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桑日县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1-29 10:39:05

桑日县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山南市北部,总面积2633.62平方千米,辖1个镇、3个乡,常住人口15746人(2013年)。桑日,藏语“铜山”之意。县境地处冈底斯山南麓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段,属藏南谷地,地质构造复杂,地形以高山谷地为主,昼夜温差大,气候较干旱。铜矿、石灰石、大理石、太阳能、水能资源丰富。主要景点有丹萨梯寺、沃卡温泉、达古峡谷、马鹿自然保护区等。

区划名称桑日县
行政级别
区划代码540523
辖区面积2633.62 km²
人口数量1.5746 万人
车牌代码藏C
电话区号0893
邮政编码856200
行政驻地桑日镇
气候条件高原温带季风性气候
地理位置西藏自治区东南部

桑日县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桑日镇540523100
增期乡540523200
白堆乡540523201
绒乡540523202

桑日县建制沿革

2000多年前,桑日境域为“六牦牛部”鹘提悉补野(蕃部落)的领地。

西藏十二小邦时期,桑日境域为十二小邦之一的沃卡邦噶的统治区。

吐蕃时期,桑日属约茹。

9世纪末,吐蕃末代赞普的王子奥松后裔建立拉加里地方割据政权,桑日由拉加里政权统辖。

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藏历第四饶迥木羊年),以丹玛贡尊为总管,建立伯木古鲁万户(后称帕木竹巴万户),桑日属于其治辖范围。

14世纪中叶,帕竹地方政权建立,在桑日境内设立沃卡宗和恰嘎谿,宗、豁下设宗本和豁本。拉加里(地方自管首领)在政治上仍相对独立,一直不放弃对恰嘎谿的统辖。

14世纪后期至15世纪初期,阐化王扎巴坚赞在境内设卡达宗,并将桑日颇章岗改为桑日宗。卡达宗和桑日宗均为二级宗,管理白堆、雪巴(今桑日镇)地方。

明宣德七年(1432年,藏历第七饶迥水鼠年)后,恰嘎谿属帕竹第悉扎巴迥乃统辖,并改为恰嘎宗。

崇祯十三年(1640年,藏历第十一饶迥铁蛇年)前后,噶玛丹迥旺波任藏巴第司时,卡达宗被废弃。

崇祯十六年(1643年,藏历第十一饶迥水羊年),五世达赖喇嘛建立甘丹颇章政权后,境内沃卡宗、桑日宗、恰嘎宗归噶厦统辖。

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藏历第十二饶迥铁牛年),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执政后,桑日宗被封给七世达赖喇嘛父亲索诺木达尔扎。至此,桑日宗成为桑颇家族及桑珠颇章的庄园,同时又是西藏地方政府的下属行政机构,其宗本在桑颇家族的大差巴户中选派产生,不由西藏地方政府委派,宗本既是宗的行政长官,又是桑颇家族在当地的代理人。桑日宗为西藏地方政府属下的一个三等宗,管理雪巴地方(除江乡外的今桑日镇区域)。

民国元年(1912年,藏历第十五饶迥水鼠年),西藏地方政府在山南设立洛卡基巧(山南总管),桑日境内仍设沃卡、桑日和恰嘎三个宗。其中沃卡宗、恰嘎宗为二级宗,桑日宗为三级宗,分别管理增期(其中贡德林牧场属拉萨功德林寺所有)、沃卡、白堆、桑日(除江乡外的今桑日镇地域)、绒等地。

1959年5月,撤销地方旧政权,设立桑日县,以原沃卡宗、桑日宗、恰嘎宗和温宗的行政区域为桑日县的行政区域,县机关驻巴朗。

1960年,县机关驻地迁往桑日区雪巴乡(今桑日镇雪巴村)。

2016年2月,山南撤地设市,桑日县属山南市管辖。

桑日县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桑日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中南部,山南市东北部,东邻加查县,东南接曲松县,西、南与乃东区毗邻,北靠墨竹工卡县,东北与工布江达县相连。县境东起夕拉崇山,西至大布卓布山口,北起那果木日,南到多果日山脚以南约1.5千米处,地跨东经91°50′—92°36′、北纬29°00′—29°50′,东西最宽61千米,南北最长62.2千米,总面积2633.62平方千米。

