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行唐县特产:行唐红枣简介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10-25 13:51:26

石家庄市行唐县的特产行唐红枣是什么,本文主要介绍行唐红枣,下面一起看看石家庄市行唐县行唐红枣的介绍吧!

行唐红枣

枣树是我国特有的果树树种,原产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考证,红枣的栽培历史已有7000多年。枣树的适应性强,好栽易管,尤以抗旱性最为突出,不论山区、丘陵、河滩、平原,均能良好生长结果,自古就被称为“木本粮食,铁杆庄稼”,是我国首批公布的药食兼用的果品之一。

行唐红枣

红枣”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诗经》中“八月剥枣”的描述,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成为人们的食果之一。行唐红枣栽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红枣栽植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策?卷二十九?燕一》载:“北(指古燕地)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其时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下,建立标准化大枣管理示范基地,广泛开展提质增效;严格控制生产管理,推进无公害生产;加强果品质量监管,保证消费者安全;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实现了大枣生产标准化、加工精深化、销售品牌化、产业现代化、管理科学化的“五化一体”的发展格局,红枣生产开始由传统方式向观光、采摘、深加工一体的现代化果业跨越,成为发展县域经济最具特色和潜力的主导产业。

广阔的栽植规模行唐红枣栽植面积广阔,史志载:“(行唐县)自龙泉关(今山西五台、河北阜平县界岭)以往其境,北接灵丘,西接五台,抵行唐三百余里。”红枣产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山区丘陵,现有面积65万亩,主要分布在行唐山区丘陵13个乡镇。360截图20170727100822971.jpg

优良的营养品质行唐为半山区县,土壤母质为片麻岩,有着丰富的自然营养成分,且行唐大枣集中分布在北部浅山区,较大的昼夜温差和独特的山区土壤孕育出了优良的品质,使其在同类果品中脱颖而出。元代柳贯《打枣谱》载:“恒阳(行唐县曾用名)大枣,聚伞花序,生于叶腋,花小黄色,核果硕大,长圆,嫩呈黄绿,成熟紫红”,历代官员都把它作为进贡佳品,鲜、干两食,风味独特,故又有“御枣”的美名。

行唐大枣的主要品种为婆枣,最大鲜枣单果重可达50余克,平均果重十余克,可食率95.4%,制干率50%以上,干枣含总糖70%以上,富含天门氨酸、甘氨酸等17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和钙、铁、锌、硼等24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及环磷酸腺苷、芦丁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在脆熟期VC含量高达600mg/100g,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称,以其个大、核小、皮薄、肉厚等优良品质享誉国内外,是优良的制干品种。经中科院检测化验表明,行唐红枣品质列全国同类品种前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有健脾养胃、润肝利胆、活血化瘀、防癌抗癌、增强心脑血管机能等多种功效。

多年来,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选育出了本地优良品种“行唐墩子枣”“行唐甲壳素红枣”“行唐圆枣”“行唐长枣”“太行一号”“颖玉”“颖秀”等优质品种,并多次获奖。1991年在深圳召开的国际名优特新食品展交会上获“鹏城杯”金奖,1999年10月在昆明园艺博览会上获世博会金奖,2000年9月在山东举办的全国红枣交易会上“行唐长枣”获金奖、“墩子枣”获银奖,2001年9月在廊坊第五届北方农副产品及农业技术交易会上“鳌鱼山”牌“行唐大枣”获名优农产品称号,2004年11月在西安首届全国优质鲜枣及其加工品评选会上“太行娃”牌冠枣和“鳌鱼山”牌行唐大枣双双荣获一等奖,2004年12月行唐大枣在上海首届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及科技经贸洽谈会上荣获“名优特金奖”,2009年被中国果蔬协会评为“中国十大名枣”,行唐被命名为“中国红枣无公害生产十强县”。

