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特产 成都市各地特产一览表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10-26 15:51:16

成都特产,是指成都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具有成都文化内涵或历史,亦指只有在成都才生产的一种产品。广义的特产,不仅包含着农林特产,也包含矿物产品、纺织品、工艺品等。

成都市各地特产一览表

地区特产
成都市成都全兴(大曲)  成都带江草堂  成都耗子洞(张鸭子)  成都盘飧市(腌卤)  成都荣乐园  成都夫妻肺片  成都钟水饺  成都赖汤圆  成都陈麻婆(豆腐)  成都龙抄手  老成都竹器  蜀锦  成都漆器  成都金银制品 
新都区新都清流板鸭  新都新繁泡菜  新都宝光禅茶  新都新繁棕编  新都姜糖 
郫都区鹃城(豆瓣) 
金堂县金堂黑花生   金堂明参  金堂羊肚菌   金堂油橄榄  
新津县新津张粽子 
彭州市彭州九尺板鸭  彭州军屯锅魁 
邛崃市文君(酒) 
简阳市简阳羊肉汤 

下面是成都市各地特产简介,一起看看吧!

成都全兴(大曲)

全兴,是四川全兴酒业有限公司旗下百年历史白酒品牌,拥有"中华老字号"品牌、"中国名酒"、"中国驰名商标"、"川酒六朵金花"等荣誉,旗下产品多次荣获"国家质量金奖"。

全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367年,"锦江春"成为全兴大曲数百年古酿历史可考证的起源。全兴烧坊始建于清代乾隆51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全兴老字号作坊正式建于清道光四年,迄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1950年,川西专卖局赎买了"全兴老号"等酒坊,并沿用其传统技术酿酒,称其酒为"全兴大曲"。

1963年,全兴在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获得"中国名酒"金奖,并成为中国老八大名酒(五粮液、古井贡酒、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酒、茅台酒、西凤酒、汾酒、董酒)之一。此后的数次评酒会上,全兴大曲又屡获金奖,保持了"中国名酒"的地位,是成都食品行业唯一一块国家金牌。

1998年,全兴推出新酒-水井坊。

成都带江草堂

带江草堂,由四川郸县人邹瑞麟创办,于民国26年开设于成都三洞桥头,所以原名三江草堂,于1936年开业,设于成都市外西三洞桥畔,以杜甫“每日江头尽醉归”的诗意定名,以经营鱼鲜风味菜为特色。

带江草堂以它的鲶鱼出名。加之邹瑞麟在烹调技艺中不断探索、创新,因此,他制作的鱼鲜类菜品异彩纷呈独具风味。“清蒸青鳝”、“红烧足鱼”、“奶汤鲫鱼”、“太白鱼头”、“砂锅中段”等色、形、味别具一格,而深受食客赞赏。

带江草堂不仅在中国国内声誉卓著,在国外也名扬四方,众多的国外客慕名而至。在中日合编的《中国名菜集锦·四川》一书中,录入带江草堂名菜。1992年,该店烹制的菜肴被成都市人民政府授予“成都名小吃”称号,1995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200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

历史背景1937年,邹瑞麟在桥头搭了一个竹席棚,开了一个茅屋野店,经营茶水,同时也出售凉粉、凉面、麻花、花生糕、碗豆糕之类小吃和“冷啖杯”。

抗日战争时期,城里人跑警报,这里成了避难客居之地,一时热闹之极。店铺开在桥头,桥下河水流至浣花溪,河中盛产仔鲶鱼,邹瑞麟就地取材,开始烹制鲶鱼出售。

邹瑞麟年少时曾得名师指教,学得一手高超的烹饪技艺,此时得以充分的发挥。由于他制作的鲶鱼鲜美可口,不日誉满蓉城,人们把他的姓名与鲶鱼联系在一起,亲切的称他为“邹鲶鱼”(成都称鲶鱼为鲢鱼),此时的店名为“三江茶园”。

后来,邹瑞麟苦心经营,业务日渐扩大,他坚守信用,薄利经营,生意十分兴隆,于是将店内外修葺一新,增设吊脚楼(房柱立在河中的房屋)、小间的雅座、花园、草亭,遍植花草树木,店堂清心典雅。

顾客中一位名陈践石的雅士看到此景,便借用杜甫诗句中“每日江头带醉归”之意,摘“带江”二字赠与邹瑞麟,“三江茶园”遂改名为“带江草堂”。

成都耗子洞(张鸭子)

耗子洞,四川小吃,中华老字号,创始于上世纪30年代,至今已有近80年历史。耗子洞张鸭子创办人张国良1928年起随父亲在提督东街和署袜街交口处摆摊卖烧鸭子、牛肉肺片,因其地外面是茶馆,里面是酒店、旅馆,巷子深、进口小,故被称作“耗子洞”。

张国良坚持选用大、肥、嫩的鸭、鹅现杀现用,配料挑选精细,加工制作用心,并坚持不卖陈货。由于味道好,货新鲜,“耗子洞张鸭子”很快出了名,随之发展为春卖烧鹅,夏秋卖烧鸭、烟熏兔,冬卖腌肉、香肠、猪头、拌兔肉的店铺。

制作方法1、首先,这鸭子得选细嫩仔鸭,去净血、剔净毛。从翅膀下开小孔,取出内脏,再添进去各种味料,连腿都用竹签插眼码味,然后入沸水锅内略煮后出坯。

2、接着,放到熏炉用樟树叶和茉莉花茶末熏烤。出炉后还得放到笼屉上蒸,最后再下油锅炸。一直到炸成棕红色,取出来宰成小块,装盘时再码成鸭形。

3、这一只鸭子的工夫少说得两三个小时。等到张鸭子上了席,吃法就跟全聚德的烤鸭差不多,配葱酱碟,用薄饼卷着吃。不过,不卷饼白嘴吃,滋味更好。

成都盘飧市(腌卤)

盘飧市是成都著名腌卤店,始建于1925年,中华老字号名店,店名取自杜甫《客至》诗中“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一句。

上世纪三十年代成了成都人十分喜爱的消闲食品,盘飧市的卤货正迎合了这种消费习俗。该店经营的品种以小货为主(即鸡翅、鸡爪、鸭翅、鸭足、鹅掌、鹅翅及鸡、鸭、鹅的胗、肝等),选料精,讲究火候,卤好的小货都糯软适口,上柜时又趁热刷一道油,色香味都比一般的“烧腊摊子”好,深受食客欢迎。

近年来,盘飧市在原有风味卤货的菜品基础上又增添了川味酸菜鱼火锅和各种川式风味炒菜、成都名小吃,形成了以卤货为龙头综合发展的新趋势,成为了一家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餐饮专业店。

