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2-12-14 16:35:46

永城,省直管县级市,河南商丘市代管县级市,位于河南省最东部,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素有“豫东门户”之称。永城总面积2068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末,永城下辖6个街道、24个镇、1个乡, 市政府驻东方大道中段人民广场北。截至2019年末,永城市总人口158.11万人,常住人口124.15万人,城镇化率50.50%。

区划名称永城市
行政级别县级市
区划代码411481
辖区面积2068 km²
人口数量124.15 万人
车牌代码豫N
电话区号0370
邮政编码476600
行政驻地东方大道中段人民广场北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河南省最东部

永城市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演集镇411481100
城关镇411481101
芒山镇411481102
高庄镇411481103
酇城镇411481104
裴桥镇411481105
马桥镇411481106
薛湖镇411481107
蒋口镇411481108
陈集镇411481109
十八里镇411481110
太邱镇411481111
李寨镇411481112
苗桥镇411481113
顺和镇411481114
茴村镇411481115
酇阳镇411481116
龙岗镇411481117
马牧镇411481118
王集镇411481119
刘河镇411481120
双桥镇411481121
卧龙镇411481122
黄口镇411481123
新桥镇411481124
条河镇411481125
城厢乡411481200
候岭乡411481201
陈官庄乡411481219

永城市建置沿革

永城境内有原始社会晚期人类聚落10余处,王油坊遗址、造律台遗址、黑堌堆遗址等均属龙山文化范围。

夏,永城市境属豫州之域。

商,境内出现了棘国、攸侯国两个小国家,有永、酂和芒诸地。

西周,市境大部属宋国,西南部属焦国。春秋,大部属宋国,西南部先后属焦、陈、楚。战国,先后属宋国、楚国。

秦,境内设置砀县(今芒山镇),属砀郡,芒县(今陈集镇刘寨村南)、酂县(今酂城镇)属泗水郡。公元前206年,属项羽西楚国。

汉,境内有芒县、酂县、敬丘侯国(今太丘镇)、建成侯国(今侯岭乡二郎庙湖),属沛国谯郡,而北部砀县一部(今芒山镇)归梁国所有。东汉,光武年间改芒县为临睢,明帝时改敬丘为太丘。临睢、太丘、酂县属沛国,砀县属梁国,建成侯国废。

三国属魏,境内临睢、太丘、建平、酂县属谯郡,砀县属梁国。

西晋,临睢、太丘、建平三县并入酂县,属豫州谯国,砀县并入下邑(今砀山县),仍在梁国(亦称梁郡)境内。另有部分属于郸县(今丹城镇)之地。

东晋十六国,太宁三年(325年),县境属后赵;升平三年(359年)属前燕,太和五年(370年)属前秦;淝水之战(383年)后属东晋。

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酂县属梁郡所辖;元徽元年(473年),“置徐州,立新昌郡,以酂县属之”。

北魏建立后,酂县划归谯州临徐郡,后废。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永城市境属徐州粱郡;东魏武定四年(546年),市境西南部为南兖州马头郡下邑县辖区,东北部为徐州砀郡砀县辖区;北齐时,境内置安阳县(今芒山镇保安山南),砀县并入,属彭城郡。这一时期,永城县境所辖诸县并入酂县,县域以酂县为主。

隋,复置酂县,属谯郡。大业六年(610年),割彭城、睢阳二郡之地置永城县,治所在马甫城东北3里。芒砀山以北地区属梁郡砀山县。

唐,永城、酂县属河南道谯郡。武德五年(622年),永城县治所迁于马甫城(此地势较高,为一山丘,又名无影山);贞观十七年(643年),酂、永城二县直接归亳州管辖,砀山县属宋州辖区。

后梁,升砀山县为辉州;后唐,废辉州复置砀山县,属单州,永城、酂两县属亳州。

北宋,永城市境所辖仅包含永城、酂二县,永城、酂县属淮南东路亳州。

金,兴定五年(1221年),因永城为淮北要地,在芒山地区设置保安军镇,升永城县为永州,脱离亳州管辖,辖下邑、砀山、酂县。砀山县治曾沉于水,迁址于保安镇(今芒山镇)。