丰富的红枣文化红枣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内容涉及到生产、生活、礼仪、爱情、风俗、精神崇拜等诸多方面,它从不同层面,对社会政治和道德观念做出了种种折射和反映。红枣文化不是单一的地域文化,它涉及的地域广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影响极其广泛,对推动当地红枣产业乃至整个产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行唐作为“千年古县”“红枣文化之乡”,是我国红枣文化的富集区。千百年来,行唐人民在红枣种植上倾注了极大的心血,由枣树衍生的红枣文化世代传承发展,成为古县行唐独具特色的枣乡文化,譬如:质朴感人的民间传说、诙谐生动的俗语民谚、相映生辉的红枣对联、热情奔放的枣乡诗文和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等。红枣文化以民间传说、民间艺术、民俗风情为外在表现形式,以“不避艰苦,不求索取,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枣树品格为精神内涵,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从“许由植枣”“女英护枣”的神话传说,到“枣木杠”酒文化;从“早(枣)生贵子”“早早(枣枣)成才”等民俗文化,到“枣树陪嫁”“县树精神”的现代文化,无一不深深地打上了红枣的烙印。

民间传说 关于红枣的来历,由于其自身价值的珍贵和神奇,在枣乡繁衍出了不少神话和传说。在红枣传说中,流传最广的是许由、女英植枣的故事,许由和女英也一直被枣乡人作为“箕山公神”和“枣神娘娘”所尊崇。箕山位于行唐县城寨乡、口头镇境内,是许由出生隐居、广植枣树、拒受尧禅故事的发生地。上古时期,许由躬耕箕山,名声在外。唐尧建都平阳,年事已高,欲把九州部落长的职务禅让给许由,并想把娥皇和女英两个女儿嫁给他。许由拒受禅位,遁入箕山,躬耕而食,潜心研究红枣园艺,开创隐逸文化先河。枣乡人为了纪念这位不求名利、献身林业的先贤,在箕山上建造了许由冢、许由祠,他出生的村庄名许由村。至今,箕山之下、颍水之阴的村庄名“颍南”,颍水之阳的村庄称“许由”,颍水相隔、两村相望。许由村仍有许由观遗址、许由洗耳处(洗耳溪),颍南村北建有女英祠(俗称女英娘娘庙)。

民间文艺 行唐历史上人才辈出,历代文人和当代作家、艺术家及民间文艺爱好者,多以家乡红枣树为题材,创作了小说、散文、诗歌、戏曲等丰富的赞颂枣乡风情的文艺作品,如小说《枣园风波》,散文《说“箕山”,话“许由”》《枣花蜜》《枣乡情话》《金秋枣儿红》《铁杆庄稼中秋红》《真是一树红玛瑙》《枣乡的风度》《红枣情》《探秘千年古枣树》《枣乡美酒枣木杠》《枣林风光枣乡人》《枣树,儿女为你而战》,诗歌《家乡的红枣树》《枣乡之秋》《红枣林》《秋风里的心痛》《红枣挂心头》《行唐枣乡歌》,此外,还有大量的“客来酒香风亦醉、人去枣庄路留香”,“春光铺开千山绿、秋风拂出万岭红”等枣联,“一日一把枣、长生不显老”“五谷加红枣、胜似灵芝草”“木本粮食,百药之引”等枣乡民间谚语。这些反映枣乡文化的作品,进一步丰富了枣乡文化,提高了行唐红枣产业的知名度,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

民间艺术 枣树养育了枣乡人民,也造就了这片土地上独特的民俗文化,枣乡人以红枣和枣树为内容形成了形式多样的民间娱乐活动。20世纪70年代,由县文化馆编排的歌舞《红枣献给毛主席》描绘了枣乡姑娘喜摘红枣的场面,轰动省城文艺界;歌曲《红枣吟》《请到枣乡来做客》《北国红的家乡》《枣海飞歌》《枣乡情》,鼓书《红枣树》等等,不一而足;枣乡花会中的传统节目“扭股车”“挑花篮”反映的是枣乡人愉快劳动的情景,如“扭股车”表现的即是枣乡男女推着装满红枣的独轮车在崎岖山路或闹市里行走的情景;枣乡正月,村村唱戏,民间戏班,自演自乐,演出时都要来一段河北吹歌《打枣》,锣鼓喧天,唢呐声声,表现了枣乡人喜获丰收、生活幸福的快乐心情。枣乡民间艺术十分丰富,近年来大量摄影、书法、绘画、剪纸、篆刻、根雕、柳编等作品不断涌现,极大地丰富了枣乡文化内涵。

