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2-04 09:11:33

云安区,隶属于广东云浮市,位于广东省西部,西江中游南岸,东与云浮市云城区相连,南与新兴县、阳春市接壤,西与罗定市、郁南县毗邻,北临西江与德庆隔江相望,全区总面积1184.73平方公里,下辖7个镇,截至2017年末,云安区常住人口28.63万人,户籍总人口34.16万人。

1996年1月,云安县成立;2014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撤销云安县,设立云浮市云安区。云安区地形东、南、西高,北低,以丘陵、低山为主;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纬度较低,又近海洋,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终年气温较高,花草树木四季青绿。

区划名称云安区
行政级别市辖区
区划代码445303
辖区面积1184.73 km²
人口数量28.63 万人
车牌代码粤W
电话区号0766
邮政编码527500
行政驻地六都镇
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广东省西部,西江中游南岸

云安区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六都镇445303100
高村镇445303101
白石镇445303102
镇安镇445303103
富林镇445303104
石城镇445303105
都杨镇445303106

云安区建制沿革

周代,云安区境域为百越(粤)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统一岭南后,云安区境属南海郡,秦末汉初为南越国地。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开郡置县,云安区境属端溪县(县治在德庆)。

东晋永和七年(351年),云安区境北部属晋康郡,南部属新宁郡。

南朝宋元嘉年间(424—453年),置安遂县(县治在连滩),云安区境属安遂县。梁武帝普通四年(523年),云安区境南部属新兴县,西部属开阳县,西北部属安遂县。

隋大业三年(607年),云安区境西部属泷水县,西北部属安遂县,东南部属新兴县,南部属铜陵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云安区境西南部建富林县,西部属泷水县,西北部属安遂县。开元十八年(730年)复置勤州,州治设在富林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勤州为云浮郡,郡治设在富林县。唐至德二年(757年)改安遂县为晋康县,云安区境西北部属其辖。

宋开宝五年(972年),晋康县并入端溪县。云安区境西部属泷水县,北部属端溪县,东南部属新兴县,西南部属阳春县。

元朝沿袭宋制。

明洪武九年(1376年),云安区境西北部属德庆州晋康乡,西部仍属泷水县。万历五年(1577年)划德庆州的晋康乡和高要县的杨柳、都骑、思劳、思办四都及新兴县的芙蓉一、二图连泷水县所属南乡、富林二所地设立东安县,区境属东安县。

清朝沿袭明制。

民国三年(1914年),东安县改名为云浮县,云安区境属云浮县,隶属粤海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隶属广东省西区绥靖公署,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隶属广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月27日云浮县解放,隶属西江专区。

1957年11月,云浮县与新兴县合并称新云县,1959年4月改称新兴县,云安区境为其所辖。

1961年4月1日,恢复云浮县建制。

1992年9月3日,撤销云浮县建制,设立云浮市(县级),云安区境属云浮市。

1994年4月5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云浮市,原县级云浮市辖区改设云城区,云安区境属云城区。

1996年1月,成立云安县,辖原云城区的六都、高村、白石、镇安、富林、托洞、茶洞、南盛、石9个镇,县人民政府驻六都镇。

2014年9月9日,经国务院同意撤销云安县,设立云浮市云安区,将云浮市云城区的都杨镇划归云安区管辖,以原云安县(不含前锋镇、南盛镇)和云城区都杨镇的行政区域为云安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六都镇。

云安区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云安区位于广东省西部,西江中游南岸,东与云浮市云城区相连,南与新兴县、阳春市接壤,西与罗定市、郁南县毗邻,北临西江与德庆隔江相望。城区陆路距云浮市区18公里,距广州178公里,水路距香港177海里,距广西梧州60海里。全区在东经111°43′26″—112°10′17″,北纬22°34′26″—23°08′01″的范围内,总面积1184.73平方公里。