元,至元二年(1265年),酂县入永州,降永州为永城县,属河南江北行省归德府;至元二十五年,“归德府”更名“汴梁路”,永城随属。

明,永城县属河南省开封府归德州。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升归德为府,永城随属。

清,置永城县,属河南省归德府;宣统三年(1911年),改属河南省开归陈许郑道归德府。

民国二年(1913年),永城县属河南省豫东道,民国三年(1914年)6月,豫东道改名开封道,永城县随属。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2月,永城县划归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管辖。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的抗日战争期间,永城境内国民党辖区仍属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抗日民主政府辖区先后隶属豫皖苏边区革命根据地、淮北第二行政区和苏皖边区第八行政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2月,更名雪枫县,县境南部划归雪涡县,县境西南部划归雪商亳县。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2月,雪枫、雪涡、雪商亳3县隶属豫皖苏边区第三行政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至11月,县东部为萧宿永县辖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1月,县北部成立砀南县。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雪枫县复名永城县,撤销雪涡、雪商亳、砀南等县,恢复原建制,隶属皖北行政区宿县专区。

1952年起,永城县由安徽省宿县专区划归河南省商丘专区,县域大规模变更结束。1959年1月至1960年底隶属河南省开封专区;1961年至1996年,隶属商丘专区。1996年,永城撤县设县级市,治所向东迁移8公里沱河北岸大谢庄建东城新区。1997年商丘撤地设市,永城市由河南省直辖,商丘市代管。2014年成为省直管县,仍隶属原地级市商丘市。2016年永城被河南省规划建设为商丘市域副中心城市。

永城市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永城市位于河南和安徽两省交界处,经纬度为东经115°58′~116°39′,北纬33°42′~34°18′之间,市境的北、东、南及西南部分别与安徽省的砀山县、萧县、淮北市相山区、濉溪县、涡阳县、亳州市谯城区毗邻,西部和西北部与河南省的夏邑县缘连,市境南起李寨镇麻冢集南端,北止条河镇种寨村北,长72公里;西起卧龙镇浑河集西端,东至苗桥镇黄药店村东,宽达62.25公里。全市总面积为206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永城位于华北平原腹地,全境近矩形,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高差9米,平均海拔31.9米,除东北有方圆16平方公里的芒砀山群外,大部分为平原地区,永城最高海拔为芒砀山主峰159米。浍河、包河流域,地势低平,两河沿岸受黄泛影响形成近河阶地;沱河流域地势较高,微波起伏;薛湖、苗桥、高庄、城厢等乡镇因多次河流改道形成槽形、碟形洼地。全市地貌可分为剥蚀残丘、黄泛沉积和湖河相沉积低平地3种类型。

地质

永城区域地质构造,位于秦岭一昆仑纬向构造带北支南侧东延部分,为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内之华北凹陷的一部分。市境内地层无深大断裂及其交汇点,历史上没发生过强烈地震。郯庐断裂带在京沪铁路以东,聊兰断裂带在西北,均距市区150公里以外,常受外地地震波及。

气候

永城全境属湿润的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2049小时,年平均气温14.34℃,平均积温5289℃;月平均气温以7月份最高,元月份最低。年平均降雨量871.3毫米,无霜期209天。2018年,永城全年平均气温为15.4℃。

水文

光绪年间,永城境内有沟河116条。1985年有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沟河91条,其中王引河、沱河、浍河和包河4大干河均由西北向东南流注入淮河,属淮河流域、洪泽湖水系。本市古有睢水、汴河过境。原薛家湖、滦家湖、焦州湖(二郎庙湖)等均湮为耕地。全市年平均降水总量15.87亿立方米,径流深为135毫米,相应径流量2.699亿立方米。

永城市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永城矿产资源丰富,地下储煤面积1328平方公里,地下储煤63.9亿吨,可开采储量50.45亿吨,永夏煤田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同时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七大煤化工基地之一。有8对矿井投入使用,年产原煤2300万吨。境内铁矿储量为902.6万吨。徐山、邵山、夫子山和僖山顶部分布有储量6835万吨的白云岩,周山蕴藏有大理石岩,为高档建筑装饰材料。

截至2018年,永城市已发现的矿种17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0种,已开发利用的矿种7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非金属矿产6种。