民俗风情 枣乡人把红枣作为美好甜蜜的象征,青年男女表情达意挑摘自家枣园树上最大、最红且与自己年龄数目相等的鲜枣,送予对方,互表爱意,他们离开后,羞赧的女子还要追上意中人,偷偷塞给对方两个硕大难寻的“满  膛红”枣转身离去,寓意让男方“早早”提亲,两颗透亮的红心“早早”结合在一起;举行婚礼,礼桌上必摆红枣、红高粱、红蜡烛、红布绢,寓意“四红四喜”有吃有穿、光景红火;儿女结婚,把红枣、花生、栗子放在嫁妆里、火炕上、被角处,取其谐音“早生贵子”;生了孩子,取名“枣花”“枣柱”。

在枣乡,红枣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当作访亲问友的重要礼品,其他东西可以不带,但红枣却不能少;过春节时要蒸枣糕祭祀诸神,端午节要包枣粽子,八月十五中秋节要以鲜枣来祭祀祖先,腊八要吃红枣腊八糜……千百年来,枣乡人民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红枣为原料,制作出各种各样的传统食品和风味食品,为红枣饮食在璀璨的中华饮食文化中争得一席之地。

枣树精神 枣树以瘠土为营养,以甜美为奉献,以坚强为躯干,以纯朴为容颜,强风吹不断,大雪压不弯,抗争中生命不息、奉献不止,这种精神成为枣乡人民精神的象征和寄托。在旧社会,行唐红枣为历代官府的重要赋敛之一,百姓深受官吏的横征暴敛之苦因而奋起反抗。1925年行唐山区枣农因红枣歉收,枣税不减,而发生了罢集罢市事件,次年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枣税斗争;1933年共产党领导枣乡人民进行了闻名遐迩的“水泉暴动”;抗日战争时期,大面积枣林被日寇砍伐,八路军冀中十七团、三十团和行唐县支队在西口头一带发动“护树”之战,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枣乡人民的战斗勇气。改革开放以来,行唐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向荒山进军,连续多年开展“万炮齐鸣绿太行”“开山兴枣”的人民战争,建造了珍枣园观光园,再度为行唐红枣的历史添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使得行唐丘陵山区方圆百里,枣林如海。

2009年8月,行唐成功申报了“千年古县”这一世界地名文化遗产,以“许由植枣、女英护枣”为主题,形成的“箕山文化”是成功申报“千年古县”的亮点,现已成为行唐不可缺失的文化品牌。县委、县政府在申报“千年古县”过程中,抢救保护了箕山碑亭、许由冢、女英祠、巢父问答碑等一批“箕山文化”遗址,使部分古建筑群(遗址)得以修复和保护。2010年10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行唐为“中国红枣文化之乡”,挂牌成立全国唯一的“中国红枣文化研究中心”。独特的红枣产品在行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行唐县大枣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大枣产业化进程也步入了快车道。截至2013年底,全县有十余个大枣专业合作组织和果树协会,包括:“几丁质大枣专业合作社”“佳农大枣专业合作社”“山沟沟大枣专业合作社”“兴农红枣种植专业合作社”“城寨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及行唐县果品协会、行唐县红枣协会、上闫庄乡果品协会、口头镇红枣协会等。其中,“佳农大枣专业合作社”和“几丁质大枣专业合作社”已成为省重点专业合作组织。“几丁质大枣专业合作社”于2008年成立,2011至2013年连续被评为“河北林果产业重点企业”及“河北省扶贫龙头企业”“石家庄市农业商品化重点龙头企业”,2012年4月,投资5亿多元的河北“万果红”酒业有限公司挂牌投产,填补了行唐大枣深加工没有龙头企业的空白。该项目建有脱醇红枣酒生产线8条,总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采用已获国家专利的独家酿酒技术,将传统枣酒中的甲醇含量提炼到国家一级果酒标准,年产果酒6000吨,年销售收入3亿多元,利税1亿元,年消耗红枣5万吨,解决就业人员300多人。酿酒的枣原料充分利用等外枣、落地枣、残次枣,可极大地提高枣的商品率,仅此一项就可为枣农挽回损失约1亿元,年产酒糠约24万吨,可解决8万头牛、羊的饲料问题。同时,全县还建设大枣烘干房1000余间、智能化全自动烘干房100间,建有蜜枣厂、枣酒厂、枣汁厂等各类大枣深加工企业120多家,枣加工产品拓展到纯净枣、蜜枣、枣片、枣酒、枣醋、枣汁等6大系列20多个品种,使大枣产业链条进一步加深,附加值大大提高。

关键词: 特产

河北石家庄市相关地区

河北石家庄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