地质

云安区境内地质由古生代晚期至新生代第三纪、第四世,分为加里东构造、海西—印支构造、燕山构造、喜山构造四个构造旋回,其中海支—印支构造为主要构造。区境所在大地构造位置属粤桂隆起带,位于高要大断裂与宋桂大断裂之间,构造复杂,褶皱和断裂发育明显。境内地层出露较为齐全,除二叠系、第三系外,其他地层均有外露。地层主要是钙质岩、条带状大理石、灰岩、白云岩、硅质灰岩、其次千枚岩。岩浆岩较为发育,境内岩浆岩、混合花岗岩主要分布于中部、西部,南部有零星小岩株出露。

地形地貌

云安区境内地形东、南、西高,北低,以丘陵、低山为主,丘陵遍布全区各镇占土地总面积的93%,丘陵下部多被开垦为耕地。山脉间、河流中下游地区发育为盘地、河积谷地。谷地土地肥沃、人口密集,是鱼米之乡。北部六都蓬远河中下游,形成包括县城在内的近50平方公里的小平原;西部白石河谷地,包括镇安的河东、西安、民强、民乐和白石西圳,白石、东圳等地区;南部的马堂河谷地,包括富林的民主、高一、高二,寨塘等地,有裸露的灰岩残山分布;富林界石小盘地、高村中部小盘地发育于山脉之间。中、低山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其中低山占80%。境内有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70余座,其中海拔800米以上山峰有大金山主峰,大云雾山主峰。

岩溶地貌分布于六都的东城、庆丰,白石的民福,镇安的西安、石坳,富林的南浦、马塘等地。岩溶地区的峰林、溶洞千姿百态,为发展水泥工业和旅游业提供资源。

气候

云安区境内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纬度较低,又近海洋,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春季阴雨多,阳光少;夏、秋两季高温多雨;冬季干燥雨少,阳光充足,天气较凉。夏长冬短,雨量充沛,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终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21.5℃,夏季长达七个月,4月至10月的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上,7月平均气温为28.5℃,10月平均气温仍在13℃以上,只有在寒潮影响时,才出现数天的霜日。绝大部分作物终年可生长,花草树木四季青绿。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586.5毫米,最多的年份达2100毫米以上。降雨多在4—10月,冬季降雨较少。

水文

云安区境内主要河流有7条,除发源于富林镇大云雾山的马堂河属漠阳江水系外,其余均属珠江水系。蓬远河、大河直接流入西江,小河流经云城区注入新兴江,白石河、深步河均流经郁南县注入南江。

自然灾害

云安区春旱频繁,尤其是冬连春旱偏多、偏重,对春种作物和早稻生长影响甚大。多年平均受8级以上的台风影响达1.4次,台风暴雨往往造成洪涝灾害,西江沿岸更为严重。

云安区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5年底,云安区区域面积120395.49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5719.22公顷,园地13912.61公顷,林地77784.48公顷,草地559.01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920.5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535.88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629.54公顷,其他土地 2334.21公顷。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云安区植物资源有130科369属600多种。其中,蕨类植物17科19属23种,裸子植物8科10属15种,被子植物双子叶纲90科268属466种,被子植物单子叶纲15科72属约100种。

蕨类植物主要分布于山下坡和山谷。如木贼、海金沙、蚌壳蕨、乌毛蕨等科多可作药用。里白科芒萁分布于山顶或林下,是构成草地的主要草种。

裸子植物是构成云安区植被、用材林的主要植物。松树和杉科是云安区的优势树种。

被子植物双子叶纲是云安区科属种最多的植物,各地均有分布。樟、桑、茶、桃金娘、杜鹃等科是构成阔叶林和灌木林植被的主要成分。优良树种有赤藜、白藜、苦楮、青桐栲、樟树、格木、黄心槁等。果树有荔枝、龙眼、无核黄皮、番石榴、橄榄、枇杷、杨桃、柑桔、桃、李、梅、柚、树菠萝等。花木有山茶、杜鹃、白玉兰、含笑、九里香、米仔兰等。金银花、鱼腥草、桂枝、白花蛇舌草、金樱子、千斤拔、女贞子等常用中草药植物分布广泛。

