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巫山县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2-03 10:11:16

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处三峡库区腹心,素有“渝东北门户”之称。地跨长江巫峡两岸,东邻湖北巴东,南连湖北建始,西抵奉节,北依巫溪。至2013年,巫山县幅员面积2958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24个乡镇,307个村、33个居委会。2017年,巫山县户籍人口为63.69万人。

区划名称巫山县
行政级别
区划代码500237
辖区面积2958 km²
人口数量63.69 万人
车牌代码渝F
电话区号023
邮政编码404700
行政驻地巫峡镇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理位置重庆市东北部

巫山县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高唐街道500237001
龙门街道500237002
庙宇镇500237101
大昌镇500237102
福田镇500237103
龙溪镇500237104
双龙镇500237105
官阳镇500237106
骡坪镇500237107
抱龙镇500237108
官渡镇500237109
铜鼓镇500237110
巫峡镇500237111
红椿乡500237200
两坪乡500237207
曲尺乡500237208
建平乡500237210
大溪乡500237211
金坪乡500237214
平河乡500237216
当阳乡500237219
竹贤乡500237222
三溪乡500237225
培石乡500237227
笃坪乡500237229
邓家乡500237231

巫山县建制沿革

巫山县境,战国为楚国巫郡。

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改置巫县。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析巫县置北井县。

三国时期,蜀汉章武二年(222),县境属吴国宜都郡。吴孙休永安三年(260),分宜都郡置建平郡,治巫县。

西晋,泰始四年(268),隶属巴东郡。

隋开皇三年(583),改巫山县,属建平郡。巫山在县东,也称巫峡,县因以为名。巫山以上古唐尧时代巫咸(尧帝的御医)而得名。

自唐朝至明代,巫山县建制基本没有变化。

清朝,康熙九年(1670年),大昌县并入巫山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17日,成立四川省巫山县人民政府。

1952年,湖北省建始县铜鼓乡划归巫山县。

1997年6月28日,巫山县划归重庆直辖市。

2020年11月29日,加入大巴山·大三峡文旅发展联盟。

巫山县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跨长江巫峡两岸,东邻湖北巴东县,南界湖北建始县,西抵奉节县,北依巫溪县。巫山县位于东径109°33′-110°11′,北纬30°45′-23°28′之间。幅员面积2958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

地质

巫山县位于大巴山弧形构造、川东褶皱带及川鄂湘黔隆褶带三大构造体系结合部,长江横贯东西,大宁河、抱龙河等七条支流呈南北向强烈下切,地貌上呈深谷和中低山相间形态,地形起伏大,坡度陡,谷底海拔高程多在300米以内,岸坡相顶多为1000米以上。区内出露地层为沉积岩地层,自寒武系至侏罗系均有出露,另有第四系零星分布,岩层软硬相间,次级褶皱及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构造地质背景复杂。

巫山云雨

地貌

因大巴山、巫山、七曜山三大山脉交汇于巫山县境内,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最低海拔仅73.1米,最高海拔2680米。大宁河小三峡位于巫山之侧,长50公里,由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组成。

气候特征

巫山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温度十八点四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一千零四十一毫米。

巫山县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巫山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原料、非金属矿四大类,其中以煤、铁、硫铁矿、石灰岩、硫储量最多,分别为1.7亿吨、1.53亿吨、1亿吨、0.5亿吨。

生物资源

巫山县珍稀动物有金丝猴、鬣羚、牛羚、白唇鹿、鸳鸯、大鲵、红腹角雉、白尾椎红雉、绿尾红雉、猕猴、穿山甲、水獭、大灵猫、小灵猫、猞猁、獐、马鹿、斑羚、白冠长毛雉、金鸡,有各种野鸟100余种,有豺、狼、熊、野猪、鹿等走兽50余种。珍稀植物有猕猴桃、野生大豆、三叶、金桔、桑、辛荑、香樟、重阳木、银杏、红豆、珙桐、三尖杉、杜仲。

小三峡

水能资源

巫山县境内雨量充沛,溪河众多,理论水能蕴藏量27423万吨,可开发量达352万千瓦。

巫山县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巫山县户籍人口63.69万人,比2016年减少0.28万人。年末常住人口44.83万人,比2016年减少0.72万人。城镇常住人口17.89万人,城镇化率39.90%,比上年提高1.55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7881人,出生率为12.4‰;死亡6681人,死亡率为10.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全县户籍人口性别比(女性为100)为110.4,新生婴儿性别比为106.6。

民族

2010年,巫山县民族主要有汉族、土家族、蒙古族、回族、苗族、彝族、朝鲜族、满族等8个,汉族占总人口的99.89%。

巫山县风景名胜

巫山县境内有以峡谷、江河风光为代表的长江三峡;有以探险、休闲、漂流旅游为主要内容的小三峡;有曲径探幽、以神女峰为代表的巫山“三台八景十二峰”景点群。

巫山小三峡

巫山小三峡是长江支流---大宁河在巫山县境内的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的总称,为国家AAAAA级景区。

象鼻山

象鼻山在巫山县城东侧大宁河对岸文峰观下,粗大的“象鼻”伸入江水中,俗称江东嘴。在大宁河与长江汇合处,是江、河的“分水岭”,也是神女庙古遗址所在地。

巫山梨子坪森林公园

巫山梨子坪森林公园面积1388公顷,平均海拔1800米,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是镶嵌在大、小三峡之间的一颗绿色明珠。

大宁河古栈道遗迹

大宁河古栈道遗迹在龙门峡西岸崖壁之上,距河面约15米处,依次排列着无数匀整、方正的石孔。栈道石孔多呈四方形,孔径20厘米见方,孔深30厘米左右,孔距130—200厘米。

大昌古镇

大昌古镇建在大宁河畔,占地约10公顷。解放街呈“T”字形,串通东、西、南3座城门,东西街长350米,南北街长200米。镇内建筑属砖木结构,大多为四合井院,青砖黛瓦、雕梁画栋,翘角飞檐、古朴幽雅,具有浓郁的江浙风格。

巫山县名优特产

巫山烤鱼巫山烤鱼是一种发源于巫山的特色美食,采用“先烤后炖”的独特做法,融合了烤、炖两种烹饪工艺的精华。

巫山包面

包面,馄饨的一种,属于面点小吃,呈三角形,小巧而秀挺。

水口钮丝面

水口钮丝面产于大宁河畔水口镇,清朝上贡珍品。因空心、细腻、味美、细白如银丝、回锅不烂而得名。手工制作,做工考究,有合面、盘案、上筷、上厢、上架、切装等复杂工序。

翡翠凉粉

翡翠凉粉也称为臭叶子凉粉,因颜色翠绿、清香滑嫩得名。制作方法:将“臭黄荆”的叶子盛于器皿中,用沸水淋在叶子上,再用棍子搅拌成墨绿色汁液;接着用筲箕过滤掉碎渣,再用纱布过滤一遍,最后用纯草木灰做的卤水点卤,再轻轻地搅拌均匀,等凉透后拌作料即可食用。

重庆巫山县相关地区

重庆巫山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