盘飧市特点:1、以川卤技艺为根,在操作过程中,借鉴了广东风味卤食的技法,先腌制原料使其入味,再入卤锅卤制,使盘飧市的卤菜风味别具一格。既兼顾了川卤的香味,又兼具广式的酱香、腊香和酒香味。

2、原料的精选与分卤。所用原料一定要“鲜”,卤制品只选用当天宰杀的牲禽,从宰杀到使用决不会超过8小时。为保证卤水的质量,即使是鹅翅、鸭足等这样的小货卤制品也绝不用冷冻原料。豆制品、蛋类等易坏卤水的食物,实行分锅卤制。

3、独到的火候加工。腌卤制品讲究火候,一般先用大火烧开,再用中火。根据不同的火力特点除掉异味,使卤制品香气四溢。

4、经久的陈年老卤汤。这是几代人卤制食品传承下来的,其中加有盘飧市特有的密制香料而成。

获得荣誉1992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授予“成都名小吃”称号;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

2002年“飧市卤宴”在全国第12届厨师节上评为“中华名宴”;

2002年全国绿色餐饮消费工程组织委员会授予“全国绿色餐饮企业”;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

2007年四川省商务厅授予“四川老字号”;

2010年“盘飧市腌卤传统技艺”被认定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成都荣乐园

“荣乐园”是一家中华老字号餐饮老店,由满族人关正兴在清咸丰年间(1861年)开设。

“荣乐园”以制作高级宴席和家庭风味菜肴见长。著名菜品有“红烧熊掌”、“葱烧鹿筋”、“清蒸鸽蛋燕菜”、“干烧鱼翅”、“酸辣海参”、“虫草鸭子”、“凉粉鲫鱼”等。即使是家禽家畜、干鲜蔬菜等也注重选料,所成菜品皆具独到之处。

各种汤菜制作亦品种繁多,十分讲究,颇有特色。同时“荣乐园”还开设了成都有名的面食店“稷雪”,由兰光荣设计制作各种各种精美可口的面食,如“蟹黄包子”、“水晶凉糕”、“猪皮发糕”、“牛肉笋面”、“鳝鱼笋面”、“撕耳面”和各种羹汤等,招揽食客,应接不暇。

“荣乐园”的前身名为“正兴园”,由满族人关正兴,它和当时成都的一般包席一样,做一些“鲍参席”之类宴席应市。不同的是,关正兴是满族,随官员入川,见过一些大场面,能做满汉全席,这在当时的成都,是首屈一指的。

“正兴园”在辛亥革命时便停业了,其经营方式和菜品由其主厨戚乐斋、蓝光鉴合办的“荣乐园”得以继承。“荣乐园”以“随堂配菜,送菜上门,做包宴席”为主。开业后不久,“荣乐园”就有蓝光鉴和其弟弟蓝光容、蓝光壁经营。主理厨政都是成都素有威望的著名厨师。

店址几经迁移现店址在成都市莲桂南路。“荣乐园”继承了发扬了“正兴园”的传荣特色,另一方面吸取了南北大菜的优点,以及成都诸家之长,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

成都夫妻肺片

夫妻肺片,中华老字号产品,是成都市的一道传统名菜,属于川菜系,通常以牛头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为主料,进行卤制,而后切片。再配以辣椒油、花椒面等辅料制成红油浇在上面。

夫妻肺片,色泽红亮,质地软嫩,口味麻辣浓香。观之青红碧绿,津河暗涌。一大青瓷盘新拌的肺片端上桌,红油重彩,颜色透亮;把箸入口中,便觉麻辣鲜香、软糯爽滑,脆筋柔糜、细嫩化渣。

相传,清朝末年,成都街头巷尾有许多挑担、提篮叫卖凉拌肺片的小贩。用成本低廉的牛杂碎边角料,经清洗、卤煮后切片,佐以酱油、红油、辣椒、花椒面、芝麻面等拌食,风味别致,价廉物美,特别受到拉黄包车、脚夫和穷苦学生们的喜食。

20世纪30年代,成都人郭朝华和妻子一道以制售凉拌肺片为业,他们夫妻俩亲自操作,走街串巷,提篮叫卖。由于选用牛肉铺的边角料做食材,价格便宜、味道好,颇受欢迎。人们就将这种凉拌牛杂称为“夫妻废片”。因为“废片”二字不好听,再加上食材中有牛肺片,便取‘废’的谐音‘肺’,改名为“夫妻肺片”。后来,他们发现牛肺的口感不好,便取消了牛肺。

饮食禁忌1.不能和板栗一起吃。牛肉和板栗同食,可降低对人体有益的营养价值,故不相宜。

2.不能和红糖同吃。红糖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牛肉具有滋养脾胃、补中益气、化痰息风、强健筋骨、止渴止涎的功效。两者相克,一起食用会引起腹胀。

3.晚上不宜吃牛肉。晚上吃牛肉等富含铁的食物,会干扰肝脏生物钟,可能会导致血糖水平不正常。

4.饮食要适量。凡有感染性疾病、肝病、肾病的人慎食牛肉;高胆固醇、高脂肪、老年人、儿童、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

成都钟水饺

钟水饺,中华老字号,古名为“水角”,是四川省成都市的一道传统小吃,是钟燮森(字少白)创始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因开业之初店址在荔枝巷且调味重红油,故又称为“荔枝巷红油水饺”。

钟水饺绝在选料,妙在调味。红油选用红辣椒面,用菜油炼制而成;酱油采用特制的酱油,再加以蒜泥汁水、芝麻油等多种调料,巧配妙合而成。香味浓郁的调料,红亮色泽,与饱满馅心的清鲜味相配搭,形成多滋多味的风格。

钟水饺全用猪肉馅,不加其它鲜菜,上桌时淋上特制的红油。具有皮薄(10个水饺才50克)、料精(上等面粉、剔筋去皮的精选猪肉)、馅嫩(全靠加工时掌握好温度、水分,肉馅细嫩化渣)、味鲜(全靠辅料和红油、原汤)的特色。

获得荣誉1990年,钟水饺获成都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成都市名小吃”的称号。

1995年,钟水饺、龙抄手等成都名小吃荣获“中华老字号”称号。

2010年12月,成都市政府公布了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龙抄手、钟水饺等小吃的传统制作技艺被纳入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

