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索县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1-29 10:46:48

索县位于藏北高原与藏东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地处怒江上游的索曲河流域,为那曲市“东三县”之一。隶属于西藏那曲市,东部与昌都市丁青县接壤,西南面与比如县及昌都市边坝县毗邻,北部与巴青县交界。总面积约5600平方千米。2013年,索县总人口为4万人,其中有藏、汉、回等少数民族。2013年,索县有虫草、贝母、知母、黄连、雪莲花、茯苓、党参等植物资源。

区划名称索县
行政级别
区划代码540626
辖区面积5600 km²
人口数量4 万人
车牌代码藏E
电话区号0896
邮政编码852200
行政驻地亚拉镇
气候条件高原亚寒带季风气候,空气稀薄,高寒缺氧
地理位置那曲市东部

索县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亚拉镇540626100
荣布镇540626101
若达乡540626201
加勤乡540626202
赤多乡540626203
西昌乡540626205
江达乡540626206
热瓦乡540626208
嘎美乡540626209
嘎木乡540626210

索县建制沿革

元朝,索县这一带称为“索格”。

元宪宗时期,在索县境内逐渐形成索巴、军巴、荣布三大部落。

明朝,先后归附蒙古土默特部俺达汗、喀尔喀部却图汗。

明崇祯十年(1637年),索县三大部落又归附于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

五世达赖时期,固始汗将索县三大部落赠给五世达赖作为蹊卡。

清朝乾隆时期,索县三大部落归由驻藏大臣直接管辖。

民国五年(1916年),西藏地方政府管理索县各部落,索县地盘设立索宗。

1950年,索宗宣告解放,同时筹建了索宗解放委员会。

1956年10月,成立了索宗党委,隶属昌都分工委丁青中心县委领导。

1957年7月,撤销了索宗党委。

1959年5月,将索宗改为索县,划归黑河分工委管理。

1959年7月,成立中共索县委员会。

1959年8月,正式成立索县人民政府。

2017年,国务院批复西藏那曲撤地设市,索县属那曲市管辖。

索县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索县位于藏北高原与藏东高山峡谷的结合部,位于东经93.5°~95.0°,北纬31.1°~31.9°,地处怒江上游的索曲河流域,为那曲市“东三县”之一。东部与昌都市丁青县接壤,西南面与比如县及昌都市边坝县毗邻,北部与巴青县交界。总面积约5600平方千米。

地貌

索县属南羌塘大湖盆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体上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递降之势。西部有少数较开阔的高山草原,其余为高山峡谷。索县沟壑纵横,河流交错,山多路险,交通不便。索县海拔3980米,平均海拔3572米。

气候

索县属高原亚寒带季风气候,空气稀薄,雨雪较多,气温低,日照充足,日温差较大,冬春多大风。年无霜期仅4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2477.2 小时,年降水量572.9毫米,年平均气温-2℃,一月平均气温-9.9℃,七月平均气温11.2℃,

索县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2013年,索县有虫草、贝母、知母、黄连、雪莲花、茯苓、党参等植物资源。

动物资源

2013年,索县有獐子、鹿、豹、狗熊、猴、岩羊、黄羊、水獭及多种鸟类动物资源。

矿藏资源

2013年,索县有铅、煤、硫磺、石膏等矿藏资源。

索县人口民族

2013年,索县总人口为4万人,其中有藏、汉、回等少数民族。

索县风景名胜

赞丹寺

赞丹寺它坐落在索县境内,距那曲镇约220千米。整个赞丹寺依山而建,分红白两个建筑群,远看外形酷似布达拉宫,赞丹寺是藏北地区最早的黄教寺庙,也是藏北最大的佛教古建筑群。

亚安岩洞温泉

亚安岩洞温泉在那曲市索县境内,此泉聚于天然的岩洞之内,泉水深而清澈,底部有一块绿如松石且能发光的岩石,泉中有五颜六色的鱼畅游。

亚拉山

亚拉山位于那曲市索县县城西面亚拉镇的北边,古时此山为划分青、藏、康三区的重要分界,在藏民族文献中称:“卫藏为教区,朵堆为人区,朵麦为马区”。

西藏那曲市相关地区

西藏那曲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