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2-03 08:56:42

莲湖区,西安市市辖区,位于西安市城区西北部。东以北大街、北关正街、龙首村与新城区接壤,西以西户铁路、北以纬二十六街与未央区相连,南以护城河、大环河与碑林区、雁塔区毗邻。总面积38平方千米,总人口71.23万(2015年)。辖9个街道。莲湖区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起点,建有“丝绸之路”大型雕塑、大唐西市、大唐西市博物馆等丝路旅游景点。

区划名称莲湖区
行政级别市辖区
区划代码610104
辖区面积38 km²
人口数量73.67 万人
车牌代码陕A
电话区号029
邮政编码710082
行政驻地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北院门159号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
地理位置陕西省中部

莲湖区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青年路街道610104001
北院门街道610104002
北关街道610104003
红庙坡街道610104004
环城西路街道610104005
西关街道610104006
土门街道610104007
桃园路街道610104008
枣园街道610104009

莲湖区历史

莲湖区域是西安中心城区的一部分,是隋、唐皇帝和历代地方行政机关——府、路、道和西安市政府的治所驻地。自汉高祖五年(前202)设长安县后,历代属长安县辖。

民国17年(1928)9月22日,首设西安市政府,但未设区级建制。

1930年11月8日,西安市建制撤销。

1944年9月1日,西安市政府再次设立,下辖镇和保甲。

1945年11月撤镇,以警察分局辖地设区,以序数命名,均称区公所,从此始有区级正式行政建制。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后,沿原12个区所辖地区以序数建区公所,不久改为区人民政府。

1954年9月25日,将原12个区调整为9个区,第三、第六区合并组建成莲湖区,1955年1月,正式对外办公,始有莲湖区建制。

1960年5月撤销莲湖区建制。

1962年7月恢复莲湖区建制。

1966年11月,莲湖区更名为红卫区,1972年恢复原名。

1990年末,辖境东至北大街—北关正街—龙首东路一线,西至大庆路西端铁路专用线,南至西大街东段—南城河西段—南二环路—昆明路一线,北至龙首北路—大白杨路一线,面积38平方千米,人口518983人,区政府驻红埠街29号,辖11个街道,394个居委会(含家委会)、35个行政村。

1996年,莲湖区面积38平方千米,人口55.2万人,其中回族2.9万人,是市区回族聚居区。辖11个街道:北院门街道、青年路街道、庙后街街道、西大街街道、西关街道、土门街道、桃园路街道、枣园街道、北关街道、红庙坡街道、环城西路街道。

2001年,庙后街街道、西大街街道并入北院门街道。

莲湖区地理环境

位置

莲湖区位于西安市城区西北部。东以北大街、北关正街、龙首村与新城区接壤;西以西(安)户(县)铁路、北以龙首北路、大白杨路与未央区相连;南以南护城河、大环河与碑林、雁塔区毗邻。面积42.9平方公里。地理坐标在东经108°50′57″~108°56′31″;北纬34°15′12″~34°17′39″。

地貌

莲湖区地处渭河冲积平原二级阶地,高出渭河河床20~30米。龙首原属残存于二级阶地上的三级阶地,又高出二级阶地3~13米。辖区总体地形东北部偏高,西部开阔平坦。域内有三条微缓起伏的坡梁,第一条由红庙坡向东延伸至二马路,等高线为400~410米;第二条由北城墙向西延伸至土门,大致沿400米等高线东西走向;第三条自西大街至东大街一线,恰好与410米等高线吻合。但经千余年城市建设填挖,局部区域已不甚明显。水面很少,除莲湖公园和城河外,别无较大水面景观。微观地貌出现的突出现象是地面沉降,1959~1971年,地面沉降平均速度为2毫米/年。1972~1983年,沉降速率增大,平均沉降率为前一阶段的4~9倍。1983年以来,沉降速度趋于稳定。海拔400米左右。