2016年2月24日,“中国金牌旅游小吃”四川赛区选拔赛暨首届“四川金牌旅游小吃”评选活动在成都举行。钟水饺等小吃被授予“四川金牌旅游小吃”称号。

成都赖汤圆

赖汤圆,中华老字号,四川省成都市传统名小吃,创始于1894年,迄今已有百年历史,一直保持了老字号名优小吃的质量,其色滑洁白,皮粑绵糯,甜香油重,营养丰富。

赖汤圆创始于1894年,创制人原是四川资阳东峰镇人,名叫赖元鑫。由于父病母亡,赖元鑫跟着堂兄来到成都一家饮食店当学徒,后来得罪了老板,被辞退。由于生活无着,赖元鑫才找堂兄借了几块大洋,担起担子卖起汤圆来。偌大个成都,卖汤圆的如此众多,要想站住脚根,非有过人之处不行。因此,他暗订了三条规矩:一是利看薄点;二是服务好点;三是质量高点。他起早贪黑,粉子麻得细,心子糖油重,卖完早堂,赶夜宵,苦心经营。直至30年代才在总府街口买了间铺面,坐店经营,取名赖汤圆。他的汤圆选料精、做工细、质优价廉、细腻柔和、皮薄馅丰、软糯香甜。有煮时不浑汤,吃时三不粘(不粘筷、不粘碗、不粘牙)的特点,成为成都最负盛名的小吃。

赖汤圆的制作制粉浆糯米、籼米一块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两天(夏季浸泡时间可稍短一些,冬季浸泡时间可稍长些)。每天水二至三次,以免发酸。磨浆前,再用清水淘洗至水色清亮,然后用石磨将浸后的米磨成很细的粉浆。再将粉浆装入布袋内吊干即为吊浆粉子。

制馅黑芝麻淘洗干净,去掉 杂质、空壳,用小火炒出香味,压成粗粉加入面粉、白糖和匀,加入熟猪油与之搓揉均匀,放置案板上用滚筒压紧,切成1.2厘米的立方块100个,即成馅心。

包馅成型吊浆粉子加入适量清水揉匀,即为皮坯。分摘50克粉成一个皮坯,包入一个馅心,捏拢封口,搓圆即可。

煮制用旺火沸水煮制,待汤圆浮起,立即加入冷水,保持水沸,而不翻腾。汤圆煮至翻滚两次后即热。

赖汤圆荣誉1990年12月赖汤圆再次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成都名小吃”。

1998年,赖汤圆心子参加商业部优质产品评选,获商业部颁发的“金鼎奖”,并荣获了天府食品博览会金奖。“赖”字牌商标被四川省政府评为“著名商标”,企业被成都市人民政府授予了“市级先进企业”称号。

成都陈麻婆(豆腐)

陈麻婆,中国老字号,创业于清朝同治初(1862年),开业于成都北郊的万福桥。原名陈兴盛饭铺,主厨为陈春富之妻。陈氏所烹豆腐色泽红亮,牛肉粒酥香,麻、辣、香、酥、嫩、烫、形整,极富川味特色,陈氏豆腐很快便名播遐尔,求食者趋之若鹜,文人骚客常会于此。

有好事者观其陈氏脸生麻痕,便戏之为""陈麻婆豆腐"",此言不胫而走遂为美谈。饭铺因此冠为""陈麻婆豆腐店""。清朝末年,陈麻婆豆腐就被列为成都的著名食品。

陈麻婆的特色是以“烧”法烹之,在雪白细嫩的豆腐上、点缀着棕红色的牛肉末和油绿的青蒜苗,外围一圈透亮的红油,如玉镶琥珀,具有麻、辣、烫、嫩、酥、香、鲜的独特风味。

麻:指豆腐起锅时洒上的花椒末,花椒是麻味纯正,沁人心脾的汉源贡椒。

辣:是指选用龙潭寺的大红袍油椒制作的豆办又辣又香。

烫:是指起锅立即上桌,油多保温,不易冷却烫得可口,热得汗流。

香:是指豆腐上桌闻不到制作豆腐的石膏味、冷浸豆腐的水锈味及各色佐料原有的难闻气味,只有勾起食欲的香味。

酥:牛肉酥香,色泽金黄,红酥不板。入口即酥,沾牙就化。

嫩:指豆腐煎氽得法,色白如玉,楞角分明,一捻就碎,故食客用小勺食之。

鲜:全菜原料,俱皆新鲜,鲜嫩翠绿,红白相间色味俱鲜。

活:是陈麻婆川菜馆店的一项绝技。豆腐上桌,寸长的蒜苗,翠绿湛兰,油泽甚艳,仿佛刚从地里采摘切碎,活灵活现,但入口俱皆熟透。

荣获奖项:1992年被四川省工商局授予“著名商标”1993年陈麻婆川菜馆年被中商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1999年在华西都市报被评为“巴蜀名菜”2000年“陈麻婆豆腐”又被商贸委授予“中国名菜”称号1996年被成都市人民政府授予“卫生红旗单位”称号1990年中国全国大赛获《金鼎奖》2000年中国全国豆腐菜大赛金牌2002年中国全国大赛获《中华名宴》奖2005年陈麻婆川菜馆被成都市人民政府授予“食品卫生A级餐饮店”称号

成都龙抄手

龙抄手,中华老字号,是四川省成都市的一道传统小吃,,抄手即是馄饨;抄手的得名:成都的“龙抄手”1941年开设于成都的悦来场,上个世纪50年代初迁往新集场,60年代后又迁至春熙路南段至今,迄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

龙抄手皮薄馅嫩,爽滑鲜香,汤浓色白,为蓉城小吃店铺的佼佼者。龙抄手的得名并非老板姓龙,而是创办人张武光与其好友等三个伙计在当时的“浓花茶园”商议开抄手店之事,在切磋店名时,借用“浓花茶园的“浓”字,以谐音字“龙”为名号(四川方言“浓”与“龙”同音),也寓有“龙腾虎跃”、“吉祥”、生意兴“隆”之意。

龙抄手做法:1. 把面粉放案板上呈“凹”形,放盐少许,磕入鸡蛋1个,再加清水调匀,揉和成面团。再用擀面杖擀成纸一样薄的面片,切成110张四指见方的抄手皮备用。

2. 将肥三瘦七比例的猪肉用刀背捶茸去筋,剁细成泥,加入川盐、姜汁、鸡蛋1个、胡椒面、味精,调匀,掺入适量清水,搅成干糊状,加香油,拌匀,制成馅心备用。

3. 将馅心包入皮中,对叠成三角形,再把左右角向中间叠起粘合,成菱角形抄手坯。然后将其煮熟,火候要恰到好处才可以。(注意注意:不要煮久,易爆)

4. 用碗分别放入川盐、胡椒、味精、鸡油和原汤,捞入煮熟的抄手即成。

1989年,龙抄手餐厅被四川省政府授予“省级先进企业”、“市级文明单位”的称号。

1990年12月,龙抄手餐厅经营的“龙抄手”、“波丝油糕”等41种小吃,被成都市政府命名为“成都名小吃”;2种小吃被命名为“成都优质小吃”。

老成都竹器

竹子是南方的植物,竹器也大多只能在湿润的南方使用,到了干燥的北方就会爆裂散架。即便是在成都,竹器和任何东西一样,用久了也会坏。譬如竹椅的靠背坐垫破朽不堪了,竹凳的一只腿瘸了,筲箕的边张开了,竹篮烘笼的蔑条掉了,马架子坐的竹条断了。可以留着,等修竹器的一吆喝,全都整旧如新。

