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2-12-31 10:18:59

芗城区(古属漳州府龙溪县)是福建漳州市所辖的一个区。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是漳州市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芗城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闽南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份、“厦漳泉同城化”核心区之一。总面积253平方千米,人口59.7万人。通行闽南语漳州话。全区辖6个街道、4个镇:浦南镇、天宝镇、芝山镇、石亭镇。区政府驻东铺头街道南昌路96号。

地处九龙江西、北溪下游。地势平坦,水位较低。年均气温21.3℃,年降水量1521毫米。境内有花岗岩、磁土、铁砂、泥煤矿藏及矿泉水等资源。鹰厦铁路漳州支线、漳汕铁路、319、324国道,厦漳高速公路过境。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芝山红楼、唐建南山寺、唐陈元光墓,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丹霞半月楼、仰文楼、唐咸通碑、宋经幢、孔庙、明嘉济庙碑。

区划名称芗城区
行政级别市辖区
区划代码350602
辖区面积264.59 km²
人口数量59.7 万人
车牌代码闽E
电话区号0596
邮政编码363005
行政驻地南昌路96号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福建省南部沿海

芗城区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东铺头街道350602001
西桥街道350602002
新桥街道350602003
巷口街道350602004
南坑街道350602005
通北街道350602006
浦南镇350602100
天宝镇350602101
芝山镇350602102
石亭镇350602103
芗城区奶牛场350602400
天宝林场350602402

芗城区建制沿革

梁大同六年(540年)〔《闽书》为大同四年(538年),今取旧县志说〕析南安郡地置龙溪,因九龙戏于岭下溪而得名。

隋初,废建安、南安二郡为县,龙溪县直属泉州(治在今福州)。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建安郡,龙溪属之。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为建州,龙溪县属之。武德二年(619年),龙溪县属隋吴兴郡守梁王沈法兴辖地。武德三年(620年),龙溪县属吴王李子通辖地。武德五年(622年),龙溪县全境归唐,析建州地置丰州(治在南安),龙溪县属丰州。贞观元年(627年),废丰州,龙溪县隶岭南道泉州(治在今福州)。垂拱二年(686年),析龙溪县南境置漳州,治在漳浦(今云霄),龙溪仍属泉州。圣历二年(699年),析泉州的莆田、南安、龙溪三县置武荣州。圣历三年(700年),武荣州废,龙溪县还隶泉州(治在今福州);同年改元久视元年,复置武荣州。景云二年(711年),改武荣州为泉州(治在今晋江),龙溪县属之。开元二十一年(733年),龙溪县属福建经略使泉州(治在今泉州)。开元二十九年(741年),龙溪县由泉州割属漳州。天宝元年(742年),漳州改称漳浦郡,改隶江南道。天宝十年(751年),龙溪县属岭南经略使漳州。上元元年(760年),龙溪县随漳州由岭南还隶福建节度使。贞元二年(786年),漳州治所从漳浦县李澳川迁龙溪县城,龙溪县城关漳州由此得名。光启元年(885年),淮南光州刺史王绪渡江陷漳州,为王潮所杀。王潮遣王审知引兵围泉州拔之,王潮遂据有漳泉之地。后唐长兴四年(933年),闽王王延钧称帝,龙溪县属闽国漳州。南唐保大三年(945年),刺史王继成以漳州降南唐。保大四年(946年)改漳州为南州。保大五年(947年),南唐兵围福州不能克,泉州刺史留从效引兵还泉州。唐戍将不得已引兵归。留从效自此据有漳、泉。保大七年(949年)南唐以漳、泉置清源节度使。

北宋建隆三年(962年),留从效卒,陈洪进继有其地。乾德四年(966年),复南州为漳州。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上表献漳泉二州,龙溪归宋。雍熙二年(985年),龙溪县属福建路漳州漳浦郡。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漳州漳浦郡改为漳州路,龙溪县属之。

明洪武元年(1368年)龙溪县隶属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漳州府;洪武二年(1369年)属福建行中书省漳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属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漳州府。

清代(1644年—1911年),龙溪县隶属福建布政司漳州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龙溪县为漳州府所辖七县之一。城区是漳州府、龙溪县的治所。