植物资源

永城境内植物主要有农作物、林木、药用植物、观赏植物、草类植物、水生植物等6个类别。自然植被以盐生和沙生植物为主,草甸植被次之。永城境内的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约占总植被的65%以上,约有种子植物96科467种。各科种子植物中,禾本科、豆科、蔷薇科、十字花科等所占种类最多。木本植物小于总植物的35%,共61科127属256种。

动物资源

永城境内的动物区系为干旱平原类型。属古北界华北区和东洋界华中区的过渡地带,南、北方动物种类均有分布。动物有脊椎、节肢、软体、环节、线形、扁形、腔肠、原生等种类。脊椎动物又分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节肢动物分昆虫类、甲壳类、蛛形类、多足类等境内动物主要有兽、禽、虫、鱼鳖等四大类。

永城市人口

截至2019年末,永城市总人口158.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1万人,常住人口124.1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54万人,出生率9.75‰;死亡人口1.03万人,死亡率6.55‰;自然增长率3.20‰。城镇化率50.50%,比上年末提高1.91个百分点。

永城共有汉、回、满、蒙古、藏、壮、布依7个民族。

永城市历史文化

名称来历

据传,隋大业四、五年间,淮河、汴河流域连遭大水,多数城池被水淹没。六年三月,隋炀帝乘龙舟顺汴河(通济渠)南下,一路上只看见马甫城安然无损,隋炀帝顺口说道:“五年水灾毁多城,唯有马甫是永城”。皇帝金口玉言,从此马甫城改为永城,意即“永久坚固,摧而不毁”。另外一种说法是永城之名沿用了甲骨文中的原地名“永”,即永城市境内原有“永”地,隋朝沿袭了古老的原地名而称“永城”。据《永城县志》记载:“纣王于十年(前1065年)九月率军一万余人征人方(位于今苏北、鲁南一带),十一月至次年二月,往返途经芒、酂及攸地之永。”2010年版的《永城市志》也记载:“商代,境内有攸地之永和酂邑、芒诸地。”

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级别名称
省级永城大铙柳琴戏豫东琴书[清音]
市级刘邦斩蛇传说造律台的传说芒山石雕
火老虎(曲艺)大鼓书芒砀山古庙会
陈树青石雕二胡(民间舞蹈)龙岗烧鸡制作工艺
酂城糟鱼制作工艺薛湖牛肉煎包制作工艺薛湖传统豆粥制作工艺
传统枣干加工工艺传统狗肉加工工艺

文保单位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级别名称
国家级汉梁王墓群崇法寺塔王油坊遗址
芒砀山汉代礼制建筑基址造律台遗址
省级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旧址芒砀山文庙黑堌堆遗址
洪福遗址陈胜墓鲁雨亭故居(鲁雨亭纪念馆)
淮海战役陈官庄战斗纪念地鄪侯亭遗址皇沟酒古窖池
僖山汉画像石墓黑堌堆遗址鲁紫铭碑林
市级

(部分)

斩蛇碑张飞寨遗址三星道观旧址
砀城遗址古井·银杏树赵庄遗址
酂县古城址张寨汉墓酂城明代石桥
肖竹园遗址胡道口遗址困龙寺遗址

文化村镇

历史文化名镇

名称

级别

批次

芒山镇省级第二批
陈官庄省级第三批
李寨镇省级第四批
城关镇省级第六批
太丘镇省级第六批
省级传统村落

名称

位置

级别

酂南村酂城镇省级(首批)
茴村茴村镇省级(首批)

方言俚语

永城方言属中原官话的一种,与普通话相比在声韵调方面都有所不同,尤其在声调方面差别较大,但有较强的对应关系。全市方言一致性程度比较高,永城市位于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交界处,本地方言经过历史与地理的影响,属于中原官话商阜片与徐淮片的相混,永城北部芒山、薛湖、陈官庄等乡镇不分尖团,比较接近江苏徐州与安徽淮北的方言,如条河、芒山等地读“柴、筛、支、山”为cai、sai、zi、san。永城西南的其他乡镇均分尖团,更接近亳州与商丘的方言。酂城、龙岗等地将古声母合口韵、开口韵的部分字读成非组字。如“书、说、水、刷”读成fu、fo、fei、fa。