地质

西藏市曾是横贯欧亚大陆南部特提斯海的一部分。约在晚二叠纪,特提斯海向南逐渐退缩,第三纪始新世晚期,特提斯海全部从西藏地区撤出,第一期喜马拉雅造陆运动完成。喜马拉雅运动第三期发生了规模宏大的以断裂活动为主的地壳运动,形成一系列的褶皱断块山地、断陷盆地和断裂谷地,西藏地区分阶段、大幅度整体上升,形成“世界屋脊”。造就桑日县地质构造和影响地貌发育的主要是白垩纪以后的地质运动。

受地质构造影响,桑日县地层比较单一。以雅鲁藏布江为界,以北为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地层区的拉萨一波密分区,大面积出露燕山晚期花岗岩等中酸性侵入岩;以南属于喜马拉雅地层区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北部地槽型沉积带,主要出露中生代地层的火山岩、放射虫硅质岩及混杂岩。在雅鲁藏布江深断裂带南北两岸断续分布有第三系陆相麦拉石砾岩。境内由北向南地层岩型依次为:石炭一二叠系石英砂岩、含砾砂板岩、板岩,燕山晚期花岗岩,第三系麦拉石砾岩,蛇绿岩和类复理石。

地形

桑日县地处冈底斯山南麓,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呈“两山夹一江”之势。境内山地面积约1841.3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69.94%;谷地和湖盆地755.9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8.67%;水域面积36.7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39%。山地平均海拔在4587米左右,相对高度约1042米,谷地海拔在3100—3800米之间。境内最高海拔6220米,最低海拔3143米,平均海拔4065.75米。

雅鲁藏布江把桑日县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为喜马拉雅山区,北为冈底斯山区。峡谷自江两岸向南北逐渐升高,有5000米以上的山峰40余座。南部山地属于喜马拉雅东西走向断块山地北坡的一部分,山坡坡角5°—10°,一直平缓倾斜至雅鲁藏布江边;山地和高原面之间无明显的界线,山地的北坡是高原面的一部分。县域北部山地为属冈底斯山脉东延部分——郭喀日居褶皱山地的一部分,整个山系由强烈褶皱的侏罗系、白垩系规模宏大的中酸性侵入岩和混合岩组成;褶皱带以燕山花岗岩为主体,受特殊的干寒环境的影响,寒冻风化和剥蚀作用强烈。境内山岭大多呈南北走向,少数以北东一南西和北西一南东走向。

桑日县境内山岭走向分布
南北走向(由西向东顺序)达布卓拉一咱不及尼泊一堆龙拉一真基拉,马牙锅一脚麦拉一沙嘎拉,普着果一结布日,虚弄拉一多那位一那果木日,长拉一爬拉俄尝一欧罗拉一甲荣拉
北东一南西走向共节一错母青一玻嘎杰,错嘎拉一奴觉一龙巴错朗,(江南)完结达哈不里一(曲松)折波普
北西一南东走向嘎布拉一把拉一桑日、曲松、乃东三县交界处的山脉

在境内雅鲁藏布江靠近上游的两岸,有一处东西长约20千米、宽窄相间的条带平原,此外还有沃卡、白金两块小盆地,为境内较为发达的农耕地区。

地貌

桑日县境内有高山地貌、河谷地貌和风沙地貌三大地貌类型。

高山地貌

高山地貌在桑日境内分布最广,除县域中部雅鲁藏布江河谷一带外,其余各地均有分布。高山的相对高度在1000米以上,角峰、刀脊、冰斗等地貌发育,一些海拔6000米左右的高峰周围发育了现代冰川;高山区内河流深切、谷地陡峻,纵比降大,谷地呈深切峡谷。海拔4500—5500米的高原中低山地寒冻风化作用强烈,形成侵蚀沟密布、基岩裸露、地形破碎的剥蚀高山地貌和山地中宽谷地貌。此外境内还散布一些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山蚕蚀丘陵,山体由砂岩、板岩、页岩组成,侵蚀作用强烈,山脊线不明显。

河谷地貌

河谷地貌大多分布于海拔4000米以下的江河沿线,大体分为宽谷、窄谷、峡谷三种形态。雅鲁藏布江在白堆乡藏嘎村以上地段的河谷为中宽谷地貌,河谷宽1—2千米,最宽处(羊村水文站附近)约3千米;河道偶有分叉,河谷边坡10°—30°,边滩、心滩较多,河床纵比降较小。雅鲁藏布江在白堆乡藏嘎村以下地段的河谷(加查峡谷)为峡谷地貌,河谷平均宽度100一200米,最窄处仅几十米;河床为单一河道,河床深切,谷坡重力作用活跃,山崩、泥石流多发。雅鲁藏布江的一级、二级支流河谷绝大多数为窄谷地貌,河谷平均宽度500米左右,最宽处出现在支流交汇的河口段,宽者可达1千米。

