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2-12-31 10:06:04

连江县,隶属于福建福州市,介于北纬26°07′-26°27′,东经119°17′-120°31′之间,东濒台湾海峡,西傍省会福州,陆路相距50公里,全县总面积4280.1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东西长67.8公里,南北宽36.5公里,面积1168.1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112.02平方公里。

连江县属鹫峰山余脉,西北、东北部中低山高丘叠立,地势高,向东南部倾斜,境内多山。连江县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7─19.4℃。截至2020年5月,连江县共辖22个乡镇275个村居,总人口约67万人,是全国县级水产第二大县、全省水产第一大县和“中国海带之乡”“中国鲍鱼之乡。

区划名称连江县
行政级别
区划代码350122
辖区面积1168.13 km²
人口数量67 万人
车牌代码闽A
电话区号0591
邮政编码350500
行政驻地凤城镇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福建省东部沿海福州市,闽江口北岸

连江县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凤城镇350122100
敖江镇350122101
东岱镇350122102
琯头镇350122103
晓澳镇350122104
东湖镇350122105
丹阳镇350122106
长龙镇350122107
透堡镇350122108
马鼻镇350122109
官坂镇350122110
筱埕镇350122111
黄岐镇350122112
苔菉镇350122113
浦口镇350122114
坑园镇350122115
潘渡镇350122116
江南镇350122117
下宫镇350122118
蓼沿乡350122202
安凯乡350122203
小沧畲族乡350122205
马祖乡350122400

连江县建制沿革

据现代考古发现,连江至少在五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远古时代属扬州的区域,夏至周代为"七闽"地。

春秋战国时代,与福建毗邻的于越(或称"於越",在今浙江省境域)被楚国吞并,大批居民纷纷向福建迁移,逐渐融合成闽越族,建立了闽越国,连江属闽越国辖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闽越国,连江隶属闽中郡。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因闽越首领无诸等帮助汉王刘邦反秦灭楚有功,汉封无诸为闽越王,连江归他管辖。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灭闽越国,让百姓迁移到江淮一带,连江改属会稽郡(郡治在今苏州)管辖。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闽越遗民返迁,自立冶县(今福州),这是福建最早置县,连江属它管辖。

西晋泰始年间(265-274年),在伏沙(今敖江镇白沙村)设置温麻镇,建有镇帅竖旗处和石塔等,后来毁坏无存。太康三年(282年),置温麻县时,境域广阔,从闽江口连江沿海之北一直到闽浙交界,涵盖连江、宁德(蕉城区)、福安、周宁、寿宁、霞浦、福鼎、柘荣等8个县(区)以及罗源、政和2个县的一半区域,直到隋大业二年(606年)隶属都没有变化。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大量裁减郡县,温麻县并入原丰县(治所福州,后改称闽县)。在唐武德六年(623年)又从闽县析出,重置温麻县,同年改名连江县,"以县治连接江水故名"(宋《三山志》)。

唐朝天宝元年(742年),县衙所在地从伏沙迁移到今址,因地形似展翅凤凰,又名凤城。武德六年(623年),重置温麻县,改名连江县,同时割原温麻县土地设置长溪县(治所在今霞浦县),不久长溪县再并入连江县,境域与西晋温麻县相同。唐长安二年(702年),又割连江县北4个乡重置长溪县,治所在今霞浦县。唐大中元年(847年),割连江县北1个乡设置罗源场(继后改永贞镇、罗源县)。

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又割连江县招贤里5个图给罗源县。至此,连江县境域基本稳定。

1912年(民国元年),废府设道,连江属东路道(后改闽海道)。

1925年(民国十四年),道废,连江为福建省直辖县。

1933年11月(民国二十二年),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将福建划分为4个省2个特别市,连江隶属闽海省。翌年1月事变失败,连江再度成为省直辖县。

1934年7月(民国二十三年),福建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连江隶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1936年12月(民国二十五年),东引岛划属连江县。

1937年2月(民国二十六年),琯头以西的新道、拱屿、塘头、竹岐、阳岐、山兜、塘边、溪边等8个乡及川石、壶江两岛从闽侯县划归连江县。

1941年2月(民国三十年),连江县第二区赤石北部之巽(屿)北(山)乡划属罗源县。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福建划为7个督察区,连江第三次成为省直辖县。

1949年8月,福州、连江解放后,连江县隶属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0年,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名闽侯专员公署。