戏曲曲艺

永城清音是永城本地兴起剧种。该剧以琴书的演唱形式由联曲体演变为板腔体,由"慢板"、"四句板"、"流水板"、"二八板"、"垛子板"、"快板"、"飞板"等板类组成。演唱中保持说唱结合、乡土气息浓厚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吐字清晰,音韵优美"而定为清音戏。

豫剧在两百多年间就在永城出现,1949年张艳秋来永用豫西调演唱《麻疯女》、《抬花轿》等戏。永城市豫剧团推出的《张娘娘传奇》、《梁山伯与祝英台》深受各方好评。

柳琴戏原称拉魂腔,是苏、鲁、豫、皖交界地区的地方戏,形成于清乾隆年间,为本地主要剧种之一。1890年前后,鲁南、苏北一带的拉魂腔戏班到永演出,主要有宋明乐班、侯德山班、长春班(群众称为营的娘班)、麻脆班等。永城柳琴戏《王三善与苏三》在第五届黄河戏剧奖评选中一举夺得剧目金奖第一名。

另有花鼓戏、京剧(俗称二黄)、四平调、话剧、歌剧等。

民间艺术

永城大铙是永城稀有的戏曲剧种之一,又称落子、荷叶吊板。因伴奏乐器为大铙镲而得名,属徒歌形说唱曲种。2009年永城大铙被列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有莲花落、大鼓书、琴书、坠子、弦子鼓、评书、渔鼓、提戏、皮影等。

歌舞类有火老虎、竹马旱船、鬼会、抬阁、碜人会、秧歌和腰鼓等。

民间乐器有唢呐、锣、鼓、钹、镲、叮当锤、笙、单弦、板胡、京胡、梆子、剪板、铙、渔鼓、笛、箫、木鱼、筝、磬、琵琶、扬琴等20余种。薛湖唢呐艺人张占领,曾被聘往山东曲阜戏班,学习孔府乐曲乐章稀闻牌、调200余种,成为豫皖苏鲁交界10多县市的著名唢呐艺人。龙岗的李氏唢呐世家,已传6代。

文学创作

明清时期,永城人王三德著《事友堂文集》、张夏茂著《苦海记》、李支振著《近思录》、练贞吉著《扫叶居士集》、王连英著《遗安堂诗集》、李天馥著《容斋集》、高等著《松轩集》、李汝寅著《垂云堂集》、李孚青著《野香亭诗集》、顾玺辑《芒山诗社集》、吕永辉著《笃实堂文集》等。

近代以来,侯旬著《知非子诗集》、郭捍城著《铁面诗文集》、孙荪著《鸟情》、许邦著《风尘儿女》、陈玉岭《眼睛》等等。

描绘永城的部分诗作
唐·高适《宋中十首》(其二)
唐·卢象《永城使风》
唐·姚合《题永城驿》
宋·梅尧臣《望芒砀山》、《永城杜寺丞大年暮春白杏花》
宋·欧阳修《跋永城县学记》
宋·王安石《芝阁记》
宋·晁补之《用无斁八弟永城相迎韵寄怀》
宋·苏辙《次韵陈师仲主簿见寄》
宋·张耒《永城道中》、《泊舟永城西寺下有感》
宋·蔡襄《亳州永城县庙学记》
宋·贺铸《泊舟永城寄京都朋游》、《永城邂逅周元通再索诗赠别》、《题永城县园水亭》
明·祝枝山《歌风台》
明·李先芳《由商丘入永城途中作》
清·宋至《过永城》

艺术创作

永城是中国书法之乡,书法创作主要集中在茴村镇,5000村民有1000多名“书法家”,截至2012年底,茴村镇有7人是中国书协会员,18人是省书协会员,26人是商丘市书协会员,有2名茴村人获得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

芒山石雕是永城雕塑艺术的体现,芒山石雕创作手法多种多样,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大者雄伟壮观;小者精微细巧,可托于掌心玩赏。

社会习俗

辛亥革命前,永城祭神之风盛行,官府据封建礼法,定例祭奠诸社神,民国以后渐废。

永城有先师殿(大成殿),后有启圣祠等,奉祀孔子及其弟子先哲诸贤,现有芒砀山文庙。

人数众多的家族,多是有茔地数亩,他们为始祖立碑建祠,年年添坟,烙钱烧纸,清明节、农历十月一日,为春秋大祭之日,平常人家无祭祖仪式,多于春节置香烛供品,在家"饷祖",到坟前跪拜,清明节添坟,十月一日烙钱烧纸。