被子植物单叶纲以禾本科、兰科、百合科植物为主。禾本科的黄茅是构成草地植被的主要成分,各种竹的分布较广,在用材林中占有一定比例。兰科、百合科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淡竹叶、石菖蒲、天门冬、麦门冬、淮山、土茯苓、砂仁等药用植物也较常见。区内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桫椤,二级保护植物有水松、格木等10种。

动物资源

云安区野生动物资源有鸟类、兽类、鳞介类及蛇虫类等210多种。

鸟(禽)类:水鸭、水鸡、雉鸡(山鸡)、白鸽、大雁、鹤、苍鹰(鸡鹰)、鸢(老鹰)、乌雕、乌鸦、大杜鹃、小杜鹃、猫头鹰、喜鹊、斑鸠、啄木鸟、白头翁、鹧鸪、鹌鹑、八哥、燕子、画眉、麻雀、相思鸟、翡翠(吊鱼郎)等。

兽类:果子狸、白鼻狸、豹狸、猪仔狸、野猪、野猫、黄 猄、水獭、黄鼠狼、穿山甲、野兔、鼠等。

鳞介类:鲈鱼、鳙鱼、鲢鱼、鲥鱼、黄鱼、鲟鱼、赤眼鳟、赤竹、鲮鱼、鲨鱼、鯆鱼、马齐鱼、刺鳅鱼、海虾、鲩鱼、鲤鱼、生鱼(乌鱼)、塘鲺、鲶鱼、鳜鱼、叉尾斗鱼、黄鳝、白鳝、泥鳅、虾、蚌、龟、鳖、田螺、石螺等。

蛇虫类: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黄肚仔、三索线、百步蛇、乌肉蛇、泥蛇、水蛇、芋荚蛇、过树榕、南蛇、马鬃蛇、蛤蚧(大壁虎)、蜥蝎、蜈蚣、蝼蛄、水蛭、山蚂蟥、青蛙、石蛙、蟾蜍、地鳖、黑蚱(蝉)、黄黑小斑蝥、小飞鼠、大黄蜂(牛角蜂)、蜜蜂、蚂蚁、白蚁、螳螂、紫胶虫、红娘子、蜗牛、蚕等。

全区境内数量较多、分布较广的野生动物有燕子、画眉、麻雀、相思鸟、老鹰、乌鸦、果子狸、白鼻狸、鼠、塘鲺、黄鳝、泥鳅、虾、田螺、金环蛇、黄肚仔、乌肉蛇、泥蛇、水蛇、青蛙、蚂蚁等。

矿产资源

截至2015年底,云安区已发现云安区矿床(点)共25余处,矿产资源10多种,主要有煤炭、建筑用沙、花岗岩、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大理岩、矿泉水、融灰岩等。开采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该区六都镇、高村镇等。

云安区人口

截至2017年末,云安区常住人口28.63万人,比上年增加0.28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26.3%。全区户籍总人口341601人,共82211户。其中,男性人口为178630人,女性人口为162971人。按城镇和乡村分,城镇人口为55966人,占全区人口数的16.4%;乡村人口为285635人,占全区人口数的83.6%。

截至2016年末,云安区少数民族人口有950多人,族别23个,人数较多的有壮族、苗族、瑶族、黎族。主要分布在六都、高村、镇安、石城等镇。人口比较集中的有镇安和石城镇。

2019年末,云安区户籍总人口346336人,同比增加1669人、增长0.48%;常住人口 346336人,同比增加1669人、增长0.48%。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181927人,女性人口164409人。按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分,城镇人口64229人,占全区人口数的18.55%;乡村人口282107人,占全区人口数的81.45%。

