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2-12-22 15:30:18

启东市,江苏南通市代管的县级市,地处万里长江入海口北侧,三面环水,形似半岛,集黄金水道、黄金海岸、黄金大通道于一身,是出江入海的重要门户,也是江苏日出最早的地方。启东市陆地面积1208平方公里,总人口111.59万人(2017年)。截至2018年,启东市下辖8个镇和8个经济开发区,市政府驻世纪大道1288号。

2018年,启东市地区生产总值1063.3亿元,比上年增长7.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2%。进出口总额194.3亿元,增长14.4%。实际利用外资3.1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9亿元,增长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220元、23640元,增长8.5%、9%。

区划名称启东市
行政级别县级市
区划代码320681
辖区面积1208 km²
人口数量111.59 万人
车牌代码苏F
电话区号0513
邮政编码226200
行政驻地汇龙镇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江苏省南通市

启东市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汇龙镇320681100
北新镇320681101
惠萍镇320681102
东海镇320681104
南阳镇320681106
海复镇320681107
合作镇320681108
王鲍镇320681109
吕四港镇320681110
启东经济开发区320681400
启东滨海工业园320681401
启东生命健康产业园320681402
江苏吕四海洋经济开发区320681403
启隆生态科技产业园320681404
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320681405
启东江海产业园320681406
圆陀角旅游度假区320681407

启东市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启东市地处东经121°25’40″至121°54’30″,北纬31°41’06″至32°16’19″。南濒长江入海口北支,其中东段以江心为界,西段永隆沙与上海崇明区接攘,国家高速公路网G40横贯启东,崇启大桥与上海崇明岛相连;东、北濒临黄海,西与海门区毗邻。

自然气候

启东地处东经121°25’40″至121°54’30″,北纬31°41’06″至32°16’19″,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温温和,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季天气多变,秋季天高气爽,平均气压1016.5百帕,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水量1037.1mm,平均相对湿度81%,年平均高于35℃的日数为5天,最多日数为18天(1964年);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3.5m/s;年平均日照时数2073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22天。其中寅阳镇圆陀角是江苏最早看见日出的地方。

水文条件

启东市境内地势平坦,沟河纵横,属沿海低平地区。微域地形略有起伏,西北向东南微倾,倒岸河为南北地貌的自然分野,河南高程(吴淞标高)3.6~4.6米,河北高程在5.1~6.1米,南北倾斜度约1/30000米。东西倾斜度约1/43500米。常年地下水位1.2~1.6米。

地质地貌

在自然地面下17米范围内主要有:填土层(或耕土层)其一般厚度为0.6~1.0米,土质松软。次层为粉层粘土,局部地段以粉质粘土夹粉土薄层为主,此层厚度2-4米不等,为一般建筑物基础较好的持力层,其下层为粉砂粘土互层,局部夹有粉细砂薄层,较均匀,由西向东以粉砂为主转为粉砂粘土互层为主,厚度逐渐加厚7.5~10.0米左右,其承载力较高,土层有一定厚度,且分布为稳定,再下层为粉细砂层。总的来说,启东的地基承载力一般在10~13T/m,属滨江临海的冲积平原。

启东结晶基底埋深较大,其岩性较软弱,具有柔性,难具备大震活动的岩石条件,新生代以来,坳陷作用占主导地位,表现了大规模的沉降运动,形成盆地和平原,地层可塑性大,破裂变形弱,由于新生代以来的活动断裂,多为同沉积断裂,能量易释放而不易积聚,升降运行有明显振荡性,因此该地区不易孕育大震。

启东市自然资源

启东属长江口沉积平原(江海平原),除通吕水脊区成陆千年以上外,大部分仅有二三百年历史。启东市境内地势平坦,西北略高,东南略低,地面高程在2.0~3.14米之间。成土母质系海相沉积物和长江冲积物,具有强石灰。吕四地区土壤类型为壤性或砂性潮盐土;蒿枝港以南,头兴港以西,协兴河以北地区主要为粘性灰潮土;沿海、沿江地区主要为壤性或粘性潮盐土。

