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行政区划代码|人口|面积|邮编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1-25 09:28:30

大竹县隶属四川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部、达州市南部,地跨东经106°59′—107°32′,北纬30°20′—31°00′之间,东邻重庆梁平区垫江县,南接邻水县,西界广安区、渠县,北连达川区。被纳入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区、成渝经济区渝广达经济发展带、四川省川东北城市群。2015年,全县幅员面积2076平方公里,其中县城建成区24.2平方公里,人口24.1万人;辖3个街道、22个镇、7个乡。2019年,户籍人口108.27万。

区划名称大竹县
行政级别
区划代码511724
辖区面积2076 km²
人口数量108.27 万人
车牌代码川S
电话区号0818
邮政编码635100
行政驻地竹阳街道新华路98号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理位置四川省东部、达州南部

大竹县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区划代码面积
竹阳街道511724001
东柳街道511724002
白塔街道511724003
乌木镇511724101
团坝镇511724102
杨家镇511724103
清河镇511724104
柏林镇511724105
石河镇511724106
中华镇511724107
石桥铺镇511724108
观音镇511724109
周家镇511724110
石子镇511724111
文星镇511724112
妈妈镇511724113
高穴镇511724114
欧家镇511724115
庙坝镇511724116
清水镇511724117
月华镇511724118
高明镇511724119
童家镇511724120
天城镇511724121
四合镇511724125
永胜镇511724126
朝阳乡511724203
安吉乡511724214
八渡乡511724218
杨通乡511724220
川主乡511724231

大竹县建制沿革

远古时期,大竹属賨人国领地,賨族人为大竹最早的居民。

夏时,大竹属梁州;商时,改属雍州。

周时,属巴子国。

秦惠文王十七年(前321年)派张仪、司马错灭蜀,二十四年,在原巴国、蜀国领地设置巴、蜀、汉三郡,郡辖若干县,大竹属巴郡下宕渠县。

汉末,刘璋改巴郡为巴西郡。

蜀汉时,刘备置宕渠郡,宕渠县属之。

南晋至西魏时期,建置混乱。

南梁武帝大同三年(537年),分宕渠县和邻山县,邻山县治设在金城(今四合镇)。

西魏废帝时,改邻州为邻山郡,下设邻山、邻水二县,大竹属邻山县,县治仍在金城。

北周于信州设总管府,邻山县属信州总管府下的邻山郡。

隋文帝统一全国后,为结束东晋以继“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的局面,以九州划分全国,四川全属梁州,州辖数县,《旧唐志》载邻山县为梁州所辖。隋末,裁撤邻山县,大竹县地一部份划入流江县,一部份划入邻水县。

李渊建唐后改郡为州,武德元年(618年),废宕渠郡,设渠州,流江县属渠州;又分邻水,垫江增设邻山、盐泉二县,四县同属邻州。邻山县城仍设在金城;盐泉县城在今童家镇境内。武周久视元年(700年),分宕渠县东部设大竹县,县城在今渠县汉碑乡沈府君阙南一里处(燕家场),属蓬州。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大竹县并入邻山县改渠州,县城移至今渠县来凤乡境内。不久,又分邻山县建置大竹县。敬宗宝历元年(825年),大竹县和邻水县同时并入邻山县,县城在金城。不久再分邻山县和大竹县。

北宋时,大竹一度被并入邻山县,一度被并入流江县;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复置大竹县,属渠州。至此以后,历代均设大竹县。宝庆三年(1227),果州升级为顺庆府,县属顺庆府。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邻山、邻水并入大竹。县城迁入原邻山县木门镇(今竹阳街道办事处)。

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属顺庆府下广安州。成化元年(1465年)分大竹南部复置邻水县。万历年间,曾在今四合镇设置顺庆分府,辅治大竹、垫江、邻水、广安四州县,不久即废。

清初,县属川北道顺庆府。乾隆四十九年(1784),恢复顺庆四合分府,仍辅治原辖州县。嘉庆五年(1800年),再次撤销四合分府。十九年(1814年),县改属川东道绥定府。

民国二年(1913年),直属川东道。民国三年(1914年),川东道改称东川道。民国五年(1916年),大竹护国军一度宣布大竹独立。民国六年(1917年),隶属四川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四川省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县属“第十区”。专员公署、县政府均设在城区镇(今竹阳街道办事处)。