修竹器的带着一捆竹子、蔑条和工具四方游走,不愁找不到生意,因为竹器在成都人的生活里实在是太重要了。从吃饭用的筷子、买菜用的篮子到厨房里的系列炊具、桌椅板凳、晒衣服的竹竿、出行的箱子竹篼、扫地的扫把,无一不是竹。所以苏东坡有名言:“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随着季节的变换,人们的需求也相应有所不同。冬天的围炉取暖,夏夜的树下纳凉都极富情调。老成都的夏天,就有许多“出卖清凉”的职业,有的小孩专在茶馆理发铺等公共场所为人摇扇,充当别人的“电风扇”,有卖凉悠悠甜滋滋的冰粉凉水的……那时也有人瞅准了“售后服务”这一行,不过维修的不是家用电器,而是补扇子、补凉席之类。老成都人睡的凉席是用竹蔑条编成的,人的肌肤紧贴竹子,竟是十二万分的惬意。摩挲久了的旧凉席,光滑熨贴,最为舒服,所以即使它用坏了,老成都人也舍不得扔,请那带着蔑条沿街吆喝“补凉席”的重新修好,又可使用,花钱不多,何乐而不为?

蜀锦

蜀锦,四川省成都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蜀锦,汉至三国时蜀郡(今四川成都一带)所产特色锦的通称。蜀锦多用染色的熟丝线织成,用经线起花,运用彩条起彩或彩条添花,用几何图案组织和纹饰相结合的方法织成。

蜀锦有两千年的历史,大多以经线彩色起彩,彩条添花,经纬起花,先彩条后锦群,方形、条形、几何骨架添花,对称纹样,四方连续,色调鲜艳,对比性强,是一种具有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多彩织锦。与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一起,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锦。

四川古称“蜀”、“蜀国”和“蚕丛之国”,这里桑蚕丝绸业起源最早,是中国丝绸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蜀锦兴于春秋战国而盛于汉唐,因产于蜀地而得名,在传统丝织工艺锦缎的生产中,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2006年,蜀锦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蜀锦也是日本国宝级传统工艺品京都西阵织的前身。

2010年09月0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蜀锦”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成都漆器

历史悠久,可上溯到秦汉时期,距今2300余年历史。四川新都战国墓出土的绘有“巴蜀图语”图形的漆耳环,为考古中发现最早的成都漆器。举世闻名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的180多件精美漆器,有许多烙着“成市草”、“成市饱”(即“成都造”)等戳记,据考证为古代成都官府管辖的作坊制品标记。

成都漆器产品主要有:漆器屏风、攒盒、出土文物复制品及上百种漆器工艺品、漆画艺术品等。

成都金银制品

成都的银花丝工艺以独特的平真花丝著称。艺人们运用银丝的粗、细、光、花的对比 ,以平填、垒丝、镶嵌、烧蓝、贴片等技巧,并配以中国吉祥喜庆的传统题材和楼台亭阁、山水花鸟等现代纹样,制成生动、优美、富丽、规格各异的工艺品,结构严谨、玲珑剔透、富于变化,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既是有极高拉家常价值的艺术品,又是精巧别致的实用品。

新都清流板鸭

新都清流板鸭精选没有喂养配合饲料的“土鸭子”加工制成。成品其形如长颈鳖鱼,食之五味俱齐,耐人寻味,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早在民国34年就远销省内外。其制作工艺独特,采用名贵中药材配制而成。清流板鸭不加任何添加剂、色素,属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其特点是色泽红亮,皮脆肉嫩,肥而不腻,咸淡适宜。

新都新繁泡菜

新繁泡菜为成都市名优传统乳酸发酵食品。新都区国有新繁泡菜厂专业生产。品种有3大系列、35种。年产量5000吨。 主要原料是蔬菜、食盐和若干辅料。

新繁泡菜脆嫩芳香,风味独特,含 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有解腻、开胃、健身的功能。新繁泡菜是新都区国有新繁泡菜厂生产的特色泡菜,它的品种有3大系列、35种。年产量5000吨。 主要原料是蔬菜、食盐和若干辅料。先后荣获 部、省、市优产品,成都名小吃,国家级“星火计划”全国菜篮子 工程,旅游商品等金奖6枚。新繁牌商标被为四川省著名商标。

泡菜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发酵制品,相传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泡菜古称葅,是指为了利于长时间存放而经过发酵的蔬菜。一般来说,只要是纤维丰富的蔬菜或水果,都可以被制成泡菜。

泡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等无机物,既能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又能预防动脉硬化等疾病。有时在论坛里浏览帖子也被称为泡菜。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有“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的诗句。庐和瓜是蔬菜,“剥”和“菹”是腌渍加工的意思。据汉许镇《说文解字》解释“菹菜者,酸菜也”。《商书.说明》记载有“欲作和羹,尔惟盐梅”,这说明至迟在3100多年前的商代武丁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能用盐来渍梅烹饪用。由此可见,我国的盐渍菜应早于《诗经》,应起源于3100年前的商周时期。

泡菜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几乎家家会做,人人吃,甚至在筵席上也要上几碟泡菜。据北魏孙思勰的《齐民要术》一书中,就有制作泡菜的叙述,可见至少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国就有制作泡菜的历史。在清朝,川南、川北民间还将泡菜作为嫁奁之一,足见泡菜在人民生活中所占地位。

泡菜的制作工艺,是我国悠久而精湛的烹饪技术遗产之一。早在1400多年前人们就对风味独特的四川泡菜有所称颂,对泡制蔬菜的基本原理有所总结,同时也证明了泡菜的始于中国。

新都宝光禅茶

中国茶道从一开始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千百年来宝光寺僧也纷纷植茶、制茶,于是“禅茶一味”之说逐渐为广大僧俗所乐道。特制的宝光禅茶,其法秘传至今,堪称禅茶极品。为了丰富和发扬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和宝光寺的佛教文化,宝光寺将传承千年的宝光禅茶公诸于众。

新都新繁棕编

新繁棕编技艺起源于清代嘉庆末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据文献记载,清代嘉庆末年新繁妇女即有“析嫩棕叶为丝,编织凉鞋”的传统。在秀丽的乡村和农家小院,随处可见当地妇女用洁白细腻的棕丝编织着一件件神奇的手工制品。尤其是拖鞋堪称新繁棕编一绝,它具有舒适透气,美观大方,轻便无污染,且防潮耐用的特点,因此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