在河谷地貌区中有阶地、河漫滩、心滩、洪积扇和冲洪积台地等中小地貌单元。

地貌单元分布范围主要特点
阶地雅鲁藏布江中宽谷及其主要支流沿岸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而形成;多为堆积阶地,分为若干层级
河漫滩雅鲁藏布江中宽谷河段河道两旁条带(块)状展布,高出平水期江面1—2米,规模较大
心滩河道中心由沙砾石混杂体组成,呈沙丘状堆积,高出平水期江面约1米
洪积扇季节性洪水沟口地段由岩块、碎屑和泥沙等堆积而成,呈扇形展布,坡度5°—15°
洪冲积台地常年流水地带与流路不定的山洪叠加之处较平缓,有一定坡度,台面较宽阔,堆积物质精细混杂

风沙地貌

桑日县境内的风沙地貌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中宽谷河段海拔4200米以下的坡麓平凹地带。该段河谷干旱多风,植被少、地表物质疏松,且地势较开阔,故而形成风积沙垄、新月形沙丘、沙丘链、格状沙丘及沙包等风积地貌。其中沙丘最普遍,常覆盖在河滩、阶地、洪积扇、谷坡以及相对高度200—300米的山坡上。

气候

桑日县在气候区划上属于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地区的雅鲁藏布江中游桑日一加查小区,主要特点是气温偏低,长冬无夏,四季不明显;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白天地面受热剧烈增温,气温升高,夜间空气保温效应弱,气温迅速降低,造成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有“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之说;干湿季分明,降水较少,蒸发强烈;立体气候显著,阴阳坡分异明显;灾害性天气频繁。受地貌影响,县境南北水热分布不均,雅鲁藏布江以北大部分地区为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区,县域南部及河谷一带为高原温带季风半干旱气候区。

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8.2℃,7月均温15.4℃,极端最高气温29℃,1月均温-0.9℃,极端最低气温-17.6℃。无霜期150一180天。年平均降水量429.1毫米,干湿季分明,降水集中于6月至9月,多夜雨,全年夜雨率达80%以上;冬春季干燥少雨,湿润系数小于0.08。年蒸发量1968.7毫米,是西藏蒸发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干旱严重。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936.6小时,日照百分率66%。受大气环境及地形的影响盛行东北风,全年大风日数73.8天,年平均风速3.5米/秒,其中冬春季处于西风急流控制之下,1月至5月为“风季”。

北部山地草原气温低于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5—8℃,最暖月(7月)平均气温13—1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左右。无霜期约60天。年平均降水量约370毫米,其中6—9月降水量约33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770小时。冬春寒冷多大风。

桑日县海拔高差大,气候垂直分异显著,从河谷往高山分别为河谷温暖半干旱气候、山地温和半干旱气候、山地温凉半湿润(半干旱)气候、高山寒凉湿润气候、高山寒冷半湿润气候五个垂直气候型。

水文

地表水

桑日县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湖泊星罗棋布,冰川发育,组成了以雅鲁藏布江为干流的树枝状水系格局。

境内河流均属外流的雅鲁藏布江水系,一级支流由南北两部高山奔泻而下,汇集于横贯县境东西的雅鲁藏布江干流。全县共有大小常年流水溪河22条,其中流域面积超过5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9条。雅鲁藏布江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南部,境内全长约71.5千米;洪水期江面最宽处约1.2千米,最窄处约100米;河段高程由入境处的3520米降至出境处的3260米,落差260米;平均水位(高于假定基面)8.27米,平均流量937立方米/秒,平均径流深193.0毫米,年平均径流量295.7亿立方米,年平均年输沙量1210吨。沃卡河是县境内雅鲁藏布江的最大支流,全长57.5千米,总体流向由北向南,天然落差1138米,年平均水位高于假定界面2.75米,年平均流量18.3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5.78亿立方米。比巴河(笔乡曲)发源于桑日、墨竹工卡、乃东三县交界地带,由北向南流经康马切村、普村、卡如村、笔乡等地,在县城附近注入干流,全长约35千米,天然落差1572米,流量较大,河谷为窄谷。此外境内还有曲松河、堆随河、降乡曲、董古都曲、罗郎曲等较大支流。在桑日县东北角约有200平方千米面积属于拉萨水系,最后仍归入雅鲁藏布江水系。

