精心培植,小树长大终成护河长堤,大者数人方能合抱,枝干苍劲向水面发展,倒映于河水之中,形成了一条罕见的沿河林荫带,是当地人民劳作后休憩的好地方。现榕堤旁侗寨中建有三宝鼓楼,为侗乡第一高大鼓楼,入选基尼斯世界纪录。

榕江县特产美食

特产

黔农小香鸡

黔农小香鸡是贵州特产珍禽,主产于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体型小,结构匀称、紧凑、纤秀。公鸡羽色以红色为主,颈羽金红或金黄色,尾羽黑色。母鸡羽色为黄麻、褐麻及灰麻色,间有少量纯黑色和白色。遗传稳定,适应性和抗病力强,耐粗饲,外貌清秀,能飞善跑,其肉味香、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较高的保健、经济和食用价值。

榕江香羊

榕江香羊为榕江县特有的地方山羊品种,肉质细嫩,鲜香可口,为榕江县特色美食羊瘪的原料来源。

产于榕江县塔石乡、三江乡、平阳乡等偏远乡镇。有小而香,易饲养。即个体矮小,膻味轻,肉质细嫩,鲜香可口,适应性强,耐粗饲,抗病力强的特点。

美食

侗家烧鱼

烧鱼是榕江侗族人民最喜爱吃的美味佳肴之一。具体做法是:先把火烧旺(用炭火最好),用一根木棒削尖两端,将一端插进鱼嘴里,把另一端挨近旺盛的火堆插入土中,置于火旁烘烤,并常翻转,直至将鱼皮烧到黄色或略带焦色。当鱼全部烧好后,就把鱼肉剥下放在木盆或瓷盆中,取出鱼的大刺,用筷子将鱼肉插碎,把配料置于火上烧至七八成熟,切细,与生姜、大蒜、盐、花椒面一同和鱼肉拌匀,便成了香甜鲜美、味道奇特的侗家烧鱼。

侗家腌鱼

侗家腌鱼,色鲜味美,集微酸、微咸、甜、辣香味于一身,具有营养丰富、开胃可口、增进食欲等特点。具体制作方法是把200克以上的鲜活鲤鱼从背面剖开,使鱼成一大整块,并把鱼洗净,平摆在大木盆里,撒上粗粒食盐,每放层鱼都要均匀地撒上一层盐,然后搁置两三晚,让盐全浸到鱼肉里;再把蒸熟的糯米饭、辣椒粉、生姜、花椒粉等佐料相拌,撒上少量米酒,拌匀成鱼糟,敷在鱼肚内,放进木桶里,用干净的新鲜棕叶盖上三四层,再用木桶盖盖严,并用几个大石头压紧,最后倒上已放凉的盐开水,搁在灶旁或房里,3个月后即可食用。

酸汤鱼

酸汤鱼,顾名思义,即用酸汤煮鱼吃。酸汤煮鱼,久煮不烂,其肉嫩,酸中微甜。积鱼之精华营养的鱼汤,酸味醇,辣甜可口,开胃。

烹制酸汤鱼以肥鲤鱼最佳,佐以适量的蔬菜和得料。

侗家腌肉

侗家人常制作腌肉,一是因为侗家人爱吃酸食,二是腌肉是久存猪肉的最好方法之一。过去,过年杀猪时,吃不完的鲜肉只好制成腊肉和腌肉,用这样的方法保存肉品,保质期可达十数月。

贵州黔东南州相关地区

贵州黔东南州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