1956年6月,闽侯专署撤销,连江第一次改属福安专署。

1956年5月,罗源县上杭乡的漈头村划属连江县丹阳区文朱乡。其间琅岐岛曾于1956年6-10月、1970年7月-1975年12月划属连江县,后划属福州郊区。

1959年8月,恢复闽侯专署,连江归它管辖。

1961年11月,连江划归福州市。

1963年8月,再划属闽侯专署。

1970年7月,第二次划属福安专署(翌年迁址改名宁德地区)。

1983年7月,连江重归福州市管辖。

连江县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连江县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闽江口北岸,东与台湾、马祖列岛一衣带水,西傍省会福州。南部琯头重镇与琅岐岛隔江相望,西部与福州市马尾区长安村毗连,是闽江口金三角(福州市区、连江县、长乐区)的北翼。介于北纬26°07′-26°27′,东经119°17′-120°31′之间。

连江县东北与东南临海,东为东引岛,距县陆地最近点42公里,东南为马祖列岛,距大陆最近点9.25公里,北与西北同罗源县毗连,西与西南同福州市晋安区紧邻,南隔闽江与琅岐岛相望,极南为壶江岛,总面积4280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3112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168平方公里(包括待统一的马祖列岛)。

地质构造

连江县处于新华厦系构造体系之第二条火山岩隆起褶带中,新华厦构造表现形迹主要为北东东向和北北西向两组压扭性和张扭性断裂。出露有中生界株罗系上统南国组、小溪组和下白垩统石帽山群火山系。以及燕山晚期花岗侵入岩。新华厦系的派性构造-棋盘格式构造是县境内主要的构造体系。此外,还有新华厦系构造火山喷发带(火山隆起带)以及其他方向的构造。

地形地貌

连江县西北、东北部中低山高丘叠立,地势高,向东南部倾斜,境内多山,山地丘陵面积达850平米公里,占陆地总面积72.8%, 平原谷地面积达318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27.2%。 最高山峰为缺鼻峰海拔1029米,境内有敖江平原、琯头平原以及马透平原三大平原。

鹫峰山余脉从北部延伸入境。山体由并列的两组山岭构成;一列主峰鼓头山在东北部。蜿蜒至长龙形成高丘低山地带。后折北向直迫海,形成黄岐半岛;另一列主峰缺鼻峰在西北部、向南斜伸到琯头,也形成高丘低山地貌,同样亦折北东向,与海岸线平行,到晓澳入海。这两列上半段山岭之间,构成丹阳、蓼沿、潘渡一带和东湖北半部低丘河谷小平原。这两列山岭下半段平行的转折弧形地貌,分别构成东部的罗源湾,并发育为马鼻、官坂一带海积平原和南部的敖江、琯头、浦口、东岱冲积海积平原,这明显表现地面起伏大。两条并列而行的山岭,具有北宽南窄、北高南低、南向又大致与海岸平行的特点。构成地势西北部、东北部高,向东部、东南部倾斜。横剖面看,自西至东两起两伏,呈马鞍形格局、纵向由北向南成三级阶梯降落。

连江县按地貌成因可分为流水地貌和海成地貌两个类。流水地貌以山、丘陵、河谷平原、冲海积平原、山间盘谷为主。海成地地貌在海积平原和海滩岸线上。其物质以花岗岩为主。山间盆谷错落于丘陵山地之间,河谷平原、冲洪积平原主要见于敖江中上游和丹阳、蓼沿地区;海积平原和冲海积平原则连片分布于闽江口北岸、敖江下游两岸和马鼻、官坂一带,物质是砂质粘土、细砂、砾石层、海积淤泥以及泥沙等。

土壤

连江县内土壤属华南红壤、砖红壤区。土壤母质是中酸性的侵入岩和火山岩的风化物。土壤类型多样性,初步分为红壤、水稻土、冲积土、风沙土、盐土5个类型。红壤土是地带性土壤,分布最广,面积9.33万公顷,占陆地面积的79.9%,水稻土外之,占陆地面积的9.5%,其他土类占10.6%。

气候

连江县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7─19.4℃,大于0℃的年积温7000℃,平均年日照时数达1688小时,无霜期达288天,年降水量在1000─1740毫米。主要灾害性气候有台风、沿海大风、旱灾、洪涝、寒害等。

连江县累年平均气温19.1℃,年最高平均气温20.4℃,年最低平均气温18.5℃,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3.8℃,相对湿度平均值82%,日照年平均1604,5小时,七月份最多为331,9小时,二月份最少为14.1小时。

