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西昌市特产:西昌礼州李油糕简介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10-25 13:21:59

凉山州西昌市的特产西昌礼州李油糕是什么,本文主要介绍西昌礼州李油糕,下面一起看看凉山州西昌市西昌礼州李油糕的介绍吧!

西昌礼州李油糕

“李油糕儿”,个子不高,但很敦实,憨厚的脸上随时都挂着笑容,虽然残疾,左手左脚不听使唤,但是炸起油糕来,一只手也同样快,一边加火,一边翻看油糕,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

西昌礼州李油糕

李油糕做的油糕皮酥肉软、油而不腻,香中有甜,非常好吃。身残志坚,凭着近40年的坚持和用心,李油糕已把油糕做成了礼州当地的名小吃。外地来的游客,到礼州古镇耍,都少不了要吃这李油糕。

多少次去西昌礼州镇采访,都少不了要去北街钟鼓楼(老地名)下的油糕摊买两个油糕吃。卖油糕的是个残疾人,礼州人都叫他李油糕,个子不高,但很敦实,憨厚的脸上随时都挂着笑容,虽然残疾,左手左脚不听使唤,但是炸起油糕来,一只手也同样快,一边加火,一边翻看油糕,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几分钟时间,金黄色的油糕就拿到你的手上,油糕面上的油还在吱吱作响,吹一吹送到嘴里,糯米和喜沙(豆沙)的香气充满口腔,皮酥肉软、油而不腻,香中有甜,又化渣,非常好吃。

礼州镇北街50号,是一座老房子,低矮的平房里住着几家人,老李家住在最里面,房子只有十多平方米,还隔成了两间,外面小天井里搭了一个面台,就算是他的工作台了。

“你今天来得是时候,忙的时候,一天要卖三四百个油糕,没时间接待你,今天轻松多了”,老李热情地招呼着。说到油糕,老李脸上的笑容没有了,沉默了几分钟才开了口。

苦命娃不得已学卖油糕

“不瞒你说,我是个苦命娃,1959年出生,赶上三年自然灾害,父亲在我1岁多点就去世了。2岁时我又得了小儿麻痹症,落下了终生残疾,左手和左脚都不听使唤。家里三兄妹,全靠母亲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长大。由于残疾,小时候吃了不少苦,上学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怎么能好,初中毕业后就没有读书了。但16岁能干什么?为了生活,也只能什么都干,卖过1分钱一杯的杯杯水,卖过冰粉,在安宁河捶过石头,还打过草袋,但都不能养活自己。1980年时,我找到卖油糕的陈同学(不愿透露同学名),让陈同学教我做油糕。陈同学满口答应后,第二天就上家里来,手把手教了五天,我才学会了这门手艺。陈同学是我的恩人啊!从那时起,我就和母亲一起做油糕,1983年结婚后,又与妻子一起做油糕,自从做油糕后,每天有了固定的收入,生了两个女儿,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说到这里,老李的脸上才有了笑容。

传统油糕传统美味

“能说说你的油糕为啥做得这么好吃吗?”记者问道。“能!怎么不能?这油糕一做就近40年,虽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在里面,但我一直传承着陈同学教给的喜沙配方和传统的手工制作方法。只做两种油糕,一种是喜沙的窝子油糕,一种是椒盐的花糕。两种做法都差不多,首先得买回上好的糯米,泡好后用蒸笼蒸,蒸熟后用对窝摏成糍粑。凉一点后,再把糍粑分成小团,把喜沙包进去,压扁后就成了窝子油糕。花糕是把整块的糍粑压平后,将椒盐喜沙滩在上面,卷起来,冷却后切成块,就成了花油糕。喜沙面是用红豆、巴山豆打成粉,蒸熟后加猪油,然后,加红糖就是甜的窝子油糕,加花椒和盐就是椒盐的花糕”。说到为啥这么好吃,老李有点得意地说:“选料很重要,糯米、红豆、巴山豆都要选最好的买。买回后,还要选一道,把沙石和不好的米豆选出来,这样的油糕吃着也放心”。

“摏糍粑既是技术活又是体力活。你看,这个对窝,1980年,花20元钱买回来的,当时算是家里最大的一笔开支了,一用就是40年,油黑发亮,这杂木的对窝棒,我摏烂了两根,这是第三根了。糯米蒸好后,倒入对窝摏。说是技术活,是因为不能摏得太细,太细了会发软,不好包喜沙,口感也差,要椿得有粗有细,这样油糕的外形才好看。说是体力活,是因为这十多斤的对窝棒每天要椿几十下,还是很困难,很累人的。”

李油糕已成当地名小吃

从1980年开始做油糕起,老李每天晚上把糯米泡上就得上床睡觉了,早上4点钟就得起床,蒸糯米、摏糍粑、做油糕,要赶在学生上学前,把油糕拿到小摊上炸出来,学生吃后好上学。算算时间,有40年没睡过一天的懒觉了,老李说:“礼州镇上就只有他一家,买油糕的基本上都是回头客。隔三岔五就会来买一次。这里,也有一个情结在里面,要是哪一天没看见我卖油糕,别人都会问李油糕怎么了?”

身残志坚,40年的坚持,李油糕成了礼州当地一道名小吃。许多人吃了,还要再买一些带回去自己炸来吃。北京、昆明、上海、成都的游客,回去后又托人买了寄过去。平时,每天要卖一百多个油糕,逢年过节就卖得要更多些,一天能卖五六百个。(记者 冷文浩 摘自凉山州政府网)

四川凉山州相关地区

四川凉山州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