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2-03 09:10:32

那曲,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地处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及冈底斯山脉之内,介于东经83°55′-95°5′、北纬29°55′-36°30′之间,东连昌都市,西接阿里地区,南与拉萨市林芝市为邻,北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青海省接壤,属高原山地气候,总面积36967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

地处唐古拉山南坡和念青唐古拉山北麓,位于羌塘高原的东端,山地连续分布,被众多湖盆分割,湖泊星罗棋布。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高寒缺氧,气候干燥,全年大风日10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为-2.1℃,最冷时可达零下三、四十度,全年日照时数为2886小时以上。一年中五至九月份相对温暖,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多数县以畜牧业为主,个别县为半农半牧县。境内交通有青藏铁路、109国道和那(曲)昌(都)、那(曲)狮(泉河)公路等。

区划名称那曲市
行政级别地级市
区划代码540600
辖区面积369674 km²
人口数量50.37 万人
车牌代码藏E
电话区号0896
邮政编码852000
行政驻地色尼区浙江西路3号
气候条件高原山地气候
地理位置西藏自治区北部

那曲市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色尼区54060216195 km²
嘉黎县54062113238 km²
比如县54062211429 km²
聂荣县54062314540 km²
安多县540624100000 km²
申扎县54062525546 km²
索县5406265600 km²
班戈县54062730138 km²
巴青县54062810326 km²
尼玛县54062972499.41 km²
双湖县540630116700 km²

那曲市建制沿革

名称由来

那曲曾名“黑河”,因怒江上游的那曲河流经境内而得名。“那曲”藏语意即黑色的河流。在明清时代曾名“哈喇乌苏”(蒙古语“黑河”的译音)。在近代,那曲(指现那曲镇周围地区)称为“吾尔古雄”或“色如襄巴”。

历史沿革

旧石器时代,中期或晚期的文化遗物,距今大约1-5万年。那曲市明确见于史料最早的,便是古老的象雄政权,在汉文史籍中称之为羊同。在藏文史籍中,将这一地区称作“卓岱”,意为“牧业部落”,称这里的居民为“卓巴”,意为牧民,或“羌巴”,即北方人,或“羌日”,意为北方部落。在象雄鼎盛时期,象雄人将其地域划分为内、外、中三部。那曲市大致属于中象雄和外象雄。中象雄的中心“当惹琼宗”,就在那曲市西南隅的当惹雍错湖畔一带。象雄势力衰微后,地域西缩。

7世纪前后,这一地区的东部地域归属于苏毗部落统治。后来,吐蕃部落逐渐强盛,统一了全藏,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藏北也被纳入其统治之下。松赞干布时期,将吐蕃分为四台和61个东岱(相当于千户),原苏毗部落故地设“孙波如”,共辖11个东岱,作为吐蕃向西域和河湟江岷地区扩张的基地,这一带显得特别重要,史称“军粮马匹,半出其中”。

宋朝,那曲和羊八井、帮仓(今当惹湖和昂则湖一带)、朗如(今班戈县一带)被称作北方四部落。

元朝,1269年,忽必烈(元朝开国皇帝)派出官员在自青海到萨斯加的主要驿道设置驿站,其中在前藏设置驿站7所,驿道穿越今那曲的巴青、索县、比如、那曲及当雄一带,并派蒙古军士屯驻藏北,以后形成霍尔三十九族的藏北蒙古人势力。

17世纪至18世纪初,属和硕特蒙古政权,并在腾格里湖(纳木错)驻扎蒙古骑兵震慑全藏。

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清政府设青海办事大臣,委任第十二代“霍尔王”赤加吉钦总管三十九族,直属理藩院夷情衙门。