新繁棕编的原料主要采用都江堰市(原灌县)、彭州市(原彭县)、大邑县、邛崃县等山区的嫩棕叶。每年四月,是艺人们采集嫩棕叶的最佳时节。

采集回来的绿色嫩棕叶,先用针刺篦梳,划制成丝,变成一条条形似绿色挂面的棕丝。

然后,艺人们用巧妙的双手把部分棕丝搓成棕绳,再将棕丝、棕绳经过浸泡、硫熏、晒晾断青,或将部分棕丝染成五颜六色,可作棕编制品的特殊装饰。

制作过程中的产品造型均使用模型,模型可用木制、泥塑。 新繁棕编的手工技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叫胡椒眼技法,即将棕丝等距排列的经线相互交叉形成菱形,再用两根纬线穿于菱形四角,依此类推,编织出窗花般美观规则的图案。

第二种为密编法,艺人采用疏密相同、距离相等且重复的方法进行细密的编织。这种编织方法通常使用在鞋、扇等产品的编织上。

第三种是人字形技法,即以人字图案来设计或控制棕编的经纬走向或构图,这种编织方法通使用在帽、席等生活用品编织上,其特点是美观大方。 每年夏季和秋季是新繁棕编生产的高峰期。

艺人们会根据季节的变化和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夏季主要生产凉帽、拖鞋,秋季主要生产工艺棕编提包。作为新繁地区妇孺皆知的民间手工艺,很多农村妇女都能熟练掌握这门技艺。

据老年人回忆,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个新繁妇女如果不会棕编,那么她在寻找婆家时就会遇到很大困难,这说明棕编技艺在当地是考验一个妇女是否心灵手巧、聪慧能干的重要标准。就整个编织和加工流程来看,棕编是相当复杂和讲究的,一件产品的完成常常需要划丝、熏蒸、断青、起头、接头、穿边、扯边、剪边、剃头、着色等十几道工序。以编织凉帽为例,一个手工熟练的艺人,一天仅能编织完成两顶凉帽,可见工艺复杂和细腻程度。

新繁的棕编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据有关史料记载,清朝后期的同治、光绪、宣统等皇帝都曾戴过新繁人编的棕丝帽。早在清代末年,就有一些有识之士将新繁的棕编产品贩卖到东南亚国家。 民国时期,在新繁西门外观音阁专门开辟了棕编市场,每年农历二月开市,八月罢市。一年约售3.6~3.7万双凉鞋帮。除县境内销售5000~6000双外,其余销往成都、彭县、简阳、广汉、金堂及云南等地。

民国34年(1945年),应中国国际救济委员会邀请送棕丝制品草帽1顶、凉鞋1双、拖鞋2双、书包1个、棕布4包和模型4种交成都参加手工艺座谈会。

1953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始进入国际市场,由几个品种发展到近百个品种,远销日本、欧、美及东南亚。

1958年后,棕编制品直接交省外贸出口公司出口。

1958年3月,新繁镇的棕编老艺人殷玉华、罗安琼、景玉怀等人共同编织了一套做工考究、颜色鲜艳的棕编工艺品,包括枕巾、拖鞋、提包等敬献给毛泽东主席,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赞扬。

1962年,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0周年,北京美术馆举办全国美术工艺品展览,送去棕丝制品60多件参展。

1963年,国家主席刘少奇和陈毅元帅出访印尼,以新繁棕编的凉鞋、凉帽、枕巾、坐垫等10多件作为礼品馈赠外国友人。

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之际,新都县选送棕制编制品23种124件参加北京工艺美术展览,并赴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等11个亚非国家展出。

1974年,国家征集美术品赴美国展出,新都县送去棕编制品300多件,经评审,选出8类共165件赴美。

现年88岁高龄的老艺人景玉怀,见证了新繁棕编的辉煌。她曾三上北京参加群英会,五下重庆展示棕编绝技。最让她难忘的是,她给毛主席编过帽子,并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65年,她的女儿又受托给毛主席编织了一双拖鞋,并收到了主席办公室给她汇来的70元工钱。 新繁棕编作为新繁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世代传承,保持了民间手工艺品的原生态特点,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和朴素自然的审美情趣。

2006年11月,新繁棕编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遗产名录。 新繁的棕编技艺现今主要流行于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所辖的公毅、锦水、曲水、通联、石云等村,形成了民间手工艺特色。农闲时节,心灵手巧的新繁妇女用棕丝编织物品,以补贴家用。

新都姜糖

姜糖创于清代咸丰四年(1854年),系新都区三河场传统食品,现由新都区国营食品厂生产,新都姜糖产于三河镇,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据传,大约在清朝康熙末年,三河场有一位马婆婆,将糯米炒熟磨细,掺上生姜汁、红糖调和均匀,揉成软糕,切成小条,做成一种糖出售,取名姜糖。到了马婆婆的第五代子孙,便在三河场办起了第一家生产姜糖的作坊。以后仿制者日多,又有十多家姜糖作坊相继兴办起来。三河场便成了姜糖之乡。解放后,三河姜糖作坊合并入新都县城关糖果厂,正式命名为新都姜糖。现新都姜糖有玫瑰、芝麻、薄荷、桃仁等十多个品种,具有绵软滋润、甘甜微辣、爽神开胃的特点,多次被评为成都市行业优质产品。

  制作方法

  姜糖系四川新都名产之一,相传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姜糖的特点是味甜,略带姜味,绵软滋润,香味浓郁,爽神开胃,生津活血,属疗效食品。

原料配方:上等红糖28.5公斤,优质熟油4.5公斤,鲜姜1公斤,上等糯米11公斤,上等芝麻2公斤,桃仁2公斤,蜜玫瑰1公斤

  1.制姜汁:将鲜姜洗净,用搅肉机搅碎,加少量水拌匀,挤出姜汁待用。

  2.制糕粉:按配料将糯米用50~60℃温水淘洗4~5分钟,捞起摊在簸箕里滤干水分,次日早晨用河沙(用菜油制过的河砂)炒制,要大火炒制,不能炒黄。然后用电磨磨成细粉(又称雄粉)。再摊在地上露2~3天后,以手捏粉子成团,不散垮即可。

  3.熬制红糖:将红糖放入锅内,加适量的水熬化,过滤沉淀,除去杂质,再放入锅内加姜汁和糕粉(要少量地逐渐加入,以免成团)继续熬制。温度掌握在80~90℃,火色不宜大。边熬边搅拌,使糖与糕粉、姜汁渐渐成浓糊状态时加入优质熟油,继续煮开,然后加芝麻和香料拌匀即可。