其他习俗如喝喜酒、饯行、洗尘、抹孝帽子、认干亲、叫口跳门坎、揭疙疤、烧满路及送大雁、蛤蟆等仍见于民间。

宗教信仰

永城的佛教徒属于大乘派净土宗,永城有崇法寺、均庆寺、白果寺,佛事活动,以芒山寺为最盛。对群众影响最大的是每年农历三月二十日至三十日的芒砀山古庙会,届时萧、宿、砀、夏、涡、亳及江苏、山东等地的善男信女,不惮百里乃至千里而来,"朝山拜佛,许愿求子,祈福祛祸。"

永城的道教属北宗全真道,1928年后本地庙观多被拆除,道士尽回乡还俗,有些道士仅存身于城隍庙。陈集东南的玉皇庙,太丘的老君堂都有道士奉祀,芒山的泰山奶奶庙也是道家所奉之所。

永城市风景名胜

截至2016年7月,永城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处,4A级景区1处,3A级景区1处。2009年12月25日永城市被授予“中国国际旅游文化目的地”和“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文化名城”称号。

在众多的景区点中,典型的是芒砀山,芒砀山是豫东边陲的汉文化旅游胜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有孔夫子避雨处、中国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处、三国名将张飞寨和西汉大型王室陵墓群等。永城南部有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典型代表的造律台、王油坊、黑堌堆三处古文化遗址;还有鲁雨亭烈士纪念馆、抗大四分校旧址,以及为纪念淮海战役第三阶段陈官庄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设的陈官庄淮海战役纪念馆等一批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位于市中心西南的沱河日月湖生态水利风景区被水利部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永城市风景名胜

区域

景点

景色

芒砀山景点:汉梁王墓群、梁孝王寝园遗址、芒山寺;夫子崖、夫子山、芒砀山文庙、郭塔、观音阁;陈胜墓、砀县遗址、张飞寨;水浒三圣殿、文石塘,汉高祖庙、斩蛇碑、御龙泉、紫气岩、赤帝峰、古井银杏树、大汉雄风、芒砀山汉代礼制建筑基址;鱼山、僖山;鲁雨亭纪念馆、鲁雨亭故居、鲁紫铭碑林;芒砀山汉文化博物馆、芒砀山地质公园

特色旅游:芒砀山古庙会、刘氏祭祖、汉文化体验、芒砀山汉傩舞

市区周边崇法寺塔、日月湖、永城市烈士陵园、崇法寺、佛光寺、永城市沱河风景带、沱南风景带、还金湖、还金闾、永城科技馆、苏三墓、相让胡同
市西部酂城:造律台、酂县古城址、酂城明代石桥、洪福遗址、王油坊遗址、肖竹园遗址

太丘(3A):太丘民俗博物馆、北宋鲁国公曹彬墓、老君堂、老君堂庙会、文冠树、太丘县老城墙遗址、太丘战斗革命烈士陵园、黄桥798

市东部南部淮海战役陈官庄烈士陵园(淮海战役歼灭战纪念馆)(4A)、陈官庄杜聿明指挥部旧址、抗大四分校旧址、呼延赞墓
永城八景芒砀王气、浍水春声、隋堤烟柳、陈庙霜松、巴河夜月、酂台晓晴、石崖滴翠、宝塔盘云
涟川八景砀山晴云、韩亭霁月、太丘清气、佛岩胜泉、酂侯律台、浍滨书院、梁王石洞、渔叟钓矶

永城市名优特产

特产永城辣椒、永城枣干、永城面粉、永城酥梨、芒砀山杏、裴桥西瓜、李寨苔干、苗桥白菜、皇沟御酒、卢师傅月饼等。

风味小吃 :薛湖牛肉水煎包、永城豆粥、潵汤、芒山卤羊头、龙岗烧鸡、酂城糟鱼、任湖狗肉等。

工艺品:芒砀山石雕、茴村书法、芒砀山石砚、芒砀山泥响。

河南商丘市相关地区

河南商丘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