雍正六年(1728年),清廷在拉萨设驻藏大臣办事衙门。

雍正九年(1731年),勘定青藏地界,古拉山脉南北两麓诸部落,分归驻藏大臣和青海办事大臣管辖,三十九族划归驻藏大臣直管,同年清查各部户口,并向驻藏大臣衙门支差。

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王朝派兵平息了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事件,并制定“善后章程十三条”,对西藏地方行政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根据那曲所处的战略地位,清王朝决定在那曲建立坎囊宗,并隶属新建的西藏地方政府噶厦管辖。坎囊宗由宗教头领(即堪布)和部落头人(即囊宗)联合行使管理权。可以说这是藏北高原的第一个宗,是一种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那曲还有一部分地区归班禅管辖。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共有八代“霍尔王”,均受清政府册封委任,有的还赐给顶戴花翎。

辛亥革命前后,中央王朝势力衰落,噶厦得以将历史上由驻藏大臣直管的达木及三十九族地区收归己有。第九世班禅被迫前往内地后,噶厦又强行接管了班禅属区。至此,藏北地区自吐蕃王朝崩溃以后,第一次全部置于西藏地方政府的直辖之下。

中华民国5年(1916年),为了加强对达木和三十九族的统治,噶厦在霍尔地区设置了总管,即“霍尔基”,从此结束了历时五百余载、传二十一代的“霍尔王”历史。霍尔基从设立到结束,共历经九任官员。那曲总管共历五任,均为四品官,每任一僧一俗。

中华民国31年(1942年藏历水马年),噶厦地方政府设立绛恰基巧,管辖藏北牧区和拉萨以北的14个宗,那曲宗即为其中之一。当初的那曲宗名义上下辖7个大部落和51个小部落,而实际上却只管30个小部落,称为“雄巴”,其余21个小部落均属西藏上层贵族或大寺庙所辖,称为“格尔巴”或“格尔得”。

1950年10月,昌都地区和那曲地区东部首先获得解放。

1951年03月,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宣告成立,原属噶厦绛曲基巧的聂荣宗、索宗、巴青宗、比如宗、拉日宗、尺牍宗、色扎宗、丁青宗隶属该委员会第一办事处(驻丁青),此后,各宗的人民解放委员会也相继成立。与此同时,那曲的中部和西部地区仍由噶厦绛曲基巧管理。

1952年03月,西藏和平解放的十七条议签订后,十八军独立支队主力2000余人,护送班禅大师经藏北返回后藏,那曲原属班禅的领地,也返还班禅。

1953年01月,中国共产党西藏工作委员会黑河分工委成立。

1956年10月,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设立黑河基巧办事处。那曲宗即隶属那曲基巧办事处管辖。

1959年03月,民主改革后,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对藏北的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黑河基巧办事处下辖九个县。1959年10月,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决定撤销各地基巧办事处,设立行政公署。

1960年0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将西藏的“黑河专区”改名为“那曲专区”。1960年02月,黑河专员行政公署成立。

1965年01月,黑河专员行政公署更名为那曲专员行政公署。

1970年07月,那曲专区改称那曲地区,那曲县由那曲地区管辖。

1976年12月,成立双湖、文部2个办事处,为那曲地革委派出机构。

1983年10月,国务院以(83)国函字212号文件批复同意:设立尼玛县。辖申扎县的查桑、文布、邦多、甲谷、卓瓦、尼玛六个区,班戈县的荣玛区和该县新建的嘎琼区。县人民政府驻尼玛,由那曲地区管辖。将班戈县的新吉尔区划归申扎县管辖。

2012年11月,国务院以国函〔2012〕191号文件批复同意设立双湖县,将尼玛县的措折罗玛镇、协德乡、雅曲乡、嘎措乡、措折强玛乡、多玛乡、巴岭乡划归双湖县管辖,以措折罗玛镇、协德乡、雅曲乡、嘎措乡、措折强玛乡、多玛乡、巴岭乡的行政区域为双湖县的行政区域。双湖县人民政府驻多玛乡索嘎南路9号。双湖县由那曲地区管辖。