气候

莲湖区属东亚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初春气候凉而干燥,四、五月气候温暖,风和日丽;夏季炎热多雨,宜于作物生长;秋季秋高气爽,多阴雨,气候较湿润;冬季不甚寒,干燥少雪。年平均气温13.3℃,7月最热,平均气温26.4℃,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6~7月,1934年7月14日气温达45.2℃。1月最冷,平均气温—0.9℃,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1955年1月11日气温降至—20.6℃。随着城区规模扩展,建筑密集,人口集中,城内形成高于周围郊区的热岛效应,年平均热岛效应强度为0.5℃,8月热岛效应强度0.6℃。城区夏季年平均出现大于或等于35℃炎热天数23天,出现大于或等于40℃酷热天数0.7天。按习惯以平均气温10~22℃为春、秋季,大于22℃为夏季,小于10℃为冬季计:辖区一般春季始于3月25日,有64天;夏季始于5月28日,有98天;秋季始于9月3日,有61天;冬季始于11月3日,有142天。年日照时数一般为2038.2小时,8月日照时数最长,为233.7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11.47%,2月日照时数最短,为126.1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6.19%。日照时数受干旱、阴雨影响,年际变化较大。年平均无霜期为232天,开始于3月22日~31日,最早开始于2月25日~27日,最晚开始于4月6日~26日;结束于11月3日~12日。最早结束于10月10日~21日,最晚结束于11月28日~30日。年平均降水量为584.9毫米,平均降水日数为96.6天。降水日数年际变化较大,最多达156天,最少仅71天。7、8、9月降水较集中,占年降水量的50%左右。12月和次年1、2月,降水量最少,仅占年降水量的4%左右。风向受地形与河流影响,全年多东北风,次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2米/秒。

莲湖区自然资源

矿产

秦岭山区大片的火成岩、变质岩以及渭河盆地巨厚的新生代沉积层,为各种金属、非金属以及能源资源的集聚奠定了基础。现已查明的各类矿产共47种,其中金属矿产21种,非金属矿产22种,能源矿产2种,其他矿产2种。

主要金属矿有:铁、锰、铬、钛、铜、铅、锌、锌铜、钼、金、钨、铀和高铝矿物原料。

主要非金属矿有:大理石、长石、白云岩、水泥灰岩、石墨、建筑砂砾、脉石英、“蓝田玉”、砂线石、硫矿等。

土壤

莲湖区地表主要是土和黄绵土。土地上部为上更新统黄土夹棕色红色古土壤层,厚数米到十余米,下部为上更新统冲积层,为中粗沙夹亚粘土,冲积层20多米。土和黄绵土熟化层厚,疏松多孔,蓄水透气,有机质含量1.14%~1.93%,益于农业生产。

辖区西部,地表上部覆盖5~12米黄土,其中湿陷性土层约3~5米,湿陷等级I~Ⅱ级,属非自重湿陷性场地,地基承载力一般12~18吨/平方米。下部为水位下饱和黄土,承载力8~12吨/平方米。再往下为亚粘土与砂砾层。

旧城区,地表上部覆盖黄土约10米,地面以下2~6米之间普遍分布人工填土,多为碎砖瓦及垃圾,且有古墓分布。地基承载能力约12~18吨/平方米,强度较低,差异较大。

自莲湖路东口向西南方向,经玉祥门与西门之间、劳动公园与昆明路一线,有一条地裂缝,对供电、供水、供气、管道、道路有一定影响。

植被

域内林业栽植主要为中槐、泡桐、杨、柳、椿、榆等树,面积180亩。果树主要有苹果、葡萄、桃等,面积27亩。 行道树以落叶乔木为主,主要品种有法桐、中槐、毛白杨、五角枫、桧、白腊、新疆杨等。

园林绿化花卉草木,品种繁多。常青树有侧柏、刺柏、千头柏、洒金柏、龙柏、雪松、油松、华山松、蜀桧、黄杨、石楠、女贞、秦岭冷杉、水杉等,落叶树木有中槐、刺槐、泡桐、青桐、法桐、毛白杨、垂柳、椿、皂角、榆树、柿树、银杏、核桃、构树等。木本花卉主要有丁香、木槿、紫金、紫薇、月季、牡丹、石榴、迎春花、连翘、家竹桃、玫瑰、蟠桃、铁梗海棠等。草本花卉主要有芍药、菊花、鸡冠、金簪、晚香玉、一串红、美人蕉、老来少、牵牛、凤仙、草茉莉、鸟萝、百日红、千日红等。攀缘类植物主要有爬山虎、紫藤、凌霄、蔷薇、金银花、葡萄、牵牛、香碗豆、葫芦、苦瓜、丝瓜等。还有仙人掌科的仙人掌、仙人拳、仙人剑等多种。

