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错那县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1-29 10:37:19

错那县,藏文:མཚོ་སྣ་རྫོང་། ,意为“湖的前面”。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山南市下辖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端,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地处东经91°28′-94°22′、北纬26°25′-28°27′之间。东接印占珞瑜地区,西邻不丹,南与印度接壤,是西藏自治区的边境县之一。据第二次土地调查,全县土地总面积35191.23平方千米。

区划名称错那县
行政级别
区划代码540530
辖区面积35191.23 km²
人口数量1.5277 万人
车牌代码藏C
电话区号0893
邮政编码856700
行政驻地错那镇
气候条件亚热带山地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山南市境南部

错那县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错那镇540530100
卡达乡540530200
觉拉乡540530201
浪坡乡540530202
曲卓木乡540530203
库局乡540530204
麻麻门巴民族乡540530205
贡日门巴民族乡540530206
吉巴门巴民族乡540530207
勒门巴民族乡540530208

错那县建置沿革

错那藏语意为“湖的前面”。

吐蕃王朝时期,错那一带属约茹所辖。

元朝时,属扎由瓦万户府领辖。

1354年,帕竹地方政权在错那建宗,属错那宗。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西藏地方政府在山南设立基巧又称洛基,驻地泽当,辖13个宗。错那宗属山南基巧。

民主改革前,错那宗属洛喀(山南)基巧管辖,而门隅的大部分地区则在20世纪上半叶中印战争后一直被印度非法侵占。

1952年,属中共江孜分工委。

1956年8月29日,属山南基巧办事处。

1959年5月5日,错那宗、德让宗2宗(县)合并设立错那县,错那县人民政府成立,县府驻错那镇,属山南专员公署。

1969年3月29日,属山南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10月,属山南地区行政公署。

2016年2月,属地级山南市。

错那县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错那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端,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东与墨脱县(印占珞瑜地区)以西巴霞曲下游分开,北与隆子县、措美县相连,西与洛扎县边巴乡以及不丹王国的孙黑宗、塔尚宗、塔西冈宗、起业、沙克亭、若里、大夕坦则等接壤,南与印度以山地与平原接合地带为界。此段边界,中印传统习惯边界线沿喜马拉雅山南麓山脚行走。错那县与印度阿萨姆邦边界线,起至错那县阿马土拉以南、不丹王国概拉巴里以东、阿萨姆邦乌达古里(海拔136米)以北、巴太拜利以西的中国、不丹、印度三国交界处,向东经巴太拜利以北,过帕乃河,沿伏特山(海拔549米)以南,在巴鲁克旁以南折向东南,经查道以北,越过鲍罗里河,再折向东,经西召瑟以南、密吉卡以北穿过巴尔岗河、布拉河沿巴里金、钦普、至比普尔拉冈以西,边界线折向北行,经班达多尔以东越过迪克朗河,沿多伊穆克以东、尼则拉鲁克以西,折向东北,沿基明以南的哈姆得里河出境处(印度朗加河),边界线沿山地与平原接合地带,东北行至多龙姆克以北,比尼、皮衣木克(海拔1987米)以南的错那县、墨脱县、阿萨姆邦三地交界处的西巴霞曲出境处(印度苏班西里河)。错那县是西藏自治区的边境县之一,县城区所在地海拔4380米,距自治区首府拉萨市400千米,山南市政府驻地泽当镇220千米。全县边境线长268千米,其中与印度的边境线长213千米,中不边境线长55千米,面积34979平方千米,包括印占“麦克马洪线”以南的门隅地区,现实际控制面积约10094平方千米。县中心位于东经91°57'55",北纬27°59'53"。

地形地貌

错那县属藏南山原湖盆谷地中的喜马拉雅区。地势北高南低,相对高差7000多米,最高海拔7060米,最低海拔18米。康格多山以北为高原山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向南地区海拔递减。

气候特征

喜马拉雅山脉横贯错那县境,南部印占区属亚热带山地湿润半湿润气候,中北部喜马拉雅山区属于高原性高寒气候。年日照时数2589小时,年无霜期仅42天,年降水量384.3毫米。年平均气温-0.6℃,常年天气寒冷,是典型的高寒县。错那县的气候大致可分为喜马拉雅山南麓亚热带山地湿润半湿润气候和喜马拉雅山北麓高原性高寒气候两类。前一类的特点是湿润多雨,日照时间短,旱雨季不分明;后一类则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终年寒冷,冬春多大风天气且常有雪灾。暖季短促而润凉,多降雨,昼夜温差小,最热月平均气温7.8℃,极端最高气温18℃(2007年9月3日);冷季漫长而酷寒,多风雪,昼夜温差大,最冷月平均气温-10℃,极端最低气温-37℃(1981年12月20日)。