桑日县境内有大小湖泊126个,水域总面积623.44公顷,主要分布于县境东北角海拔均在4600米以上地带,大多为淡水湖,水质良好。其中外流湖大多为河流的补给源,较大的有潭巴错、热真错、错玛错、真布错、粗布错等;内流湖四面环山成封闭状,较大的有拉莫错、同青玛、热子错等,水质稍差,盐分含量高。在境内北部、东部、东北部和南部的高山顶上,存在约14平方千米的永久性积雪冰川,属海洋性现代冰川,为河流重要的补给水源。

地下水

桑日县境内地下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东北部和南部渗透、河谷两侧地表径流渗透及农田回归水,以岩层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层贮水形式为主,地下水贮量相对较少。地下水量方面,河谷地段大于河谷两侧山沟,北部大于南部。境内地下水为淡水,主要有重碳酸钙和重碳酸钙镁两种类型,属偏弱碱水,矿化度小于1克/升。县城附近地下水埋藏较深,达30—50米;沃卡、白金、白堆、比巴、巴朗等地埋藏较浅,深度为2一5米。由于泥沙淤积与河床抬升,比巴河、白堆河、增期河、白金河等河流部分地段有地下水冒涌现象。

土壤

桑日县地貌复杂,土壤类型较多,境内共有11个土类,27个亚类,13个土属,39个土种,按土壤适宜性和农业利用状况,分为耕作土壤、草地土壤和难利用土壤三大类型。主要耕作土壤有耕种亚高山草甸土、耕种亚高山草原土、耕种山地灌丛草原土、耕种草甸土和潮土5种。

桑日县主要耕作土壤类型表
类型面积(公顷)分布范围特点
耕种亚高山草甸土42.19绒乡的扎嘎和其他部分村庄海拔4100米以上的山地土层中厚,有机质含量较高,分解慢
耕种亚高山草原土1206.09绒乡、增期乡等乡镇海拔3900—4200米的山地成土母质为残坡积物、洪积物和冲积物,质地多为砂质壤土和沙质土,土壤呈中性至碱性反应
耕种山地灌丛草原土2253.43绒乡和桑日镇多为砂壤至壤土,砾石含量较高,pH值6.6—8.5;是桑日县的主要农业土壤,分布最广
耕种草甸土47.89沃卡河谷的冲积台地地下水位较高,水源充足,植被生长旺盛,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
潮土699.05主要分布于增期、桑日镇、白堆、绒乡,江乡小面积分布土壤质地多为砂质壤土,部分为粉砂质壤土;土层深厚,水源条件优越,宜种作物广泛,产量高

境内草地土壤面积96606公顷,其中高山草甸土分布于各高山上部海拔4500—5300米之间,面积11552公顷;亚高山草甸土上接高山草甸土,遍布全县,面积57449公顷;亚高山草原土主要分布在海拔4000米一4200米之间的河谷谷坡上,面积11970公顷;山地灌丛草原土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及支流河谷两侧,面积14504公顷;沼泽草甸土面积1131公顷,主要分布于县东北部增期乡高山湖盆区的低洼地带,地下水位高,草甸植被繁茂。

桑日县境内的难利用土壤有34570.82公顷,植被稀少,土层浅薄,坡度大,土壤粗骨性强。高山寒漠土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北部的增期、沃卡、白堆等地的海拔5300米以上的分水岭、古冰斗、古冰川或冰碛台地上,面积18836公顷;新积土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及一级支流河漫滩或山前洪积扇,面积835公顷,成土时间短,土层薄,砾石多,水分条件差,养分低;风砂土由随干热风迁移的砂砾堆积而成,主要分布雅鲁藏布江两岸及坡麓地带,面积1099公顷;石质土面积13797.75公顷,主要分布于江北的沃卡、增期、白堆、桑日镇等地;粗骨土面积3.07公顷,常出现在海拔低的亚高山区域,地势陡峻,土层极薄,砾石含量达70%以上,难以开发利用。