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清王朝覆灭,九月二十一日漳州宣告光复。民国元年(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废府设路,福建划为东、西、南、北四路,漳州属西路,龙溪县属之。民国3年,改路为道,西路改为汀漳道,龙溪县属之。民国4年(1915年),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中华帝国,漳州属汀漳道。民国7年—9年(1918年—1920年),援闽粤军在漳州设闽南护法区,县地属之。民国14年(1925年),废道,实行省、县二级政制,龙溪县隶属福建省。

民国21年(1932年)4月20日至5月28日,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进驻漳州,成立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建立临时政权机关,龙溪县城关为临时机关所在地。

民国22年(1933年)11月20日“福建事变”,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将福建划为闽海、延建、兴泉、龙汀四省。

民国23年(1934年)1月1日在漳州成立“龙汀省人民政府”,龙溪县属龙汀省,“福建事变”于同年2月20日宣告结束。同年7月,福建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龙溪县属第六行政督察区;翌年10月,全省改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龙溪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9月19日,龙溪县解放后,其它漳州境内各县陆续解放,均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漳州军事管制区。10月2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原第五行政督察区改名为第六行政督察区,设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龙溪县隶属福建省第六行政督察区。1950年3月,第六行政督察区才改称漳州行政督察区,简称漳州专区,9月18日,又改称为龙溪地区,龙溪县属之。

1951年6月1日,析龙溪县城关置县级漳州市(县级市),隶属龙溪地区。

1955年3月,龙溪地区改称龙溪专区,漳州市属之,成立龙溪专员公署。

1960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龙溪县、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县。此时,龙溪专区辖龙海、漳浦、云霄、诏安、东山、平和、南靖、长泰、华安9县及漳州市。

1966年,发生“文化大革命”。

1967年4月,由驻漳支左部队成立龙溪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实行军事管制。漳州市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省龙溪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5月15日,漳州市革命委员会成立,隶属龙溪专区革命委员会。龙溪专区成为一级政权的行政区域。

1970年9月,专区改称地区,龙溪专区革委会改称龙溪地区革命委员会。龙溪地区(专区)仍辖九县一市。

1978年3月17日,龙溪地区革命委员会改名龙溪地区行政公署,漳州市革委会属之。1980年11月4日,漳州市革委会改为漳州市人民政府,仍隶属龙溪地区。

1985年5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7月20日龙溪地区改名地级漳州市,原县级漳州市作为芗城区,9月21日原漳州市建制改设芗城区(以境内九龙江西溪别称芗江而得名),隶属地级漳州市。

1986年,芗城区分为市区、郊区2部分。市区设东铺头、西桥、新桥、巷口、南坑5个街道,共辖48个居委会。郊区设浦南、天宝2个镇及芝山、石亭2个乡,共辖82个村、2个居委会。

1988年,市区增设5个居委会(湖内、南丰、东湖、东岳、南坑北);新桥街道船民委员会改称九龙居委会。郊区浦南镇增设松州村。

1990年,市区南坑街道增设洋筠居委会。至年底,芗城区辖5个街道(东铺头、西桥、新桥、巷口、南坑)、2个镇(浦南、天宝)、2个乡(芝山、石亭),共有56个居委会、83个村。

1996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38号):将芗城区芝山镇的古塘、群勇、市尾、塔后、土白、下洲6个行政村,南坑街道办事处的东岳、岳北、漳糖、东关、南坑、洋筠6个居委会和洋筠1个行政村,巷口路以东属新华东居委会的部分划归龙文区管辖。

1997年,面积264.6平方千米,人口36万,辖5个街道、4个镇:东铺头街道、南坑街道、西桥街道、新桥街道、巷口街道、芝山镇、浦南镇、天宝镇、石亭镇。区政府驻南昌路。

2003年,芗城区辖6个街道、4个镇:东铺头街道、西桥街道、新桥街道、巷口街道、南坑街道、通北街道、浦南镇、天宝镇、芝山镇、石亭镇。

2013年12月,国务院批准同意将西桥街道南山社区、大桥社区、南星村划属新成立的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辖,由芗城区协助管理。