错那县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截至2009年末,错那县土地总面积351.91万公顷,其中耕地4.99万公顷,林地266.62万公顷,草地35.59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0.92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0.18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74万公顷,其他土地34.88万公顷。(注:错那县境内无园地分布。)

水资源

错那县有大大小小不少的湖泊,拿日雍措是西藏错那县最大的湖泊,总面积58.33平方千米。

矿藏资源

截至2013年,错那境内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沙金、炭、铁、锡、铅、锌、锑、粘土、磷等十余种,蕴藏量上万吨。

动物资源

截至2013年,错那县的野生动物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一类动物有:孟加拉虎、金钱豹、雪豹、小熊猫、藏野驴、野牛等;二类动物有:猕猴、棕熊、黑熊、秃鹫、岩羊、狐狸等,此外,还有贝母鸡、野鸡、蛇、黄羊等。

植物资源

截至2013年,错那县拥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大高等植物门类。其中,有国家保护树种,一、二类商品木材数十种,还生长着素有“错那箭竹”之称的大量成片竹林。错那的药用植物就有几十种。主要药材有黄连、天麻、红景天、五味子、虫草、贝母、黄芩、当归、党参等;野果类有:木瓜、山丁子、猕猴桃、山核桃、杏桃、草莓、蔷薇果、枸杞、沙棘、花椒等。

错那县人口民族

人口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错那县常住总人口15277人,其中,勒布办事处741人,错那镇2468人,觉拉乡4940人,卡达乡2261人,曲卓木乡4078人,库局乡371人,浪波乡418人。

2008年,全县人口1.48万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错那县常住总人口15124人,其中,错那镇3232人,勒门巴民族乡171人,贡日门巴民族乡190人,吉巴门巴民族乡241人,麻麻门巴民族乡227人,库局乡412人,曲卓木乡3852人,浪坡乡327人,觉拉乡4481人,卡达乡1991人。

2013年末,错那县总面积34937平方千米,总人口2万人。

民族

错那县居住着藏族、汉族、门巴族、回族等民族,全县以藏族为主。

错那县历史文化

门巴文化

门巴族主要聚集在西藏东南部的门隅、珞瑜北境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巴迦西仁河谷,以及帕隆藏布江南岸的排龙山区(现为印占区)。“门巴”这一族称,既是门巴族的自称,也是他称,意思是“居住在门隅”。

门巴戏

门巴戏是门巴族戏曲剧种,流行于喜马拉雅山东南坡门巴族聚居区,即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勒布区。因为它直接采用藏戏的藏文剧本,所以民间称之为“门巴拉姆”,即门巴藏戏。相传18世纪末,强巴克龙从拉萨带回一部《诺桑王子》的藏文本剧本,由此门巴戏开始在勒布流传。

错那县名优特产

勒布木碗:是将树根砍成球状,晒半干,经高温煮过,再晒干,才能制作。

竹编:勒布竹器种类繁多,主要有筐、篓、席、筛、盒、桶、枕、勺等。

卡达藏刀:主要靠手工制作,刀壳、刀把分别为纯银、铜制作。

门隅佛芽·玉罗冈吉,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错那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门隅佛芽·玉罗冈吉”茶叶是错那县特有的农产品,茶身光滑油润,具有高山茶叶香气,滋味醇正。

错那县风景名胜

错那县有寺庙10座,分属红教、白教、黄教、花教和布东教等多种教派。其中以觉拉寺、达旺寺(印占)、贡巴子寺、扎同寺、卡达寺为主。拉康1个,佛塔1座,分布于全县各乡(镇)处,分属红教、白教、黄教、花教和布东教等多种教派。

拿日雍措是错那县最大的湖泊,位于县城北20千米,东经91°9′,北纬28°30′的拿日雍措,总面积58.33平方千米。拿日雍措湖藏语意为“湖的前面”,距泽当180千米,距县城36千米。有“达桑洞藏”和水葬台。“达桑洞藏”洞深达十几米,洞内有一处温泉常年不间断。

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曲卓木乡政府的所在地,有一片天然古沙棘林。经过考证这里的沙棘林有800多亩,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而曲卓木乡一带,沿娘姆江河谷分布着大约2000多亩的古沙棘林,沙棘林最高约15米,树围最粗4.5米。曲卓木乡的沙棘王林,每一棵沙棘树都有着上千年的生长历史,是中国乃至亚洲沙棘之最。错那的这片千年古沙棘林,属于野生柳叶沙棘林,当地人称为“拉辛”,藏语为神魂树,即魂魄依附的树。

勒布沟是错那县境内康格多山南侧的一个风景区,中国少数民族门巴族的主要聚居地。

西藏山南市相关地区

西藏山南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