降雨量多年平均1551.5毫米,最多2131.1毫米,最少为905.8毫米。全县全年雨量集中在3-9月,3-4月为春雨季,5-6月为梅雨季,7-9月为台风季,占年降水量的81.32%。枯水期在10月至次年2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18.68%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达37天,最长连续降水日数达21天。

连江县年平均风速1.9米/秒,一年之中7-9月平均风速较大,12-3月平均风速较小。风速自沿海向内陆减弱,岛屿和海岸突出部为最大。北茭年平均风速6.4米/秒,内陆地区为最小。年平均大风日达4.9天。全年风向多为东北东和东,但北西北、北风的风向频率以10月、11月、12月份为最多,南西南、南风的频率以5月、6月和7月为最多。全月年平均雾日8.1天,北地区年平均雾日32.7天,无霜期年平均304天,有雪日年平均0.5天。

水文

连江县水系发育有闽江、敖江两大河流,六大溪流(流域面积在10平公里以上)和73条小溪流,境内总长348公里,网布全境。

连江县境内主要的河流为敖江,是省内第六大河流,也是县内最大的河流,干流经县内小沧、潘渡、敖江、风城、浦口、东岱等6个镇。敖江发源于鹫峰山东南麓。自东南流经连江城关后,折向东北,从东岱百胜村流入东海,其支流牛溪发源于罗源,经丹阳由潘渡流入敖江,敖江西北与闽江干流毗连,流域呈狭长形,水流从西北折向东海。

敖江流域面积44.5平方公里,敖江干流长度(从塘坂到河口)共44.8公里,平均坡降2.6%。敖江的咸淡水交界面在枯水期时可达到浦口镇,潮水可顶托到旧连江大桥,丰水期可达蔗尾村。历年平均水位10.49米,平均最低水位4.9-5.1米,中秋大潮水位为37.38米,塘坂段最大流量为5270立方米/s。最小流量为4.86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为57.84立方米/秒。

闽江径流随季节而变化,根据闽江竹岐水文站资料,闽江多年平均径流量552.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为1750立方米/秒,洪水期平均流量为178000立方米/s,枯水期平均流量为了15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为264立方米/秒。

闽江口是强潮陆相河口,潮型为规则半日潮。据白岩潭潮位站30年观测资料,最高潮位为6.38m,最低潮位为-0.49米,平均潮差3.77米,平均高潮位4.51米,平均低潮位0.74米。受闽江径流和外海潮流的控制,本区潮流为稳定的往复型潮流。潮流作用大于径流作用,只有在上游闽江流量大于13000立方米/秒时,河段才呈单向河流特征。据资料,涨潮表层流速为1.08-1.70米/秒,落潮表层流速为0.8-1.29米/秒。

连江县自然资源

水资源

连江县境内分布有两大河流,十三条大溪流(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以上)七十三条小溪流(总长348公里),其中敖江是福建省第六大河流,境内干流长63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18.9亿立方米。全县内陆水域总面积约4460公顷,其中垦区2780公顷,淡水1680公顷,可养用面积2690公顷,占总面积的60.3%。全县水库67座,库容2亿立方米。地下水的总量达1.42亿立方米,占水资源4.6%。有两点(贵安、岱云)地热水资源,水温均在62─82℃,日可出水量达5000吨。

生物资源

连江县海岸带植被分别属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植物区系。主要有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灌丛、草丛、滨海盐沼和海滨海沙植被等8个类型。地带性植被一常绿阔叶林分布在官坂一带。红树林只有一个秋茄群落,分布在罗源湾内。防护林树种以木麻黄和台湾相思树最为普遍。

土地资源

截至2016年,连江县有土地总面积 11.68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4180公顷,占13.2%,分布在海拔400米以下;园地4533公顷;林地71883公顷,海域面积3112平方公里,浅海滩涂面积7.5万多公顷。

连江县人口民族

人口

2018年末全县常住人口59.3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7.9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7.1%,比上年末提高1.0个百分点。年末户籍总人口676654人,其中城镇人口295987人,占总人口比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3.7%,比上年末提高0.5个百分点。全年出生申报8693人,占总人口数12.8‰,死亡注销3927人,占总人口数5.8‰,人口自然增长率7.0‰。