2011年,启东市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181.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103.万亩。江海堤防总长146.8公里,其中江堤47.3公里,海堤77公里,洲堤22.5公里。

启东市拥有203公里江海岸线,60多万亩滩涂。吕四渔场是中国四大渔场之一,吕四渔港是中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每年海产品捕捞量占江苏省的1/3。

启东市人口

据《启东市2010年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启东常住人口为972525人。启东常住人口中,家庭户420406户,家庭户人口为91130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17人,比2000年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的2.39人减少0.22人。

2013年末,启东市户籍总人口为112.35万人,比上年减少0.0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12万人;城区(汇龙镇和开发区)人口24.8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508人,出生率为6.68‰,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102.3:100;死亡人口7922人,死亡率为7.05‰,自然增长率为-0.37‰。2013年末常住人口为95.78万人,城镇化率52.3%。

2017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11.5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602人。其中,城区(汇龙镇和开发区)人口26.7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524人,出生率为6.74‰,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105:100;死亡人口10060人,死亡率为9.0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7‰。年末常住人口95.18万人,城镇化率59%。

启东市文化

沙地文化

启东是年轻的沙地,是近200多年内由沙洲之间的泓道封淤而联并成陆的。启东这一带,古称“东胜瀛洲”。晋人王嘉《拾遗记》对启东一带洋面作了描述:“瀛洲,一名魂洲,亦曰环洲。东有渊洞,有鱼长千尺,色斑,鼻端有角,时鼓舞群戏。远视,水间有五彩云;近视,乃此鱼喷水为云,如庆云之丽,无以加也。”此文虽语出不经,但对启东成陆以前,沙屿不时出没于大海波涛之中,并有群鲸嬉戏,喷水若五彩云的景象,作了生动的描述。另外,名著《浮生六记》对启东作了珍贵的记载。

据考,瀛洲的几经沧桑归根结底则是跟长江主泓道的几度变迁有直接关系的。唐时的瀛洲,是在现南通市往东那条长150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的通吕水脊北侧,即古称东布洲的地方。故而吕四有“西连通泰,东及扶桑,北负沧海,南襟长江”之说。清朝嘉庆年间,长江主流重入南泓道,在南蒿枝港以北便涨出了吕复新沙,灶界沙,日照沙等几块沙洲,南部长江口上更出现了成群的江心沙洲。这些沙洲便是启东一带成陆的雏形。它们遍身堆积着层层叠叠的海贝和海藻的残骸,后来更长出了草莱萋萋的灌木,遂成绿洲。

在启东,北部吕四一带称为“北沙”,南部和中部地区叫“南沙”。“南沙”、“北沙”语言迥异,习俗有别。南沙人讲的是启海方言,与海门话完全一致,和崇明话相似,跟上海话相近,同属吴语,而“北沙”人说的则是“吕四话”。对于“南沙”居民的由来,比较主流的看法是“句容迁崇明,崇明搬启东。”据明正德《崇明县志》记载,崇明岛初涨时,人烟稀少。696年(唐万岁通天年),有黄、顾、董、施、陆、宋六姓在岛上“辟草垦土,易而为田”,人口大多来自江苏句容一带。1025年(宋天圣三年),崇明新涨一沙有姚、刘二姓来居,名姚刘沙。1101年(宋建中靖国元年),三沙涨成,因“有鱼盐之利,民乐居焉。”句容人朱、陈、张三姓来此定居。清光绪以后,崇明岛东北江中相继涨出十来个大小不等的沙洲,于是外地特别是临过的崇明、海门居民便陆续迁来开沙垦荒,繁衍生息。这些沙上人,便是启东南部最早的居民,他们大多是崇明地主的佃户。由此可以推断“南沙”居民源于江南句容、迁自崇明的说法是极为可信的。然近代以来,“南沙”居民的主流大多是来自浙江嘉兴、湖州一带。是太平天国时期为了躲避战乱一路北迁的浙北江南人。长江口沙地的民俗文化和浙北也是极其相似的。