2013年07月26日,双湖县政府正式挂牌成立(即改双湖特别区为双湖县)。

2017年07月18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西藏自治区撤销那曲地区设立地级那曲市的批复,撤销那曲地区和那曲县,设立地级那曲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色尼区浙江西路3号。那曲市设立色尼区,以原那曲县的行政区域为色尼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那曲镇文化西路26号。那曲市辖原那曲地区的聂荣县、安多县、巴青县、索县、比如县、嘉黎县、尼玛县、班戈县、申扎县、双湖县和新设立的色尼区。

2018年4月25日,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正式公布撤地设市,这将是中国平均海拔最高、土地面积最大、最年轻的城市。2018年5月7日上午,西藏那曲市举行撤地设市挂牌仪式,那曲市从而成为西藏第六个地级市。

那曲市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那曲市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北与青海省接壤,西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83°55′-95°5′、北纬29°55′-36°30′。总面积369674平方千米。

地质地貌

那曲地处西藏北部的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

中部属高原丘陵地形,多山,但坡度较为平缓,大多数山呈浑圆状。

西北部海拔较高,由于地处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分支山脉或余脉,山峰较多,地势险峻,高差显著,海拔高度均在5500米以上,最高的桑顶康桑山,海拔约6500米。

北部属唐古拉山区域,系典型的高原山川地形,呈不规则椭圆形。唐古拉山脉呈屋脊状,横卧其间,地势中部高,南北低,西高东低,由中部的6,600米,逐步下降到北部的4700米、南部的4500米,平均海拔在5,200米以上。这一地区的山脉由东向西延,主要有唐古拉山脉、托尔久(小唐古拉)山脉,桑卡岗(申格里贡山)山脉。

东部属高原山地,海拔在3800-4500米之间,平均海拔约4100米,地势呈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状,海拔渐次降低。该地区西部海拔4400多米,多低山丘陵;东部海拔3,800多米,多高山峻岭。因地形较为复杂,区域内除少量地方有部分高山草原外,其余均高山突兀,山势险峻,高山与高山之间形成深深的峡谷,谷底与山顶之间的高差多在1000米以上。

南部属藏北高原与藏东高山峡谷交汇地带,部分地区海拔在5,000米以上,属高原丘陵;部分地区高山突兀,山势陡峻,高山与高山间形成狭长的深谷;在邻近林芝地区的地方,海拔高度急剧下降,海拔仅有3,000米左右,分布有较大块的谷地平原。

气候特征

那曲市属亚寒带气候区,高寒缺氧,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年平均气温为-0.9℃至-3.3℃,年相对湿度为48-51%,年降水量38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852.6-2881.7小时,全年无绝对无霜期。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间,是干旱的刮风期,这期间气候干燥,温度低下,缺氧风沙大,延续时间又长,5至9月相对温暖,是草原的黄金季节,这期间气候温和,风平日丽,降雨量占全年的80%,绿色植物生长期全年约为一百天左右。

水文条件

那曲市流域 1956~2010年多年平均年降水深为477.1mm,相应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8亿m3。 降水量最高的区域位于东南部一带,年降水量超过580mm;降水最少的是西部偏北 区域,年降水量不足440mm。

自然灾害

那曲市地处世界屋脊北部,受少量季风气候、板块地质运动和复杂地形地貌等致灾因子综合影响,成为自然灾害多发、易发、连发、频发地区。

那曲市自然资源

水利资源

那曲市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冰川水资源和大气降水,水能蕴藏量十分丰富,地表水资源总量约54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约251亿立方米,冰川水资源总量约88亿立方米。那曲被称为江河源、中华水塔、高原水库。

地表水资源:那曲地区地表水属内流水系,主要来源于数百条长年不断流的河流和季节性流水的间歇河流,加上分布甚广的湖泊。长江、怒江、拉萨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均发源于那曲或支流流经那曲,主要河流有:当曲、扎加藏布、甲岗藏布、索曲、下曲、本曲、巴青曲、益曲等。较大的湖泊有西藏第一大湖、高原四大名湖之一的纳木错,西藏第二大湖色林错,西藏第四大湖、西藏三大雍湖之一的当惹雍湖,还有奇林湖等较大的湖泊。全地区湖泊总面积达30,000多平方千米,占西藏湖泊总面积的81%。其中超过100平方千米的大型湖泊有11个,5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121个。