1949年12月大竹解放后,属川东行署下的大竹专区。行署设在重庆,专署及县人民政府同设在城关镇(竹阳街道办事处)。专区下辖大竹、渠县、邻水、垫江、梁山(梁平)、广安、长寿7县。1952年9月,撤销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1953年2月,撤销大竹专区,县改属达县专区。1968年9月,达县专区改名达县地区。1993年9月,达县专区改名达县地区。1993年9月,撤销达县地区,建达川地区,大竹县属达川地区。2000年1月,撤销达川地区,建达州市,县属达州市至今。

大竹县历代隶属简表
历史时期建县总隶直隶备注
--巴国-
宕渠县地-巴郡-
宕渠县地益州巴郡、巴西郡-
蜀汉(三国)宕渠县地益州巴西郡、宕渠郡-
西晋宕渠县地梁州宕渠郡-
成汉宕渠县地梁州宕渠郡僚族占据、郡不成治
东晋宕渠县地梁州宕渠郡僚族占据、郡不成治
南朝宕渠县地梁州、益州南宕渠郡侨郡
宕渠县地梁南、秦二州南宕渠郡荒郡
邻山县邻州邻山郡-
西魏邻山县邻州邻山郡-
北周邻山县信州总管府梁州邻山郡-
邻山县分入流江、邻水邻州、梁州宕渠郡-
大竹县、邻山县山南西道蓬州(咸安郡)、渠州(邻山郡)两县并置,武周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始置大竹县
五代前蜀大竹县、邻山县山南西道渠州(邻山郡)两县并置
后唐大竹县、邻山县山南西道渠州两县并置
后蜀大竹县、邻山县山南西道渠州两县并置
大竹县、邻山县梓州路、潼川府路渠州一度并入流江
大竹县陕西、四川行中书省顺庆府(渠州安抚司)邻水、邻山并入大竹
大夏大竹县-渠州-
大竹县四川省顺庆府、广安州分大竹复置邻水县
大竹县四川省川北道(顺庆府)、川东道绥定府-
中华民国大竹县四川省川东道、东川道、第十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竹县四川省大竹专区、达县专区(达县地区、达川地区、达州市)-

大竹县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竹县地处四川省东部,达州南部,东邻重庆市梁平区、垫江县,南接广安市邻水县,西界广安市广安区、达州市渠县,北连达州市达川区,地跨东经106°59′—107°32′,北纬30°20′—31°00′,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75公里,幅员面积2076平方公里。

地质

大竹县属于新华夏系川东平行褶皱构造,系华蓥山脉沿北东—南西方向延伸的低山丘陵体系。成土母岩由背斜至向斜按照不同地质岩层多呈带状分布。最古老的三迭系飞仙关组出露在铜锣峡背斜(中山)核部的梅子山和华蓥山(西山),欧家乡高洞村一带。面积1.80平方公里,占全县幅员面积的0.08%;中山和西山的上部为三迭系嘉陵江组,面积53.15平方公里,占2.6%;雷口坡组181.23平方公里,占8.88%:东山中、上部,中山和西山中部为须家河组砂页岩,面积407.77平方公里,占19.99%;低山山麓为侏罗纪自流井组砂、页、泥岩,面积230.43平方公里,占51.6%;石桥铺镇向斜轴部南端(石子、文星等乡镇)是遂宁组砂、泥岩,面积56.73平方公里,占2.78%;在竹阳镇、石桥铺镇附近及现代河流域零星分布有第四纪近代河流冲积层,面积56.49平方公里,占2.78%。在以上地貌构造和岩性的基础上,经物理化学风化和重力、流水的作用下,形成了坡积、残积及冲积母质。

地形地貌

大竹县属四川省盆地东部平行岭谷区,地跨“三山两槽”,呈“川”字形,三条山脉平行并列,东北—西南走向,西为华蓥山脉(西山),中为铜锣山脉(中山),东为明月峡山脉(东山)。山脊一般海拔600—1000米之间,西山万里坪为县境内最高峰,海拔1196.2米。三山之间为宽阔的浅丘地带,称谓东西两槽,俗称西槽为山前,宽18公里,东槽为山后,宽12公里,大都属于海拔300—500米,相对高差20—100米的丘陵,以浑园低丘,方山中丘,单斜低丘,中丘居多。

气候特征

大竹县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特点是:日照适宜,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温暖湿润,无霜期长,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因此,农业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气温不稳定,回升缓慢,多寒潮;夏季气温高,降雨集中,光照充足,暑热多伏旱;秋季温暖,多连绵雨;冬季凉,多云雾,霜雪少,无霜期长。