植被

桑日县处于藏南山地灌丛区与藏东森林区的过渡地带,县域西部和南部基带植被为温带中生性灌丛草原,东部和北部属藏南山地灌丛草原区向藏东森林区的过渡性植被带,植被为常绿针叶林。受气候及地貌的影响,境内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南北水平差异和垂直带谱分异。北部和东部高山带山体高耸、切割较深、河谷狭窄,且处于印度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气候相对湿润,故植被的垂直分布由低海拔至高海拔依次为:零星常绿叶林一山地灌丛草原一山地灌丛草甸一高山草甸—高山寒漠垫状稀疏草甸。南部及西部河谷山体相对低矮、河谷开阔,并处于暖湿气流的背风坡,气候相对干旱,因而植被垂直带谱自下而上的顺序是:山地灌丛草原一山地草原一高山草甸一高山寒漠草甸。在县城东北部高山宽谷湖区,受区域性水文的影响,分布有低湿草甸及沼泽植被。

桑日县自然资源

水资源

桑日县全境蓄水量约2.43亿立方米,其中湖泊蓄水量约0.11亿立方米,冰川蓄水量约0.33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约1.99亿立方米。全县天然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10.86万千瓦。其中沃卡河理论水能资源约为4.76万千瓦,比巴河(笔乡曲)理论水能资源2.37万千瓦,曲松河理论水能资源3.73万千瓦。

土地资源

桑日县全境的土地按利用类型划分为宜农地、宜林地、宜牧地和不宜农林牧地4种类型。

桑日县土地利用类型一览表
土地类型

面积

(平方千米)

占总面积比例分布范围
宜农地42.91.63%主要分布在海拔3500—4000米的雅鲁藏布江两岸,从程巴、江(乡)到扎巴和拉龙以及曲松河、笔乡曲、沃卡河、白金河、白堆河的河谷地带和坡麓冲积扇地区
宜林地217.028.23%主要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下的山地坡麓及河谷地带,分为宜防风林(用材林)地、宜涵养林地和宜薪炭林地三种类型
宜牧地2320.1888.1%分布广,集中分布于增期乡和白堆乡夏间村;中下等地约占三分之二
不宜农林牧地53.92.04%分布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和山坡背阳面及河流谷地中,集中分布在白堆、增期和绒乡的部分村,主要是为高山寒漠、裸岩石砾、河滩、水域等

矿产资源

桑日县主要矿产资源有铜矿、铬矿、砂金矿、大理石、石灰石、高岭土等。

铜矿

铜矿主要分布于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板块南缘的冈底斯火山一岩浆弧,呈近东西向断续分布;截至2000年,境内发现冲木达1个矿点和扒堆等6个矿化点,矿床成因类型有矽卡岩型和热液石英型两种。冲木达铜矿铜品位1.82—3.87%,含金0.18一0.84克/吨,含银9—39.7克/吨。

铬矿

铬矿处于雅鲁藏布江南曲松—桑日—乃东铬矿带的中段,品位达45%以上。

石灰岩

比巴村石灰岩矿点地处雅鲁藏布江北侧冈底斯火山一岩浆弧内,石灰岩呈层状,矿体呈厚一巨厚层状,单层厚0.5—3米不等,矿石以细一粉晶灰岩为主,具块状构造,矿石成分为方解石,其质量能达到化工灰岩、水泥灰岩要求,矿体产状较稳定,资源量大。

大理石

绒乡大理岩矿点位于桑日县绒乡北东约7千米的雅鲁藏布江东侧。大理岩在平面上呈透镜状,矿石呈灰白色块状,矿石成分为为方解石,脉石矿物为含微量磁铁矿。

生物资源

截至2000年,桑日县境内有高等植物约53科191属419种,其中草本植物369种,如藏麻黄、西藏荨麻、冰川蓼、藏蝇子草、喜山葶苈、高原景天、柔毛委陵菜、劲直黄芪、甘肃棘豆、西藏棱子芹、长梗龙胆、藏白蒿、怒江紫菀、藏东薹草等;乔木13种,如康定柳等;灌木37种,如香柏、拉萨小檗、二色锦鸡儿、吉拉柳等。

