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1-06 09:53:38

广饶县是隶属山东东营市的一个市辖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东营市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8°17′~118°57′、北纬36°56′~37°21′之间。行政区划代码370523。北连东营区,南靠淄博市临淄区,东与潍坊市寿光市接壤,东南与青州市相接,西面和博兴县毗邻,东北部濒临渤海莱州湾。

广饶县总面积1138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街道),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53个村(居),人口50万人(2012年)。广饶自秦设县,古称乐安、千乘、琅槐,是兵圣孙武故里、吕剧发祥地和齐笔原产地,被联合国地名组织评定为千年古县。

区划名称广饶县
行政级别
区划代码370523
辖区面积1137.9 km²
人口数量50 万人
车牌代码鲁E
电话区号0546
邮政编码257300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山东省中部偏北

广饶县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广饶街道370523001
乐安街道370523002
丁庄街道370523003
大王镇370523101
稻庄镇370523102
李鹊镇370523106
大码头镇370523107
花官镇370523108
陈官镇370523109
东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370523400
广饶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370523401

广饶县建制沿革

在史前的新石器时代后李文化时期,广饶县境内就有人类居住。

上古时代,今广饶县境属爽鸠氏的居地。

夏代至殷末,为季则艹氏、逢伯陵和蒲姑氏居地。

西周时,为姜太公封地--齐国的辖地。

春秋、战国时期,县境仍属齐国。

秦代属齐郡。

西汉始有广饶之名。王莽时,县境属建信郡。至东汉划入利、益、博昌三县,属乐安国。

三国时,县境属青州齐郡,归魏国所辖。

晋代,复置广饶县,属齐国。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青州没于汉刘聪,东晋时,后赵石勒、燕慕容廆、后燕慕容垂相继占据。

南朝宋,刘裕曾于此置乐安郡,不久即入于北魏,仍为乐安郡,属青州。

隋代改称千乘。

五代时,梁、唐、晋、汉、周共53年,县境一直隶属于平卢军。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罢军使,复称州,平卢军仍改称青州,县境仍属青州。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占据青州后,县境被伪齐刘豫统治8年。

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改千乘为乐安,属益都府。

历元、明、清至民国初年,县名及境域均无变更。

1913年乐安县属胶东道。1914年因与江西乐安重名,复称广饶,1927年直属山东省。抗日战争时期,隶属清河行政区。1945年8月,广饶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渤海行政区清河专区。建国后,先后归属渤海区清河专员公署、惠民专区、淄博专区、惠民专区。

1983年8月30日划归东营市。

广饶县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广饶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东营市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8°17′04″~118°57′11″、北纬36°56′09″~37°21′23″。北连东营区,南靠淄博市临淄区,东与潍坊市寿光市接壤,东南与潍坊市青州市相接,西与滨州市博兴县毗邻,东北部濒临渤海莱州湾,海岸线长12.35公里。县境东西最大距离60.1公里,南北最大距离46.2公里,总面积1137.8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广饶县地处泰沂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和黄河冲淤积平原的交迭地带,地势由西南倾向东北,西南部最高程海拔28米,东北部最低为2米,绝大部分地区的地面高程在3.5~15米之间,坡降为0.48‰。

广饶县地貌类型主要有:缓岗9923.4公顷;浅平洼地2.19万公顷;微斜平地6.999万公顷;河流阶地375公顷;河流圈地3475公顷;滨海滩地8095.7公顷。

水文

广饶县有小清河和支脉河两大水系的12条河流。小清河,境内流长34公里,流域面积585平方公里,防洪流量360立方米/秒,流向自西向东。

淄河,境内流长37.8公里,最大行洪能力768立方米/秒,为南北流向。阳河,境内流长14.6公里,流域面积26平方公里,属季节性河流,南北流向。裙带河,境内流长17公里,流域面积174.1平方公里,行洪能力50立方米/秒,南北流向。预备河,境内流长26.5公里,行洪能力81立方米/秒,流向自西向东。支脉河,境内流长48.2公里,流域面积1388平方公里,行洪能力649立方米/秒,流向自西向东。广北新河,系人工河,全长12.4公里,流域面积80平方公里。渑水河,境内流长3.8公里,行洪能力15立方米/秒,除汛期外平时无水。

气候

广饶县地处暖温带,属季风型气候,境内气候无明显差异。气候特征是雨、热同季,大陆性强(大陆度66.4),寒暑交替,四季分明。春季为3~5月,气温回暖快,降水少,风速大,气候干燥。夏季为6~8月,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气候湿热。秋季为9~11月,气温急降,雨量骤减,天高气爽。冬季为12~2月,雨雪稀少,寒冷干燥。境内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34.0小时,年日照极值2881.4小时。历年平均气温12.3℃,年平均最高气温18.8℃,年平均最低气温6.8℃。极端最高气温41.9℃,极端最低气温-23.3℃。降水量历年平均587.4毫米,多集中在6~9月。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风向随季节有明显变化。冬季多吹西北风,春、夏季多吹东南风,初秋多吹东南风,晚秋多吹西北风。常年始霜期为10月21日前后,常年终霜日在4月6日前后,年平均无霜期为198天。