水文特征

大竹县有东柳河、铜钵河、黄滩河、西河等4条较大河流。

东柳河,发源于铜锣山之黄泥扁,主要支流河有竹溪河、柳城溪。东柳河自柏林镇以下北流出境入州河,全长72.5公里,县境内71公里。(上游建成乌木水库,总库容量4888万立方米)。流域面积850.30平方公里(县境内742.00平方公里,县境外108.30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14.828立方米/秒,天然落差407米,平均比降2.2‰,水域面积435.00公顷。

铜钵河,源出自白坝乡幺姑岩下,县境内主要支流有兴隆河,铜钵河流经安吉乡后进入达县境汇入州河,全长53.8公里,县境内40.5公里。流域面积587.00平方公里(县境内284.00平方公里,县境外303.00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9.405立方米/秒,天然落差183米,平均比降1.4‰,水域面积267.47公顷。

东柳河,处于明月山与铜锣山之间,源出双溪乡的三元寨,南流经西河、高滩场、天城、石子、张家,出邻水县与御临河汇合,县境内全长58公里。(上游建成同心桥水库,总库容量2495万立方米)。流域面积633.00平方公里(县境内531.00平方公里,县境外102.00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10.186立方米/秒,天然落差260米,平均比降1.4‰,水域面积206.47公顷。

黄滩河,发源于铜锣山老凉风垭附近八角庙,主要支流为清水河,离县经半公里汇入御临河,县境内全长46.9公里。流域面积518.00平方公里(县境内483.00平方公里,县境外35.00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9.033立方米/秒,天然落差390米,平均比降0.8‰,水域面积140.53公顷。

土壤特征

2015年11月,土壤类型有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黄泥土等四大土类,6个亚类,12个土属,63个土种,99个变种。主要土类为水稻土和紫色土,分别占总耕地的52%和42%。水稻土由水耕而成,分布较为广泛,从山上到山下,从冲沟到平坝均有分布,但土种各异;冲积土系河流冲积而成,分布于溪河两岸;紫色土由紫色母岩风化而成,肥力较高,主要分布于两槽海拔300-500米高程的大片丘陵地区;黄泥土由砂岩和灰岩风化剥蚀而成,分布于500-600米高程砂岩地区的称冷砂黄泥土,分布于600米高程以上石灰岩地区的称矿子黄泥土。

由于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及人为耕作等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从而形成不同类型土壤。全县土壤划分为黄壤、紫色土、水稻土、新冲积土等四个土类,七个亚类,68个土种。森林土壤主要以黄壤、紫色土为主。

⑴黄壤土类:分布于县境内三低山的脊部至山腰一带。由三迭纪须家河组岩、雷口坡组和嘉陵江组岩层发育,质地砂壤—重壤,PH值4.5—6.5。以化学分化为主,母质分化度较深,盐基物质较缺乏,土壤矿质胶体品质差,有机质含量较高,但光热条件差,土性凉冷,微生物活性弱,分解慢,有效养分较低。主要植被以马尾松、杉木、白夹竹、茶、铁芒箕为主。

⑵紫色土类:广泛分布于县境内“山前”、“山后”,即两槽和山麓深丘一带。靠低山的为自流井组的紫色砂页岩,黄色砂岩发育而成,广大槽谷区则是朱罗纪的紫色岩发育而成。以物理风化为主,化学风化弱,母质风化度低,土壤自然肥力高,矿物质养分丰富,质地中壤至重壤,一般成中性反应,光热条件较好,宜种作物广。其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从坡顶到坡脚依次为石骨子(或沙壤)—夹沙土—大土泥。坡顶光秃,呈红色,植被稀少。中性或钙质紫色土壤,主要植被为柏木,一部分酸性紫色土壤上长有马尾松、映山红等。

大竹县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2015年11月,大竹县境内有煤、天然气、石灰矿、灰石岩、铁矿石等多种矿产资源。原煤总储量为1.63亿吨,天然气蕴藏量约760亿立方米,碳酸锶矿储量达148万吨,石灰石储量丰富。

动物资源

2015年11月,大竹县有狐狸、青狳、水獭、狸子、刺猬、松鼠、黄鼠狼、麂子、猕猴、野猪等二十种野兽;有野鸡、野鸭、斑鸠、猫头鹰、啄木鸟、麻雀、布谷鸟、老鹰、白鹭、黄鹂、竹鸡雉、乌鸦、画眉、红腹锦鸡等飞禽;还有龟、鳖、蛇、蛙等野生动物。

植物资源

2015年11月,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规定,大竹县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野生植物有红豆杉、银杏、三尖杉等树种,红豆杉、三尖杉主要分布在铜锣山中段;银杏在全县均有分布。森林植被: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基本类型是以马尾松为主体的松、杉针叶混交林,以丝栗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和以白夹竹为主的竹、针、阔混交林,亦有松、杉、柏、樟、栎等纯林成片(团)状分布于三山之中。2014年造林面积747公顷,年末森林面积达66207公顷。