  4.成型:将熬好的姜糖糊舀到案台上摊开,冷却后用木棒擀薄,开条切成厚3厘米、宽8厘米的长条形,然后装盒,即为成品。

  质量标准:

  规格:长方条形,大小均匀。

  色泽:深褐色。

  组织:绵软滋润,细腻化渣。

  口味:味甜,微带姜味,清香爽口。

  保健作用

  1.吃姜糖会发热,从而抵抗寒冷

  2.促进新陈代谢

  3.帮助消化

  4.提神, 防止呕吐

  5.强健筋骨(对老人大有好处)

  6.消除腹痛

  7.祛痰平咳

  8.解百毒,排出人体多种毒素,缓解脏器压力

鹃城(豆瓣)

郫县又名鹃城,相传古蜀国君王望帝杜宇,传位于治水有功的丛帝鳖灵后隐归山林。后因丛帝治国松懈,便时时飞入城中,戚戚悲鸣,提醒关心农事、爱护百姓,直至嘴角泣血,染红片片杜鹃,终使丛帝幡然醒悟,终成体恤民情的贤能君王。后世人缅怀此事,在城南建望丛祠以做纪念,郫县的鹃城别名也由此而来。

郫县豆瓣是制作川菜不可或缺的调味佳品,以优质红辣椒、蚕豆、小麦粉和食盐为主要原料,通过制曲、发酵、翻晒酿制等传统工艺加工而成,产品具有红褐油润、酱酯香味浓郁的特点,用之成菜,具有提色增香、辣而不燥、回味醇厚悠长之特点,广受海内外烹饪爱好者的喜爱,并享有"川菜之魂"的美誉。

随着公司多年来的不断发展壮大,"鹃城牌"郫县豆瓣也荣获了诸多的赞誉和嘉奖,如1983年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优质产品称号、1985年荣获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1988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等,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评定和授予"中华老字号"荣誉称号,产品不但畅销国内各大中城市,更是远销到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广大烹饪和美食爱好者青睐与好评。

1955年,益丰和、元丰源酱园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以公私合营的方式,地方政府组建成立国营郫县豆瓣厂,后更名为四川省郫县豆瓣厂。1981年,国营郫县豆瓣厂正式注册了"益丰和"和"鹃城牌"商标并沿用至今。1999年,郫县豆瓣厂改制成为四川省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

历史背景相传明末清初,一移民在入蜀途中,其赖以充饥之蚕豆遇连日阴雨而霉生。不忍弃,遂置于田埂晾干就以鲜辣椒拌和而食,竟鲜美无比,余味悠长,其后竟以此为生。此概为郫县豆瓣之最初雏形。

清康熙年间(公元1688年),后人承传此道,于郫县开设作坊取本地区原料与清水,以此法大量生产豆瓣,渐成气候,"郫县豆瓣"亦始得名.其间清咸丰年间创立"益丰和",清光绪年间创立"元丰源", "道生昌"、"三义公"、 "德丰圆"、 "合浦圆″。民国初年,郫县豆瓣的生产已成相当规模,并籍以郫县所产之大烟远销各地,东经成渝沿江而下至湘鄂,南转宜宾行销云贵,西由雅安销至康藏,北取道广元销往陕甘。外地来郫烟贩均争购豆瓣以返乡馈赠友邻亲朋,从此,郫县豆瓣名声远扬。民国四年,四川军政府犒军西藏。于郫县两大酱园备订购"郫县豆瓣"三四万斤。货至驻军,军士去荷叶、油纸,视之鲜亮如昨,尝之味美无比,深得官兵赞誉。军政府特此传令嘉奖并赠奖牌以资鼓励,"郫县豆瓣"由此名声大噪。

金堂黑花生

金堂种植黑花生有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隆盛、三溪、平桥等乡镇。2010年,全县种植黑花生1.5万亩、产量0.3万吨。黑花生具有高蛋白、高精氨酸、高晒、高钾的优良特征,富含人体所需的20种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和黑亮活性物质用。常食黑花生有健脑补肾、乌发驻颜、暖胃润肺、护心保肝之功效,对老年人的多种慢性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保健作用。

金堂明参

明朝洪武年间,云顶山(现金堂县旅游风景区)慈云寺开山祖师云华长老将野生沙参献给皇帝朱元璋,朱元璋食后发现有清心明目、让人精力饱满之功效,便赐名为“明参”。金堂县明参主要产自淮口镇,2009年,种植面积 2000余亩,总产量700余吨,总产值1000余万元。金堂明参富含18种氨基酸、蛋白质、脂肪以及钾、纳、镁、铁、锌多种微量元素,具滋阴补肺、健脾养胃、润肺止咳、化痰生津等功效,药膳皆宜。

2010年,金堂明参正式获得国家质监总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金堂羊肚菌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品种,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羊肚菌(Morchella),又名草笠竹,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羊肚菌于1818年被发现。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满、痰壅气逆喘咳。羊肚菌又称羊肚菜、羊蘑。其结构与盘菌相似,上部呈褶皱网状,既像个蜂巢,也像个羊肚,因而得名。

菌中珍品——羊肚菌(Morchella spp.),又称羊肚菜、美味羊肚菌、羊蘑等,隶属于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羊肚菌属(Morchella),是一种珍稀名贵食(药)用菌。由于其菌盖表面有不规则多面凹陷皱褶似羊肚而得名。中国市场上称作羊肚菌的种主要包括羊肚菌、粗柄羊肚菌、海绵羊肚菌、尖顶羊肚菌和高羊肚菌等。野生羊肚菌的分布很广,在温带、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均有分布。羊肚菌每年春季4--5月和秋季的8--9月雨后多发生在海拔1800--3200 m的阔叶林、混交林、草丛、山坡等地,但在低海拔的平原农家庭院菜地、草坪等腐殖质较多的地方,也时有发生。世界羊肚菌属已报道28种,广泛分布于法国、德国、美国、印度、中国等地。中国羊肚菌资源丰富,已知尖顶羊肚菌(M. conica)、粗柄羊肚菌(M.crassipes)、黑脉羊肚菌(M. angusticeps)等22种。这些羊肚菌分布在四川、云南、甘肃、湖南、青海河南河北黑龙江辽宁宁夏新疆江苏等地,并以四川、陇南等地居多。2013年,金堂县首例羊肚菌人工栽培示范在赵家食用菌产业园取得成功,积极推广“羊肚菌-水稻-蔬菜”高效复合种植模式,在赵家镇发展了500亩野生羊肚菌驯化基地,平均亩产达到350斤,市场价80元/斤,平均每亩产值2.8万元,每亩投入1.2万元,每亩利润1.6万元,加上水稻、早秋菜的生产收入,每亩纯收入突破2万元,经济效益显著。随着2013年羊肚菌在的成功,金堂县越来越多的农户看到了种植羊肚菌的“钱途”,积极性得到了更大提高,经统计,2014年将有60余户农户参与种植羊肚菌,种植面积在1400亩以上。