地下水资源:那曲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极为丰富,总量约251亿立方米。主要来源于部分高山山麓的洪积扇缘溢水带,水质好,矿化度小于0.1克/升,属碳酸型淡水,但冬季水量骤减以致断流。还有流时较小,矿化度不一的裂隙泉。那曲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冬季在泉口附近结成巨大的冰体,成为天然的固体冰库,暖季消融时成为可贵的水源,既补充了该时期河水径流量,又可供人畜饮用。

冰川水资源:那曲地区的冰川资源面积约0.68万平方千米,冰川水资源总量约88亿立方米,分为大陆型冰川和海洋型冰川两大类,均为内流水系。冰川融水是那曲地区河流湖泊的重要补给水源。

矿藏资源

那曲市铁、铬、金、锑、铅锌、铜、硼、锂、石盐、石膏等矿产储量大,资源优势明显。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潜在资源丰富。截止2009年底,全地区累计发现矿产55种,矿产地矿床、矿点、矿化(点)338处。其中有资源储量的矿产有9种,包括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5种,非金属矿产3种;上储量表的矿区有30个,其中:能源矿区9个,金属矿区13个,非金属矿区8个,上储量表的矿区中大型矿床有5个,中型矿床4个,小型矿床21个。有资源储量的矿泉水产地1处和地热1处未上储量表。统计发现,上储量表的30个矿区中,达到勘探程度的3个,详查程度的6个,普查程度的8个,其余13个矿区均未达到普查程度。

植物资源

那曲市野生植物主要有虫草、贝母、雪莲花为主的多种草药和少量的灌木林。虫草年产量2000公斤,贝母产量500公斤。

动物资源

那曲市主要有野山羊、石羊、獐子、猞猁、野驴、狗熊、狐狸、狼等。鸟类主要有藏雀,褐背地鸦、野鸡、秃鹰等,此外野鸭、天鹅、黑颈鹤、丹顶鹤等在夏季也光临此地。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那曲县境内共划定7处野生动物保护区。

气候资源

那曲市能源较丰富,尤其是水能、地热和太阳能等。查龙电站装机容量10800千瓦,地热电站装机容量4000千瓦。

那曲市人口民族

人口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那曲地区常住人口为462381人。其中家庭户98035户,家庭户人口45231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4.61人。常住人口中,按性别分,男性239023人,女性223358人,分别占51.69%和占48.31%,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7.01。按年龄结构分,0~14岁人口为141911人,占30.69%;15~64岁299297人,占64.73%;65岁及以上21173人,占4.58%。按地区分,那曲县108781人,嘉黎县32356人,比如县60179人,聂荣县32376人,安多县37802人,申扎县20285人,索县43621人,班戈县36842人,巴青县48284人,尼玛县41855人。

按户籍统计,那曲市2015年末501261人,2016年末508982人,2017年末520444人,2019年末535025人。

那曲市各县区历年年末户籍人口数量
县区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
色尼区109259108328110157112301
嘉黎县34939372833737439744
比如县72217732667624478602
聂荣县35171354343653937568
安多县40932420254246542938
申扎县20748210772160021951
索县50019507425251553910
班戈县40790412604208742622
巴青县52634540685586856955
尼玛县31334319443175134346
双湖县13218135551384414088

民族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那曲地区常住人口中共有36个已识别的民族。其中藏族447429人,汉族12982人,回族1230人,哈萨克族276人,满族92人,东乡族71人,侗族54人,白族48人,撒拉族32人,蒙古族21人,彝族20人,土族17人,维吾尔族16人,苗族15人,土家族13人,瑶族12人,羌族8人,门巴族6人,布依族5人,壮族、佤族、怒族各4人,独龙族3人,朝鲜族、哈尼族、傣族、纳西族、柯尔克孜族各2人,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布朗族、锡伯族、乌孜别克族、基诺族各1人。另有其他未识别的民族1人。