启东南部沙地的居民潜意识里还常以江南人自居,自己居住在江北,仍然固守着江南的不少习俗。居然噱称外地人为“江北人”,把听不懂的话叫作“江北话”。’这也正好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南沙”居民源自江南。另也称自己为“沙上人”、“沙里人”。以示区分与北部人的不同。

至于启东北部吕四一带的“北沙”居民,更是由来已久的复杂移民。“北沙”是启东最早成熟的沙地,为长江入海口出涨的“东布洲”。唐朝时,吕四辟为盐场。根据史料记载,这里的早期居民为流放于“胡逗洲”上以“煮盐为业”的各地“流人”,当然也不乏从外洋漂来的各地渔民。其居民究竟源于何地,如今很难考证。但语言学家对于如今吕四话的研究,认为吕四话(即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通东话)是古常州语。故将吕四话划为吴语毗陵片。从人类迁徙规律看,大凡人口流徙,总是与自然地理、行政命令、区别设置、社会经济密不可分。在吕四,民间曾有这样一种传说:明朝洪武八年八月十三日,吕四地区发生海啸,3万人淹死。于是朝廷下旨,从白茆塘(今位于常熟)抽杜、卢、季、周、毛、彭等姓,连同祖宗枯骨,举家迁往吕四,永不回原籍。因此,传说吕四地区本籍就有这么几个大姓,其余都为后来迁来的客籍户。

方言

启东市方言主要为两种吴语方言,均属于吴语太湖片,一种为通东话(本地俗称江北话吕四话,分布于启东北部,与海门区北部通东方言区相接),一种为崇明话(本地俗称沙地话、沙里话,分布于启东南部,与海门区南部崇明方言区相接)。

启东市旅游

圆陀角风景区圆陀角位于启东市寅阳镇东南角,为江苏省的最东端。这里寅时(早晨五时)即可见到日出,比他地约早一小时而得名“寅阳”。

通师侨校:前身为清末状元张謇创建的南通师范附属学校。该校创建于1938年,建校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培养了大批革命人才,如粟裕将军等。通师侨校被称为苏北(苏中)革命基地的摇篮。解放后政府多次拨款重修通师侨校。通师侨校共有大小房子四十多间,并陈列着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

集庆庵位于吕四镇鹤城路,传创建于南宋,是启东最古老的佛刹,现存大殿、祖师堂等。庵堂西侧还有宋代砖塔,内放开山主持—真慧师太灵骨。集庆庵距今近千年,在吕四有“先有集庆庵,后有吕四镇”的说法,现建筑于1988年以后易地重建。

三清殿吕四唯一没有被毁的元代建筑,始建于元代。历史上三清殿规模宏大,所供主神:元帅大老爷。该庙毁于文革,但主体大殿没有完全被毁,90年代在原址基础上重修了三清殿,又把在文革期间被毁的三甲镇海神庙的海神娘娘也挪了进来,三清殿已经成为出海渔民顶礼膜拜的圣地。

慕仙楼:始建于清代,就在今天的吕四三官殿内,毁于文化大革命。当时有一个参加破四旧的红卫兵读过高中,看见洞宾楼内有一块清代张宗绪所写的《慕仙楼纪》,细心的他在破坏以前把这篇游记全文抄了下来,90年代重建慕仙楼,这位红卫兵把他当年抄写的《慕仙楼纪》交了出来,说以在公园的慕仙楼里,才有幸看到早已被毁的《慕仙楼纪》的全文。值的提一下的是,如今的慕仙楼里面还有一篇文章叫《重修慕仙楼纪》,它是当时吕四镇政府委托吕四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樊永若所写。

曹家镇德肋萨堂位于启东合作曹家镇,1933年修建,是当时中国第六大教堂。其堂内所有装饰用料均从德国进口。1950后,教堂先后被乡粮站,公社礼堂,县水泥厂先后没收占用。改革开放后,落实教产,由当地政府主导,在原堂东侧一华里处缩小建造一所教堂抵挡赔偿,并在1996年举行复堂典礼。2005年老堂被正式列入启东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江苏南通市相关地区

江苏南通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