羊肚菌的营养保健价值

可食:羊肚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肉质脆嫩可口,风味独特,在欧洲仅次于块菌,是食(药)用菌中的珍品之一,自古以来一直被奉为宴席上的美味佳肴。据文献记载,每l00g干品,含蛋白质8.319(比香菇高1.4倍,比猪肉高1.5倍,比牛肉高1.3~1.8倍)、脂肪2.799、多糖16.39、多种维生素(VB1 3.92mg,VB2 24.6mg,烟酸82.0 mg,泛酸8.7mg,叶酸3.84mg.吡哆醇5.8mg,生物素0.75mg)、丰富的矿质元素和微量元素,氨基酸含量为食用菌之首,含有的19种氨基酸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量的47%,高于一般的食用菌。羊肚菌的营养成份,可与牛乳、肉和鱼粉相当。

可补:羊肚菌既是宴席上的珍品,又是久负盛名的食补良品,民间有“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样满山走”的说法。羊肚菌有机锗含量高,具有强健身体、预防感冒、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另外还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每百克干样中钾、磷含量是冬虫夏草的7倍和4倍,锌的含量是香菇的4.3倍、猴头的4倍,铁的含量是香菇的31倍、猴头的12倍”。

可药:中医以羊肚菌子实体入药,其性平,味甘寒,无毒,具有益肠胃、消化助食、化痰理气、补肾、壮阳、补脑、提神之功能,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痰多气短、头晕失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羊肚菌含抑制肿瘤的多糖,抗菌、抗病毒的活性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增强免疫调节、抗衰老、抗病毒、抑制肿瘤等诸多生物学功能,同时羊肚菌抗疲劳功能优越,增强运动能力明显。

羊肚菌一直是国际市场供不应求的菌中珍品。野生资源因过度采集已经日渐稀少,但市场需求却与日俱增,价格居高不下。国内市场新鲜羊肚菌收购价格达150元/千克以上。如出口到欧美等发达国家,每千克干品价格可高达300美元。

羊肚菌商业化栽培已引起国内外许多有识之士和企业家的兴趣和关注,随着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商业化生产的不断开发,羊肚菌产业的发展前景看好。

金堂油橄榄

2009年,金堂县在淮口镇望江村引种油橄榄进行栽植。2010—2013年开展油橄榄品种选育试验研究,栽培阿贝基娜、皮瓜儿、佛奥、鄂植8号、小苹果、莱星等10余个品种约500亩。经过常年连续观测与检验,阿贝基娜、佛奥和鄂植8号表现较好(阿贝基娜出油率16%、佛奥出油率15%,鄂植8号出油率14%),初步论定适宜在金堂县钙质(碱性)紫色土壤区域推广栽植。新建油橄榄一般4-6年就可以投产,盛产期时平均每亩每年可产油橄榄鲜果1000公斤,每年亩均纯利8000元以上。

截至目前,金堂县油橄榄面积已达4.2万亩,建光雾智能育苗温室1000平方米、大棚3000平方米,年产苗能力达80—100万株;已注册“金·阿贝基娜”、“南国花园”、“聚峰谷”等橄榄油商标,注册“阿贝基娜”橄榄茶商标,并上市销售;成功注册“中国油橄榄商城”电商平台。

新津张粽子

张粽子家的牛肉粽、鲜肉糯玉米粽、蛋黄粽、菠萝粽、腌肉粽、豆沙粽、红糖粽、椒盐粽八个品种我们无法一一品尝,但仅蛋黄粽这一个品种,就让人口舌生津、唇齿留香。张粽子之所以香是因为几十年来一直都用原汁原味的自榨菜籽油;另外,所用的米、肉等原材料都是指定供应商长期送货;就连粽叶,也是以前的老办法,人工一片片的洗,不加任何化学清洗剂。

彭州九尺板鸭

九尺板鸭是产于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九尺镇的传统名吃,早在明朝,九尺板鸭已颇有名气,是当地待客宴宾的必备菜式。因其主产地在彭州市九尺镇而得名。早在500年前的明朝正德年间,便是待客宴宾的必备佳肴,畅销锦城,享誉巴蜀,蜚声中外。此外九尺板鸭还进入了成都市级“非遗”的保护名录。彭州市九尺的人们历来就有养鸭子的习惯,1986年九尺镇被四川省誉为“板鸭之乡”。

九尺土壤肥沃,空气新鲜,自然条件优越,尤以水资源丰富著名。全镇共有泉、堰近百处。泉水甘甜清冽,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鸭子长期游弋嬉戏于水中,以水中虫草、浮游生物为食,其肉质瘦嫩,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在彭州九尺镇,地下泉水丰富,独特的泉水养出了肉质鲜嫩的川鸭系列。九尺板鸭以麻鸭为食材,经过多道工序精制而成,深受国内外广大食客的喜爱。“九尺镇制作板鸭的历史,还要从明朝正德年间说起。”九尺板鸭协会负责人介绍,500多年的时间,吃出了制作工艺,吃出了美食文化,吃出了传统年味,吃出了浓浓乡愁。

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朝正德年间,就有许多广东、福建、湖南、湖北等地的客商在九尺附近经商。他们在此生活繁衍,也把客家的饮食文化带入当地,这都给九尺板鸭的孕育出炉提供了氛围。源远流长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宽松的人文环境,为九尺板鸭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勤劳聪慧的九尺人在当时就开始不断研习、反复试验制作九尺板鸭。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创新,九尺板鸭的做工越来越考究,制作也越来越精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不仅在成都平原,就是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如今,九尺板鸭历经500年风雨沧桑,经久不衰,深受国内外广大食客的喜爱。

九尺板鸭分为卤鸭和风吹鸭两种系列,其中卤鸭为熟食,风吹鸭为生食。全部采用九尺独特的地下泉水养殖的川鸭系列,以土麻鸭为原料。活鸭宰杀去毛后,利用当地清澈泉水反复漂洗,清除淤血和脏物。干板鸭加精盐、香料浸渍、烟熏、风干。卤板鸭晒干水分后,用优质锯末烟熏,然后选用八角、茴香、花椒、老姜、陈皮、酱油、白糖、胡椒、冰糖等多种香料下锅卤制,经过多道工艺精心制作而成。成品做到烟熏本色,油亮鲜润,香嫩可口,口味甜绵,香味悠远。

宴朋佐餐,馈赠亲友,九尺板鸭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被美食家赞为板鸭中的“精品” 。如今,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各经营户纷纷在配方上下功夫,不断创新,出奇制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在火候的选择上下功夫,有的另辟蹊径,大胆进行新的尝试,如在卤料中加入香蕉、苹果等,使其具有水果的香味。九尺板鸭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有新的突破,色香味俱全,包装也更加精美,更迎合人们更加多元化的口味和不同档次的消费需求。