那曲市历史文化

那曲赛马会

那曲赛马节全称是“那曲恰青赛马艺术节”,也称“羌塘赛马节”,藏语叫“达穷”,是藏北草原规模盛大的传统节日。据传,藏北赛马会从吐蕃赤松德赞时期一直延续到今。为了方便游人,如今赛马节已经固定在公历8月10日举行。8月的羌塘草原,绿草茵茵,野花遍野,往日里严酷的寒冷多风气候此时也变得格外温和宜人,人称8月是藏北的黄金季节。

那曲锅庄

那曲锅庄的特点十分明显,那就是粗犷豪放。藏北高寒、干燥、大风的气候环境为包括锅庄在内的那曲舞蹈定下了基调。

那曲锅庄舞姿矫健,动作挺拔,既展舞姿又重情绪表现,舞姿顺达自然,优美飘逸,不但体现了藏族人民纯朴善良、勤劳勇敢、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而且有一定的力度和奔跑跳跃变化动作,动作幅度大,具有明显的体育舞蹈训练价值和锻炼价值。不论从表演者的装饰上,动作节奏上,还是从表演时的舞姿变化上,都能体现出西藏民间体育的风格。

那曲市名优特产

贝母:生长在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灌木丛和高山草地上。每年8、9月份采挖。贝母性微寒、味甘苦、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可同其它食物配合进补身体,属名贵中药材。

虫草:即冬虫夏草,是一种动植物兼名的名贵药物。它是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幼虫赏的子座与虫体,冬天为虫,夏天为草,下部是虫,上部是草。虫草味甘酸,性平,气香,是良好的强壮补药,有滋肺、补肾等作用。

雪莲花:生长在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的雪山雪线附近,耐低温抗风寒,花象莲蓬座子,顶形似荷花,故得名雪莲花。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有除寒化痰、壮阳补血、温暖子宫等功能。雪莲花采摘不易,数量有限。

麝香:藏语称“腊资”,为雄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的分泌物,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状,有特殊的香气。麝香号称上等药物,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外用能镇痛,消肿。

克什米尔山羊绒:山羊绒属于稀有的特种动物纤维,是一种珍贵的纺织原料,国外称其为“纤维的钻石”,“软黄金”。山羊绒是从山羊身上梳取下来的绒毛,其中以绒山羊所产的绒毛质量为最好。

那曲市风景名胜

那曲藏北高原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

藏北多山多水,那曲最高的山是念青唐拉主峰,海拔7111米,全地区超过5000米的山峰多达31座,其中超过6000米的山峰有11座;大小湖泊共计370个,其中面积超过100平方千米以上的大型湖泊有11个,全地区湖泊总面积达3万平方千米,占全自治区湖泊总面积的81%,各类湖泊中不仅有着丰富的鱼类资源,也蕴藏着富饶的盐、碱、硼等稀有矿产资源,同时也是水草丰盛的天然牧场和野生动物乐园。此外,在藏北辽阔的土地上,还分布着200多处热气腾腾的地热温泉,绝大多数泉水含有很高的矿物质元素。

那曲属于青藏高寒气候,其特点是气温低、空气稀薄、大气干燥、日照强、日温差大。按季节可分为干季(十月-次年四月,平均气温0℃左右,应穿冬衣)和温季(五月-九月,平均气温10℃左右,应备毛衣)。墨镜、防晒霜、围巾、遮阳帽等为旅游必备品。

古代象雄遗址

古代象雄遗址,建于山腰,石头建筑,规模宏大。遗址距今1600多年。象雄王国曾经在青藏高原显赫一时,苯教就形成于此时。公元8世纪象雄被吐蕃王朝所灭。

那曲草甸草原

那曲草甸草原,主要由小嵩草组成,其株高仅3—5厘米,但生长十分密集。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那曲草原以辽阔、高寒著称。虽然自然条件严酷,但因人烟稀少,人为干扰弱,自然面貌保存最好。

西藏那曲市相关地区

西藏那曲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