云安区历史文化

文物古迹

云安境内出土文物有新石器时代的石锛、石坠,周代的陶片,汉代的黄釉四耳陶罐、四系陶罐、雷纹铜鼓、四蛙铜鼓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云安区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19处。其中认定石子围动物化石点等53处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点(古遗址4处、古墓葬2处、古建筑3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6处)。全区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

云安区六都镇南乡大营村内的龙崖陈太保祠、兵营城墙均为明代建筑,建于万历四年,该建筑规模较大,布局合理,结构设计独特,较完整地保留了明代的建筑风貌,具有浓厚的粤西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格,对研究古建筑史建筑艺术具有一定科学价值;此外,附近现存的还有陈璘和万历年举人冯执中的魁岩摩崖石刻、陈璘的配夫人墓等古迹,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非遗项目

截至2016年底,云安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陈璘传说”、“玲珑子母灯”、“马塘庙会”、“云安八音”共4个;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云利醮会”、“高村山歌”、“擂茶粥”、“陈璘传说”、“马塘庙会”、“云安八音”、“玲珑子母灯”、“龙须席编织”、“石牛北帝炮会”共9个;列为区级非物质文化级遗产保护名录有“陈璘传说”、“高村山歌”、“云安八音”、“哭嫁歌”、“茶洞擂茶粥”、“诞日炮会”、“马塘庙会”、“云利醮会”、“鱼花节”、“玲珑子母灯”、“龙须席编织”、“托洞腐竹”、“江磅水车”、“迳心陈年桔柚茶”、“石牛北帝炮会”共15个。

名称简介级别图片
陈璘传说陈璘传说起源于明代中后期,故事原型是明代岭南军事将领陈璘,其兴邦安民、关注民生的故事在云安、云城、罗定、郁南一带广泛流传。省级
玲珑子母灯云安玲珑子母灯是花灯的一种,其制作是一门综合的民间手工技艺,集结扎、制模、编织、雕刻、纸剪、书画等多种手工技艺之大成。省级
马塘庙会马塘庙会以坐落于云安县富林镇马塘村的武帝庙为中心举行,围绕关帝及北玄帝的信仰,开展丰富的民俗活动,是当地民间信仰和民风民俗的集中体现。省级
云安八音八音是云安区民间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因使用弦(二胡)、琴(月琴、扬琴、三弦)、笛(唢呐)、管(长、短喉管)、箫(横箫、直箫、洞箫)、锣、鼓、钹等八类乐器而得名。省级

方言

云安境内古为百越地,历史悠久,民风古朴,是汉族与瑶族、壮族等多个民族聚居的地方。由于经历了不同历史朝代的族群迁徙和交往等的相互影响,形成了多种语言并存于这一地区。

云安区地方语言大致分为:云安粤方言(白话)、客家方言(啀子话)、闽南话等几个较大的语种。其中,云安粤方言属于广州话语系,与广州话接近,操白话的人口数量多、分布广,约占全县总人口的71%;客家方言属客家语系,分布区域仅次于白话,操客家方言的人大多数都会操白话,操此话的人口分布于高村、白石、镇安、富林、石城等镇的部分地区,尤以富林、石城镇人口居多,约占全区总人口的28.4%,闽南话属闽南语系,当地又称福建话,操此话的人口分布于富林镇的寨塘、马塘两村,占全区总人口不到1%。

云安区风景名胜

云安区境内主要旅游景点有大云雾山旅游区、富林马塘庙会、耀德书院、孔书家塾、云浮县人民政府成立旧址、陈济坤故居、龙崖陈公祠、凌霄岩、白石骆驼山等。

云安区特产美食

云安区特色美食有托洞腐竹、茶洞擂茶粥、茶洞豆腐、西江河鲜等。

托洞腐竹以色鲜体薄、韧滑可口、久煮不糊、韧性好等特点而著称,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广东云浮市相关地区

广东云浮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