莲湖区人口

人口数据

莲湖区人口数量除自然增长及因经济发展、人口机械增长外,亦随行政区划变更而变化。1949~1955年,人口数量变化不大,全区人口未超过11万。1956年“一五”期间新建的工业部分开工生产,人口增至135292人,比1955年增25486人,增长23.21%。1957年,北关、红庙坡地区划入,人口增至182129人。1962年,莲湖区建制恢复后,西关人民公社地区未从阿房区划归,人口减至173958人。1965年,阿房区建制撤销后,西关、土门、桃园路和三桥4个公社划入莲湖区,人口增至398479人。至1979年,人口增至44.48万人。1980年,三桥街道办事处地区划入未央区管辖,人口减为405533人。1982年,居住和土地花插于域内的雁塔、未央所属36个生产大队划归莲湖区管辖(后因土地变化,撤销了草阳村大队),人口增至443292人。至1993年,人口达538702人。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莲湖区总人口698513人,占西安市总人口的8.25%。

民族

莲湖区是西安市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区,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区有26个少数民族,30752人,占当时总人口的5.61%,其中回族28762人,占5.25%;满族1315人,占0.24%;百人以上的还有蒙古族219人,朝鲜族113人;其余22个民族均不足百人。少数民族人口和回族人口之多,居陕西省各区、县之首。

域内回族,多世居西安,集中在化觉巷、西羊市、大皮院、小皮院、大学习巷、小学习巷、洒金桥、庙后街、北院门、麦苋街、北广济街、大麦市街等街巷。

莲湖区旅游

广仁寺

广仁寺,又称喇嘛寺,位于西安城内西北隅,紧靠城墙。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系清康熙帝来陕西巡视时拨款敕建,并御赐“慈云西荫”匾额及御制碑文……腾绥怀寰宇,顺导蒸黎之至意也”。因题“广仁”之额,故称广仁寺。寺内殿宇宏伟,庭院清幽,是西安地区唯一的西藏黄教寺庙,十三世达赖喇嘛士登嘉措和九世班禅额尔德尼·曲结尼玛都在此住过并设有坐床。该寺自清代以来,是西藏、青海等地活佛入京朝贡,道经西安的行宫。每年农历十月二十四、五两日庙会,纪念黄教开祖口宗喀巴大师。印度、尼泊尔、日本等佛教僧侣也曾来寺进行友好交流,举行佛事活动。

钟楼

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据《咸宁、长安县续志》载:钟楼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由巡抚御史龚懋贤迁建于现址。迁建时,“楼唯筑基外,一无改创”。以后虽经清乾隆五年(1740年)重修,但仍是明建原结构。楼上悬挂一大钟,每晨击钟报时,故称钟楼。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鼓楼

鼓楼位于钟楼西北,北院门街南端。据《咸宁、长安县续志》载: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楼上悬鼓,傍晚击鼓报时,与钟楼清晨鸣钟,组成“晨钟暮鼓”城市报时设施。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真寺

西安清真大寺创建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占地12300多平方米,是西安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真寺。寺院呈东西向长方形,周围砌青砖墙,全寺沿东西向中轴线前后分四进院落,殿、楼、厅、堂180余间,每进置墙相隔,前后贯通。一进院内,古建木质牌楼耸立在东围墙的砖雕大照壁对面,翼角飞檐,斗拱层叠,楼顶琉璃制作。二进院内,中央竖立有三间四柱石牌坊一座,中楣镌“天监在兹”,两侧坊楣刻“钦冀昭事”和“虔诚省礼”。东西有踏道,西面踏道南北两侧各竖立冲天雕龙碑两座。三进院内,中央建有二层三檐八角攒顶“省心楼”。楼南北两侧各有厢房15间,南侧正中5间为接待室,北侧正中5间为讲经堂,院西置隔墙,设门楼3座,名曰“连三门”。四进院内,院心建“凤凰亭”一座,中央亭呈六角形,飞檐尖顶,形若凤头,两侧亭呈三角形,左右翘翼,三亭相连,形似凤凰展翅。