2019年,连江县年末全县常住人口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 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8.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8.0%,比上年末提高 0.9个百分点。年末户籍总人口678249人,其中城镇人口302301人,占总人口比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4.6%,比上年末提高0.9个百分点。全年出生申报7175人,占总人口数10.6‰,死亡注销3677人,占总人口数5.4‰,人口自然增长率5.2‰。

民族

连江县境内主要少数民族以畲族为主。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畲族人口12249人,占总人口2.10%。

连江县历史文化

连江县定居境内的畲族,自称槃瓠后裔。有雷、蓝、盘、钟4姓。几户或数十户聚居成村,有自己单独语言,兼晓地方语言,通用汉字,无本族文字。

畲族民间有关槃瓠图腾的传说,多以长篇叙事诗歌的形式代代传唱。其歌名各地不尽相同,有《祖宗歌》、《高皇歌》、《槃瓠歌》、《麟豹王歌》、《龙麒王歌》、《金龙歌》、《龙皇歌》、《槃瓠王歌》等。

连江县特色饮食

连江县风味小吃丰富多彩。主要有鱼丸、扁肉(馄饨)、肉燕、肉面、拌面、牛杂、卤味、油饼、马蛋、蛎饼、锅边糊、炸芋糅、春卷、煎包等上百种。

连江县风景名胜

文物古迹

文化遗址

连江县发现古人类使用过的石刀、石斧标本380多件,经福建省文物部门专家分类鉴定,确认是新石器晚期和青铜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这些文化遗址主要分布敖江、丹阳、蓼沿、潘渡、东岱、透堡等6个乡镇沿江、溪两岸30个村庄的荒山、岭地。其中东岱镇的云居山文化遗址面积最广,分布范围约10万平方米,是连江先民最多的聚居地。

古代窑址

连江县各地较出名的有江南乡的魁岐、己古窑址,官坂的塘里窑址,长龙镇的真茹窑址,透堡镇的馆读窑址和浦口镇的浦口窑址。规模比较大的为魁岐村南山窑址,分布五个山丘,范围4000多平方米,陶瓷场地堆积层厚度达3米。

浦口窑址,以龙窑为主,共有36个窑,号称"三十六"龙窑。

古沉船遗址

据文物管理部门考察,先后在黄岐镇长沙村西南方1200米海域、筱埕镇蛤沙村东南方3500米海域和定海村250米海域发现11处古沉船遗址。从沉船点相继发掘陶瓷制品碗、壶、钵、杯、罐,端砚,铁炮,铜铳等水下文物3000多件,经鉴定系宋、元、明、清时期的沉船遗址。

古塔

连江县古塔主要有唐代天王寺瑞光塔、元代云居寺普光塔和明代斗门寺含光塔。

古桥

据县志记载,连江有古桥149座,后随历史变迁,或毁于水火,或毁于战乱,或为现代公路桥所替代。幸存下来的46座古桥中,建于宋代的有8座,元代的有2座,明代的有6座,清代的有19座,年代失考的有12座。较为有名的有县城的通济桥、蓼沿的朱公桥以及官坂的塘边桥。

摩崖碑刻

据旧版《连江县志》记载自宋代至清代题刻就有51幅,未记载的明代至清代以及琯头青芝山景区题刻近20幅。连江县发现的摩崖题刻已超出140幅。

名山古刹

连江县有名山16座,古刹148座,有青芝山(寺)、覆釜山(寺)、金福寺、斗门寺、云居山(寺)、宝华山(寺)、中岩寺、后岩寺、荷山寺、宝林寺、九龙山(寺)等。

后岩寺

唐大中年间始建,寺前有"太极岩"、"橄榄岩"诸胜,后有"蝙蝠"、"水仙"两洞。火焰山、象山、狮山、文笔山隔江相望,青峰倒映,满目苍翠。

自然景观

敖江揽胜

敖江,为福建省独流入海的第六大河流,干流全长137公里,其中连江境内流程63公里,自小沧流经县城,到东岱注入东海。以"敖江十二景"最为著名。

半岛胜地

黄岐半岛有着著名的定海湾和黄岐湾。由于面对马祖列岛,地理位置独特。明代全国建12座城堡,黄岐半岛占7座。

马祖风光

马祖列岛是连江县最大的岛屿,由高登、北竿、南竿等28个大小岛屿组成,以最大岛屿马祖得名。在连江县东部海域中,与黄岐半岛遥遥相望,从东北向西南略呈斜形。其中高登岛离大陆(黄岐岛)最近,仅5海里。

福建福州市相关地区

福建福州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