截至2014年02月10日,芗城区辖四个镇、六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管委会。即浦南镇、天宝镇、石亭镇、芝山镇;新桥街道办事处、西桥街道办事处、南坑街道办事处、巷口街道办事处、通北街道办事处、东铺头街道办事处和金峰开发区管委会。漳州市政府驻地在东铺头街道。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芗城区在其中;8月,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区地合一,南山社区、大桥社区、南星村成建制委托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九湖镇管理。

2020年6月11日,芗城区决定撤销谢溪头等第一批42个村民委员会,设立谢溪头等4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芗城区地理环境

芗城区位于福建省南部九龙江西溪、北溪夹峙的漳州平原。距厦门50公里,离省会福州320公里。东南与龙海市相联,西和南靖县接壤,东北同长泰县隔九龙江北溪相望,北及华安县毗邻,鹰厦铁路漳州支线、漳汕铁路、319国道、324国道,厦漳高速公路过境。区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系博平岭东翼余脉,属侏罗系南园组火山岩组成的山地丘陵。最高峰天宝山的三尖峰,海拔高度928.8米,与五凤(峰)山(775米)、金沙大岭(574.6米)连绵形成天然屏障。东南地势平坦。九龙江西溪与北溪夹峙区境而过,形成冲积平原。

区境南北长25.1公里,东西宽23.4公里。山地50.33平方公里,占19.02%;丘陵125.76平方公里,占47.53%;平地84.59平方公里,占31.97%;低洼地3.91平方公里,占1.48%。全年日照2060小时,无霜期为330天~319天,年平均气温21.1℃。全年雨量1450毫米~1612毫米左右,平均相对湿度79%,适宜发展热带、亚热带作物。

芗城区自然资源

芗城区,区境河道纵横,池塘密布,水源丰富。截止2009年,水资源年平均可达121.3亿立方米,为工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土壤资源主要是水稻土、砖红壤性红壤、红壤和冲积土4大土类、13个亚类,土壤肥力属中等水平。由于气候适宜,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存有南亚热带雨林、亚热带针叶林、落叶阔叶林、亚热带灌丛、亚热带草丛、竹林和沼泽水生植物等7个基本类型。苔藓植物51科81种,藻类植物14科20属23种。裸子植物5科5属12种,被子植物104科311属454种。野生动物有兽类7目19科31种;飞禽类有11目31科67种。水生动物中鱼类15科44属47种;两栖类有13种;爬行类9科28种。矿藏有建筑用花岗岩、砖瓦粘土、高岭土、河砂、泥煤、耐火粘土、天然矿泉水、地热等。特别是地下热水分布城乡,资源储存量达15063×1515千卡,相当21518.39万吨标准煤,可用于发展健身休闲产业。

芗城区人口民族

旧石器时代中期芗城区北郊台地莲花池山和竹林山一带就有先民在此生息。

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越国被楚灭,大批越族人口入境。

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派兵灭闽越国,境内人口除少数逃亡者外,其余的被迁往江淮安置。西晋永嘉之乱,中原动荡,大批贵族、官吏、地主、文人、农民、工匠、商人、士兵迁入境内。东晋南朝中州、江东士庶陆续迁入境内。唐初至五代,中原人又多次大批南迁入境。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宋室南迁境内,人数超过以前各次。元代多次战乱,人口逃亡较多。明中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明末清初,战乱频繁,人口减少。

清康熙中期至道光年间,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在清政府诏令“滋生人口,永不加赋”之下,人口剧增。

民国时期,因战争、自然灾害、瘟疫,人口减少。

1949年—1963年,自然社会条件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口大量增加,出现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状态。1964年3月开始提倡计划生育,计划生育工作初见成效。“文化大革命”期间,计划生育工作受到严重干扰,时抓时停,成效不大。

1977年起,又大抓计划生育,至199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63年的40.4‰降至6.59‰;人口年龄结构从年轻型转为成年型;人口再生产从增长型转为稳定型。执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强国富民的基本国策。

据《漳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芗城区人口数为538186,占漳州大市的11.19%。