截至2000年,桑日县分布有脊椎动物53科173种,其中鸟类31科123种,如喜鹊、红嘴山鸦、大杜鹃、雪鸡、斑鸠、岩鸽、赤麻鸭、斑头雁、黑颈鹤等;哺乳类14科31种,如狼、藏狐、豹猫、雪豹、马鹿、白唇鹿、马麝、鬣羚、藏原羚、岩羊、社鼠、高原兔、鼠兔、猕猴等;两栖爬行类5科6种,如高山蛙、温泉蛇、鬣蜥等;鱼类3科13种,如鲫鱼、鲤鱼、西藏高原鳅、裂腹鱼类等。

太阳能资源

桑日县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云量、尘埃少,透明度高,且纬度低、降雨少,因而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裕,太阳辐射强,是中国太阳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全境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172.65千卡/平方厘米,功率为0.02千瓦/平方米,发电量58.7千瓦/平方米。桑日县城年太阳总辐射为5409.3兆焦耳/平方米,春季最大,为1656.2兆焦耳/平方米,冬季最小,为887.9兆焦耳/平方米。桑日镇大部、白堆乡东南部、增期乡大部总辐射较高,大于6094兆焦耳/平方米,最高可达7055兆焦耳/平方米,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白堆乡沿增久曲河谷东南部、绒乡大部总辐射较低,少于5797兆焦耳/平方米。

桑日县人口民族

人口

桑日县主要年份人口数据
年份总户数总人口男性人口女性人口
1960年1965789835184380
1970年2297943445974837
1980年25771180257316071
1990年30051406968547215
2000年38611585878328026
2010年44091726187908471

截至2013年,桑日县常住人口15746人,从业人员7203人,其中二三产业从业人员3745人。

民族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桑日县藏族人口16771人,占总人口的97.16%;汉族463人,占总人口的2.68%。此外还有回族21人,土家族、怒族各2人,满族、瑶族各1人。

桑日县历史文化

帕竹文化

藏传佛教噶举派支系达布噶举的创始人达布拉吉的弟子帕木竹巴·多吉杰布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在帕竹地方(今桑日镇塔莫村)修行,建丹萨梯寺,广收门徒,传承噶举教义,逐步形成相对独立的门派——帕竹噶举。13世纪初,丹萨梯寺住持为郎氏家族相承袭。14世纪中叶,郎族子弟绛曲坚赞推翻萨迦地方政权,建立起以乃东为首府的帕竹地方政权,元朝中央政府授降曲坚赞“大司徒”称号。帕竹政权统治范围覆盖卫藏,帕竹噶举教派势力得到空前发展,在西藏各地兴起帕竹噶举传承寺院,丹萨梯寺遂成为噶举派八小支派母寺。此后帕竹“第悉”(最高统治者)亦得到明朝政府的册封,一直延续到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

宗教信仰

悉补野部落时代,苯教(白教)传入桑日境内。10世纪后(后弘期),随着藏传佛教的兴起,境内主要信奉噶举派、宁玛派和格鲁派。14至16世纪帕竹噶举兴盛一时,境内的丹萨梯寺为噶举派八小支派母寺。17世纪后格鲁派占据主导地位。截至2013年,桑日县境内有17座寺庙,其中有编有僧寺庙10座,有编无僧寺庙4座,无编无僧寺庙3座;共有僧尼62人。

桑日县藏族群众信奉藏传佛教,宗教习俗主要有念“嘛呢经”(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捻佛珠(信教群众进行佛事活动时用手捻动佛珠,捻一周后又反方向捻回,一直不停)、转经(按顺时针方向转寺院、圣地、佛塔、嘛呢堆等佛教建筑物和名山,苯教徒按逆时针方向转经)、转“嘛呢轮”(信教群众在转经的同时,随时转动寺院周围、转经道上的“嘛呢轮”)、祭地方神(藏历每月的八日、十五日、三十日,家庭妇女到“玉拉”所在地祭祀地方神)等。宗教节日有藏历四月十五日的萨嘎达瓦节(纪念释迦牟尼降生、得道和圆寂)、六月四日的珠巴泽西(纪念释迦牟尼初转法轮、说法布道)、九月二十二日的拉帕堆钦(天降节,释迦牟尼从仙界返回人间)等。

