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1-06 09:50:33

南区,隶属于山东青岛市,地处青岛市区南部,中心位置位于东经120°19′、北纬36°04′,总面积30.01平方千米。市南区建置始自德国侵占青岛时期(20世纪初),所辖区域却有悠久历史。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墨县东海边筑城设防建鳌山卫,下辖浮山所、雄崖所。1949年底,市南区为青岛市辖7个区之一。2018年,市南区下辖10个街道,常住人口58.83万人。

市南区地貌从形态上分有山地、丘陵、滨海低地等,主要是由古老结晶岩基底经过断裂错动和河流与海水的分割剥蚀,形成现有的地貌形态。青岛河、浮山口沿岸河流发源于沿海丘陵区,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

区划名称市南区
行政级别
区划代码370202
辖区面积30.01 km²
人口数量58.88 万人
车牌代码鲁B、鲁U
电话区号0532
邮政编码266071
行政驻地香港中路街道宁夏路286号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青岛市区南部

市南区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香港中路街道370202001
八大峡街道370202002
云南路街道370202004
中山路街道370202005
江苏路街道370202007
八大关街道370202009
湛山街道370202010
金湖路街道370202011
八大湖街道370202012
金门路街道370202013
珠海路街道370202014

市南区建置沿革

市南区建置始自德国侵占青岛时期(20世纪初),所辖区域却有悠久历史。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墨县东海边筑城设防建鳌山卫,下辖浮山所(全称为浮山备御千户所)、雄崖所。部分内地(据传多是云南、贵州山西)人迁移到胶州湾东畔定居。明朝永乐年间之后,今市南区范围陆续建立上青岛村、下青岛村、会前村、小泥洼村、小湛山村、大湛山村、田家村、大尧村、逍遥村、张家庄(后改名为亢家庄)、丁家庄、辛家庄。村民在农耕的同时也下海捕鱼。

明万历六年(1578年),即墨获准在县境内开放青岛口(即今市南区域内天后宫前、栈桥东),海运贸易日趋活跃,通商闽、浙、苏、淮。

清同治二年(1863年),青岛口建立电报房、邮政局,出现了更多的商店和手工业作坊,今市南区域中西部成为旅客、商人云集之地。光绪十七(年1891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设防,是青岛建置之始;翌年,调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部移驻胶澳,在下青岛村东畔建总兵府(俗称老衙门,今市人民会堂址;据胡存约所著《海云堂随记》记载,总兵府规模大于县衙门),筑军营、炮台,建栈桥码头,青岛口(今市南区西部沿海地域)一带逐渐形成初具规模的市镇。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6月,将租界分为内界、外界。内界称青岛区,包括青岛、大鲍岛、小泥洼、孟家沟、小鲍岛、杨家村、台东镇、扫帚滩、会前9个小区,其中青岛区大部位于今市南区;其余为外界,称李村区。宣统二年(1910年),将内界9个小区合并为青岛、大鲍岛、台东镇、台西镇4个区。

民国三年(1914年)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后,将占领区划分为青岛区和李村区,今市南区位于青岛区。

民国十一年(1922年)12月,中国政府收回胶澳,辟为商埠;根据《胶澳商埠章程》规定,定名为青岛市,以青岛市街、台东镇及台西镇之界址为区域,其他各地均称乡。今市南区域大部分在市街及台西镇范围内。

民国十八年(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确定青岛为特别市;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月,设甲等区5个、乙等区3个、丙等区4个,今市南区域多属甲等区;后取消区的编制,同年10月,市内于大港、台东和台西各设办事处1个,分别称为市区第一、二、三区联合办事处;今市南区域大部分归联合办事处管理。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月,青岛市调整市乡办事处,市区于东镇、西镇、海滨、浮山等各设1个建设办事处。今市南区地域为西镇、海滨、浮山、小港诸办事处的管理范围。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通过警察局等机构强制设立保甲组织;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4月,在市南、市北、东镇、西镇、四方等范围分设总联保办事处。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南京国民政府第二次统治时期,青岛以警察区划为市南、市北、台东、四沧等7个区。以保甲区划为12个区(其中市区4个、乡区8个),4个市区分别为市南区、市北区、台东区、台西区。市南区作为行政区划由此开始。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市南区开始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市南区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市南区地处青岛市区南部,西起团岛,与黄岛区隔胶州湾相望,东至麦岛,与崂山区毗邻,北与市北区相接,南临黄海。中心位置位于东经120°19′、北纬36°04′,东西长12.7千米,南北最宽处4.8千米,总面积30.01平方千米。

地质构造

青岛地区属华北地台鲁东地盾的一部分,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隆起带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由于地壳上升剥蚀,境内缺失古生界地层,主要分布的地层有:元古界震旦系前的变质岩层,中生界侏罗系莱阳组,白垩系青山、王氏组,以及新生界的地层。市区地层出露有:前寒武等的元古界胶南群;缺失整个古生界;中生界出露有上侏罗统莱阳组、下白垩统青山组和上白垩统王氏组;新生界分布广泛,层位为中、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区域内白垩系青山组火山岩层发育充分,出露十分广泛。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艾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岩为主。市南区全部坐落于该类花岗岩之上,建筑地基条件优良,其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自第三纪以来,以整体性较稳定的断块隆起为主,上升幅度一般不大。

地形地貌

市南区区域地貌从形态上分有山地、丘陵、滨海低地等,主要是由古老结晶岩基底经过断裂错动和河流与海水的分割剥蚀,形成现有的地貌形态。由于崂山地区花岗岩多次侵入,形成区域东北高西南低的地貌特征。受断块隆起与拗陷带控制,在沿海断块与海水的冲刷作用下,沿海发育成海湾、岬角、岛屿等海岸带地貌。