广饶县人口民族

人口

截止2012年底,广饶县年末总人口500603人,其中男性人口250916人,女性人口249687人。全年人口出生率9.3‰,人口死亡率8‰,人口自然增长率1.3‰。

民族

广饶县共有32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85%。少数民族31个,有白族、彝族、满族、苗族、傈僳族、土家族、蒙古族、壮族、回族、佤族、普米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怒族、水族、土族、锡伯族、哈尼族、傣族、黎族、阿昌族、布依族、拉祜族、朝鲜族、侗族、纳西族、羌族、瑶族、畲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广饶县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的特点,分布在广饶县9个乡镇(街道)和市高效农业示范区(原广北农场),居住分散,都与汉族杂居。广饶县少数民族个数分布最多的乡镇主要是大王镇、稻庄镇、广饶街道、乐安街道和丁庄镇。

广饶县自然资源

土地

总面积为11.378万公顷,其中耕地、园地、林地及水域共8.38万公顷,占总面积的73.6%;城镇村、工矿及交通用地共1.65万公顷,占14.5%;未利用土地1.35万公顷,占11.9%。

水源

水资源总量13.87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总量0.79亿立方米,年均径流深69.9毫米。地下水资源总量0.63亿立方米,年均降水总量6.41亿立方米,实际可利用水资源总量3.09万立方米,广饶县农业、工业、城镇居民、农村人畜等年用水总量2.6万立方米。

矿产

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卤水、地热等。已探明油气资源总分布51平方公里,石油储量为6628万吨,天然气储量为2.5亿立方米。

动物

动物资源中水生动物主要有各类鱼、虾、贝、毛蟹等。畜禽有马、牛、羊、鸡、犬、猪等;野生兽类有野兔、刺猬、黄鼠狼等10余种;鸟类有麻雀、鸭兰、喜鹊、啄木鸟等。

植物

植物资源中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谷子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等;蔬菜有大白菜、萝卜、大蒜、茄子、辣椒、黄瓜、韭菜、大葱、芹菜、西红柿等40余种。有各种树木(包括变种)93种,主要有杨、柳、槐、榆、桐等,经济树有苹果、枣、桃、杏、桑、葡萄、山楂、梨等近30种。水生经济植物主要有苇、蒲、藕等。药材有车前子,蒲公英、益母草、香附、茵陈、枸杞、蛇床子等284种。银杏、人参果等种植业发展并引进了巴西木、南洋山、荷兰郁金香等花木。

广饶县历史文化

名人故里

广饶是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思想家、兵圣孙武的故里,也是汉相倪宽故里,是山东地方戏曲吕剧的发源地(牛庄镇时家村,现已划归东营区),是中国四大名笔齐笔的发源地,素有“孙子故里”、“吕剧之乡”、“齐笔发源地”之称。

文物考证

秦代实行郡县制,分山东之国凡七,泰山之北为齐郡,县境属齐郡。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广饶县,此广饶县名之始。西汉时,今县境为齐、千乘两郡属地。据《汉书-地理志》齐郡领县十二,千乘郡领县十五。县境在齐郡者有广饶、钜定及利县的东部,在千乘郡者有琅槐及千乘的东部。因此,西汉时,今广饶县境为两郡五县之属地,即:南部广饶县、西部利县、中部钜定县属齐郡,东北部琅槐县、西北部千乘县属千乘郡。

广饶县,故城(一说为古乐安城)址在今城北二十里许。后为侯国,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封甾艹川靖王之子刘国为广饶侯。利县,故城在今城西北二十余里的利城村(属博兴)东。钜定县,故城在今城东北四十里巨淀湖西北。《汉书-武帝纪》载:汉武帝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三月耕于钜定,即此。

历史名人

春秋 孙武 将军

汉代 孙厚 将军

汉代 倪宽 宰相

魏、晋 孙历右将军

魏、晋 孙旗平南将军

魏、晋 孙弼 中坚将军

魏、晋 孙髦武卫将军

魏、晋 孙琰武威将军

宋、元 朱现武节将军

宋、元 赵成武略将军

宋、元 赵庭玉武义将军

宋、元 刘诠 缥骑上将军

宋、元綦公直元帅

宋、元 綦泰 大将军

宋、元 綦晋昭勇大将军

明 孙仰钦 后军都督

明 蒋贵 平蛮将军

明 李守忠游击将军

清 成其范 兵部司马

民国邓天乙中将(孙中山侍卫长)