文物遗存

古遗址沃卡宗遗址、桑日宗遗址、恰嘎宗遗址、卡达宗遗址、吉仲却康遗址、丹萨梯寺遗址、里龙寺遗址、德庆桑林寺遗址、莫·提机林寺遗址、尼玛林寺遗址、卡玛当寺遗址、曲龙寺遗址、桑丹林寺遗址、仁青岗寺遗址等
古建筑巴朗却康、增期寺、恰嘎曲登寺、只龙庄园、卡乃庄园、鲁定颇章、冲康、沃卡宗本府、龙都那热、那热·康萨拉玛、扎乃康、曲果萨、石雕佛塔等
古墓葬白金村墓群、白堆乡墓群等
重要文物释迦牟尼唐卡、麻吉·拉吉卓玛唐卡、千手千眼观世音唐卡、恰嘎曲登寺骨雕、四臂观音、迦叶像、无量光佛像、摩崖石刻四臂观音、唐东杰布像、檀香木刻天王像、铜鹤、木刻经版、长剑、铜壶、响铜钟、木雕强巴像、镀金铜像座、木雕佛像背光、木雕经版、藏巴拉像等

桑日县是帕竹地方政权的发祥地,文物古迹甚多,由于历史变迁和人为破坏,绝大部分文物遗失殆尽。境内有宗遗址4个,建于14世纪,均依山势而建,有围墙、碉堡等建筑,易守难攻。桑日县寺庙星罗棋布,多年久失修,残破不全,较大的有丹萨梯寺、增期寺、里龙寺、恰嘎曲登寺等,寺中存有唐卡、骨雕、佛像等文物。

民间艺术

桑日县流行的民间舞蹈有阿谐、谐庆、果谐、卓谐等。其中果谐在桑日流传最广,多在年节和重大活动期间表演。果谐歌词众多,不同的歌具有不同的曲调,不同的曲调有不同的表演形式,一般为男女携手环形起舞,可由一人领唱大家合唱,也可男女对唱。桑日的果谐与扎囊县的果谐略有差异,只有慢板和舞蹈两种。

境内民歌多为六言体,也有七言体、八言体,甚至九言以上的多言体,其格调与山南其他县区大同小异。民歌有情歌、酒歌、对歌、劳动歌、颂歌等类型,其中情歌所占比例最大,劳动歌为农牧民进行生产活动时唱的伴歌,农区有耕地歌、除草歌、收割歌、打场歌、筑房歌等,牧区有放牧歌、挤奶歌、打酥油茶歌等等。

桑日县境内流传的民间神话、歌谣和故事主要有《公主船》、《俄德贡觉神山》、《劳准玛》、《邓萨梯建筑歌》、《宗喀巴在沃卡》等。

方言

桑日方言属藏语卫藏方言山南片区的一个方言点,拉萨方言和山南方言的发音、词语的特点兼有,有部分的中外来语成分;双唇音和舌尖音居多。在词语的使用上,农区以农业经济和平时生活用语居多,牧区以牧业经济和平时的生活用语居多。县内方言有所差异,增期乡驻地以南的雅鲁藏布江流域为桑日方言的集中区,其中白堆话的发音和词语使用等与拉萨方言较似;增期乡驻地以北多属西康方言;靠近县边界村庄的方言与邻县方言近似,如洛木、程巴村与乃东方言相近,日则、扎嘎语言与曲松县堆随乡相近等。

桑日县风景名胜

名胜古迹

丹萨梯寺

丹萨梯寺亦称“丹萨替寺”,位于桑日县城以南、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帕木竹渡口,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由噶举派僧人多吉杰布兴建。多吉杰布在此寺集徒传法十余年,发展成为帕竹噶举派,此寺后成为该派主寺。寺庙占地面积30多万平方米,依山而建,建筑群落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主要有大殿、经堂、神殿、佛塔等建筑,其中大殿面积1570平方米,屋顶为汉式塔形结构。寺内存有壁画。

曲龙寺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宗喀巴带领八大清净弟子在沃德贡杰雪山的山洞中修行,沃卡宗宗本得知后应宗喀巴要求即建曲龙寺。传说宗喀巴根据文殊菩萨的授记在此地磕长头三十五万次,亲见忏悔所向三十五尊佛,石板磨得像镜子一样,至今遗迹仍在,成为曲龙寺镇寺之宝。

增期寺

增期寺位于桑日县增期乡,为10世纪时噶当派僧人噶米·云丹雍仲所建,具有明显的早期寺院建筑特点。14世纪末宗喀巴云游卫藏时在增期寺讲经说法,并在维修开光大典上大传戒律。宗喀巴创建格鲁派后,增期寺亦改奉格鲁派。1986年重新修缮。