全县森林植物有乔木、灌木等62个科,4个亚科,122个种,其它植物76个种。分布较普遍的科:松科、杉科、柏科、银杏科、棕榈科、杨柳科、大戟科、山茶科、芸香科、楝科、蔷薇科、杨梅科、豆科、禾本科、壳斗科、胡桃科、樟科、木樨科、桃金娘科、玄参科、杜鹃科、金缕梅科、桑科、夹竹桃科、马鞭草科、茜草科、马桑科、八角风科等。竹类以白夹竹、慈竹、黄竹、南竹、斑竹为主。另有猕猴桃、鸡血藤、勾藤等藤本植物。还有丝毛草、野棉花、车前草、夏枯草、玉竹、仙矛、扁竹、南星、石昌蒲、毛条、虎耳草、地丁草、板兰根、附子草等草本植物700余种。有各种菌类、苔藓、地衣、卷柏等低等植物。

名木古树:根据大竹县1985、1998年两次开展名木古树调查,全县有名木古树261株。分布于城镇、农村、学校、林场、寺院等地方,分属于10个科、11个属、11种。其中:黄葛树220株,银杏11株,桂花6株,皂荚7株,柏木6株,罗汉松3株,酸枣3株,梨树1株,枫香1株,香樟1株,黄桷兰2株。

大竹县人口民族

2019年,全县户籍人口112.2853万人,其中女性人口520473人,农业人口895316人。常住人口885487人,其中城镇人口331127人,城镇化率达37.4%;全年出生人口11355人,死亡人口843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61‰。其中有汉族、回族等少数民族。

大竹县风景名胜

清河古镇

清河古镇位于四川东北部,巴山南麓渠江之滨,两条河流穿境而过,故得“清河”之名。范绍增将军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筹划出资在其故乡四川省大竹县清河场修建的故居“哈儿街”。此街全长385米,占地3.3万平方米。两旁房屋西高东低,呈主宾之势,主显宾躬之态。整个建筑群均为砖木结构,瓦顶悬山式,天架椽屋、前后乳伏牵用三柱建筑。一律采用外廊式穿榫结构,一楼一底两层楼房。街道两旁各有通廊和108根仿希腊式圆形廊柱,柱身均有人物、动物及花鸟等浅浮雕图案。是西南难寻的仿古建筑群,专家鉴定为:“国内少有,国外没有”独具特色的大型建筑群。街内“哈儿将军陈列馆”,收藏有大量范将军及其亲友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和其他实物;并有“哈儿茶楼”、“哈儿餐饮”等。

云雾山景区

云雾山景区内有云雾寺、三国古驿道、茶园温泉等人文景观。西山古驿道启于先秦而盛于三国,后一直是成都出川东过三峡到湖北的交通主干道,是一部中国道路建设的活史书。云雾峡至云雾寺之间保存较好的约有7千米,道宽1.5米左右、有石板道、栈道、桥梁等构成,道旁有功德牌坊、壁画、石刻(漏米石),道旁山上有古山寨(白云寨)遗迹,远古巴人居住的洞穴等等文化遗迹。

五峰山森林公园

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大竹县东部,又称“竹海公园”。景区距县城22公里,南距重庆市140公里,北距达州61公里,西距成都350公里,均有高速公路连通。景区总面积达876公顷,最高海拔1080米,最低海拔600米,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2.5℃,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暖夏凉。2002年,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2006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4年成为省级旅游度假区,2015年被认定为四川省生态旅游示范区。

净土寺

净土寺位于大竹县城东郊,距县城竹阳镇5公里,其前身为唐武则天天授二年(即公元691年)兴建的复兴寺,后复兴寺因年久失修及文革时期的严重损毁,已荡然无存。2002年9月,高僧释德道云游至此,见此处地势独特,便在此重建庙宇,取名净土寺。占地面积100余亩,山门全长达116米,也是亚洲最长的山门,寺中12.6米高的阿弥陀佛是川东地区最高的站立式佛像。