民国李延年国民党中将

民国李玉堂国民党中将

建国后 力冈 俄苏文学翻译家

建国后张太恒济南军区原司令员、上将

建国后丁莱夫志愿军政治部主任

建国后 王林 装甲兵政治部副主任

建国后王世恩东海舰队少将副司令

建国后黄建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少将副校长

21世纪任昱铭《综艺之星》栏目主持人“彩虹行动”东营地区推广形象大使

吕剧

吕剧又名“化装扬琴”、“琴戏”,中国八大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山东和江苏安徽、东北三省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迄今有100多年历史,东营区牛庄镇时家村(原属东营市广饶县)民间艺人时殿元等是吕剧的主要创始人。1900年前后搬上舞台。主要乐器是坠琴、扬琴、三弦、琵琶,称“吕剧四大件”。

地方风俗

解放前,广饶境内居民以高粱、大豆、玉米为主粮,辅以黍、稷、绿豆、红小豆、白豆、小米等杂粮。一般是每日三餐,早晚习惯喝粥或稀饭。多数人家为省粮、省时,冬闲时吃两顿饭,吃细粮、鱼肉的人家极少。一般人家常年以高粱、大豆混合面做的窝头、饼子为主食,稀饭主要为高粱面或玉米面粥或小米绿豆稀饭。过年迎节吃饺子。蔬菜多是自种自腌的咸菜(萝卜、白菜、黄瓜、茄子、豆角等),寿光籍群众善腌辣椒;鲁西南籍群众喜吃咸红萝卜;利津、沾化籍群众则爱腌“辣菜疙瘩”。自种的蔬菜有豆角、茄子、辣椒、大葱、南瓜、白菜、萝卜等。旧时境内黄河水七沟八汊,盛产毛蟹,每年秋后,当地群众将肥肥的毛蟹捉来用盐水加佐料腌好,入冬后作菜肴下饭下酒。歉收年,多数垦户为省粮度荒,农闲时以黄须菜籽等荒洼野禾或小野豆掺高粱面做成“谷楂”(弄成圆团一掰为二)、芑馏(圆球形)、扒拉子(粗粮掺胡萝卜及其叶、榆树叶及榆钱、槐花、地瓜叶或其它野菜蒸成半散状)充饥,或多食胡萝卜、蔓菁。改善生活时,也是粗粮细做,如包皮饼(细粮包外作皮,粗粮在内)、小米干饭、杂面条,自制的小豆腐(干菜加豆渣煮熟)、萝卜做馅细高粱面作皮的大包子。逢年过节吃一顿水饺或馒头,有的还杂以白豆面或白玉米面。每年秋后,家家收割黄须菜(俗称小秋收),菜籽菜叶食用,秸秆作烧柴。

解放后,人民生活逐步改善,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一般群众以高粱、大豆、玉米、地瓜为主食,小麦仍非常珍贵。来客或年节才能吃到细粮白面,平时老人和小孩用粗细混合面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主食逐渐以细粮为主,辅以大米、玉米、小米、绿豆、红小豆,并开始向科学化、营养化发展。面食类有馒头、花卷、糖包、油饼、煎包、馄饨、油条、麻花、火烧、面包、点心等。肉食类有猪肉、牛肉、羊肉、鲜鱼、虾、文蛤、咸鱼、鸡、鸭、兔、鹅等。逐渐改变喜爱肥肉的习惯。特别是建区后,群众的食油多了,喜食瘦肉。蔬菜类品种除白菜、茄子、萝卜、黄瓜、豆角、南瓜、辣椒、菠菜、韭菜等外。逐步增加了元葱、土豆、西红柿、甘蓝(大头菜)、丝瓜、菜花、蘑菇、莴苣、芹菜、油菜、蒜苔、空心菜、雪里蕻等品种。随着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人们四季皆能吃上各种新鲜蔬菜。

群众饮水不断改变卫生条件,主要饮用黄河水,越来越多的群众喝上自来水,城市居民开始饮用矿泉水、纯净水。饮料品种也不断增多,档次不断提高,奶类饮品已进入城镇居民家庭。

婚丧待客,烟、酒、茶、糖必备,一般席酌是四盘八碗两大件。当地居民较喜吃水饺、面条、蒸包、馒头、汤菜;川、浙、闽、粤籍人皆以大米饭为主食。假日或亲朋好友至,以菜丰为重。

广饶县名优特产

王高虎头鸡广饶肴驴肉凯银特菜中国齐笔
小清河面鱼黄河口鳖广饶苇席广饶花边
广饶老粗布西刘桥狗肉

山东东营市相关地区

山东东营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