崂山山脉从崂顶向西南绵延至青岛市区,形成青岛市区各个山岭。辖区最高山岭为浮山,海拔384米。其他山岭海拔均在200米以下,如太平山(海拔150米)、青岛山(海拔128.5米)、伏龙山(海拔86米)、信号山(海拔99米)等。

气候

市南区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温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迟1个月;夏季温热多雨,但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蒸发强;冬季风大温低,但无严寒,持续时间较长。据2002年测定,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5.3℃;最冷的12月份,平均气温为-1.9℃。年平均降雨量424.6毫米。

水文

市南区的青岛河、浮山口沿岸河流发源于沿海丘陵区,河流源短流急,夏、秋水量较丰,冬、春基本断流,属季节性河流。德国侵占时期,青岛河修建为大学路。20世纪80年代后,其他河流经历次修整改造,成为城市道路或地下排水管网系统。区域海岸线12.38千米,沿海自西向东分布着团岛湾、青岛湾、汇泉湾、太平湾、浮山湾等5处海湾。

土壤类型

市南区主要属于暖温带湿润落叶阔叶林生物气候区,土壤的主导成土方向为淋溶型的棕壤地带类型。沿海在海潮和矿化潜水影响下,多为盐渍型土壤。

棕壤

市南区棕壤土类是主要土壤类型,称棕色森林土,俗称黄堰土或黄坚土。主要分布于山地丘陵和山前缓坡地上,土层较厚,厚度多在1.5米左右。成土母质为酸性岩或基性岩坡、洪积物。土壤颜色以棕色为主,质地多为砂壤土至中壤土。棕壤形成过程中,母岩风化后产生的钙、镁、钾、钠等盐基成分已被淋失,一般呈微酸性至酸性,盐基不饱和。在耕作熟化情况下,土壤反应才接近中性,盐基饱和。

盐土

市南区滨海地区受海潮侵袭、海水倒灌或海水渗漏补给地下水的影响,形成带状分布的盐土。地下水矿化度可达10—50克/升,盐分以氯化钠为主。土壤富含可溶性盐分,1米土层内含盐多在0.5%以上。

植被条件

市南区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及东亚海洋性季风区的边缘,隶属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北地区,植被组成以华北区系成分为主。由于自然地史和植物自身的演化结果,世界各地理区系的植被相互渗透,植物种类丰富繁茂,是同纬度地区植物种类最多、组成植被建群种最多的地区。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并混有热带、亚热带及东北成分植物。19世纪末起,通过植物引种驯化,增加了欧美、日本、地中海及东亚区系成分,不少树种已“乡土化”,成为植物群落的建群种、共建种和优势种。

针叶林植被

市南区主要森林植被之一,也是分布最广、面积最大、适应性最强的植被类型之一。除赤松为自然次生植被外,均为人工造林。主要建群种为黑松,其次是赤松、日本落叶松;日本花柏、油松、火炬松、金钱松、红松、华山松、樟子松、水杉、柳杉、池杉、落羽杉等,均有小面积栽培。经人工引种造林,针叶树种发展到5科22属66种与变种,建群种的有3科7属15种,有温性、暖温性、寒温性等3种针叶林,低山丘陵、海滨砂地都有分布。

阔叶林植被

由暖温带温性阔叶树种组成,夏季生长旺盛,冬季落叶处于休眠状态,是市南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之一。群落优势种有20余种,分属11科14属。主要阔叶树种为麻栎、栓皮栎、檞树等。国外引入的刺槐、加拿大杨成为落叶阔叶林群落的主体。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后,德国人从欧洲引入刺槐(初称洋槐),成为青岛阔叶树种中造林面积最大、木材蓄积最多的树种。

灌木植被

常绿灌丛有山茶、红楠、大叶胡颓子、络石、爬行卫矛等。落叶灌丛有胡枝子、华北绣线菊、榛、散花胡颓子、小叶锦鸡儿、白檀、杜鹃等。

市南区人口

截至2018年末,市南区总人口为58.83万人(常住人口)。

市南区风景名胜

青岛革命烈士纪念馆

位于市南区太平山东南麓,芝泉路20号。始建于1977年4月,1981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建筑面积4878平方米,占地面积22169平方米。馆内设有烈士纪念堂、烈士事迹陈列馆、业务资料楼和革命烈士群雕塑像。纪念堂主厅正面悬挂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和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李慰农、郭隆真及各个时期青岛牺牲的142位著名烈士遗像,两壁书写6000多位革命烈士英名。是青岛市革命传统教育主场地。

骆驼祥子博物馆

位于市南区黄县路12号。20世纪30年代,现代作家老舍在此居住期间创作著名小说《骆驼祥子》。2005年,青岛市政府决定将老舍故居改建为骆驼祥子博物馆。2009年开始施工,2010年5月24日建成正式开馆,为全国首个以文学名著命名的名人故居博物馆。一楼展厅面积132.98平方米,全面展示老舍在青岛期间的创作和生活情况。二楼为文艺沙龙,面积105.60平方米。

康有为故居纪念馆

位于福山支路5号,建于1989年,原为德国胶澳总督副官、海军上尉弗莱海尔·利利恩可龙的住宅。占地4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124平方米,为三层砖木结构楼房。民国十二年(1923年)近代思想家康有为购为寓所,取名“天游园”,1927年病逝于此。1985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建立康有为故居纪念馆对外开放。1994年因年久失修房屋濒危关闭。2000年9月30日修复后重新开放。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山东青岛市相关地区

山东青岛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