恰嘎曲德寺

位于桑日县绒乡政府西面山下、雅鲁藏布江南岸,建于16世纪末期,属格鲁派寺院,总面积2000平方米。藏历火牛年(1577年),三世达赖喇嘛前往青海与俺达汗会晤时路经此地,授意在埃荣(今绒乡)建立格鲁派道场。寺内存有木雕佛像、骨雕佛像和壁画等文物。

鲁定颇章和鲁定林卡

鲁定颇章、鲁定林卡位于桑日县城东约1.5千米处,18世纪时由西藏地方政府封赐给桑颇家族。七世达赖喇嘛的父亲索朗达杰曾居住于此。鲁定颇章也是历代达赖喇嘛前往加查神湖朝圣时在桑日境内下榻的驿站,而鲁定林卡是达赖过林卡和向信徒讲经说法之地。

自然风光

古峡谷景区

“达古”又译作“达沽”,位于桑日县与加查县交界处的雅江峡谷,是西藏第二大峡谷,谷内有雅鲁藏布江大转弯,江水奔涌湍急。峡谷群山环抱,雪峰耸峙,气候湿润,植被繁茂,动植物资源丰富,被称为“西藏的九寨、山南的江南”。主要景点有观景台、藏宝山门、猴群栖息地、杜鹃林、孔雀屏瀑布等。

沃卡景区

沃卡地区的沃德贡杰雪山、三条神河(增期河、黑龙河和德日木河)和七处温泉被称为“沃卡三圣”。沃德贡杰雪山海拔5998米,白雪皑皑,冰川林立。传说沃德贡杰在世界形成之前生活在幻化无常的虚空,是雪域藏土最原始的山神。宗喀巴在创立格鲁派之前曾在此山修行传法,因而被视为神山。增期河、黑龙河、德日木河被视为神河,传说分别代表观音菩萨、金刚持和护法神。七处温泉呈星状散布于沃卡乡境内的草原上,当地人根据水温和水色把它们分为白水、黑水、热水、温水和冷水,其中以专供达赖喇嘛使用的卓罗喀温泉最为著名。

思金拉错

思金拉错,藏语意为具有威力的神湖,当地群众称为“财主百龙之王”居住的神湖,位于桑日县增期乡北部,海拔4500米,形状犹如聚宝盆,四周群峰簇拥,山脉相连。传说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曾赴思金拉措向财主墨竹思金龙王求金,后来每年藏历的六月十五日,历代班禅、达赖喇嘛以及直贡活佛都要来到思金拉措财神湖祭拜,向湖中投入金银财宝以报神湖的恩赐。

桑日马鹿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范围包括桑日县三乡一镇共42行政村,面积约18万公顷。西藏马鹿仅分布在西藏山南市的贡布拉山地区,集中分布在桑日县。成年马鹿重约110公斤,肩高约1.2米,鹿角分五叉,向内弯曲。除马鹿外,自然保护区内还有野牦牛、岩羊、獐子等多种野生动物。

贡德林草原

位于桑日县增期乡,是西藏南环旅游线路的重要景点之一,草原广阔无边,土地肥腴,牛肥马壮,是西藏最有名的酥油产地,所产酥油味道香醇,过去专供达赖喇嘛和达官显贵,被称为“御用草原”。

里龙沟高山植物垂直分布带

位于里龙南北纵向的山谷中,海拔3600—4000米左右,长约15千米。植物体态随着海拔的变化而产生差异,尤其是杜鹃和柏树,低处挺拔高大,植株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变矮,最终匍匐在地面,植被垂直分异十分明显。

桑日县名优特产

石锅

石锅产于增期乡达古村。达谷交通闭塞,当地农牧民的生活器皿多用采自深山的类似玉一般的软质石料加工制成,常用的有石锅、石囤、石碗、石托盘、石钵等,统称为石锅。用石锅所烹制的食物具有特殊香味。不少装饰品也为石制,做工精细,美观古朴。

扎嘎柳编

绒乡扎嘎地区盛产柳枝,当地农牧民用粗细相当的枝条编织成粮囤、背筐、牲畜食槽等各式筐篮,在山南市中部各县较有名气。

此外桑日县特产还有达沽木碗、沃卡青油、桑日镇手工藏式卡垫、桑日镇藏鸡蛋、桑日虫草、贝母等。

西藏山南市相关地区

西藏山南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