彭州军屯锅魁

锅魁原为行军打仗之干粮,北方有锅魁,南方也有锅魁,但两者因地域不同而产生口味差异,久之各有传承。彭州军乐镇,原名军屯镇。军屯之名在四川常见,盖诸葛亮在蜀屯军而得名。彭州军乐镇,古为诸葛亮屯军积聚粮草以攻魏曹之重镇,距成都不过40余里,开车瞬间即至,这里盛产各色美味,尤以彭州军乐镇“酥锅魁”著名!相传,慈禧逃难到了成都,饥寒交迫,情景窘迫难耐,天府之国,成都自然物产丰富,但急切之间,只想找些许食物果腹,一时成都人献食不断。其中一成都人(一说为马福才的师傅)献上锅魁,慈禧尝后,大为赞赏,一问原来为军屯锅魁。军屯锅魁,又名“酥油千层饼”,选料优良,历史悠久,做工考究,独具风格,以香、酥、脆、细嫩化渣而名扬川西。

军屯锅魁

“酥锅魁”,为彭州军乐镇周乐全与师父马福才(原成都北门“马锅魁”)共同打烤出名。选用优质中面,拌和适量温水反复操作,使之软、硬适度,张拉柔韧。水的冷热观气温高低而定,水温与气温成反比。配料方法别具一格,实行起面(酵面)与子面(生面)随打随配的原则。起面的多少,根据子面拌和后时间长短而定。子面时间长,起面多配;反之少配。再用撕去表膜的猪生板油、拌上八角、茴香、三萘、花椒、生姜、精盐、味精等香料,切碎揭绒,抹在拉长的面皮上,经卷压成形,上煎锅煎烤,最后放进炉膛烘脆。

如今,“酥锅魁”还发展了鲜肉锅魁、椒盐锅魁、化丝盐锅魁等十多个品种。名闻大江南北。

而军屯锅魁的发展,更是政府倾心打造的名片。据了解,“军屯锅魁”作为彭州有名的地方小吃,其考究的做工,独具风格的色形,经十几道工序而成的以香、酥、脆、细嫩化渣闻名的口感,现已成为彭州的一张文化名片。目前,“军屯锅魁”摊点已遍布全国,形成了几十个品种。每年仅锅魁一项,就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5000余人,务工收入1500多万元。

为此,定期举办的锅魁节成为彭州市政府文化产业与经济建设的重头戏。如今,军乐镇的锅魁节已连续举办了六届,一届更比一届精彩,2013年的第六届“军屯锅魁”美食文化汇举办,彭州市政府为来自天南海北的朋友们献上了一份美食与文化相结合的饕餮大餐。

知识链接:

军屯锅魁,四川小吃、成都美食。因源于彭州军屯乡(现为军乐镇),故又称军屯锅魁。类型:面食,口味:咸鲜味,制作工艺:烙、烘烤,主材:蛋面类。

特点:咸鲜而香,酥软爽口。产地:成都彭州。

军屯锅魁制作方法介绍:一、鲜猪肉煮至六成熟,切成指甲片,猪板油去筋剁茸。锅内放菜油烧至六成热时下肉片炒散籽,放盐、甜酱、胡椒粉、姜米、花椒粉炒匀入盆,加葱花、味精拌匀成馅料。二、八成酵面、二成烫面揉匀扯成剂子后,先擀成条,涂匀板油卷成筒,立放压扁,擀薄,包馅压平稍擀成圆形,放在鏊子上不停转、翻面,待两面呈黄色时放入炉内烘烤至熟即成。操作要领:剂子、馅料成形要均匀整齐;烤时注意适时翻面。

文君(酒)

文君,四川省文君井酒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品牌酒,中华老字号,公司位于中国最大的白酒原酒基地——四川邛崃,主要生产浓香型白酒,以五粮工艺为主,选用优质高粱、大米、糯米、玉米、小麦五种粮食为原料,秘方制曲,老窖发酵,量质摘酒,陶坛贮存,精心勾调。产品具有“窖香浓郁,柔和绵甜,清冽净爽,回味悠长”的独特风格。

文君酒

文君酒只在灵山秀水、拥有千年酿造传统的川酒四大产地之一的邛崃出产。早在2300年前,邛崃已开始酿酒,酿造文君酒的“通天泉”水纯净甘洌。而其生产工艺流程完整保留了传统古法精髓:制曲车间前身为拥有200多年历史的“曾氏曲房”,至今坚持全手工制曲法。曲砖色泽金黄、外紧内松,有利于微生物充分发酵,给入窖的粮糟提供更多发酵所需的菌种;酿造车间前身为明代寇氏烧坊,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古法原酿至今仍被鲜活演绎。文君酒精选100%纯头酒精粹,仅使用经数年宜兴陶坛储存的顶级原酒进行调配,对品质有着极高的要求。

有据可考的邛崃酿酒史始于3000年前,文君酒的渊源则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史书上也有“临邛酒”、“瓮头春”、“卓女烧春”等佳酿入选宫廷贡酒的记载。历来文人墨客借文君酒抒怀的佳句也随着美酒一并流传。如杜甫“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陆游“青鞋自笑无羁束,又向文君井畔来”。

简阳羊肉汤

羊肉汤是简阳的地方文化特产,是具有简阳地域特色的地方名片,更是简阳地方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民国以来,简阳羊肉汤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史,留下了许多故事传说。本文在追忆简阳羊肉汤发展历程的同时,也为我们深刻展现了简阳的地方历史文化。

关于简阳羊肉汤的起源,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

相传在西汉时,一位渔民在用船运羊的时候,羊竟意外滚下了船。由于羊不会游泳,羊在周围鱼的啃食下消失在江水中。附近的渔民在之后的打渔中,将打上的鱼进行烹饪,竟闻到了一种从未闻到过的香气,仔细一看,这鱼的肚子里竟还有着羊肉,鱼羊同烹,竟有着一种前所未闻的香气。这个消息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竟也传到了西汉牛鞞(今简阳大部分地区)县令董和的耳中。董和可是人民的父母官,在亲民的同时,也爱好着美食。于是,董和也试着鱼羊相烩,味道果真不错,便把技术授之于民,人们称之为“董和鱼羊相烩”。后随历史变迁,董和的后人在镇金一个村定居下来,人们称此为“董家埂”。

人们究竟何时开始食用羊肉汤,今已无法考证。但据实地调查,至少在晚清民国时间羊肉汤已成为简阳的一大食俗。

关键词: 特产

四川成都市相关地区

四川成都市相关文章