2011年年末,芗城区区户籍人口431407人,全区出生人口4057人,出生率为9.44‰;死亡人口2139人,死亡率4.98‰;自然增长率4.46‰。2011年福建省抽样调查结果反馈,全区常住人口54.1万人,出生率9.5‰,死亡率4.1‰,自然增长率5.4‰。

根据漳州统计年鉴2018数据:2017年末全区总人口59.7万人,158126户,男227128,女234224,省内迁入14768人,省外迁入1244人,自然增长率7%。

民族:芗城区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芗城区风景名胜

南山寺

位于漳州市区九龙江南畔的丹霞山麓,为漳州八大名胜之一,是闻名海内外的佛教大寺院。据《龙溪县志·古迹》记载,它原名“报劬崇福禅寺”,是唐开元年间(713~741年)太子太傅陈邕所建,至明朝才改称南山寺。

陈元光墓

陈元光墓位于市郊浦南镇石鼓山,距市区15公里。墓碑题“唐开漳陈将军墓”墓前有石羊、石狮及华表各一对。他厉行法治,重视垦荒,兴修水利对开发漳州作出卓越贡献。公元711年,陈元光死于征战之后,被尊奉为“开漳圣王”,初葬于漳浦,后移葬今址。现为漳州旅游景点之一。

漳州明清历史街区

漳州明清历史街区位于市区香港路和台湾路一带,是反映明清时期漳州文化特色最为集中和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占地26公顷。街区不仅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古街格局和民居特色,而且拥有不少知名度较高的旅游资源:“尚书·探花”、“三世宰贰”两座石牌坊和漳州文庙,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漳州府衙旧址、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嘉济庙碑、王升祠、比干庙、太平天国侍王府等,均是著名的文化古迹;曾在明代风靡一时、被誉为国内三大著名年画的漳州木版年画,也出在这一街区。

文庙

漳州文庙位于市区修文西路,是我国四大孔庙之一,也是漳州城内最大的古建筑群,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始建于宋庆历四年(1044年),元、明、清均有重修,漳州府学亦设于此。现占地约6000平方米,有仪门、戟门、丹墀、月台、大成殿,两旁为东西两庑及敬一亭等。反映了当时闽南一带较高的石雕刻技术和建筑技术水平。

八卦楼

八卦楼位于漳州大桥北端桥头处,建于明隆庆六年,是把漳州古城墙东南角楼改建而成的八角形三层木结构阁,题名“威镇阁”。因八面开窗,取象八卦,故又名“八卦楼”。文化大革命中,八卦楼被武斗枪击倒塌,至建设漳州大桥时,夷为平地。1997年,漳州市人民政府重建八卦楼,重建后的八卦楼建设面积750平方米,分一、二、三层和夹层,建筑立面总高度为48.8米。

九龙公园

漳州九龙公园位于市区胜利东路,1993年底动工兴建,1995年底竣工,占地面积150亩,为市级综合性休闲、娱乐公园。全园设综合休闲区、水面活动区、儿童游乐区、服务区等功能区,主要景点有:九龙戏水喷泉雕塑、湖心岛、清远水榭、映雨轩、水仙阁、枕波亭、倚春亭、南山秋晚亭、不染亭、愚亭、云龙亭、霞起桥等,是以水景为特色的文化休闲公园。

林语堂纪念馆

林语堂纪念馆地处319国道北侧,坐落在其父母长眠的虎形山上香蕉林中,占地面积7亩,前眺林语堂先生的故居,背蕉林环抱,清静幽雅。主体为半圆形二层建筑,借鉴台北林语堂故居的建筑风格,体现林语堂先生中西合璧的思想。馆舍正面墙上,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题写的“林语堂纪念馆”六个大字金光闪闪。馆前,安放一尊2米高的林语堂先生坐式青石塑像,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地处漳州的市中心,是老年人健身、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是展现漳州市井风情的重要窗口。中山公园东侧的小山丘是公园中唯一的高地,山丘上有一座很有历史价值的漳州解放纪念亭,在亭中休憩的人络绎不绝。中山公园东大门的喷水池建于20世纪90年代。

芗城区名优特产

以片仔癀、水仙花、八宝印泥、银耳闻名。

福建漳州市相关地区

福建漳州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