都城隍庙

西安都城隍庙位于西大街中段,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原址在东门内九曜街,明宣德八年(1432年)移建现址,是当时天下三大城隍庙之一,统辖西北数省城隍,故称“都城隍庙”。清雍正元年(1723年)庙毁于火。同年,由川陕总督年羹尧移用明代秦王朱爽府第砖石木料重修。重修后“规模宏大,栋宇崇宏,雄伟壮观,甲于关中”。庙门口原有五间大牌坊,斗拱飞檐,气宇非凡,尉为壮观。牌坊前由一对铁狮子镇守,山门内有一条百米长的青石甬道,两侧是威武雄壮的“帅神”相封守护。由南向北,依次是文昌阁、钟楼楼、二山门、戏楼、牌坊、大殿、二殿、牌楼、寝殿。两侧是道众居住修真的东西道院,共有33宫。整个庙观布局整齐、左右对称、规模宏大、碧瓦丹檀、雕梁画栋、巧夺天工、美轮美奂,是一座建筑艺术的宝库,也是道教文化的胜地。

莲湖区文化

宗教文化

莲湖区宗教文化浓郁,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天主教、藏传佛教五大宗教文化交相辉映,其代表性建筑各具特色。化觉巷清真大寺作为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中国宫殿式古建筑群,是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结晶,是中国最具特色、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中国式清真寺之一,被称为世界上唯一中国式伊斯兰寺院。广仁寺是清康熙帝御批敕建的著名喇嘛寺院,是西安地区唯一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也是藏汉文化交流、民族团结的见证。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和九世班禅额尔德尼·曲结尼玛窦在此设有坐床。都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是西安市内仅存的两座道观之一。道教城隍鼓乐作为都城隍庙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和“西安古代的交响乐”。

民间工艺

彩绘泥塑,凤翔彩塑是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品。它是将粘土和纸浆搅拌成塑泥,先制好模子,翻成胎胚凉干,上白色底粉,随后涂彩,绘画和上光即成。泥塑大都是空心圆塑体,也有浮雕式的挂件,既是儿童喜爱的玩具,也是陕西的旅游纪念品

饮食文化

牛羊肉泡馍

牛羊肉泡馍的特点是料重味重,肉烂汤浓,香气诱人,食后余味无穷,又有暖胃之功能。牛羊肉泡馍是西安最有特色最有影响的食品。古称“羊羹”,宋代苏轼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羊肉泡馍的烹饪技术要求很严,煮肉的工艺也特别讲究。其制作方法是:先将优质的牛羊肉洗切干净,煮时加葱、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烂,汤汁备用。馍,是一种白面烤饼,吃时将其掰碎成黄豆般大小放入碗内,然后交厨师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汤,并配以丛末、白菜丝、料酒、粉丝、盐、味精等调料,单勺制作而成。牛羊肉泡馍的吃法也很独特,有羊肉烩汤,即顾客自吃自泡:也有干泡的,即将汤汁完全渗入馍内。吃完馍、肉,碗里的汤也被喝完了。还有一种吃法叫“水围城”,即宽汤大煮,把煮熟的馍、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围以汤汁。这样清汤味鲜,肉烂且香,馍韧入味。

饺子宴

饺子是北方人普遍喜欢吃的一种面食,馅有荤有素,佐以调料,食之味美。民间习俗在春节、元宵节和冬至吃饺子。饺子宴是西安饺子馆和德发长饺子馆在传统基础上发觉创新的一种著名风味宴种。饺子宴有108个品种,分为宫廷宴、八珍宴、龙凤内宴、牡丹宴和百花宴等数种宴席。

腊羊肉

西安“辇止坡”老童家腊牛羊肉,是用鲜牛羊肉加工而成的一种清真食品,是陕西省的传统名特产品。它色泽红润,肉质酥松,膘肉分明,味美香醇,既易消化,又富营养,遐迩闻名。它是佐餐下酒的佳品,馈赠亲友的上等礼品,也是理想的旅游食品。西安“辇止坡”老童家的腊牛羊肉店加工生产的“辇止坡牌”、“凤凰牌”腊牛羊肉,1982年被评为陕西省优质产品,1984年荣获商业部优质名特食品称号。

陕西西安市相关地区

陕西西安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