大竹县历史文化

大竹之名

当年,孙悟空大闹天空的时候,搅得天庭一片混乱,托塔天王李靖于危难之际,将手中白色宝塔向孙悟空投去,果然将孙悟空框在塔里,但那猴头用力一挣,轰地一声,宝塔竟然爆开了花……。这天,人们突然发觉天上飞来无数白色的碎片,它们最后降落在县城北边的红岩山头上。这些碎片很快凝聚成一根乳白色的竹笋,谁知它竟发了疯似的长高长粗。县太爷赶忙找来一位道士占卜吉凶祸福。道士说:“那还了得,如果任其疯长,一旦刺穿了天庭,上苍会降祸人间的”。看着县太爷慌了神,道士安抚道:“这样,我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炼了一口大铜锣,将其移来盖在竹笋上面,它就莫法长了”。县太爷应诺,道士一阵施法,那口大铜锣忽地从地上飞起,哐的一声罩在了那支大竹笋顶上。大竹笋果然停止了上长,但它的根却又使劲地往土里串溜,第一束根串到了县里的中山,根又发叉分出无数的根来,这些根再往上生长,就长成了满坡满岭、漫山遍野的竹笋,最后形成了郁郁葱葱、遮天蔽日的竹林,就是川东大竹海。这些发了叉的根得到县内乌木湖和东柳河的润泽后,越发突突突地乱串,串向全省、全国,还穿山越岭、漂洋过海进入了异国他乡,于是,这些乱串的竹根就生发了全世界的竹林。大家知道竹是靠根系繁植的,该传说寓示着大竹这块竹祖圣地衍生出了世界上所有的竹林和竹文化,而且还在不断衍生出新的竹林和竹文化,表现了大竹人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大竹县名中的“大”本来就有“资格老”、“形体大”、“数量多”、“第一”、“唯一”等含义。

民风民俗

大竹玩友

大竹玩友又称川剧座唱,活跃于茶楼酒肆,街头巷尾,是较为灵活的川剧演唱形式,以大竹县城为中心,辐射辖区内各乡镇村社,该项目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表演的内容与传统川剧无异,常演唱的剧目有:《访友》、《武家坡》、《归舟》、《长生殿》、《五台会兄》、《南阳关》、《桂英打雁》、《大盘山》、《假设降》等。

月华土纸

月华土法造纸技艺从隋唐初创到明清兴盛,月华土纸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康熙年间,月华土纸被御点为“贡纸”。乾隆年间,月华土纸又被钦定为“文闱卷纸”和“宫廷用纸”。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在纸料中加桦后,才能将湿纸一张一张的撕开,体现了古人的聪明智慧。抗战时期,月华成为大后方纸张的重要产地产量为全国之冠。在这一时期,国画大师张大千用该纸作画后,赞之曰“乾隆帝用的纸也不过如此……中国有了宣夹二纸,堪称二宝”,将月华纸提升到与安徽宣纸齐名的地位。为纪念大千先生对月华土纸所作的贡献,大竹县人民政府把经过他改制后的书画纸命名为“大千书画纸”。

大竹竹唢呐

大竹竹唢呐包括竹唢呐制作和竹唢呐吹奏两部分。竹唢呐是生长于盛产竹子的大竹并深深扎根于民间,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娱乐形式,仅川东大竹独有。“大竹竹唢呐”用祖宗秘传的隐性换气法吹奏。有齐奏、独奏、重奏、轮奏,表现形式多样,一人可表演同时口吹四支唢呐、鼻吹两支唢呐,口鼻同时吹六支唢呐的特技,有倒立表演、两人重叠表演、嘴里边吃糖或吸烟或喝水而由两个鼻孔吹奏的表演、两个鼻孔里各塞一根钢钉后再由两个鼻孔吹奏的表演等。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苎麻文化

大竹县地处亚热带,地质、土壤和气候都非常适宜苎麻的生长。因其苎麻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麻质优良等,被誉为“中国苎麻之乡”。其手工麻布的织造技艺可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大竹手工麻布织造技艺一般要经过五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是采料,第二道工序是绩麻,第三道工序是穿线和牵线,第四道工序是刷浆,第五道工序是织布。

大竹手工麻布织造技艺是中华古代民间苎麻手工纺织技艺的生动再现,而其所使用的传统手工纺织工具,也是中国民间苎麻手工纺织技艺的物态遗存。中国古代《农书》的“农器图谱”中绘下的“治苎”绩麻工具,如今在大竹民间大量遗存,成为大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多得的物态载体。

名优特产

大竹县境内有二郎竹席、“巴山红”香椿、“绿香清”香葱、大竹苎麻等。其中“大竹苎麻”、“大竹香椿”、“东柳醪糟”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有东汉醪糟、黄粑、观音豆腐干、大竹黑花生、“冯兵鱼头”、“东柳鱼头”、“笨鸡蛋”、“蒲宝山腊肉”、“施咸菜”、“唐鸭儿”等特色美食。

四川达州市相关地区

四川达州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